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科技融合

搜索文档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高文: “以人为本 智能向善” 推动文化与科技相生相促
深圳商报· 2025-05-26 17:17
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新融合 -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影响文化建设,文化与AI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时代潮流 [1] - 人工智能已发展到大数据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阶段,数据、算法与算力结合奠定技术基础,近20年经历判别式AI和生成式AI两次浪潮,第三次浪潮将是协理式AI(AI Agent)[1] - 协理式AI以智能体为代表,推动AI从虚拟世界走向真实世界的自主交互,反映技术从"软件智能"向"具身智能"延伸 [1] 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 AI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动起来、传下去、走出去",催生文化产业发展新场景、新范式、新业态 [2] - 文化建设引导AI健康有序发展,"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文化价值观为AI注入"灵魂",对通用AI发展和新型文化范式重构有深远意义 [2]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建议 - 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规范AI在文化领域应用,保护创作者权益,建立AI伦理规范 [2] - 加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控的AI技术,突破文化理解、情感感知、创意生成等技术瓶颈 [2] - 拓展AI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探索AI在文化产业链各环节应用场景,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商业模式 [2] 未来发展方向 - 需精准把握新一代AI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形成文化繁荣发展新动力,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筑牢基础 [3]
全球“顶流”齐聚 中国文创吸睛
深圳商报· 2025-05-25 22:57
国际参展规模与多样性 - 文博会国际文化贸易展吸引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国际化占比达20% [1] - 参展产品品类创历史之最,覆盖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创、新闻出版、艺术品、非遗产品、工艺美术品等 [1] - 国际展区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波兰、奥地利、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合作机构 [1] 重磅首发项目与特色展区 -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少儿图书及建筑类获奖书籍首次在中国展出 [2] - 意大利国家官方独家授权达·芬奇文化中国推广计划项目、埃及国宝级文创公司复刻宝藏首次亮相文博会 [2] - 新设"文博会礼物"展区、文化出海展区、国际美食展区,吸引中意达·芬奇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新展商加入 [1][2] 中国文创IP与科技融合 - 文创中国展区集结国家博物馆、中国工美馆、三星堆博物馆、淘宝文创等20余家知名IP,超百家品牌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2] - 故宫文创、北京工美造办等以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展现中国文创国际影响力 [2] - 蓝色光标推出"华夏漫游"VR项目,通过《北京中轴线》虚拟体验实现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2] 青少年创意与教育联动 - SKT思珂特教育集团首次组织Hi World全球青少年创意展,100余名国际学校学生携50件作品参展 [2] - 学生作品以学术展板、实物装置、纪实影音、交互网站四种形式呈现文化、艺术与科技研究成果 [3] - 活动旨在推动课堂创意市场化,为学生提供合作机会 [3]
紫荆文化集团亮相深圳文博会 奇幻数智展厅焕活文脉经典
