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税制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通过再分配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北京商报· 2025-05-28 14:46
宏观收入分配结构与经济增长 - 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低制约消费增长 2022年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60.8% 显著低于日本(70.3%)、德国(69.5%)和美国(84.9%) [5][6] - 再分配机制不合理导致居民部门转移支付净流出 2000年以来可支配收入持续低于初次分配收入 [7] - 民生领域支出不足 2023年社保+医疗+住房保障支出仅占GDP5.5% 国际比较显示提升空间显著 [8] 政策建议框架 - 短期措施聚焦转移支付 包括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中西部/农村倾斜)、灵活就业群体定向补贴、3个月有效期消费券等 [10] - 个税改革形成持续现金流 建议起征点从5000元/月提至8000元(年减税300亿) 10-35万年收入区间税率降5个百分点(年减税1000亿) [11] - 长期优化转移支付制度 需完善中央地方财政分配机制 加强中西部/农村地区资金精准投放 [12] 财政工具创新应用 - 政府购买撬动服务消费 重点发展家政专业化/托育普惠化/智慧养老产业 配套银发经济园区建设 [17][18] - 税制改革引导结构升级 对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研发实施消费导向型税收优惠 扩大文旅/养老服务业增值税留抵退税 [19] - 养老金账户改革提升消费倾向 通过降低账户税率(当前3%)、匹配医疗照护增值服务等方式转化居民储蓄 [20] 政府债务空间测算 - 当前负债率65.7%显著低于G20均值(118.2%) 基准情景下2035年负债率87.3%(GDP年增4%+赤字率4%+利率1.5%) [22][23] - 压力测试显示政策空间充足 情景四(GDP年增3%+赤字率5%)下2035年负债率110% 仍低于发达国家当前水平 [24] - 特别国债资金需平衡消费/投资 建议30万亿国债增量优先支持民生领域 配合OMO利率调控降低融资成本 [25] 消费结构转型趋势 - 服务消费占比52.3%(2022年) 较美日差距明显 政策需引导向养老/托育/文旅等服务业倾斜 [16] - 财政支出结构待优化 当前"重建设轻服务"倾向明显 建议提高民生支出占比至GDP7%以上 [17] - 创新财政工具应用 政府投资基金可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托育等薄弱领域 [18]
五问“大而美法案”
一瑜中的· 2025-05-19 15:49
核心观点 - 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公布"大而美法案",涵盖税制改革、医疗改革、移民政策、国防预算、能源政策以及教育与福利等六个部分 [2] - 法案可能减税约3.3万亿美元,增加约1500亿美元国防支出,但削减1.13万亿美元Medicaid和学生贷款支出,使长期GDP增长0.6%,2025-2034年间赤字增加3.3万亿美元 [2] - 截至2025年5月18日,法案仍在众议院委员会审议阶段,尚未进入众议院全体投票,在共和党内部面临分歧 [2] - 外资对法案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法案可以部分抵消关税政策的冲击,看好金融股以及国债收益率曲线中段 [2] 五问"大而美法案" 什么是"大而美法案" - 法案旨在通过单一法案实现税制改革、医疗削减、移民执法和国防增强等多重目标 [4] - 税制改革:永久延长2017年税改,取消小费和加班税,提高标准扣除额至3.2万美元,扩大儿童税收抵免至2500美元 [4] - 医疗改革:削减Medicaid 8000亿美元,引入工作要求和资格审查 [4] - 移民政策:拨款465亿美元建边境墙,新增1.8万执法人员,目标每年驱逐100万非法移民 [4] - 国防预算:增加1500亿美元,重点发展导弹防御和舰船建造 [4] - 能源政策:扩大石油、天然气开采,减少绿色能源补贴,出售公共土地增加收入 [4] - 教育与福利:改革学生贷款,削减食品券福利 [4] 法案的经济影响 - 减税约3.3万亿美元,增加约1500亿美元国防支出,削减11300亿美元Medicaid和学生贷款支出 [5] - 使长期GDP增长0.6%,2025-2034年间赤字增加3.3万亿美元 [5] - 税收减免:预计在2025-2034年间减少联邦税收收入约4.1万亿美元(静态估算)或3.3万亿美元(动态估算) [14] - 支出变化:国防支出增加1500亿美元,Medicaid削减8000亿美元,学生贷款计划改革节省3300亿美元 [14] - 经济增长:税收条款将使长期GDP增长0.6%,增加约79.4万个全职就业岗位 [15] - 赤字增加:2025-2034年间增加3.3万亿美元赤字,可能导致高利率和挤出私人投资 [15] 当前法案的进展 - 截至2025年5月18日,法案仍在众议院委员会审议阶段,尚未进入众议院全体投票或参议院审议 [6] - 2025年5月16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以16-21票被否决,部分共和党人加入民主党反对 [6] - 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计划在5月底阵亡将士纪念日前推动通过 [6] - 共和党内部面临分歧,民主党誓言阻挠,法案可能需通过预算协调程序以50票在参议院通过 [6] 法案的关键时间节点 - 2025年5月18日晚10点:众议院预算委员会重新召开会议 [7] - 2025年5月底:众议院计划推动法案在阵亡将士纪念日(5月26日)前通过 [7] - 