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技术

搜索文档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遇冷,中国逆势增长成最大亮点
第一财经· 2025-08-10 01:23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下降3%至52 3万台 亚欧美三大市场集体遇冷 亚洲下滑2% 欧洲萎缩6% 美洲跌幅达9% [3] - 主要客户行业分化明显 电子行业略有增长 汽车行业出现较大下滑 金属和机械行业保持全球第三大客户地位 塑料 化学品 食品行业均处于增长期 [3] - 区域分化显著 中国市场逆势增长5%至29万台 全球份额占比从51%升至54% 通用工业领域装机量占比从38%跃升至53% 电子行业份额从45%骤降至28% [3] 中国机器人产业表现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 2万套 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市场地位 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年3 3万套增长至2024年55 6万套 服务机器人产量1051 9万套 同比增长34 3% [4] - 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2/3 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 首次超越日本和德国跃居全球第三 仅次于韩国(1012台/万人)和新加坡(770台/万人) [4][6] 其他主要市场动态 - 日本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下滑7%至4 3万台 仅汽车行业同比增长11% 美国市场萎缩9% 汽车业贡献近40%装机量 欧洲下降6%至8 6万台 创历史第二高位 塑料化工和食品行业成为新增长极 [6] -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市场装机量下降5%至2 7万台 但机械与电子领域展现韧性 [6] 行业未来趋势 - 亚洲市场2025年一季度订单呈个位数增长 电子业温和复苏 中国将持续引领全球机器人需求 [6] - 技术发展方向聚焦人工智能融合 数字孪生技术突破训练瓶颈 视觉语言模型提升人机交互能力 AI编程重构生产流程 [6] - 人形机器人领域商业化关键在安全性与场景适配 物流与物料搬运或成早期落地领域 建筑业 实验室自动化 仓储物流等行业加速机器人渗透 [6]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遇冷 中国逆势增长成最大亮点
第一财经· 2025-08-09 07:17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下降3%至52.3万台[1] - 亚欧美三大市场集体遇冷:亚洲下滑2% 欧洲萎缩6% 美洲跌幅达9%[1] - 中国市场逆势增长5%至29万台 全球份额从51%升至54%[1] - 中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2024年销量达30.2万套[2] 行业需求结构变化 - 电子行业略有增长 汽车行业出现较大下滑[1] - 金属和机械行业保持全球第三大客户地位[1] - 塑料、化学品、食品行业处于增长期[1] - 中国市场通用工业领域装机量占比从38%跃升至53% 电子行业份额从45%骤降至28%[1] 区域市场表现 - 日本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下滑7%至4.3万台 仅汽车行业同比增长11%[4] - 美国市场萎缩9% 汽车业贡献近40%装机量[4] - 欧洲下降6%至8.6万台 创历史第二高位 塑料化工和食品行业成新增长极[4] - 德国装机量下降5%至2.7万台 机械与电子领域展现韧性[4] 机器人密度与技术创新 - 韩国(1012台/万人)新加坡(770台/万人)稳居机器人密度前两位[4] - 中国以470台/万人首超日本和德国跃居第三[4] - 行业聚焦人工智能融合 数字孪生技术突破训练瓶颈[4] - 视觉语言模型提升人机交互能力 AI编程重构生产流程[4]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 - 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年3.3万套增长至2024年55.6万套[2] - 服务机器人产量达1051.9万套 同比增长34.3%[2] - 中国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总量的2/3[2] 行业未来展望 - 亚洲2025年一季度订单呈个位数增长 电子业温和复苏[4] - 中国将持续引领全球机器人需求[4]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关键在安全性与场景适配 物流与物料搬运或成早期落地领域[4] - 建筑业、实验室自动化、仓储物流等行业加速机器人渗透[4]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遇冷,中国逆势增长成最大亮点
