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准医学
icon
搜索文档
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打造全球精准医学创新策源地,引领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
搜狐网· 2025-07-21 03:37
核心荣誉 - 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入选"2025年度产业园区金项目20强" [1] - 该荣誉标志着园区在未来产业布局获得认可并为昌平区及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注入新动能 [1] 战略定位 - 园区定位为"全球领先的精准医学创新集聚地" [4] - 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的首发项目 [4] 政策优势 - 位于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昌平组团核心区享有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首都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等政策红利 [4] - 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政策允许外资企业开展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 [4] 产业布局 - 重点布局细胞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AI医疗等前沿技术赛道 [4] - 覆盖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落地的完整产业链 [4] - 搭建CDMO/CMO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及共享技术中心实现"研发—中试—生产"全链条无缝衔接 [4] 硬件设施 - 规划建筑面积约24.57万平方米 [6] - 提供总部办公研发中心中试及生产基地等多元化空间组合 [6] - 配备高标准实验室危化品专用通道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6] - 获LEED及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6] 区位配套 - 周边交通便捷毗邻地铁快线及高速路网 [6] - 配备人才公寓商业配套形成"15分钟生活圈" [6] 开发运营 - 由昌发展集团与康桥资本联合开发建设 [6] - 整合资本技术人才资源深化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跨境技术交易合作 [6] 未来规划 - 将持续深化合作优化创新链服务链开放链等多元服务体系 [7] - 助力"硬科技"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 [7] - 为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及全球医药健康产业"核爆点"贡献力量 [7]
新研究:阻断或抑制一种特殊基因可选择性杀伤癌细胞
快讯· 2025-07-20 06:25
新研究发现 - 国际期刊《内分泌学前沿》刊登的新研究揭示一种特殊基因对肠道吸收维生素D及其后续代谢过程至关重要 [1] - 阻断或抑制该基因能够选择性抑制癌细胞生长 [1] - 这一发现在癌症治疗等精准医学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1]
守正创新 让中医好方变好药
人民日报· 2025-07-07 21:55
中药创新药研发 - 国家1 1类中药创新药益气通窍丸通过Ⅲ期临床试验并上市 用于过敏性鼻炎治疗 同时开展1万例样本真实世界研究 [1] - 中药创新药指未在国家标准或经典名方目录中收载 具有临床价值且未境外上市的中药新处方制剂 多为多味饮片复方制剂 [1] - 益气通窍丸结合现代经验方"过敏煎"有效成分 采用现代制药技术研制 融入黄芪 防风等药材协同作用 提升抗过敏效果 [2] 临床试验与疗效数据 - Ⅲ期临床试验显示 益气通窍丸治疗组流涕症状消失率52 65% 流泪症状消失率80 97% 30%患者用药两周后一年内未复发 [3] - 研发团队计划构建专病数据库 覆盖超100家研究中心 纳入1万例样本 为临床价值评估提供科学证据 [3] 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 药材源自优质产区及规范化种植基地 数字技术贯穿种植至销售全链条 实现质量追溯 [5] - 中药产业园区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超80% 黄芪提取液经过4道工序转化为浓缩提取液 品质均匀稳定 [5][6] - 智能提取车间取代传统手工煎药 上百道阀门由系统控制 药效稳定性显著提升 [5][6] 产业拓展与市场应用 - 公司推出"中药+"产品线 包括纳豆红曲胶囊 蓝芩喉糖 黄芪咖啡等30余款含中药材成分的保健品及食品 [8] - 开展中医健康义诊 八段锦推广 健康节目等公益活动 培育中医文化应用场景 [8] - 政策支持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公司在大健康领域深耕 拓展"治未病"产品与服务 [8]
