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电商监管

搜索文档
监管食品安全 一批新规抓紧制定中
央视网· 2025-08-23 00:40
食品安全监管成效 - 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通过推动强化全链条监管严防各类风险 [1] - 粮食加工品 肉制品 奶制品等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高位 [1] - 市场监管部门严把许可准入关 强化全过程监管 组织全覆盖抽检 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向餐桌 [1] 新兴消费场景监管 - 针对平台经济衍生的网络购物 外卖点餐 直播带货等新消费场景强化平台企业合规指导 [1] - 加大专项抽检力度 综合治理幽灵外卖 虚假声称等突出问题 [1] - 正抓紧制定直播电商 网络销售等监管制度 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食品安全责任 [1]
解决选品、直播内容生产等多环节合规痛点 AI技术助力直播电商监管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4:06
行业监管技术应用 - 上海长宁区上线直播带货全流程智慧监管系统 运用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技术对抖音 快手 淘宝等平台直播间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直播场次超2000场 发现违法线索160余条 [1] - 系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采集视频 语音 商品信息和主播行为进行识别审核 可对主播违规语言实时提醒 [1] - 设立5家企业直播监测点 承担实时监测 风险预警和合规提示任务 提升网络监管综合效能 [1] AI技术赋能行业效率提升 - 谦寻控股自主研发羚客系统 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完成商品资料与资质文件识别 实现智能预警和风险评估报告生成 大幅缩短合规审查周期 [2][3] - AI技术使直播脚本生成时间从20-30分钟缩短至3分钟 效率提升近10倍 同时自动剔除极限词和违禁词内容 [3] - 交个朋友平台接入DeepSeek大模型 实现商家资质 品牌授权和商品信息自动化审核 覆盖三大资质维度 合规率提升30%以上 [4] 企业技术研发投入规划 - 交个朋友计划2025年投入更多资金用于AI选品和审核合规技术研发 持续迭代智能审核+人工复核系统 [4] - 头部直播机构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助力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 [4] 行业监管政策发展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首次构建系统化监管框架 引入黑名单制度和跨平台约束机制 [4] - 新规为人工智能直播和虚拟主播划定明确法律边界 推动行业走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5]
直播电商领域将迎新规,剑指虚假营销等乱象
新华网· 2025-08-12 05:50
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网信办起草《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6月10日公开征求意见 旨在加强直播电商常态化监管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 - 新规针对直播电商行业虚假营销 假冒伪劣等乱象 明确平台经营者 直播间运营者及直播营销人员的法定责任与义务 [1][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直播电商行业快速发展 在促进消费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但存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商品质量审核不严及重营销轻质量等问题 [2] - 行业参与主体复杂 交易链条长 外溢风险增加 对市场监管工作形成新挑战 [3] 监管措施重点 - 要求平台经营者建立违规处置 资质核验 信息报送 分级管理等机制 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及消费者维权协助 [3] - 探索对违法违规主体实施流量监管 推动协同治理和系统治理 [3] - 细化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具体情形并明确处罚依据 增强法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2] 政策实施导向 - 坚持监管规范与促进发展并重 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针对行业乱象进行规范性干预 [2] - 新规依据电子商务法 网络安全法等上位法制定 不增加相关主体负担 例如资质核验和数据报送义务已在现有法律中明确 [4] - 黑名单制度已成为行业普遍做法 新规对此予以正式确认 [4]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将建立黑名单制度
新华网· 2025-08-12 05:50
核心观点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起草《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细化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责任义务,加强行业监管并促进健康发展 [1][2] 监管背景与目标 - 直播电商行业快速发展但存在虚假营销、假冒伪劣等问题,平台对商家资质和商品质量审核不严,部分主体重营销轻质量损害消费者权益 [2] - 监管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既促进行业规范创新又针对性整治乱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2] - 监管注重制度供给的基础性和前瞻性,探索对自然人主播、数字人的流量监管及黑名单管理等制度 [3] 平台经营者责任细化 - 平台需承担违规处置、资质核验、信息报送、培训机制、分级管理、动态管控及信息公示等责任 [1][5] - 要求平台建立健全协议规则,加强直播间运营者、服务机构及营销人员的身份认证与资质审核 [1][5] - 平台需强化违法违规行为处置,依法报送数据信息并协助消费者维权,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 [1][5] - 平台需履行核验登记义务并建立黑名单制度,该制度已是行业普遍做法 [6] 其他主体责任规范 - 直播间运营者需建立信息发布审核、信息公示及身份核验制度,禁止虚假宣传 [5] - 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需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培训、选品及纠错等制度 [5] - 直播营销人员需真实准确全面介绍商品服务,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5] 监管实施与行业影响 - 通过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并向其他主体传导合规要求,实现监管效率最大化 [3][5] - 监管规定严格依据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不会增加相关主体负担 [6] - 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已出台政策引导平台扶持中小微经营主体,通过流量扶持激发创新活力 [7]
直播电商顽疾 怎么治?
