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召回

搜索文档
存在安全隐患!小鹏汽车召回47490辆小鹏P7+汽车
新华财经· 2025-09-12 11:01
召回事件概述 - 小鹏汽车因转向助力电机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问题 自2025年9月15日起召回2024年8月20日至2025年4月2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小鹏P7+汽车 共计47,490辆 [2] - 缺陷可能导致转向机传感器信号波动 转向故障警告灯点亮及转向助力失效 存在安全隐患 [2] - 公司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转向机总成以消除风险 [2] 事件处理过程 - 2025年年中问题持续发酵前 公司未主动公开问题或启动大规模召回 而是采取差异化处理方式 [3] - 对强烈维权或故障多次出现的部分车主更换转向机总成并补偿积分 对多数车主以"底盘检查"名义进行"打胶"密封处理 [3] - 该处理方式未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且不透明不统一的做法消耗了消费者信任 [3] 市场反应 - 2025年9月12日官方备案召回计划后 部分车主表示欣慰并认可免费更换方案 [3] - 部分车主认为除免费维修外仍需给予经济补偿 [3] - 截至目前公司未对是否提供额外补偿作出明确回复 [3]
福建奔驰召回1107辆进口唯雅诺和威霆汽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08:32
每经AI快讯,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9月12日消息,日前,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参照《缺陷汽车产品召 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 计划。召回编号S2025M0140V:自2025年9月30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04年2月4日至2005年12月13日 期间的部分进口唯雅诺和威霆汽车,共计1107辆。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如果在维修时对驾驶员 正面安全气囊进行了更换,该气囊可能属于高田公司生产的装配了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的气 囊。在车辆使用较长时间后,如果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在碰撞事故中被触发展开,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 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将通过梅赛德斯-奔 驰授权经销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进行免费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更换改进后的驾驶员正面安全气 囊,以消除安全隐患。 ...
一汽丰田汽车(成都)等3家公司召回部分国产及进口汽车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04 05:02
召回规模与范围 - 一汽丰田汽车(成都)有限公司召回2024年6月24日至2025年2月1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亚洲龙车型共计54,143辆 [1] -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召回2023年6月20日至2025年2月1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世极车型共计79辆 [1] -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召回2023年6月29日至2025年4月18日期间生产的部分雷克萨斯LM500h、LM350h、LS500h车型共计6,866辆 [1] -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召回2022年5月31日至2025年5月2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丰田埃尔法、皇冠威尔法、皇冠SportCross车型共计35,054辆 [1] - 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2023年5月12日至2025年3月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卡罗拉、亚洲狮、卡罗拉锐放车型共计302辆 [1] 召回原因与技术问题 - 召回范围内车辆因组合仪表控制程序设定不当 可能导致车辆启动初期组合仪表黑屏 无法正常显示车速及警告灯等信息 [1] - 安全隐患涉及信息显示功能失效 影响驾驶员对车辆状态的实时监控 [1] 解决方案与实施安排 - 公司将为非PHEV车型免费升级组合仪表控制程序 [2] - PHEV车型将接受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免费升级控制程序或更换组合仪表 [2] - 一汽丰田汽车(成都)有限公司和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召回计划自2025年9月30日起实施 [1] -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召回自即日起陆续实施 [1] - 公司将通过挂号信等方式通知相关用户召回事宜 [2]