DeepMind推出AlphaGenome:解码生命AI将成关键工具
36氪· 2025-06-27 10:49
核心观点 - Alphabet旗下DeepMind推出全新AI模型AlphaGenome 旨在解析人类DNA中与疾病形成相关的关键部分及其作用机制 [1] - 该模型突破性地覆盖基因组中98%的非编码调控区域 揭示与癌症 罕见病等疾病相关的突变机制 [2] - AlphaGenome在24项标准测试中22项超越现有最优模型 训练效率提升50% 实现跨任务联合预测 [4] - 模型已成功预测白血病患者非编码突变导致癌基因TAL1异常激活的案例 验证其疾病机制解析潜力 [3] - 技术为精准医学奠定基础 但当前版本仍存在远距离调控信号捕捉等局限性 [5][6] 技术突破 - 首款整合长上下文(100万碱基对)与单碱基分辨率预测能力的AI系统 采用卷积网络与Transformer混合架构 [1][3] - 可实时预测基因起始位置 剪接方式 RNA表达量 蛋白质结合可能性等多项生物学属性 [1] - 唯一实现跨任务 跨模态联合预测的模型 通过单次API调用替代多模型协作流程 [4] - 训练时间仅4小时 算力消耗为前代Enformer模型的一半 [4] 应用价值 - 加速罕见病 癌症等领域研究 通过快速评估DNA序列在不同组织中的调控活性 [3] - 案例验证:准确预测白血病患者非编码突变引入MYB结合位点 导致TAL1癌基因异常激活 [3] - 推动复杂疾病早期筛查 靶向治疗及个性化医疗发展 [5] - 提供统一可扩展的工具框架 未来可扩展至其他物种及临床应用 [6] 行业影响 - 延续AlphaFold在AI制药领域的颠覆性影响 催生新研究方向 [1] - 破解非编码区域"暗物质"难题 改变基因组学研究范式 [2] - 显著降低科研门槛 提升变异影响评估效率 可能缩短药物研发周期 [4][5] 当前局限 - 难以捕捉10万碱基对以上的远距离调控信号 [6] - 细胞和组织类型差异性捕捉仍需优化 [6] - 不涵盖发育 生理及环境因素对复杂疾病的影响 [6]
全产业链生态激发生物医药创新活力 ——探访北京昌平“生命谷”
中国经济网· 2025-06-25 03:27
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概况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昌平区创新药产业主要聚集地 总面积7 2平方公里 聚集800余家创新型医药企业及高水平研发机构 在新药研制 医疗器械 精准医疗服务等领域具有优势 [1] - 昌平区1-4月医药健康规上企业实现收入337 9亿元 同比增长15 1% 1-5月实现产值170 7亿元 同比增长8 8% 累计孵化科学家创办企业112家 获批创新医疗器械29个 [7] 精准医学产业发展 - 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聚焦精准诊断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等方向 重点布局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合成生物学 AI医疗等前沿技术 [2] - 精准医学产业面临产学研合作深度不足 资源共享率低 科技成果转化待提高等问题 园区致力于搭建从科研孵化到规模量产的产业升级生态体系 [2] 脑科学与基因治疗突破 -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引进37位高水平科学家 建成11个国际一流技术平台 发表362篇顶级期刊论文 申请53项专利 [3] - "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为国际首个百通道以上半侵入式系统 已启动IIT临床试验 适应症包括截瘫 脑中风等 基因治疗药物在失明 癫痫 疼痛领域成果显著 [3] 创新药研发进展 - 诺诚健华专注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 奥布替尼是中国首个针对边缘区淋巴瘤获批的BTK抑制剂 坦昔妥单抗为中国首个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D19单抗 [4] - 新一代泛TRK抑制剂zurletrectinib获优先审评 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TRK抑制剂 [4] 产业服务生态建设 - 北京飞镖国际创新中心累计服务6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 融资总额超30亿元 获知识产权300余项 未来将打造研发 中试 生产一体化基地 [6] - 宜明生物拥有50余条生产线 总面积超3000㎡ 助力60余个创新药物完成IND申报 曾创下9个月完成中美双报IND获批记录 昌平基地将扩大GMP产能 [6]