人民网· 2025-05-24 04:22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开幕,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 [1] - 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11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 [1] - 展会共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 [1] 紫荆文化集团展厅亮点 - 以"花开锦绣、根脉相连"为主题,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展区亮点之一 [1] - 展厅采用"一天一地"两朵盛放的"紫荆花"设计,通过树状发光展台与地面灯带展现紫荆花形态 [1] - 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打造虚实共生的沉浸式体验场景 [2] 文化科技融合展示 - 文化出版区提供九龙寨城3D虚拟空间体验,展示香港历史文化出版物 [2] - 中外文化交流区设有"当国宝遇到国宝"互动设备,支持现场打印照片 [2] - 科技展区配备VR/AR眼镜、智能无人机和交互式透明玻璃屏幕等高科技设备 [2] 企业活动与创新展示 - 直属企业开展现场直播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展示企业文化与产品 [3] - 中国基金报首次探访人工智能展厅,通过直播方式带领观众"云逛展" [3] - 中华商务贸易旗下品牌"造物加"首次亮相,展示文创设计成果 [3] 文化传播与出版成果 - 联合出版集团旗下新雅文化展示经典童书,提供阅读与文化启蒙内容 [3] - 线上开设"开明书店"分享港版好书,展现中国传统经典的现代魅力 [3] - 大同出版传媒展示《奔腾的深圳河》等新出版图书,分享编辑感悟 [3] 影视与艺术衍生品 - 银都机构展示经典电影《少林寺》,庆祝成立75周年 [3] -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直播销售艺术衍生品,推介中外精品剧目 [3] - 紫荆杂志社直播推介第十五届全运会特许商品,促进文创交流 [3]
来了!重磅亮相
中国基金报· 2025-05-23 14:41
紫荆文化集团展厅亮点 - 公司以"花开锦绣、根脉相连"为主题打造融合文化与科技的奇幻展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展区亮点[1] - 展厅采用"一天一地"两朵紫荆花造型,通过21平方米超大弧形屏和树状发光展台展现香港与内地文化连接[2] - 空间设计包含空中两大三小紫荆花瓣造型,地面橙红色灯带勾勒紫荆图案,形成文化传承与创新交织的时空隧道[2] 数字文化体验区 - 文化出版区通过圆环和书本造型展示九龙城3D虚拟空间,观众可创作个性化故事[3] - 中外文化交流区设置AI互动装置"当国宝遇到国宝",可生成故宫与熊猫元素的图片视频并打印留念[3] - 科技融合区配备VR/AR眼镜、智能无人机和交互式透明玻璃屏幕,展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3] 特色功能分区 - 影视传媒区通过虚拟数字人"长城大公主"夏梦展现复古港风舞台[4] - 中央签约发布区配备LED大屏举办项目签约活动,文创产品区设置360度展柜销售衍生品[3] - 紫荆会客厅兼具接待、访谈、直播功能,形成动静结合的洄游动线[4]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 - 运用AI技术将银都机构经典电影海报转化为动态视频,重现上世纪光影记忆[5] - "银都时光机"互动装置让观众通过AI换装体验变身电影主角[5] - 通过光影交错打造视听盛宴,展现文化力量与科技魅力[5] 企业直播活动 - 中国基金报首次探访文博会人工智能展厅,通过直播带领观众"云逛展"[7] - 中华商务贸易旗下品牌"造物加"展示文创设计理念,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推广育儿绘本[7] - 联合出版集团旗下新雅文化展示童书阅读,"开明书店"线上分享港版好书[7] - 银都机构借75周年契机推广《少林寺》等经典功夫电影[7] -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直播销售艺术衍生品并推介中外剧目[7] - 大同出版传媒展示《奔腾的深圳河》等新书,紫荆杂志社直播销售全运会特许商品[8]
文化“撞见”科技,上海企业文博会展示AI与文化交融的新可能
第一财经· 2025-05-23 09:29
文化与新技术融合 - 上海展区以超高清波浪屏矩阵为载体展示数字化互动内容占地近千平方米 [1] - 上海天文馆通过VR设备提供虚拟参观体验解决线下门票紧张问题 [1][4] - 非遗编织技艺与日常用品结合推出耳饰、头饰、联名运动鞋等产品 [6] 人工智能应用 - 文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吸引60多家AI领域企业参展 [1][8] - 合合信息推出古籍修复模型可识别破损并还原古文献字形和纸张背景 [4] - 商汤科技展示AI下棋机器人支持象棋围棋并计划接入DeepSeek实现语音解说 [4] - 三七互娱自研游戏行业大模型小七可生成视频素材使2D图片制作效率提升80%视频制作提效70% [10] - 奥雅股份推出国内首个文旅大模型奥创引擎可基于实景图生成效果图 [10] 无人机与3D技术 - 千机科技无人机编队表演通过上海窗口辐射全球业务覆盖多个海外城市 [6] - 立体通开发裸眼3D膜技术结合手机屏幕实现3D效果目前处于推广阶段 [10] 文化IP与创新项目 - SMG推出升级版看东方APP数字孪生博物馆及民生剧《蛮好的人生》等文化IP [2] - 上海报业集团展示AI智能体应用"派生万物" [2] - 豫园灯会三十年累计吸引全球观众非遗灯彩技艺走向国际 [7] 文旅商体联动案例 - 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460部首映率创新高 [7] - 亚洲最大乐高乐园将于今夏开业打造积木主题文旅地标 [7] - 古埃及文明大展累计接待观众突破220万人次 [7] 机器人及硬件创新 - 宇树科技跨维智能等企业展示人形机器人用于展区接待及古筝表演 [8] - 雷鸟创新亿境等厂商展出AI眼镜 [8] - 文博会推出AI导览吉祥物AI小水滴整合生成式AI与情感计算技术 [8] 非遗与科技结合 - 万祥手工织带技艺通过校园课程和联名产品推动非遗商业化 [6] - 上海天文馆展出陨石制编磬及纯陨铁原石迷你金箍棒 [6]