斯泰兰蒂斯(上海)汽车有限公司召回共计22870辆进口朱丽叶、斯坦维汽车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0:16
召回事件概述 - 斯泰兰蒂斯(上海)汽车有限公司因软件漏洞问题召回部分进口朱丽叶和斯坦维汽车 共计22,870辆[1] - 召回车辆生产日期范围为2017年1月19日至2024年9月30日[1] - 召回编号为E2025M0119V[1] 技术问题分析 - 发动机控制模块存在软件漏洞 导致燃油蒸发泄露故障代码在修复后无法被清除[1] - 该问题与机动车排放标准要求不一致 存在不合理排放风险[1] 解决方案 - 公司将免费为召回范围内车辆刷新发动机控制模块软件[1] - 措施旨在消除不合理排放风险[1] 监管合规 - 召回依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执行[1] - 同时符合《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要求[1] - 公司已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1]
因仪表盘显示故障 福特(F.US)在美召回超35万辆F系列皮卡
智通财经· 2025-08-27 08:38
召回事件概述 - 福特汽车在美国召回355,656辆2025至2026款F系列皮卡(包括F-550 SD、F-450 SD、F-350 SD、F-250 SD)及2025款F-150车型 [1] - 召回原因为仪表盘显示屏软件故障,可能导致屏幕空白及安全指示灯无法显示 [1] - 公司计划通过经销商或无线软件更新修复缺陷 [1] 安全隐患细节 - 仪表盘故障可能增加事故风险,但尚未收到直接相关事故报告 [1] - 本月早些时候因车轴螺栓断裂隐患召回103,000辆2023至2025款F-150皮卡 [1] - 螺栓问题可能导致后轴部件受损,引发侧滑、驱动力中断或溜车现象 [1] 解决方案与影响范围 - 经销商将免费更换后轴组件并承担保修期内维修费用 [1] - 车轴召回影响美国市场约1%的F-150保有量 [1] - 车主可通过官方渠道预约检测服务 [1] 产品质量与行业影响 - F-150系列作为美国销量最大车型之一,近年多次因动力系统、制动系统问题被要求整改 [2] - 连续召回事件凸显公司在质量控制环节面临挑战 [2]
小鹏汽车被指“逃避召回”!售后称“缺货”的转向机,电商平台就有售
北京商报· 2025-08-26 13:58
小鹏P7+转向机售后问题 - 转向机故障涉及安全隐患 包括高速行驶中突然失去转向助力 部分车主遭遇危险情况[5][6] - 公司对首批车主(2024年11月提车)提供转向机更换方案 但更换进度缓慢 湖北车主从6月申请至今仍缺货[2] - 拒绝为2025年提车车主更换转向机 声称已进行打胶处理 武汉车主2月提车(转向机标记为2024年10月生产)被拒[5] - 存在未告知车主私自进行打胶处理的情况 北京门店售后承认此行为[5] - 电商平台出现销售改良版转向机的网店 店主称6月新到版本增加胶套保护并改良电机 接口处有改良[3] 公司回应与召回进展 - 未对P7+车型转向机隐患进行统一说明或发布召回通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情形包含转向助力失效[6] - 客户经理回应召回流程无明确时限 但法律要求立即响应原则 涉嫌违背发现缺陷后立即召回核心要求[8] - 8月16日4名深圳广州车主到广州总部要求召回 公司未给出明确回应[8][9] 行业售后与召回机制 - 新能源汽车召回存在成本高和技术复杂难题 需落实售后服务体系[10] - 部分新能源车企以线上销售为主 缺乏线下召回服务力量[10] - 建议建立用户运营+质量监控双通道 让社群反馈直接触发缺陷评估 召回预算应作为常规拨备[10] - 召回制度核心是推动车企提高产品质量 应视为发展契机而非逃避责任[12] - 新势力车企逐步完善售后服务 例如小米汽车2024年1月主动召回30931台SU7标准版 蔚来汽车2023年初召回997台ET5[12][13]
追问小鹏P7+转向机罗生门:售后何时追得上推新
北京商报· 2025-08-26 13:35
小鹏P7+转向机售后问题 - 小鹏汽车售后同意为首批主动提出要求的车主更换转向机 但配件短缺导致更换进度缓慢 部分车主从6月申请至今仍未完成更换[1][3] - 拼多多平台出现销售小鹏P7+转向机的网店 店主称6月新到版本已进行接口改良并增加胶套保护 且电机得到改良 近期有20多人咨询该产品[3] - 公司拒绝为2025年提车的车主更换转向机 售后以"已进行打胶处理"为由拒绝 但部分车辆转向机出厂标记仍为2024年10月[3] 安全隐患与处理方式 - 多名车主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 车辆转向机被擅自进行打胶处理 售后人员承认存在该行为[4] - 2024年12月提车的车主在高速行驶时遭遇转向机故障 屏幕弹出方向机故障报警 当时车内有儿童乘坐 此前未收到任何官方隐患通知[4] - 转向机助力失效属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定的常见缺陷情形 但公司未对P7+车型进行统一说明或召回通知[5] 车主诉求与企业回应 - 部分车主要求公司说明转向机助力失灵原因并召回车辆 8月16日有4名来自深圳和广州的车主到广州总部提出诉求[5] - 客户经理以召回流程无明确时限为由回应车主 但法律专家指出相关法规强调"立即响应"原则 该回应涉嫌违背核心要求[5][6] - 法律专家认为不告知消费者私自打胶的行为涉嫌隐瞒车辆缺陷 严重剥夺消费者知情权 有逃避召回之嫌[4] 行业售后与召回机制 - 新能源汽车召回存在成本高和技术复杂两大难题 完善召回需落实售后服务体系 部分新能源车企缺乏线下服务力量[8] - 专家建议建立"用户运营+质量监控"双通道 让社群反馈直接触发缺陷评估 并将召回预算设为常规拨备[8] - 新势力车企正在完善售后服务 2024年1月小米汽车主动召回30931台SU7标准版 2023年初蔚来汽车召回997台ET5电动汽车[10] 产品质量管理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发布包括小鹏P7+超长续航Max版本在内的三款改款和升级车型[8] - 行业专家指出车企在追求创新和市场份额的同时 售后服务应及时跟上 不能重推新轻售后[8] - 召回制度旨在推动车企提高产品质量 应将召回视为发展契机而非逃避责任 中国造车新势力在质量稳定性上仍有提升空间[10]
