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

搜索文档
江苏盐城深化园区改革 探索产业协同新模式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3 08:30
全球滨海论坛与盐城发展战略 - 2025全球滨海论坛将于9月24日至25日在江苏盐城召开 主题为"美丽海滨: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1] - 盐城位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点 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作为全市科技创新核心 探索"小管委+大公司"运营模式 构建"前端科研+后端生产""上下楼即上下游"生态布局 [1] 科创园运营模式创新 - 创新"小管委+大公司"一体化运营模式 管委会统筹决策 公司市场化推进 形成叠加效应 [3] - 市场化招引科技企业 招商和基金运营交由市场化机构 放大资产运营与资本运作效应 [3] - 推进运管模式、治理架构、招商路径等五转破局 优化招商、投资、工程管理制度体系 [3] - 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创投支持体系 创新"基金+基地""投资+招商"模式 [3] - 与科技、发改、商务等部门形成项目利益共享和指标双算办法 借助19个离岸孵化载体推进项目资源进驻 [4] - 已推动正道海洋、象辑科技、碳丰氢能、上海重塑等优质项目落地 目标全年招引100个科创项目 实现营收30亿元 [4] 产业协同与生态布局 - 七大科创中心比邻而立 按照"一楼栋一产业、一产业一生态"理念构建楼宇生态 [6] - 金风科技带动上下游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风电科创中心 联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组成风电产业联盟 [6] - 国家风电设备质检中心通过油品检测为企业节约成本 缩短研发周期 [6] - 光伏科创中心距风电中心仅230米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在此研发全直流发电技术及关键装置 [7] - 园区产业基础和科研环境推动技术研发应用 实现园区内技术无缝交流与当地转化 [7]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 氢能产业形成"制氢-储氢-用氢"完整产业链 国科华创气体扩散层技术从实验室到中试生产仅用不到一年 [10] - 科研端与产业端有机衔接 提供概念验证、工艺开发、放大试验及中试熟化配套 [10] - 建立"技术经理人+成果转化员"队伍 精准匹配技术需求 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 [10] - 累计服务企业311家 筛选技术需求187项 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42场次 [10] - 持续深化科技型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完善全链条产业创新生态 打造长三角北翼"绿色创新极核" [10]
金融支持盐城高质量发展对接会在南京召开 ,签约金额超400亿元
扬子晚报网· 2025-09-23 06:23
会议背景与目标 - 金融支持盐城高质量发展对接会在南京召开 旨在深化政银企协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 - 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决策部署 [1] -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与盐城市政府强化协作支持盐城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1] 金融支持成效与数据 - 截至今年8月底盐城市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5155亿元同比增长15.4% 增幅位列全省首位 [2] - 盐城市出台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10项措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2] - 14家金融机构与盐城市签订61个绿色低碳项目 资金投放总量超400亿元 [3] 机构参与与合作 - 23家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 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 江苏银行 兴业银行南京分行等参与会议 [3] - 盐城市与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深化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3] - 省金融学会与大丰区签订金融支持零碳园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书 [3] 政策与战略方向 -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绿色金融转型金融 [1] - 盐城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产业基础为金融支持提供广阔空间 [1] - 盐城市政府承诺优化金融生态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2]
海洋钻井公司以技术创新实现绿色低碳与效益开发双赢
齐鲁晚报网· 2025-09-23 05:51
截至目前,该工艺已完成11口井施工,在明化镇、馆上段地层施工中,平均生产井周期节约2.17天,口 井平均钻井液米费降低15.7%。 海上低碳发展,装备管理至关重要。近年来,海洋钻井公司连续淘汰了8座老龄钻井平台,有序淘汰所 有高耗能低效率设备,配备27台套自动化钻井设备,实现了高效节能装备的全面升级。 在黄蓝交汇的渤海湾畔,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海洋钻井公司的钻井平台上,迎着晨曦,早班的钻井工人们 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今年,这里新投产的3口井日产油均突破百吨。 既能创造价值也能提升颜值。一直以来,海洋钻井公司深入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加 快绿色转型步伐和绿色发展质量,实现了低碳发展与效益开发的"双向奔赴"。 海上低碳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强劲赋能。8月,胜利海域首个"单筒双井"项目——埕北22H井组圆满收 官。在一个井筒内完成两口或多口井施工,提升采油效率的同时,减少了采油平台占用和隔水套管使 用,资源消耗量大幅降低。从"少井高产"到"少平台高产",使得减少对海洋环境影响与油气田高效建产 兼得,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 钻井液被称为石油钻井的"血液",占整个钻井工程成本的"大头"。自今年4月起,海洋钻井公司推 ...