探元计划香港站|AI 赋能历史溯源,解码九龙寨城中华文脉基因
腾讯研究院· 2025-05-23 07:47
探元计划2024香港场景活动 - 活动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 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来自文化 技术 运营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1] - 活动包括实地调研九龙寨城公园 香港历史博物馆 现场体验大模型智能体 AI互动叙事游戏与三维虚拟空间[3] - 项目成果将在深圳文博会和香港书展展出[13] 项目背景与发起方 - 探元计划由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指导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等联合发起[3] -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与华粹星光公司合作开展"在九龙城 阅见香港"项目[3] - 项目从全国81个文化需求场景中脱颖而出 入选探元计划六大文化共创场景[4] 项目技术应用 - 开发多模态知识智能体 支持两文三语交互 助力用户了解九龙城历史并创作故事[4] - 设计AI互动叙事游戏 以寻物解谜玩法激发历史文化探索兴趣[4] - 构建九龙寨城三维虚拟空间 还原不同历史时期风貌[4] 项目意义与目标 - 通过数字科技活化出版资源 构建AI赋能的沉浸式文化场景[9] - 增进香港居民对国家身份认同 向海外展现中华文化影响力[9] - 解决历史记忆碎片化 青年认知片面化等文化传承挑战[10] 专家研讨重点 - 强调技术与文化双向赋能 借助大模型提升传播精准性[11] - 推动用户参与从单向输出向共建共享转变[11] - 聚焦教育与文旅场景 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11] 项目创新路径 - 技术应用创新:重构故事创作生产线[10] - 内容传播创新:游戏化沉浸体验激活传播场景[10] - 持续生态创新:开放知识库鼓励社会共创[10]
文化与科技共舞 辽宁展团亮点纷呈
辽宁日报· 2025-05-23 01:29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 [1] - 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与交易 [1] - 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 [1] - 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 [1] 辽宁展区特色 - 辽宁展区面积585平方米,主题为"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 [1] - 展区布局以圆形、曲线为流线效果,形式灵动 [1] - 展出内容包括清宫廷满文档案、《聊斋志异》手稿仿品、《簪花仕女图》《瑞鹤图》数字化展示 [2] - 大连博涛文化科技的大型仿生机械艺术装置金钱豹、大连蒂艾斯科技的李白杜甫仿真机器人亮相 [2] - 胡魁章制笔非遗工艺现场展示传承200余年的匠心 [2] - 辽宁省文体旅集团、沈阳市文体旅产业发展集团、辽宁千山旅游集团集中亮相 [2] 辽宁专属展示区域 - 14号馆辽宁版权展区展示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优秀版权作品 [2] - 10号馆文博会礼物展区展出辽宁省博物馆、辽宁鼎籍文化创意的辽宁文化标识文创产品 [2] 辽宁文化产业推广 - 文博会期间辽宁将开展招商推介、项目对接签约等活动 [3] - 重点推广"山海有情天辽地宁"旅游品牌 [3]
21社论丨技术为骨、文化为魂,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00:02
文博会与广东文化产业 - 第21届文博会以"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 展示文化产业最新技术 创意和成果 推动文化科技与市场深度融合 [1] - 广东省文化产业规模连续22年全国第一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2.5万亿元 占全国1/6 文化新业态营收9150亿元 同比增长10.5% [1] - 广东省发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 覆盖影视 演艺 动漫 游戏 电竞 网络视听六大领域 激活市场潜力 [1] 制造业与文化融合 - 广东制造业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 形成创意设计 文化制造等领域优势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 [2] - 华为建立全球设计中心 