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

搜索文档
高研发+全球化 27家深企入围中国500强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23:15
中国企业500强深圳企业表现 - 深圳共有27家企业入围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其中8家跻身百强名单[2][3] - 深圳上榜企业涵盖金融 科技 制造 物流等多个重要领域 与深圳20+8产业布局高度契合[3] - 深圳上榜企业以远超平均水平的研发投入强度 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能与增长潜力[2] 深圳百强企业具体排名 - 中国平安排名第12 华为排名第23 比亚迪排名第26 腾讯排名第31[3] - 招商银行排名第48 万科排名第79 顺丰控股排名第92 深投控排名第99[3] - 深投控通过投资布局半导体 生物医药 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深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贡献[4] 研发投入与创新表现 - 2025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总投入达1.73万亿元 平均研发强度创1.95%历史新高[2] - 华为2024年研发投入达1797亿元 约占全年收入20.8% 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2490亿元[5] - 比亚迪2024年研发投入达542亿元 占营业收入6.97% 超过特斯拉5.01%的研发强度[5] - 腾讯2025年二季度研发投入达202.5亿元 同比增长17% 自2018年至今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795亿元[6] 企业财务业绩表现 - 华为上半年实现营收4270.39亿元 同比增长3.95% 净利润371.95亿元[3] - 比亚迪上半年营业收入3712.81亿元 同比增长23.30% 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 同比增长13.79%[4] - 比亚迪2024年全球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427.21万辆 同比增长41.26%[3] 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华为5G专利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第二季度以1250万台出货量位列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榜首 市场份额18.1%[3] - 比亚迪蝉联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 业务遍及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3] - 腾讯累计专利申请超8.8万件 在人工智能 云计算 大模型等前沿领域加速布局[6] 全球化战略布局 - 深企形成研发在深圳 制造在全球 市场在世界的发展格局[7] - 华为在全球设立16个研发中心 业务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海外公有云收入增长超50%[7] - 比亚迪上半年海外销量达47万辆 同比增长132% 境外收入1354亿元 同比增长50.49% 占比36.46%[7] - 比亚迪在泰国 巴西等地建设新能源汽车工厂 本地化生产降低关税成本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7]
化工行业整体稳健 机构调研聚焦业绩增长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22:1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申万化工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5% 净利润同比增长3.92% [1] - 436家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37家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其中124家同比增幅超过30% 91家超过50% 52家超过100% [4] - 125家上市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 34家超过5亿元 11家超过10亿元 [4] 细分行业业绩分化 - 非金属材料 塑料 农化制品 化学制品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21.1% 19.77% 14.66% 3.08% [1] - 化学纤维 橡胶 化学原料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18.5% -15.59% -2.73% [1] - 塑料行业中合成树脂和改性塑料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34.17%和23.08% [2] - 农化行业中农药 钾肥 复合肥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120.54% 40.1% 13.25% [2] - 化学制品行业中氟化工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 胶粘剂及胶带 民爆制品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89.53% 37.98% 37.18% 7.19% [2] - 有机硅和聚氨酯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85.89%和-24.01% [2] - 化学纤维行业中涤纶和其他化学纤维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21.23%和9.98% [2] - 粘胶 锦纶 氨纶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82.11% -59.96% -35.23% 其中粘胶行业出现营业收入增长10.51%但净利润下降82.11%的"增收不增利"现象 [2] - 化学原料行业中其他化学原料 氯碱 煤化工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36.18% 26.75% 25.39% [3] - 纯碱 无机盐 钛白粉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70.29% -39.43% -31.62% [3] 头部公司业绩表现 - 万华化学 宝丰能源 新和成 卫星化学 盐湖股份 巨化股份等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数值居前 [4] - 宝丰能源 新和成 卫星化学 巨化股份等头部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实现增长 [4] - 新和成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12.76% 净利润36.03亿元同比增长63.46% [5] - 巨化股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3.31亿元同比增长10.36% 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146.97% [5] - 先达股份 索通发展 联化科技 苏利股份等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0% 主要因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基数较小 [4] 机构关注重点 - 机构调研主要聚焦下半年业绩增长点 研发投入方向 业绩主要增量来源 海外业务发展 市值管理等方面 [1][7] - 新和成表示将继续深化产品矩阵建设 各板块都有新产品规划以提升营收规模 [7] - 华密新材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709.41万元同比增长16.20% 研发项目集中在汽车 高铁 航空航天领域 [7] - 聚赛龙表示在家电和汽车两大核心应用领域已积累丰富技术储备 与核心客户建立稳固合作关系 [8] - 三维股份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寻求轨交业务"出海"空间 橡胶胶带业务拓展德国 意大利 奥地利等国项目 [8] - 沧州明珠重视市值管理工作 以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努力提升内在价值 [8]
化工行业整体稳健机构调研聚焦业绩增长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20:2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申万化工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5% 净利润同比增长3.92% [1] - 436家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中有237家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其中124家同比增幅超过30% 91家超过50% 52家超过100% [3] - 125家上市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 34家超过5亿元 11家超过10亿元 [3] 细分行业净利润表现 - 非金属材料 塑料 农化制品 化学制品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21.1% 19.77% 14.66% 3.08% [1] - 化学纤维 橡胶 化学原料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18.5% -15.59% -2.73% [1] - 塑料行业中合成树脂和改性塑料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34.17% 23.08% [1] - 农化行业中农药 钾肥 复合肥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120.54% 40.1% 13.25% [1] - 化学制品行业中氟化工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 胶粘剂及胶带 民爆制品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89.53% 37.98% 37.18% 7.19% [2] - 化学制品行业中有机硅和聚氨酯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85.89% -24.01% [2] - 化学纤维行业中涤纶和其他化学纤维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21.23% 9.98% [2] - 化学纤维行业中粘胶 锦纶 氨纶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82.11% -59.96% -35.23% 其中粘胶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0.51%但净利润下降82.11% [2] - 化学原料行业中其他化学原料 氯碱 煤化工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36.18% 26.75% 25.39% [2] - 化学原料行业中纯碱 无机盐 钛白粉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70.29% -39.43% -31.62% [2] 重点上市公司业绩 - 先达股份 索通发展 联化科技 苏利股份等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0% [3] - 万华化学 宝丰能源 新和成 卫星化学 盐湖股份 巨化股份等公司净利润数值居前 [3] - 宝丰能源 新和成 卫星化学 巨化股份等头部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增长 [3] - 新和成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12.76% 净利润36.03亿元同比增长63.46% [3] - 巨化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3.31亿元同比增长10.36% 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146.97% [4] 机构调研关注重点 - 机构调研聚焦下半年业绩增长点 研发投入方向 业绩主要增量来源 海外业务发展 市值管理等方面 [1][4] - 新和成表示将继续深化产品矩阵建设 各板块都有新产品规划以提升营收规模 [4] - 华密新材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709.41万元同比增长16.20% 主要集中在汽车 高铁 航空航天领域 [5] - 聚赛龙业绩增量主要来自改性通用塑料 在家电和汽车领域具有技术储备和稳定客户关系 [6] - 三维股份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寻求轨交业务出海 橡胶胶带业务拓展欧洲国家项目 [6] - 沧州明珠重视市值管理工作 以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提升内在价值 [6]
全球创新指数公布:中国跻身前十 这一指标超过瑞士
