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

搜索文档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福建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跑出加速度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4 01:40
教育规模与核心指标 - 福建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2万所 在校学生总数921.12万人 [1] - 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保持在99%以上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以上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3.9% [1] 教育资源投入与规划 - 教育支出是福建省财政第一大支出 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保持在20%以上 [2] - 制定出台《福建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 全面部署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2] 基础教育建设成果 - 新建改扩建或提升公办幼儿园804所 新增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5.14万个 [3] - 改造中小学教室照明条件7.11万间 组织1110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3] - 学前教育普惠率从2020年92.18%提高到94.97% 16个县区成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乡村小规模学校100%达到省定标准 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比例从2020年92.76%提高到95.38% [3] - 8个县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优质普通高中定向招生指标比例不低于70% [3] 教育保障体系 - 省级及以上财政每年下达资助资金约27亿元 年均资助学生约100万人次 [3] - 实现20万人口以上县域特教学校布点全覆盖 建成9所专门学校 [3] 高等教育专业优化 - 累计调整优化本专科专业点1589个(占总数44.46%) 新增专业点888个 撤销或停招专业点701个 [4] - 全省高校现有本专科专业点3574个 其中理工农医类占比达58.98% [4] 高等教育布局升级 - 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 新设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等院校 [4] -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6所职业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 [4] - 布局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11个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7个 [4] 研究生教育发展 -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从2020年8个增加到11个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从13个增加到20个 [5] - 实现研究生培养各设区市全覆盖 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占全省总数85%以上 [5] 教师队伍建设 - 评选表彰省级以上各类优秀教师1189人 现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近1200人次 [6] - 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公办普通高校人员控制总量管理改革 [6] 教育国际化发展 - 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56个 海丝学院等职教品牌受一带一路国家欢迎 [6] - 具备对台招生资格高校达39所 搭建全学段两岸教育交流平台 [6] 数字化教育建设 - 实现中小学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 推进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数字资源衔接互通 [7] - 教育入学一件事改革实现学生入学一网通办 减跑动减环节均达到100% [7]
香港教育大学举行开学日升旗礼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02:45
香港教育大学开学典礼 - 香港教育大学举行2025/26学年开学礼 逾千名新生及教师参与升旗仪式[1] - 升旗仪式由教大学生联同教大赛马会小学学生组成的升旗队护送国旗、区旗和校旗进场[3] - 现场嘉宾和师生齐声高唱国歌[3] 管理层致辞与战略目标 - 校董会副主席陈浩华教授期望师生增进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爱国情怀和国民身份认同[3] - 校长李子建表示教大迈向大学正名10周年 新教学大楼及西九龙教学中心陆续投入启用[3] - 校方秉持"育才弘教 立德树人"核心使命 为香港及国家发展教育强国作出贡献[3] 基础设施与教育规划 - 教大新教学大楼及位于戏曲中心的西九龙教学中心(柯士甸道)陆续投入启用[3] - 校方继续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环境 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及多元技能[3] - 强化师德教育 目标培育"教育未来多元专才"[1][3]
海亮科服赋能湘西古丈县打造区域教育品牌
搜狐财经· 2025-08-28 15:02
项目合作内容 - 以古丈县第一中学为核心校 古丈县民族中学为成员校 在学校管理 办学安全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教学教研 教师发展 学生发展 多元升学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3] - 全面提升核心校与成员校的办学质量 助力古丈县打造区域教育品牌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3] - 海亮科服通过名校共同体建设项目在多领域精准发力 为古丈县打造湘西州标杆学校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7] 战略意义 - 合作是古丈县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依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相关文件精神[7] - 借力优质教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 推动县域教育优质均衡 赋能乡村振兴[5] - 深化政企协同破解发展瓶颈 立足"教育强县"目标的重要举措[9] 政企协同机制 - 古丈县委书记提出要突出资源共享打造教育振兴新样板 注重内涵发展增强本土教育新动能 强化协同联动铸就合作办学新典范[5] - 海亮科服期待充分发挥双方优势 打造新时期政企合作共赢 优势资源充分叠加的典范和样本[7] - 古丈县县长为以龚彩福为总校长的海亮派驻团队颁发聘书[9] 区域发展背景 - 古丈县作为武陵山区生态明珠 民族文化传承地和乡村振兴样板区 近年来以生态立县战略推动绿色发展[7][9] - 茶产业持续提质 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在教育领域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优化资源配置[9] -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2024年秋季建成的"教育强国"项目古丈县民族中学教学综合楼 古丈县第一中学特立教学楼等[9]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8-27 22:19
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 - 保持合理经济增速 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 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1] - 发挥传统产业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上的支撑作用 同步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1] -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新经济增长极[1] - 发展智慧农业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推动农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10] - 加快开发行业垂类智能化大模型应用 在设备更新专项中单列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3] - 推动工业机器人从程序控制升级为智能控制 开发更多智能服务机器人[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增加基础研发投入 有组织推进原创性基础性研究[1]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深化科研院所改革 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1] - 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赋能作用 健全数据产权交易流通等基础制度体系[1] - 推动企业间行业间数据互联互通 明确公共数据和个人数据权属 实行数据开放共享[3] - 健全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 构建战略科技力量体系 优化配置创新资源[6] - 部署量子科技 脑机接口 生物制造 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重大科技项目[6] - 