将中华美学融入产品设计 比亚迪王朝系列采用"龙颜"设计语言 仰望U8L借鉴青铜鼎元素 体现中国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 [2] - 传统家电企业如小熊 美的通过高颜值设计满足年轻消费者情绪需求 东莞生产全球90%潮玩 传统玩具产业向IP化转型 [3] 文化赋能产业升级 - 汽车产业将文化融入AI+生态 汽车后市场在发达国家占消费60%以上 我国正推动汽车与文旅体跨界融合 发展汽车文化 [3] - 服装 家具 装修等行业探索新设计风格 赋予传统产品时代审美 满足精神需求 [3] - 科技创新催生产品新功能 文化创意则赋予产品故事 情感和审美 实现价值倍增 形成"技术为骨 文化为魂"的发展路径 [4] 产业协同发展 - 广东整合制造 创新与文化优势 通过"文化+"渗透各产业 满足美好生活需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 [4] - 科技与文化如同鸟之双翼 文化增进消费者认同 产生品牌溢价 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要素 [4]
技术为骨、文化为魂,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8:02
文化产业规模与政策 - 广东省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2.5万亿元,约占全国1/6 [1] - 文化新业态营收达9150亿元,同比增长10.5%,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1] - 广东省发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涵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等六大板块 [1] 制造业与文化融合 - 广东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创意设计、文化制造等领域的独特优势 [2] - 华为通过全球设计中心赋予产品科技美感与情感理念,比亚迪汽车以中国文化演绎电动美学,如"Dragon Face"设计和甲骨文"电"字LOGO [2] - 传统制造业通过"+文化"推动产品升级,如家电品牌小熊、美的以创意设计满足情绪价值,东莞占据全球九成潮玩生产 [3] 科技与文化赋能 - 科技创新赋予产品新功能、新竞争力,文化表达则赋予产品故事、情感和审美,实现价值倍增 [4] - 广东汽车企业将文化纳入"AI+"全场景智行新生态,推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升维为文化载体 [3] - 汽车后市场在发达国家占汽车消费60%以上,我国正推动汽车与旅游、文化、体育等跨界融合 [3] 产业升级路径 - 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需科技与文化并重,"技术为骨,文化为魂" [4] - 广东结合制造大省、创新大省与文化大省优势,将"文化+"渗透到各类产业中 [4] - 文化赋能增进消费者认同,产生品牌溢价,如华为、比亚迪等案例 [2][4]
直击文博会:文化顶流“恋上”科创新势力
证券日报· 2025-05-22 15:41
文博会核心亮点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以"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首次推出AI会展助手"文小博"并设立人工智能专区,6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1] - 展会共组织6280家机构线上线下参展,包括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近300家国内外头部品牌企业,首次参展头部企业超60家[1] - 通过AI大模型、MR体验、数字化非遗活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文化创新体验,如齐鲁文化大模型实现与历史名人交互,MR设备还原3D文物影像[2][3]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 - 山东展区推出齐鲁文化大模型,整合历史名人、典籍等资源,支持多模态交互,实现与"孔子"语音对话等场景[2] - 玩出梦想公司MR设备采用SLAM算法,实现3D图像空间还原及手势交互,应用于文旅领域[3] - 体验科技公司开发大视觉图像计算工具,动态化古画人物,正在建设"元宇宙数字实体馆"和数字孪生博物馆,目标三年打造百亿元交易平台[3] 新产品与技术首发 - 展会举办超120场新品发布会,包括合肥合翼航空的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模型、云洲数字的国内首个对话式开发者AI大模型CloudasisAI[4] - 文博会联合亿家亿伴首发AI吉祥物"AI小水滴",融合生成式AI与情感计算技术,支持自然语言对话和NFC场景互动,内置文化基因库[5] 文化出海新路径 - 蓝色光标推出"华夏漫游"沉浸式体验产品,通过AI/VR技术复刻文物建筑,已进入多国巡展,计划与驻外文化中心合作推广[6] - 酷看文化海外全媒体矩阵覆盖1.85亿用户,年发行20部影视作品,累计发行超200部,未来重点布局文旅微短剧出海[6] - 展会策划22项促交易措施,从场景、通路、服务三方面升级,助力文化贸易全链赋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