Workflow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icon
搜索文档
利好来了!“国家队”,迎来重磅新规!
券商中国· 2025-07-30 09:30
政府投资基金政策核心观点 - 国家发改委发布《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和《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旨在优化政府投资基金布局 聚焦高端产能供给和核心技术攻关 [2][4] - 政府投资基金需符合国家级产业目录要求 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包括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 [4] - 国家级基金将侧重跨区域重大项目 通过央地联动形成资金合力 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发挥示范作用 [5] - 建立定量定性结合的评价体系 动态调整基金投向 重点关注政策符合性、布局优化和执行能力三大指标 [7] 投资方向与限制 - 明确禁止投资领域: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的限制淘汰类产业 以及存在结构性矛盾的行业 [6] - 产业投资类基金需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创业投资类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企业 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4] - 严格限制投资行为:禁止明股实债、股票二级市场交易(除特定情形)、衍生品交易及无限责任投资 [5] 基金运营管理机制 - 要求控制单笔投资上限 在设立方案中明确投资比例 取消以招商引资为目的的返投比例要求 [5][6] - 评价结果将分级通报 中央结算公司通过登记系统公开发布 省级部门向下级传导 [8] - 实施激励约束机制:评优基金可获得项目推介、融资优惠等支持 落后基金面临约谈、出资限制等整改措施 [8] 评价体系具体指标 - 政策取向指标:考核对重点产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7] - 布局优化指标:评估区域战略落实程度与地方资源匹配效率 [7] - 执行能力指标:量化资金使用效能和基金管理水平 [7]
事关政府投资基金,国家发改委公开征求意见
FOFWEEKLY· 2025-07-30 06:28
政府投资基金政策导向 - 设立政府投资基金需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要求 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 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 [4] - 投资方向需符合国家生产力布局宏观调控要求 避免结构性矛盾产业 新兴产业领域防止盲目跟风 [4] - 支持行业企业兼并重组 加快技术更新换代 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4] 重点支持领域 - 投资领域需符合国家级产业目录及规划要求 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鼓励类产业 [5] - 国家级基金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升级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跨区域重大项目 聚焦少数关键领域 [5] - 鼓励国家级基金与地方基金联动 在前沿科技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资金合力 [6] - 地方基金需因地制宜 支持特色优势产业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小微民营及科创企业孵化 [6] - 产业投资类基金需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支持传统产业改造 新兴产业培育 未来产业布局 [6] - 创业投资类基金需围绕新质生产力 投资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 解决"卡脖子"难题 [6] 投资限制与评价机制 - 禁止明股实债变相增加隐性债务 限制公开交易类股票投资及衍生品交易 [7] - 建立投向政策取向评价体系 动态调整指标 包括政策符合性 布局优化 执行能力三方面 [7] - 设置投向领域负面行为清单 存续期满后不符合要求的基金需有序退出或整合重组 [8]
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有关行业企业实施兼并重组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30 04:24
政府投资基金政策导向 - 设立政府投资基金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 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 [1] - 投资方向需符合国家生产力布局要求 避免结构性矛盾产业 防止新兴产业盲目跟风 [1] - 支持行业企业兼并重组 加快技术更新 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1] 重点支持领域 - 投资领域需符合国家级产业目录鼓励类产业 与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要求一致 [2] - 国家级基金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升级 关键技术攻关 跨区域重大项目 [2] - 地方基金需结合区域特色 支持优势产业 小微企业和科创企业孵化 [2] 基金运作规范 - 产业投资类基金需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覆盖传统产业改造 新兴产业培育 未来产业布局 [3] - 创业投资类基金需聚焦新质生产力 投资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 解决"卡脖子"难题 [3] - 禁止变相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限制公开市场股票投资和衍生品交易 [3] 评价体系框架 - 政策取向评价涵盖重点产业 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等维度 [4] - 投向布局优化指标关注国家区域战略落实与地方重点领域契合度 [4] - 政策执行能力指标评估资金效能和基金管理水平 [4] 存量基金调整要求 - 设置投向领域负面行为清单 不符合要求的存续基金需有序退出 [4] - 鼓励存量基金整合重组 需保障经营主体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 [4]
2025年全国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快讯· 2025-07-30 03:51
全国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会议召开 - 会议于7月29日在北京举行 重点部署政府间和民间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任务 [1] - 要求高质量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推进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 [1] - 强调扩大科技人文交流 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业投资类基金要解决重点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
北京商报· 2025-07-30 03:46
北京商报讯(记者 卢扬 程靓)7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 (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政府投资基金要着力增加高端产能供给,聚焦 产业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其中,产业投资类基金要在产 业发展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 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创业投资类基金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种子期、初创期 企业,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支持科技创新,解决重点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 ...