智能mRNA药物能自主调整疗效 开启精准医学新窗口
科技日报· 2025-06-23 23:42
新型智能mRNA药物技术突破 - 开发出具有感知和调节能力的新型智能mRNA药物 可根据人体内实时生物信号自主调整治疗效果 [1] - 药物所有组件均由mRNA构成 通过响应特定"体液因子"(如激素或炎症分子)动态调节治疗性蛋白质产量 [1] - 系统由三种合成mRNA组成:受体蛋白mRNA(检测信号) 调控蛋白mRNA(控制翻译) 治疗性蛋白mRNA(药物功能) [1] 技术原理与验证 - 系统可响应多种疾病关键分子:精氨酸加压素(水平衡) 前列腺素E2(炎症) 缓激肽(疼痛) [2] - 实验证实系统仅在检测到炎症信号时才启动抗炎蛋白合成 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2] - 相比传统固定剂量药物 新型药物能根据身体需求实时调整输出 实现个体化治疗 [2] 应用前景与意义 - 技术特别适用于病情动态变化的慢性病治疗 [2] - 可优化mRNA疫苗 实现按需调节免疫反应 提升安全性和有效性 [2] - 首次将疾病信号感知与治疗响应调节功能集成到单一药物中 [3] - 药物按需供应机制可避免过度生产 减少对身体干扰 [3] - 有助于深入研究疾病分子信号通路和细胞机制 [3] - 促进生物学 医学 生物工程等多学科融合 推动复杂治疗方案研发 [3]
新系统可同时在DNA多位点进行修改 基因编辑范围和精度由此扩大
科技日报· 2025-06-22 23:32
基因组编辑技术突破 - 美国耶鲁大学团队成功将同一细胞中编辑多个DNA位点的能力提升2倍,并有效减少对附近基因位点的非预期突变 [1] - 新技术使基因编辑的范围和精度同时扩大,可同时在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不同章节进行多处修改 [1] - 研究团队采用CRISPR相关蛋白Cas12结合优化后的引导RNA系统,实现人类细胞中15个不同基因位点同时编辑,是此前系统的3倍 [1] 技术应用前景 - 突破有助于深入解析癌症等复杂遗传病的成因,助力合成基因组设计与新型治疗药物开发 [2] - 成果克服当前哺乳动物基因组编辑的关键障碍,对研究单核苷酸变异相关疾病及构建合成哺乳动物基因组至关重要 [2] - 为未来精准医学和合成生物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基因编辑技术发展 - 基因编辑技术被称为"分子剪刀",可对特定DNA片段进行剪切和插入操作 [3] - 技术操作简单便捷、成本低廉,在生命科学领域迅速推广应用 [3] - 科学家持续迭代升级技术,推动其从"分子剪刀"变为"分子手术刀",以提升在精准医学、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作用 [3]
AI精准肿瘤医学平台Caris Life Sciences(CAI.US)上调IPO规模 拟募资4.59亿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6-17 07:09
Caris Life Sciences成立于2008年,在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12个月内实现营收4.52亿美元。公司计划以 股票代码"CAI"在纳斯达克上市。本次IPO由美国银行证券、摩根大通、高盛、花旗、TD Cowen、 Evercore ISI和古根海姆证券担任联合账簿管理人,预计将于2025年6月16日当周完成定价。 这家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欧文市的公司计划以每股19至20美元的价格发行235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达 4.59亿美元。此前该公司申报的发行价区间为16至18美元。内部人士拟认购价值7500万美元的股份(占 本次发行规模的16%)。按修订后区间中值计算,Caris Life Sciences的募资额将比原预期高出15%。 该公司致力于开发和商业化一个整合新一代基因测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精准医学诊断平台, 为癌症治疗提供解决方案。Caris Life Sciences表示,其平台基于超过84.9万例临床病例的650万次检测 数据,已累计分析逾380亿个分子标记。目前商业化产品线聚焦肿瘤领域,主要包括:组织分子谱分析 解决方案MI Profile(迄今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以及202 ...