央视网· 2025-08-02 20:06
直播电商行业现状与问题 - 2024年平台接收直播带货投诉举报40.2万件,同比增长19.3% [1] - 行业快速发展但存在虚假营销、假冒伪劣、销售禁限售商品、主播互黑互踩、虚构用户评价五大乱象 [2] - 虚假营销是最突出问题,包括伪造商品效果(如减肥食品虚假宣传)和直播造假(如塞珍珠开蚌) [2][3][5][6] 典型案例分析 - 浙江诸暨查处直播虚假开蚌案:经营者将成品珍珠塞入空蚌,直播宣称"活体开蚌,不退不换" [5] - 北京查处职业弹幕人案件:雇佣账户冒充消费者刷1500余次虚假评论,夸大普通食品减肥效果 [6] - 主播通过策划争议话题、直播连麦"互撕"制造戏剧效果收割流量 [7][9] 监管政策与措施 -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结束,明确平台、主播、商家、MCN机构等各方责任 [10][12] - 将数字人主播等AI生成内容纳入监管,违规内容由使用者承担责任 [13][14] - 建立"黑名单"制度,严重违规者将被限制功能、停播或注销账号 [15][17] - 推广商品编码应用,建立监测系统提升"物防"和"技防"能力 [18] 行业治理方向 - 细化平台责任,要求加强违规处置、资质核验 [12] - 建立监管部门与平台联动机制,强化跨部门合作 [12] - 通过技术手段(如流量监管)限制违规行为 [17]
每日投资策略-20250716
国都香港· 2025-07-16 01:41
报告核心观点 中国第二季GDP增长好过预期,加上美国批准英伟达H20芯片销往中国,港股连升第四日,累涨697点或2.9%,科指连升第三日,共飙4.1% [5] 市场表现 海外市场重要指数 - 道琼斯工业指数收44,023.29,跌0.98%;标普500指数收6,243.76,跌0.4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20,677.80,涨0.18%;英国富时100指数收8,938.32,跌0.66%;德国DAX指数收24,060.29,跌0.42%;日经225指数收39,594.42,跌0.21%;台湾加权指数收22,835.94,涨0.98% [3] 内地股市 - 上证指数收3,505.00,跌0.42%;深证成指收10,744.56,涨0.56% [3] 香港股市 - 恒生指数收24,590.12,涨1.60%;国企指数收8,877.10,涨1.65%;红筹指数收4,196.91,跌0.21%;恒生科技指数收5,431.29,涨2.80%;AH股溢价指数收127.43,跌0.23%;恒生期货(7月)收24622,涨0.38%;恒生期货(8月)收24640,涨0.38% [3] 港股当日表现 - 恒指高开78点后走势波折,收市升386点或1.6%,收造24590;国指升1.7%,报8877;科指升2.8%,报5431;全日成交2884亿元,北水净入38.2亿元 [4] - 蓝筹中石药升7.5%为升幅最大,信义玻璃挫4.4%为包尾 [4] 宏观&行业动态 香港进出口 - 5月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量按年升13.4%,进口货量升16.5%;出口价格及进口价格分别升1.8%及1.9% [8] - 今年首5个月,香港商品整体出口货量及进口货量均升10.4%;出口价格及进口价格分别升1.9%及2% [8] - 5月输往台湾、越南、印度及中国内地的整体出口货量录得按年升幅,输往美国则下跌20.7% [8] - 5月来自越南、台湾、内地及新加坡的进口货量录得按年升幅,来自韩国则下跌10.5% [8] 香港工业 - 香港工业总会发布报告指香港工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重要地位,提出七大政策倡议,建议政府制订新型工业发展策略 [9] 直播电商行业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打击直播电商违法违规行为,规范行业乱象 [10]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不得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 [11] 上市公司要闻 丘钛科技 - 拟4.6亿人民币售印度丘钛51%股权,交易完成后保留49%股权,预计录得收益约7.92亿元人民币 [13] 龙湖集团 - 上半年合同销售额350.1亿元,按年减少31.51%;合同销售面积261.4万平方米,下跌28.48% [14] - 6月总合同销售金额64.6亿元,按年下跌35.66%;合同销售面积51.9万平方米,减少29.29% [14] - 截至6月底,集团经营性收入约132.7亿元,按年增加1.3% [14] 中国国航 - 6月客运运力投入按年上升2.5%;旅客周转量按年升3.9%;平均客座率为81.1%,按年升1.1个百分点 [15] 南方航空 - 6月客运运力投入按年上升4.57%;旅客周转量按年升6.69%;客座率为85.18%,上升1.69个百分点 [16] - 6月货运运力投入按年上升7.04%;货邮周转量升6.51%;货邮载运率为55.02%,下降0.27个百分点 [16]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专项整治直播电商突出问题部署推进会,要求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规范直播电商行业乱象,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快讯· 2025-07-15 12:33
市场监管总局加强直播电商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专项整治直播电商突出问题部署推进会 [1] - 要求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以规范行业乱象 [1] - 旨在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1]