2025年6月中旬:如果5月底未通过,众议院可能在6月10-15日重新安排全体投票 [7] - 2025年7月4日:特朗普要求法案在独立日之前通过 [7] 外资机构看法 - 瑞银认为法案很可能在8-9月通过,看好5年期至7年期的收益率曲线中段 [8] - 摩根大通认为法案可以抵消三分之二的负面关税影响,对美国国债收益率造成上行压力,利好股市,金融股是重点关注行业 [8] - 外资对法案持谨慎乐观态度但伴随显著不确定性 [8] 海外高频数据及事件跟踪 过去一周重要数据及事件回顾 - 美国4月CPI同比录得2021年2月来最低,4月PPI环比、4月零售销售环比、5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数据降温 [23] - 欧元区一季度经济增长下修,第一季度GDP环比增长低于初步估算的0.4% [23] - 日本第一季度实际GDP四个季度来首次呈现负增长,同比由前一季度的增长2.4%转为下降0.7% [24] - 美联储正在考虑修订货币政策指导框架,鲍威尔表示美国可能进入供应冲击更频繁、通胀更不稳定的时期 [24] - 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美国已被三大评级机构全部降级 [24] 周度经济活动指数 - 美国WEI指数降至2.09%(四周移动平均为2.40%),上周为2.55% [26] - 德国WAI指数降至-0.19%(四周移动平均为-0.05%),上周为-0.03% [26] 需求 - 美国红皮书商业零售同比增速边际回落,5月10日当周降至5.8%,前一周为6.9% [30] - 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6.81%,前一周为6.76% [34] - 美国MBA市场综合指数升至251.2,环比前一周上涨1.1% [34] 就业 -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22.9万人,前一周为22.9万人 [38] - 美国续请失业金人数188.1万人,前一周为187.2万人 [38] 物价 - RJ/CRB商品价格指数296.08,较前一周涨0.3%,较前两周涨2.0% [41] - 美国汽油零售价2.99美元/加仑,较前一周跌1.5%,较前两周跌0.9% [41] 金融 - 美国彭博金融条件指数为0.452,一周前为0.082 [45] - 欧元区彭博金融条件指数为1.272,一周前为1.189 [45] - 日元兑美元掉期基差为-27.9383bp,欧元兑美元掉期基差为-1.9560bp [48] - 10年期美欧国债利差为171.2bp,一周前为170.3bp [51] - 10年期美日国债利差为296.1bp,一周前约为300.0bp [51]
【财经分析】3%增长目标背后:巴西经济动能与隐忧并存
新华财经· 2025-05-09 06:11
巴西经济增长前景 - 巴西财政部长表示持续推进税制改革、完善金融、绿色转型有望在2026年前实现超3%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 [1] - 2023年巴西经济增长2.9% 2024年达到3.4% 为2021年以来最高增速 [1] -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逆周期财政支出托底、结构性改革提升预期和绿色转型吸引外部投资 [1] 财政政策与内需消费 - 巴西政府通过逆周期财政支出拉动内需 成为近年来经济增长有力托底 [2] - 2023年起政府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教育激励金计划等措施向市场注入超过3500亿雷亚尔流动性 [2] - 国有银行扩大信贷投放保障小微企业与中低收入群体贷款需求 有效对冲私营融资收缩压力 [2] - 家庭消费与服务业已成为GDP增长主要驱动力 [2] - 2025年第一季度巴西公共部门基本财政盈余887亿雷亚尔(约合156.78亿美元) [2] 结构性改革进展 - 2023年卢拉政府重启全面改革 推进税制整合、财政透明化、碳市场立法等举措 [3] - 2024年全国统一增值税改革法案获国会通过 整合三级消费税建立统一增值税制度 [3] - 改革显著提升企业中长期预期 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领域私营资本流入回升 [3] - 制造业与能源行业出现回暖迹象 但改革成效尚需时间显现 [3] 绿色经济发展 - 巴西83%以上电力来自水电、风能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4] - 2024年以来多国绿色基金和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加速布局巴西市场 [5] - 氢能开发、森林碳汇交易与可持续农业产品成为对外合作热点 [5] - 绿色转型正推动巴西出口结构加快升级 提升其在全球绿色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 [5] - 绿色议题成为巴西深化对外关系特别是中巴经贸合作新平台 [5]
盛松成:如何通过再分配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4-23 10:30