小鹏汽车被指“逃避召回”!售后称“缺货”两月的转向机,电商平台就有售
北京商报· 2025-08-26 13:23
小鹏P7+转向机售后问题 - 部分车主遭遇转向机故障 包括高速行驶中突然失去助力等安全隐患 [2][3] - 公司售后处理方式不一致 对首批车主(2024年11月提车)同意更换转向机 但对2025年提车车主仅采取打胶处理 [1][2] - 更换进度缓慢 有车主从2024年6月申请更换至今仍因配件缺货未能完成 [1][2] 公司应对措施 - 未主动告知车主缺陷情况 存在未经车主同意擅自对转向机进行打胶处理的行为 [3] - 未发布统一召回通知 仅对主动提出要求的车主进行个别处理 [4] - 客户经理回应称召回流程无明确时限 但法律专家指出这涉嫌违背"立即响应"原则 [5][6]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新能源汽车召回存在成本高和技术复杂两大难题 部分企业线下服务网络不足 [7] - 行业专家建议建立"用户运营+质量监控"双通道机制 将召回预算列为常规拨备 [7] - 新势力车企开始完善售后服务 如小米汽车2024年1月主动召回30931台SU7标准版 蔚来汽车2023年初召回997台ET5 [8] 产品质量与企业发展 - 公司2024年二季度发布三款改款和升级车型 包括P7+超长续航Max版本 [7] - 专家指出造车新势力在质量稳定性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应将召回视为发展契机而非负担 [8] - 打胶替代更换的处理方式被指轻视消费者利益 可能对企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8]
小鹏P7+被曝安全漏洞,售后偷偷打胶!有车主:高架上方向盘突然抱死
北京商报· 2025-08-18 10:49
产品缺陷与安全隐患 - 小鹏P7+转向机存在接插件防水设计不足问题 导致水汽侵入线束接口并可能引发短路 表现为转向助力失效或方向盘锁死 [2][3] - 截至发稿时 车质网记录该车型投诉达207条 其中转向机故障为典型问题 [6] - 专业汽修人员指出转向机线束裸露非正常现象 打胶处理不能完全保证防水性 极端天气仍可能导致电子助力转向失效 [6] 售后处理差异 - 公司提供差异化售后方案:部分车主可整体更换转向机 部分仅获打胶处理 部分因后台未显示问题被拒绝维修 [2][7] - 补偿方案不一致:更换转向机的车主可获得8000或5000积分补偿 [7] - 2024年11月提车的首批车主多数成功更换 2025年后提车车主被告知已打胶需后台提示故障才可更换 部分车主同意更换后因缺货等待两个月 [7] 生产批次与设计变更 - 公司内部负责人承认2024年某批次转向机存在问题 [8] - 2025年5月前生产的转向机均存在线束外露隐患 仅通过打胶处理 [12] - 2025年6月提车车主图片显示新款转向机在插头处加装黑色外壳 防水处理优于老款 [12] 销售与交付数据 - 小鹏P7+累计交付量超6.7万台 连续8个月蝉联15-20万级中大型纯电轿车销冠 [13] - 2024年11月上市后前三个月累计交付已超3万辆 [13] 用户维权与法律风险 - 车主组建多个问题交流群 部分群成员达500人 [15] - 律师指出若转向系统故障导致严重安全隐患 即使超出三包期限厂家仍应承担修复或退换责任 [15] - 公司可能因选择性维修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打胶方案未解决设计缺陷根源 若发生安全事故需承担产品责任侵权风险 [15][16]
有的可换整机、有的只配打胶,小鹏P7+转向机售后被指“看人下菜”
北京商报· 2025-08-18 10:47
产品缺陷问题 - 小鹏P7+转向机存在接插件防水设计不足缺陷 水汽易侵入线束接口引发短路 表现为转向助力失效和方向盘锁死[1][2] - 截至发稿车质网收到207个该车型投诉 转向机故障是典型问题[4] - 2025年5月前生产的转向机基本存在同样隐患 本质都是线束外露 新款转向机在插头处加装黑色外壳改善防水处理[10] 售后处理方式 - 售后方案存在明显差异:部分车主可整体更换转向机 部分仅能打胶处理 部分因后台未显示问题被拒绝维修[1][6] - 补偿方案不一致 一般为8000或5000积分[6] - 官方售后人员承认转向机存在漏洞 已做绝缘处理 但仅承认2024年一批有问题可更换[6] 企业应对措施 - 采用打胶作为密封处理方案 但汽修专家指出不能完全保证防水性 极端天气仍可能导致电子助力转向失效[2][5] - 小鹏官方客服称只有早期生产的个别车辆存在偶发性故障[10] - 企业内部负责人承认应该召回问题车辆[7] 销售与交付数据 - 小鹏P7+累计交付量超6.7万台 连续8个月蝉联15万-20万级中大型纯电轿车销冠[11] - 2024年11月上市后前三个月累计交付超过3万辆[11] - 车主已组建多个问题交流群 部分群成员达500人[11] 法律风险分析 - 选择性维修与责任推诿可能构成歧视性服务 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1][11] - 打胶方案未解决设计缺陷根源 若发生安全事故企业需承担产品责任侵权风险[12] - 维修时未明确告知打胶方案性质及风险 侵犯消费者知情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