直播电商新规征求意见 剑指直播间“套路”
新华社· 2025-06-27 14:04
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现状 - 当前直播电商相关企业总量已接近36万家 [3] - 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直播电商零售额达4.3万亿元 [3] - 行业存在虚假宣传、评价造假、刷单、机器人互动等黑产操作 [3][5] 直播电商行业问题 - 从业人员鱼龙混杂,部分缺乏运营、品控、售后经验 [3] - 部分MCN机构联合商家刷单骗取平台流量扶持 [3] - AI数字人主播被用于录播带货且未明确提示,尤其在老年人保健品直播间更普遍 [5][7] 监管政策《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 - 要求直播间运营者及主播建立选品、纠错制度,确保商品介绍真实准确 [6] - 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警示、限流、停播、封号等措施,严重者纳入黑名单 [6] - 将数字人主播等AI生成内容纳入监管,防止其传播虚假信息 [6][8]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监管趋严将促进行业洗牌,优质主播和商家将脱颖而出 [8] - 消费者信任是行业基石,需建立透明、公平的交易环境 [8] - AI技术应用不能凌驾于网络安全之上,需防范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欺诈风险 [8]
信息不对称、投诉多、退货难……多方合力让珠宝电商直播清朗健康
中国青年报· 2025-06-16 23:58
直播电商监管新规 - 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家网信办起草《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及人员的责任义务,强化常态化监管 [1] - 新规涵盖管辖适用、协同监管、信用监管、约谈整改等内容,要求平台履行违规处置、资质核验、信息公示等责任 [3] 珠宝直播行业现状 - 珠宝玉石/奢侈品类直播间投诉量位居第四(5332条"珠宝直播"投诉、1032条"珍珠直播"投诉),主要问题为虚假宣传、货不对板、退货退款难 [1][2] - 部分商家通过"电商版""网销版"降低品质以次充好,消费者反映定制商品存在展示与实际差异,商家以"灯光差异""定制不退换"为由拒退 [2] - 珠宝直播存在"即时性"风险,消费者举证困难,缺乏交易快照和专业鉴定报告难以维权 [2] 行业乱象成因 - 低质商家"换马甲"成本低,缺乏统一线上经营者信用档案 [2] - 平台监管动力不足,侧重吸引商家入驻而忽视风险管控 [2] - 消费者夜间冲动消费现象突出,易受主播话术影响高价购买劣质商品 [2] 规范建议与措施 - 电商平台需构建防伪机制,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制定准入标准,实施证书联网核验和常态化抽检 [4] - 监管部门应完善考核体系,将平台质量管理纳入评估指标,建立违法线索快速移送机制并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4] - 平台需加强审核与数据留存,建立商家信用档案,延长直播数据保存期限;消费者应留存证据并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 [5] - 监管部门需完善市场准入与信用体系,打击伪造证书行为,设定更严格的数据留存要求确保交易可追溯 [5]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为直播带货立规明矩
经济日报· 2025-06-15 22:00
直播电商监管新规出台背景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行业监管,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 - 直播电商在促进消费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存在虚假营销、假冒伪劣等乱象 [1] - 部分平台对商家资质和商品质量审核不严,商家和主播重营销轻质量,损害消费者权益 [1] 平台经营者责任强化 - 《办法》着力落实平台经营者主体责任,细化其责任和义务,加强合规管理 [2] - 要求平台履行核验登记义务,报送相关数据,建立黑名单制度 [2] - 新规不会增加相关主体负担,符合上位法要求和行业特点 [2] 多方主体监管要求 - 强化直播间运营者责任,要求建立商品信息审核、信息公示等制度,禁止虚假宣传 [3] - 规范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行为,要求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培训、选品等制度 [3] - 要求直播营销人员真实全面介绍商品,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3] 监管制度创新 - 构建行业基础性监管制度,规范各主体法律责任和义务 [3] - 探索对违法违规主体的流量监管,推动对自然人主播和数字人的监管 [3] - 推动建立直播营销人员培训和黑名单管理制度 [3] 政策制定过程 - 《办法》制定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考虑市场预期和行业现状 [4] - 将根据征求意见反馈进一步完善内容,尽快出台实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