宏观收入分配结构与经济增长 - 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偏低制约消费增长,2022年我国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为60.8%,显著低于美国(84.9%)、日本(70.3%)和德国(69.5%)[11] - 投资边际收益递减背景下,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可促进需求动力转换,居民收入增加对消费的拉动效应大于资本形成的抑制作用[6][7] - 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社会平均消费倾向,我国基尼系数2021年为0.357,需通过再分配调节城乡、行业及地区差距[8] 再分配机制现状与问题 - 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持续低于初次分配,反映再分配调节不合理,转移支付环节中居民部门净支出[14] - 民生领域支出不足,2023年社保支出仅占GDP的3.1%,社保+医疗+住房保障合计占比5.5%,远低于欧美日10%-20%水平[19]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长期低于GDP增速,202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涨幅回落至2017年水平(6669元/年)[17][23] 政策建议:短期刺激措施 - 短期转移支付可提振消费,建议特别国债资金向消费品"以旧换新"(覆盖中西部及农村)、灵活就业群体补贴倾斜[22][23] - 消费券设定3个月有效期可提高核销率(2020年部分地区超80%),分批次发放避免资金沉淀[24] - 个税起征点从5000元/月提至8000元/月,年减税300亿元;中低收入群体税率下调5个百分点(10-20万年收入税率降至5%),年减税1000亿元[25][26] 政策建议:长期结构调整 - 政府购买民生服务可撬动市场投资,重点发展家政、托育(普惠机构)、智慧养老(银发经济产业园)等服务业[32] - 税制改革支持消费升级产业,如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研发税收优惠,扩大现代服务业增值税留抵退税[33] - 个人养老金税优力度不足(替代率43% vs 国际标准55%),需降低账户税率、提升产品收益率及配套医疗服务[35][36] 财政政策空间与方向 - 我国政府负债率65.7%(2023年)显著低于G20均值118.2%,基准情景下2035年负债率预计87.3%,赤字率提升至5%仍可控[38][39] - 增发国债需平衡消费与投资,消费为有效投资提供市场基础,外资企业将中国消费增长视为首要机遇[40][41] - 货币政策应配合财政政策降低利率(当前7天OMO利率1.5%),减少政府债务成本并平抑债市波动[38][40]
盛松成:如何通过再分配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4-23 10:30
宏观收入分配结构与经济增长 - 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0%,四季度增速达5.4%为年内最高[3] - 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60.8%明显低于日本(70.3%)、德国(69.5%)和美国(84.9%)[8] - 投资相对过剩、消费不足问题突出,提高居民收入份额对消费促进作用大于资本形成抑制作用[6] - 基尼系数从2010年0.437降至2021年0.357,但仍需警惕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平均消费倾向下降[6] - 2000年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持续低于初次分配收入比重,反映再分配调节不合理[10] 民生领域支出现状 - 中国社保支出仅占GDP的3.1%,加上医疗后为4.8%,社保医疗住房合计占比5.5%[15] - 欧盟、日本、美国社保支出占比达10%-20%,疫情期间美国推出2万亿美元救助计划[15] - 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持续低于GDP增速,202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涨幅回落至2017年水平[14][19] 促消费政策建议 - 建议个税起征点从5000元/月提至8000元/月,预计年减税300亿元[20] - 建议年收入10-20万税率从10%降至5%,20-35万从20%降至15%,预计年减税1000亿元[20] - 2023年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惠及5000万户家庭,年减利息支出1500亿元[20] - 消费券核销率超80%,建议大宗消费领域设3个月有效期[19] - 服务消费占比仅52.3%,远低于美国(68.6%)和日本(59.0%)[23] 财政政策空间 - 2023年中国政府负债率65.7%,低于G20国家平均118.2%和G7国家123.4%[31] - 基准情景预测2035年政府负债率87.3%,情景一(赤字率5%)预测97.1%[32] - 情景四(GDP增速3%+赤字率5%)预测2035年负债率108.7%,但发生概率低[32] 产业端改革方向 - 建议对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升级产品给予税收支持[27] - 扩大养老托育、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增值税留抵退税范围[27] - 个人养老金替代率仅43%低于国际标准55%,需提高税优力度[29] - 建议建立东部消费中心城市对中西部农产品产区消费税反哺机制[28]
盛松成:如何通过再分配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第一财经· 2025-04-15 03:12