第一财经· 2025-08-09 07:13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下降3%至52.3万台,亚欧美三大市场集体遇冷:亚洲下滑2%,欧洲萎缩6%,美洲跌幅达9% [1] - 主要客户行业中,电子行业略有增长,汽车行业出现较大下滑,金属和机械行业为全球第三大客户,塑料、化学品、食品行业处于增长期 [1]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2024年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逆势增长5%至29万台,全球份额占比从51%升至54% [1] - 结构性变化显著:通用工业领域装机量占比从38%跃升至53%,电子行业份额从45%骤降至28% [1] - 中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4年销量达30.2万套 [2] - 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2/3 [2] -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年3.3万套增长至2024年55.6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 [2] 其他区域市场对比 - 日本工业机器人装机量下滑7%至4.3万台,仅汽车行业同比增长11% [4] - 美国市场萎缩9%,汽车业贡献近40%装机量 [4] - 欧洲下降6%至8.6万台(历史第二高位),塑料化工和食品行业为新增点,德国装机量下降5%至2.7万台但机械与电子领域展现韧性 [4] 自动化程度与行业趋势 - 机器人密度排名:韩国(1012台/万人)、新加坡(770台/万人)、中国(470台/万人首超日德) [4] - 亚洲2025年一季度订单呈个位数增长,电子业温和复苏,中国将持续引领全球需求 [4] - 行业技术趋势:AI融合、数字孪生突破训练瓶颈、视觉语言模型提升交互能力、AI编程重构生产流程 [4]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关键在安全性与场景适配,物流与物料搬运或成早期落地领域,建筑业、实验室自动化、仓储物流加速渗透 [4]
从北江到韩江:广东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跨流域复用
水利部网站· 2025-08-07 00:37
智慧水利建设 - 广东省水利厅依托智慧水利建设基础和数字孪生北江建设经验,完成韩江流域防洪联合调度场景建设,实现"一地创新、多地复用、服务实战"的智慧水利建设新突破 [1] - 数字孪生北江作为全国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十大样板工程,构建了覆盖14座大中型水库、2座分洪水闸及潖江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体系的数字化模型,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 [1] - 广东省水利厅以数字孪生北江为蓝本,基于省级数字孪生平台建成"韩江流域一张图",整合水文预报、洪水淹没分析、溃坝分析、沿海风暴潮预警等模型,实现雨情、水情、工情动态可视化展示及"四预"功能初步应用 [1] 技术应用与创新 - 数字孪生北江技术支撑流域防洪形势智能研判和防洪工程联合优化调度演算 [1] - 广东省水利厅组建联合攻坚团队,严格遵循"统一技术框架、统一界面风格、统一用户登录"标准,快速完成韩江流域防洪联合调度场景的校验优化 [1] - 省水文局联合省水科院建立技术攻关和模型校验协作机制,破解水文预报、流域调度等模型研发应用难题,并优化单站与河系预报方案,持续提升模型计算精度 [2] 未来规划 - 韩江流域防洪联合调度场景建设验证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可复制性,可为同类场景快速部署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实践参考,避免重复开发,节省建设资金 [2] - 广东省水利厅将持续迭代升级韩江流域防洪联合调度场景应用,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在全省五大流域全覆盖,全面升级智慧水利防控体系 [2]