第一财经· 2025-09-16 16:47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 瑞士以66.0分位居全球创新指数首位 瑞典和美国分别以62.6分和61.7分位列第二和第三 [1][2] - 韩国创新指数得分60.0排名第四 新加坡以59.9分位列第五 英国以59.1分排名第六 [1][2] - 中国以56.6分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 排名第十位 [1][2][3] 中国创新表现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百强创新集群 共计24个集群进入百强名单 [1][4]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 首次跃居全球创新集群榜首 [1][4][6] - 北京集群排名全球第四 上海-苏州集群位列第五 中国在前15名集群中占据5席 [4][6] - 中国在知识与技术产出方面超过瑞士 研发支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 [3][4] 研发投入强度 - 中国"十四五"期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 接近OECD国家2.73%的平均水平 [5]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 [5] -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 [5] 区域创新建设 - 长三角区域研发投入强度达3.33% 跨省域国内发明专利合作申请量达9545件 [7][8] - 长三角地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64.39件 三省一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21年增长145% [8] - 2021-2024年长三角区域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4项 占全国总数的45.8% [8] 全球研发趋势 - 2024年全球研发支出增速降至2.9% 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降至2.3% 创十多年来最弱扩张水平 [9] - 全球领先企业研发支出名义增长率仅为3% 显著低于过去十年8%的平均水平 [9] - 按实际价值计算 企业研发支出增长率仅为1% 远低于过去十年平均4.6%的水平 [9] 行业研发特征 - 软件与ICT服务行业研发支出占比从2018年14%上升至2024年20%以上 [10] - 汽车行业研发支出占比从2018年超过18%回落至2024年约14% [10] - 制药与生物技术行业研发强度达19% 软件与ICT服务行业为14% ICT硬件与电气设备行业为8% [10] 风险投资动态 - 2024年全球风险投资交易总额增长7.7% 主要受美国大型交易和生成式AI领域投资推动 [9] - 若剔除生成式AI领域投资 2024年风险投资总额实际呈现收缩状态 [9] 地理分布格局 - 美国556家企业贡献全球47%的研发支出 [10] - 亚洲地区贡献全球30%的研发支出 其中中国约占18% 日本约占7% 韩国约占3% [10] - 欧洲地区贡献全球22%的研发支出 德国以8%的占比居欧洲首位 [10]
全球创新指数公布:中国首次跻身前十,这一指标超过瑞士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6 14:00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 瑞士以66.0分位居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首位 瑞典和美国分别以62.6分和61.7分位列第二和第三 [2] - 韩国创新指数得分60.0排名第四 新加坡以59.9分位列第五 英国和芬兰分别以59.1分和57.7分排名第六和第七 [2] - 中国以56.6分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 排名第十位 [1][2][3] 中国创新表现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百强创新集群 共计24个集群入选 [1][4]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跃居全球创新集群榜首 北京和上海-苏州集群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 [1][4][7] - 中国在知识与技术产出方面超过瑞士 研发支出规模全球第二 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 [3][4] 研发投入强度 - 中国"十四五"期间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接近OECD国家2.73%的平均水平 [5]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 [5] - 长三角区域研发投入强度达3.33% 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21年增长145% [8][9] 全球研发趋势 - 2024年全球研发支出增速降至2.9% 预计2025年进一步降至2.3% 创十多年来最低增速 [10] - 全球领先企业研发支出名义增长率仅3% 显著低于过去十年8%的平均水平 [10] - 软件与ICT服务行业研发支出占比从2018年14%上升至2024年20%以上 汽车行业占比从18%回落至14% [11] 行业研发特征 - 制药与生物技术行业研发强度达19% 居各行业首位 软件与ICT服务行业以14%的研发强度位列第二 [11] - 美国企业贡献全球47%的研发支出 亚洲地区占比30% 其中中国企业贡献约18% [11] - 风险投资总额2024年增长7.7% 但若剔除美国大型交易和AI领域投资 实际呈现收缩态势 [10]
紫光国微:2024年度公司全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3.33%
全景网· 2025-09-16 07:02
公司业务布局 - 聚焦特种集成电路和智能安全芯片两大主业 涵盖石英晶体频率器件和功率半导体等重要业务 [1] - 产品深度布局移动通信 金融 政务 汽车 工业 物联网等领域 [1] - 以芯片和系统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 [1] 研发投入 - 2024年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23.33% [1] - 坚持技术创新并保持研发投入力度以支持行业竞争优势 [1] - 产品从研发到量产需要经历一定周期 [1] 发展战略 -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 - 保持研发投入规模是行业特点的必然要求 [1] - 公司参加2025年河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半年报集体业绩说明会 [1]
东利机械:研发投入显成效,技术突破促发展