商业健康保险与医药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空间与方向探讨 | 团体补充医疗险课题分报告(三)
新浪财经· 2025-06-17 00:54
医疗服务供给侧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协同发展 改革开放—2009年:公立医院逐利机制的形成 - 改革开放前公立医院收费低于成本,政府财政补贴负担沉重,导致医疗资源匮乏和服务能力不足 [2] - 1979年政策允许医院通过医疗服务创收,结余留用,初期缓解资源匮乏但导致药品耗材依赖加剧 [3] - 1992年政策推动公立医院市场化,加速以药补医模式,医药企业快速发展,医药代表达240万人 [4][5] - 1998-2009年医保体系初步建立,但覆盖面不足且保障水平有限,商业健康险保费增长10倍但体量小 [6] - 2009年医保基金支出占医疗费用30%,个人负担70%,商业健康险筹资占比稳定在5-7% [7][8] 2009—2017年:医保支付方博弈与商业健康险发展 - 2009年新医改提出公益性目标,但执行困难,公立医院仍依赖药品收入(2015年占比65%)[9][10] - 药品加成取消后耗材占比上升(2012年8.6%→2016年12.4%),技术劳务占比稳定21% [11][12] - 2015年政策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医保覆盖率达100%,个人与医保支付比例达51%:49% [13][14][15] - 商业健康险保费占医疗费用比例2016年达17%,但赔付仅占4%,高端医疗市场崛起(如和睦家)[15][17][18] 2018年至今:医改剧变与精细化运营 - 国家医保局成立后推行DRG/DIP支付改革,2023年实现全国覆盖,促医疗机构成本控制 [20] - 药品耗材集采平均降价53%,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侧重技术劳务价值 [21][22] - 疫情加剧医院经营压力,推动线上医疗和精细化管理,商业健康险与高端医疗服务深度融合 [23][24][26] 商业健康保险与药械生产侧的协同发展 医药产业历史与市场变迁 - 中国医药市场2010-2020年复合增速7.8%,2020年占全球12%,但结构性过剩与创新不足并存 [31][33] - 外资药企市场份额从51.26%升至61.82%,贡献179个创新药(2018-2023年),聚焦肿瘤等领域 [35] - 集采和国谈政策累计节省9000亿元,但导致非医保药品市场收缩,部分外资药企退出 [36][37] 支付视角下的协同方向 - 商业健康险2024年保费9774亿元(同比+8.2%),但对医药市场支付占比仅3.3% [38][39] - 惠民保和百万医疗覆盖550种和441种药品,创新药支付从2019年30亿元增至2023年74亿元 [42] - 需构建2500亿元规模补充医保以降低新特药个人负担,推动创新药目录与数字化管理 [42][43] 高质量协同方向探讨 医疗服务侧:患者中心生态 - 建立集约化商保网络,整合公立/民营医疗资源,借助TPA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 [44][45] - 量化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如并发症率、满意度等),结合DRG支付优化资源分配 [46] - 全流程控费:按病种/人头付费,健康管理预防,绩效激励与临床指南审核 [47][48][49] 药械生产侧:准入与研发协同 - 多元支付模式包括价格谈判、风险共担、按效果付费和药品福利折扣 [53][54] - 利用健康险医疗数据支持药械研发,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并加速患者招募 [55][56] - 供应链合作:直采降本、物流网络建设、院外处方流转与智能库存管理 [57][58][59]
AI破解复杂疾病的基因“密码本”
科技日报· 2025-06-14 01:42
技术突破 - 美国西北大学团队开发出基于生成式AI的计算工具TWAVE,能从有限基因表达数据中识别复杂疾病背后的多基因组合 [1] - TWAVE模型通过模拟健康和患病状态下的基因表达,将基因活动变化与表型变化对应,并精确定位引发细胞状态转变的关键基因变化 [1] - 该方法绕过了基因序列隐私问题,且基因表达数据天然包含环境因素影响,使模型能间接反映外部因素作用 [2] 技术优势 - TWAVE不依赖基因序列本身,而是聚焦基因表达水平,通过临床试验数据训练识别健康或患病状态的表达谱 [2] - 相比传统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TWAVE能检测多基因协同效应,弥补了GWAS仅寻找单个基因关联的局限性 [2] - 测试显示TWAVE不仅能识别已知致病基因,还能发现现有方法忽略的新基因,并揭示同种疾病在不同人群中可能由不同基因组合引起 [2] 应用前景 - 该技术为精准医学和药物开发提供强有力工具,尤其为基于患者个体遗传驱动机制的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 - 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正加速破解多基因协同致病机制,推动疾病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发展 [3] - 生成式AI通过分析海量基因组和临床数据,挖掘多基因组合与疾病的隐藏关联,驱动精准医学时代加速到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