邮储银行积极助力广东民营经济向新向好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3 15:10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为网思科技提供数千万元授信支持,助力其深化技术研发和拓展业务领域[1] - 该行通过多元化举措如深耕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化制造业金融支撑等,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1] - 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累计开发科技型企业超过8100户,贷款结余367亿元,同比增长37%[3] 科技金融专业服务 - 邮储银行广州市分行为网思科技提供"大额科创贷"产品,批复数千万元授信额度[2] - 网思科技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近2亿元[2] - 该行设立7家科技专营机构,推出"小微易贷""快捷贷"等产品体系,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3] 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 -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为澄海玩具企业提供1000万元授信,支持其拓展新兴市场[4] - 该行通过无还本续贷方式为遇到市场行情不好的企业续贷,简化贷款手续[4] - 构建涵盖进出口押汇、信用证、汇率避险等多元化跨境金融服务体系[4] 未来发展规划 - 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将继续聚焦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三大重点客群[5] - 开展"五力赋能"专项行动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5]
从“执行者”到“决策者”,产销两旺!AI助力无人叉车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7-31 09:22
叉车行业销量与结构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叉车总销量达739,334台 其中电动叉车销量550,000台 占比74.4% [2][10] - 电动叉车销量同比增长有望超过15% 行业电动化渗透率从10年前不足20%提升至2024年73%以上 [10][11] - 大型叉车增长显著 港机大吨位叉车同比增长88% 其中正面吊和空箱堆垛机订单增315% 发货量增460% [5] 企业生产与出口状况 - 杭州叉车企业日均发货50-60集装箱 单日最高突破100箱 主要发往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3] - 安吉叉车企业日产超1,000台 全部产能转向电动叉车 外销排产比例高于内销 [8][19] - 多条产线满负荷生产 因电动叉车成本下行形成油电同价 使用成本更低推动需求上升 [7]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发展 - 无人叉车通过DAS系统实现物料搬运数字化 取料时间从半天缩短至10-15分钟 [15] - 无人叉车采用感知系统和运控算法 落地成本下降30%以上 2025年订单显著增多 [17] - AI与数字孪生技术推动无人叉车向模块化设计升级 从执行者进化为决策者 [19] 产业链竞争力与市场前景 - 中国具备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配套和成本优势 推动电动叉车替代内燃叉车 [10] - 国产无人叉车从产品出口转向系统级解决方案输出 全球竞争力持续强化 [20]
中国联通:多措并举、分秒必争开展防汛救灾工作
人民网· 2025-07-30 09:31
核心观点 - 中国联通在全国多地防汛抗洪工作中全面启用高科技设备和创新工具 包括抢险无人机 便携式卫星背包站 AI防汛大模型等 全力保障通信网络畅通 [1] - 公司通过AI 5G 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防控"转变 为防汛减灾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5] - 各地分公司累计投入超3200人次保障人员 超1000辆车辆及大量应急设备 有效恢复基站 光缆和OLT设备 [2][4][7][8][11][12][15][17][18] 北京联通防汛行动 - 面对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响应 累计投入现场保障人员320余人 车辆41辆 应急装备77台套 包括卫星基站车10辆 基站车2辆 应急发电车2台 卫星小站28个 卫星电话34部 无人机1架 [2] - 截至29日8时 密云区恢复基站192个 