国家发改委:政府投资基金要着力增加高端产能供给
北京商报· 2025-07-30 03:26
政府投资基金政策导向 - 国家发改委就《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及《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1] - 政府投资基金需增加高端产能供给并聚焦产业技术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 - 产业投资类基金需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及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3] - 创业投资类基金需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并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 [3] - 基金需着力解决重点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以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3]
国家发改委:政府投资基金要着力增加高端产能供给 聚焦产业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02:54
政府投资基金政策导向 - 国家发改委就《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及《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1] - 政府投资基金需增加高端产能供给并聚焦产业技术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 -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政府投资基金的核心目标 [1] 产业投资类基金重点领域 - 产业投资类基金需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1] - 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及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1] 创业投资类基金投资方向 - 创业投资类基金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 [1] - 重点投资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并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 [1] - 支持科技创新及解决重点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 [1]
国家发改委:创业投资类基金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 解决重点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
快讯· 2025-07-30 02:43
政府投资基金政策导向 - 政府投资基金着力增加高端产能供给并聚焦产业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 - 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 产业投资类基金重点领域 - 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1] - 围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1] 创业投资类基金投资方向 -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 [1] - 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并支持科技创新 [1] - 解决重点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 [1]
进一步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新华日报· 2025-07-21 21:58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这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1] - 江苏作为全国创新活力最强省份之一,当前在科技成果转化环节面临四大瓶颈: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足、专业市场服务存在断点、体制机制创新需落实、价值评估缺乏标准 [1] - 全省计划围绕"生态体系、服务体系、激励体系、评价体系"实施针对性政策,打造全球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增强对技术、资本、人才的吸附力 [1] 以企业为主体的生态体系建设 - 建立"企业出题-政府选题-高校揭榜-联合答题"合作模式,支持领军企业围绕卡脖子技术和前沿领域提出技术攻关清单,组建创新联合体 [2] - 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高校院所考核指标,重点考察转化政策制定、项目数量金额、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产出符合"1650"现代产业体系和"10+X"未来产业的创新成果 [2] - 省委科技委统筹推进全省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建设,促进创新主体间资源共享和供需对接 [2] 高水平服务体系建设 - 支持领军企业、高校等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提供技术可行性论证、二次开发、原型制造等服务,提升批量化生产能力 [3] - 培育复合型技术经理人队伍,要求具备科技创新知识及知识产权、商务谈判、生产管理等能力,通过产业学院、工程师实践基地等载体建设人才 [3] - 发挥场景应用牵引作用,开展供需对接并支持创新产品首购首用,同时探索设立成果转移转化基金加强金融支撑 [3] 全方位激励体系改革 - 落实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对作价入股形成的国有股权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消除减值顾虑 [4] - 推行科研人员赋权改革,赋予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转化收益向研发人员倾斜,提升职业吸引力 [4] - 扩大赋权改革试点范围,支持高校、医疗机构、国企探索新模式并及时推广典型案例 [4] 创新型评价体系构建 -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分类指标体系,采用中长期评价、回溯评估等方式,通过协议定价、挂牌交易等市场机制发现价值 [5] - 运用大数据、AI技术赋能评价体系,参考国际模型构建全省专用评价模型 [5][6] - 落实尽职免责机制,对依法决策且勤勉尽责的主体免除投资损失责任,提供制度保障 [6]
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责任
人民日报· 2025-07-14 22:03
科技创新战略部署 - 党中央将科技创新定位为现代化建设核心 强调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需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1] - 全国科技大会等会议部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 二十届三中全会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 [1] - 新型举国体制结合政府战略牵引与市场资源配置优势 为科技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 科技发展现状与基础 - 中国研发队伍规模全球最大 工业体系完整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奠定创新突破基础 [3] - 基础前沿研究 战略高技术领域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体制改革 国际开放合作均取得显著进展 [1] - 关键核心技术需自主掌握 科技竞争格局重构要求增强创新自信与战略耐心 [3] 科技人才与组织建设 - 需培养规模宏大 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重点包括高层次人才 青年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6] - 科协组织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桥梁 促进产学研合作 [7] - 全国学会布局将优化 在国家急需和前沿领域补齐短板 形成科学服务体系 [14] 科学普及与国际合作 -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并重 需构建社会化科普格局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8] - 推动国际科技开放合作 支持全国学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发展国际科技组织 [10] - 搭建多边科技人文交流平台 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 促进文明互鉴 [10] 科技组织改革方向 - 科协系统需深化改革 破除行政化依赖 推进组织扁平化 活动精细化 提升服务能力 [13] - 强化全国学会党建工作 完善党组织在政治方向 学会治理等方面的监督协调机制 [12] - 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 覆盖高校 园区 企业 农村和社区 扩大科技人才吸纳范围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