灵宝市税务局:风电叶片转出“生态红利”
搜狐财经· 2025-09-23 03:49
大象新闻记者 胡俊峰 不仅是"上门送政策",税务专班还建立了"一对一"常态化跟踪服务机制,定期回访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针对项目推进中出现的税收疑问第一时间响应解答。"从政策解读到申报辅导,税务部门的服务全程'在 线',让我们能更安心地把资金投入到设备升级和生态修复中。"牛永杰介绍,依托税收优惠节省的资 金,企业不仅优化了风电设备运行效率,还主动开展山地雨水冲刷道路修复、植被恢复等工作,累计投 入土方量约250立方,实现了"绿色发电"与"生态保护"的双向发力。 如今,在税惠政策的持续赋能下,灵宝富大风电的叶片正以更强劲的"动力"转动,既为企业发展注入了 稳健动能,更将税收政策的"红利"转化为生态保护的"实效",为地方绿色低碳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自投产以来,公司累计发电18488.87万kwh,相当于节约2.28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72万 吨。能有这样的'绿色成绩单',离不开税务部门一路的政策护航!"望着风电场里匀速转动的叶片,灵 宝富大风电开发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牛永杰感慨道。 灵宝富大风电开发有限公司是河南富达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2018年成立之初便聚焦风力发 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领域, ...
十四五”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呈现“五个新
中国化工报· 2025-09-23 02:51
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在蓝天保卫战方面,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淘汰高排放车辆近 2000万辆。在碧水保卫战方面,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在净土保卫战 方面,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溯源。 中化新网讯 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在京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 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 年,经过不懈努力,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具体可以用"五个新"来概括。 二是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1.2亿千瓦的煤电机组和9.5亿吨的粗钢产能完成全 流程或者重点工程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启动温室气体自 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五是全球环境治理彰显新担当。我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推动达成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启动并运行"昆明基金",有效提振全球生物多样 性保护的信心。 三是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实现新进展。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 ...
“十四五”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呈现“五个新”
中国化工报· 2025-09-23 02:25
中化新网讯 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在京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 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 年,经过不懈努力,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具体可以用"五个新"来概括。 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在蓝天保卫战方面,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淘汰高排放车辆近 2000万辆。在碧水保卫战方面,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在净土保卫战 方面,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溯源。 四是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组织开展了8批次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累计受理转办群众举 报14.4万多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177个,移交责任追究问题线索209个。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 大常委会审议。基本建立了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的国家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 五是全球环境治理彰显新担当。我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推动达成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启动并运行"昆明基金",有效提振全球生物多样 性保 ...
泰达论四化 || 低碳化:打通“车-件-料”全链路循环体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3 01:26
本届泰达汽车论坛上,来自政产学研界的嘉宾回顾"十四五"汽车业取得的业绩,共同为"十五五"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本报梳理了四个热点话题,以飨读 者。 目前,动力电池的年使用量已经从数年前的100GWh增长到今年的超1000GWh,到2030年将超3000GWh,而1GWh相当于有1万吨动力电池要回收。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春平提出,从退役动力电池的分拣到拆解,要全产业链推动回收环节能耗更低、纯度更高、产品符合标准、回收更 具技术含量。 而对于数据价值的发掘,广州市巴图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曾万贵提出,数据是打通零部件交易的沟通语言,也是提高其交易流通效率的基 础。通过十几年的积累,公司在数据交易系统工具、供应资源及运营能力方面,已经能够支撑从整车回收到零部件回收交易全流程的数字化。 中汽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郑天雷表示,要重新梳理和完善标准体系,填补标准空白;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研究,包括碳管理、节能、 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标准,加快制定进度,形成更完善的技术支撑;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更好地将"中国方案"推向国际,支撑我国汽车产业和技 术"出海"。 在汽车回收环节,对于 ...
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
新华财经· 2025-09-23 00:52
节能降碳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既利当前、更利长远。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全 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率达到11.6%,达到"十四五"目标进度要求。 此外,我国产业低碳化进程加速。稳步淘汰落后产能,退出钢铁落后产能超1.5亿吨。截至2024年底, 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6430家,全国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约20%。国家层面累计培育 绿色工业园区491个,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经 济占GDP的比重超过18%。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6.4%。 今年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记者22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5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锚定"双碳"目 标,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 截至今年6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21.59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的比重约59.2%;非化石能源消 费比重由2020年的15.9%增至2024年的19.8%,煤炭消费比重从2020年的56.8%降至2024年的53.2%;截 至2024年底 ...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9-23 00:33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黄润秋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 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地 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 国务院新闻办1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会上 表示,"十四五"时期,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 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散煤 治理4100万户;"十四五"期间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共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 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在净土保卫战方 面,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溯源,累计完成10万余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 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着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 ...
减污降碳提升发展“含绿量”
经济日报· 2025-09-22 23:23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作为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的重要路径。各地立足实际, 深入推进减污、降碳、扩绿,探索契合自身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之路,不仅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的必然选择。 降碳、减污、扩绿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降碳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减污可以提高生态系统 质量和稳定性,扩绿可以提高碳汇能力、扩大环境容量,三者协同推进,就是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 染治理、生态保护,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编制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减排降碳、生态扩绿的目标及路径,实现与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污染防治规划等的有效衔接。推 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交通、建筑等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系统拓展城市生态空间, 完善集"口袋公园、湿地廊道、城市绿肺"于一体的生态网络。 构建一体化政策体系。推动碳排放管控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制度深度融合,建立污染防治与碳减 排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部门、跨地区协同治理机制,促进政策联动与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