OLT恢复28台 怀柔区光缆恢复4条 基站恢复50个 OLT恢复17台 延庆区基站恢复3个 平谷区基站恢复1个 [2] - 对怀柔 密云 延庆区域用户提供免停机服务 并为密云安置区域开通100G免费流量 [2] 河北联通科技救灾 - 应急响应升级至Ⅲ级 累计投入保障人员1368人 应急车辆363辆 油机612台 全省网络运行正常 [4] - 在承德滦平县采用便携式卫星背包基站实现对外联络 在保定使用无人机进行吊线作业 将80米主线缆跨河输送 [4][5] - 配备14套高通量卫星背包站深入信号中断区域 借助AI 5G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风险区人员动态分析框架 平台服务流域12余万平方公里 覆盖人口4000余万 [5] 吉林联通通信保障 - 投入保障人员836人次 车辆378台次 发电机135台次 应急通信基站车1台 卫星背包基站2套 卫星电话6部 [7] - 截至29日8点 集安市98个断站全部恢复 15个OLT全部恢复 紧急开通150张通信保障卡 调拨8个基站信号 2部卫星电话 [7] - 为移动 电信提供10G链路和光缆资源 发送1213万条应急短信 启动免催免停服务 [7] 山东联通灾后恢复 - 济南联通成为首个全面恢复灾区公网通信的运营商 组建5支48人抢险突击队 利用卫星通信 应急通信车构建临时网络 [8] - 投入人员106人次 车辆45台次 卫星背包站4部 卫星电话8部 发电油机2台 无人机3台 开通Ka Ku卫星基站 累计接入用户238个 保障流量61.6GB 通话1357次 [8] - 在烟台打造数字孪生水利管理平台 汇聚3702个监测站点和3136个视频监控点 在威海黄垒河工程布设56个智能视频监控点 使洪水预报精度提升8% 预见期延长24小时 [10] 天津联通应急抢险 - 累计出动保障人员276人次 车辆63辆次 便携式油机8台次 卫星电话7部 卫星背包基站2套 应急通信车3辆 [11] - 抢通79个基站 保障灾区求救信号和指挥调度信息传递 [11] 内蒙古联通设施抢修 - 累计出动保障人员395人 车辆204台次 应急设备36台次 油机172台次 [12] - 修复受损光缆27皮长公里 倒断杆148根 发送应急短信104万条 所有受损设施及时抢通 [12] 山西联通干线保护 - 在大同修复通信线路30.4皮长公里 倒断杆422根 投入保障人员50人次 车辆15辆次 油机7台次 [15] - 巡查干线光缆1962皮长公里 机房231个 处置3处机房漏雨隐患 [15] 福建联通台风备战 - 累计出动保障人员627人次 应急保障车324辆次 应急装备139台(发电油机122台) 发送应急短信710万条 [17] 浙江联通台风防御 - 预置保障力量 出动应急人员380人次 车辆93辆次 发电油机3台次 网络运行正常 [18] 上海联通智能预警 - 研发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妈祖" 以AI技术为核心引擎 搭载云端预警系统产品和气象开源模型 [19] - 联合发布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气象MaaS平台 依托5A级智算中心提供算力支撑 [19] 湖北联通智能监管 - 在丹江口库区部署20架5G无人机 260路AI摄像头 81套云广播和水下智能浮标 自研"AI应急监管平台"实现汛情实时监测 [20] 江苏联通应急准备 - 储备应急基站车9辆 4/5G卫星背包站3台 海事卫星电话24部 电源车107辆 无人机5台 [22] - 在徐州打造排水智能化控制工程项目 实现泵站无人值守和地下管网"管理"一张图 [22]
济滨高铁机场隧道贯通
齐鲁晚报· 2025-07-30 03:49
项目进展 - 济滨高铁机场隧道于7月30日顺利贯通 为全线如期开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2] - 该项目开工时间比全线其他标段晚9个月 工期要求紧迫 施工环境复杂 [7] 工程特点 - 济滨高铁机场明挖隧道全长2710米 是国内首例高富水软弱土层与航站楼共构的隧道 [5] - 隧道最大开挖深度达地下19米 最大开挖宽度达55.4米 属于超长、超宽深基坑 [5] - 隧道下穿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和T2航站楼 紧邻黄河、小清河 地下水位高 土质松软 施工难度大 [5] - 施工期间济南遥墙机场不停航 且紧邻众多重要建筑物 交通需多次导改 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 [5] 技术创新 - 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解决高铁隧道与航站楼复杂共构与沉降控制等技术难题 [7] - 创新采用上下分离式自带换撑功能的拱顶台车 解决衬砌拱顶施工难题 [7] - 运用BIM+三维地质扫描技术对隧道周边土层进行毫米级建模 精准控制基坑变形 [7] - 通过"分段开挖、动态监测"工艺 实现与地铁线路"零沉降共存" [7] 战略意义 - 济滨高铁是津潍高铁通道及山东省快速铁路网鲁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8] - 是国家铁路网"八纵八横"快速通道主骨架京沪、青太通道的重要联络线 [8] - 实施山东省"加密、提速、扩通道"交通发展战略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8]