全景网· 2025-09-15 09:0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584.83万元,占营收比例4.75% [1] - 研发聚焦悬架减振器和高精度齿轮工艺领域 [1] - 悬架减振器研发成功推出温度自适应阀等新款产品,经环塔拉力赛验证性能卓越稳定且解决高温衰减难题 [1] - 高精度齿轮项目为长城蜂巢多个工艺深入研发,样品经小批试生产质量稳定并已获批量订单 [1] 客户与市场地位 - 公司作为汽车整车厂商的二级或三级供应商,主要供应世界各大汽车零件总成厂商 [1] - 客户包括AAM集团、VC集团、MUVIQ集团、FUKOKU集团等知名跨国集团 [1] - 产品最终用于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福特、雷诺、保时捷、宾利、法拉利、捷豹、路虎、大众、沃尔沃、长城等国际知名品牌 [1]
从“吞金巨兽”到“现金奶牛” 中国创新药内需旺盛
证券时报· 2025-09-14 22:16
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 主要受益于出海BD金额创新高和国内需求释放 行业从"烧钱"模式转向持续变现 [1]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医保目录改革和商保目录设立为创新药提供支付保障 推动市场放量 [4][5] - 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形成"营收增长-研发投入-管线储备"正向循环 中国成为全球医药创新重要源头 [7][8] 国内需求 - A股21家创新药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286.9亿元 同比增长42% H股32家公司营收421.3亿元 同比增长10% [2] - 恒瑞医药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 较2024年上半年66.12亿元增长14.5% 主要来自国内市场 [2] - 百济神州百悦泽中国销售额11.92亿元 同比增长36.5% 百泽安销售额26.43亿元 同比增长20.6% [3] - 亿帆医药两大创新药产品合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9.57% 先声药业创新药收入同比增长26% 翰森制药创新药收入61.45亿元 同比增长22.1% [3]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7轮目录调整累计纳入149种创新药 医保基金对谈判药品累计支付4100亿元 带动销售超6000亿元 [4] - 京新药业地达西尼胶囊纳入医保后上半年实现营收5500万元 贝达药业4款创新药纳入医保后快速放量 [4] - 2025年6月推出《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设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5] - 2024年创新药市场规模1620亿元 医保支付占比43.8% 个人支付48.5% 商保支付7.7% [6] - 预计到2035年商保支付占比有望达到44% [6] 研发投入 - 恒瑞医药上半年研发投入38.71亿元 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在临床开发 [7] - 华东医药上半年研发投入14.84亿元 同比增长33.75% 推进80余项创新药管线 [7] - 百济神州研发费用72.78亿元 同比增长9.80% 占营收比重41.54% [7] - 先声药业研发投入占营收28.7% 全球研发管线超60个 翰森制药研发支出14.41亿元 同比增长20.4% [7] - 中国在全球药物研发份额接近30% 拥有1775种首创新药管线 全球占比19% [8]
每周股票复盘:宏微科技(688711)2025上半年营收6.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3 20:33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2日收盘价28.36元 较上周26.51元上涨6.98% [1] - 本周最高价29.96元(9月11日) 最低价25.71元(9月8日) [1] - 当前总市值61.22亿元 在半导体板块市值排名132/163 两市A股排名2830/5153 [1] 财务数据 - 2025年1-6月营收68,027.43万元 同比增长6.86% [2][3] - 扣非净利润-18.39万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6.02万元 [2][3]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8.61% 在研项目稳步推进 [2][3] 公司治理与运营 -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制度健全 未发现重大问题或重大违规事项 [2] - 募集资金使用合规 控股股东及高管无持股变动 [2] - 主要风险包括技术升级 供应商依赖 毛利率波动 固定资产折旧 资产减值 市场竞争 宏观环境及净利润持续为负 [2]
1000亿元,安排上了!
搜狐财经· 2025-09-12 12:51
◎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 成效。 图片来源:国新网 刘健 摄 "十四五"时期 其中基础研究累计投入达到7300亿元,年均增长12.3%。财政投入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投入强度 从"十三五"期末的2.41%提高到2024年的2.68%,研发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 过去4年 我国经济实现了平均5.5%的增速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宏观调控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强与经济情景的适配 性,从积极到更加积极,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研发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全国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到5.5万亿元,比"十三五"时 期增长34%,资金重点投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科技任务。 一方面,强化逆周期调节,熨平短期波动。另一方面,协调推进跨周期调节,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支持扩 大内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畅通经济循环。过去4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平均5.5%的增速,对世界经济 增长贡献率保持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