文章核心观点 需采取完善再分配政策措施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应兼顾短期与长期,将稳增长与促改革结合,引导经济需求结构向消费倾斜,且增发国债有空间,资金使用要在消费和投资、民生和建设间取得平衡 [1][2] 再分配调节机制有待改进 - 我国居民部门收入占GDP比重低于日本、德国和美国等主要国家,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偏低与再分配调节不合理有关 [3] - 2000年以来我国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比重持续低于初次分配收入比重,再分配调节不合理,居民部门转移支付支出大于收入 [3] -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总体低于GDP增速,截至2023年末我国社保等民生领域政府支出有提升空间 [4] 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 增加对居民部门的短期转移支付 -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政策倾斜,拓展支持品类,建立政策反馈机制 [12] - 增加对灵活就业人员、多孩家庭等群体的转移支付,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涨幅下降,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促进消费关键 [12] - 设定有效期的消费券有显著时效性优势,建议将本轮消费券使用有效期设定为3个月左右,分阶段、分批次发放 [13] 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中低收入人群税率,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建议将个税起征点从每月5000元上调至8000元,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税率,两项调整每年约减少税收1300多亿元,对国家财政影响小但惠及中低收入人群 [14] - 长期应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机制,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资金使用和监管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15] 引导需求结构进一步向消费倾斜 以政府购买撬动市场供给和相关投资 -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重建设、轻服务”倾向,需优化,以政府购买增加民生支出可带动企业投资,如家政、托育、养老领域 [17] - 注重政府投资基金等创新财政工具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7] 税制改革应关注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 产业端支持现代产业与消费升级融合,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给予税收优惠,建立创新消费税收试验机制 [18] - 需求端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推进消费税改革,下调升级消费品税率,考虑消费区域布局 [18] 加大个人养老金税优力度,并带动有关服务供给 - 降低个人养老金账户税率,完善对养老金融产品管理人激励机制,增加与个人养老金账户相关联服务 [19] 增发国债仍有空间,更多向消费领域倾斜 - 我国中央财政有较大举债和赤字提升空间,模拟显示不同情景下到2035年我国政府负债率有不同变化,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需转变观念,货币政策应配合 [20][21][22] - 资金用途要在支持消费和投资、民生和建设间取得平衡,消费和投资相辅相成,提振消费有助于稳外资,应对外部冲击 [23]
热点思考:税收增速为何跑输GDP?——“大国财政”系列之一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2-26 10:26
税收与GDP增长规律 - 税收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存在非对称波动特征,弹性系数约为2:1,即GDP增速每偏离5%基准1个百分点,税收增速波动幅度可达2个百分点 [2][7] - 税收弹性主要源自所得税机制:企业所得税对名义GDP弹性略大于2,个人所得税对城镇居民工资收入弹性明显大于2 [2][8] - 2024年税收下降主要源于国内增值税(-2662亿)、出口退税(-2159亿)、契税(-740亿)和土地增值税(-425亿),合计占降幅的97.1% [9] 行业税负差异 - 税收行业集中度显著高于GDP,2021年前五大行业(制造业、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采矿业)贡献77.4%税收,而GDP前五大行业占比仅58.8% [3][13] - 房地产(28.3%)、金融(27.3%)、租赁商务服务(22.9%)税负最高,农林牧渔(0.2%)、教育(1.3%)最低 [3][14] - 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税收受PPI主导,房地产税收与土地购置和销售周期相关,金融业税收取决于信贷规模、盈利及薪酬 [3][15][16][17] 2025年税收趋势 - PPI回升及金融地产周期改善或推动税收恢复性增长,预计全国税收总量有望回升至2023年18万亿元水平 [5][19] - 21个省份2025年税收预测均值3.9%,青海(13.8%)、新疆(8.0%)、湖北(7.8%)增速领先 [5][19] - 税制改革将聚焦新业态税收制度完善和央地财政关系调整,包括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等举措 [5][20] 税收结构性影响因素 - 增值税下降受PPI下行和金融地产活跃度降低双重影响,2024年同比下降3.8% [10] - 出口退税因出口量增长扩大12.6%,进口环节税收(-1.6%)未能有效对冲 [11] - 房地产五大税种(契税、土地增值税等)与行业周期强关联,2024年贡献税收降幅显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