超图软件20250724
2025-07-25 00:52
纪要涉及的公司 超图软件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表现**:2025 年上半年业绩创历史新高,扭亏为盈,预计盈利 800 万 - 1200 万,主要因组织变革后竞争力恢复,自然资源和勘测规划业务线恢复并同比增长[3] - **第二增长曲线业务**:2024 年水利和军事等领域增长 1 - 2 倍,2025 年上半年军事和海外市场合同签订量翻倍,组织变革加快其发展[4] - **水利行业投资**:2024 年水利行业投资 1.3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预计 2025 年达 1.5 万亿元,增长率超 10%,信息化投资占比有望提升[2] - **水利信息化竞争力**:超图软件在数字孪生技术和构建数字底板能力上领先,在“水利一张图”项目中占领先地位,有望扩大市场份额[2][7] - **AI 技术应用**:搭建 SuperMap AIF 技术底座,发布 AI.is Agent 地理空间智能体,开发上百个功能,预计 2025 年 AI 订单翻倍增长[2] - **行业智能体布局**:发布领域级空间相关行业智能体产品,在自然资源领域推多个智能体产品,庆阳二期 AI 项目预计投资是去年数倍[4] - **海外业务战略**:从平台软件输出转向平台加解决方案全面出海,2025 年上半年在马来西亚获 400 多万订单,海外业务有望成重要增长方向[4][18] - **水利行业订单**:2024 年水利订单增长 100%,金额近 1 亿,2025 年预计继续增长,下半年机会更多[16] - **组织变革成果**:2025 年一季度变革接近尾声,整合子公司与母公司,形成新架构,提升人效和竞争力[3][19] - **低空经济业务**:推出数字低空底座等产品,在多地有应用案例,与政企合作,今年拓展业务并探索合作模式[21] - **收入结构**:第一增长曲线业务占比 88% - 90%,第二增长曲线业务占比提升但短期不影响整体结构[23] - **AI 业务规模**:2024 年 AI 应用订单约 1000 多万,2025 年上半年达 2024 年全年水平,预计翻倍及以上增长[23] - **人员与研发规划**:2025 年上半年人员减至 2800 人,优化结构,今年专注 AI 研发,未来维持 2000 - 2800 人规模[24][25] - **节能增效体现**:今年节能增效措施可能在 2026 年体现[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超图软件参与墨脱水电站前期 B + GS 数字底板建设,未来水电站发电、防洪和工程安全管理等需信息化支撑[9] - 超图软件与科大讯飞等合作成立水利部唯一智能实验中心,2024 年提出“水利智能体”概念,2025 年推出体验产品[10] - 超图软件在自然资源领域梳理出 40 多个应用场景,每个场景平均约 200 万元投资[14] - 自然资源行业 AI 应用受政策和客户需求驱动,超图软件在该领域有业务理解、案例和研发优势[15]
渤海最大油气平台青岛造
齐鲁晚报· 2025-07-22 21:47
项目概况 - 渤海亿吨级油田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中心处理平台由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承建,采用浮托安装技术打破渤海区域海上油气平台尺寸和重量纪录 [2] - 平台为3层8腿多功能海洋平台,高度22.8米,投影面积相当于15个标准篮球场,设计重量超2万吨,是渤海海域最重、尺寸最大的海上油气平台 [2] - 平台采用浮托技术安装,对接精度控制在5毫米以内,运用毫米级防撞雷达、新型护舷系统和桩腿耦合缓冲装置 [2] 技术突破 - 项目团队应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与计算分析,通过仿真预演优化施工方案 [3] - 主作业船装备3套具有人工智能算法的北斗定位系统,配合多拖轮统筹联动实现精准安装 [3] - 中国已累计完成50个大型海洋平台浮托,最大浮托能力达3.2万吨,浮托总重量超60万吨,掌握全天候、全序列、全海域浮托关键技术 [3] 工程挑战 - 安装面临浅水效应、潮差影响和船体触底风险,主作业船底距导管架仅1.7米 [3] - 夏季季风导致风浪频发,对驳船系泊、调载能力提出严峻考验 [3] 行业地位 - 中国浮托技术种类数量、作业难度和技术复杂性位居世界前列 [3] - 项目展示中国在海洋工程领域的硬实力和智慧创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