加强对颠覆性技术的识别发现和支持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6] - 整合国家级能源矿产资源科技创新平台 加快核能新能源储能关键技术突破[21] 内需扩大与消费升级 - 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规划战略基点 突出宏观政策积极有为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2] - 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夯实消费增长基础[2] - 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 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 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性住房生育支持投入[2] - 提升消费能力 稳住就业 落实稳企惠企政策 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保补助标准[4] - 提振消费意愿 加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投入 支持兴办高质量托儿所幼儿园[4] - 拓展消费场景 打造具有社会体验和情感的消费场景满足现代消费需求[5] - 扩大消费供给 放开外资民资兴办医院康复中心准入 加大国家养老卫生教育支持力度[5] 能源资源与绿色发展 -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 大力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21] - 完善能源矿产探产供储销统筹体系 分类推进资源全过程开发与供应[21] - 推动新能源转化为绿氢绿氨绿醇等绿色油气 替代化石燃料和化工原料[21] - 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支持源网荷储绿电直连虚拟电厂等新业态[22] - 设定PM2.5下降和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为约束性指标 2030年PM2.5年均浓度保持降幅 二氧化碳排放稳中有降[19] - 推动新三样产业双向延链 向上游延伸关键金属研发储备循环利用体系 向下游延伸链主企业产业集群协同[19] - 前瞻布局绿氢蓝碳碳移除等绿三业产业集群[19] 教育人才与人口发展 - 建立学龄人口动态监测机制 前瞻规划配置教育资源 打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7] - 扩大优质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容量 适应高等教育学龄人口达峰需求[7] -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标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鼓励小班化个性化教学[7] - 结合人口变化趋势 优化教育规模类型层次结构 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需求[8] -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 优化生育补贴生育休假制度 构建全生命周期人口服务体系[15] - 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提升人口健康教育技能素质[15] - 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发展银发经济释放消费潜力[15]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 加强高技能数字新农人培训[10] - 建立国家级农业数据交易平台 完善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和确权授权规则[10] - 创新金融支持工具 设立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基金[10]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建立联县包乡兴村梯次结对机制 强化产城互促政策导向[11] - 统筹发展产业与带动就业 完善产业扶持与吸纳就业挂钩机制[11] - 探索村集体农民以项目合伙人方式嵌入产业链价值链 获取增值收益[11]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 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17] - 建立社会治理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征求群众意见机制[18] - 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社会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社会治理格局 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平台[18] -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健全重点领域疑难问题协调化解机制[18] - 健全源头防控纠纷化解的基层矛盾综合治理机制 推进社会安全稳定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18]
镜观·回响丨春风育人,硕果盈枝
新华网· 2025-08-10 04:21
教育强国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提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1] - 五年来新时代教育事业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取得新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1] 教育对口帮扶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对口帮扶是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路径,要把孩子们培养好 [2][4] - 上海援青团队落实各类教育资金改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校园面貌,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带动办学水平提高 [6] - 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新疆谢依特小学支教近三年,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8] - 对口教育援藏工作补充了西藏娘蒲乡中心小学专业师资力量,改善了学校硬软件设施 [10] 职业教育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培养一批批大国工匠 [11] - "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改革,结构布局持续优化,产教融合向实向深 [13] - 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 [15] -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联合德国教育力量共建产业学院,培养适合制造型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6]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无人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培养学生,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需求越来越匹配 [16] 高等教育建设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7][18] - "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多元,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加速 [21] - 同济大学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建立城市防灾韧性创新实验室,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智慧支持 [23]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通过验收,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4] - 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在工业机器人、生物医学机器人等领域开展研究和产学研合作 [24] - 湖北省依托高校院所优势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出"天问""劳动者""荆楚"等系列产品 [25] 教师队伍建设 - "十四五"期间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结构优化、待遇提高,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7] - 97岁退休教师叶连平坚持每周上课,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9] - 云南大学青年教师黄光福带领学生扎根田间,培育出"一次栽种、连续收割"的水稻新品种 [31][32]
今天,我们怎样回答“钱学森之问”(教育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8-09 22:11
教育发展与科技创新 - 钱学森图书馆展示4015页手稿象征归国后主持"两弹结合"试验的4015个日夜 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 [1] - 2005年"钱学森之问"直指中国教育缺乏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模式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21% 研发经费占GDP1.34% [2] - 20年来推进书院制/学分制改革 实施"拔尖计划""强基计划" 新工科/新医科等学科体系化建设取得进展 [2] 国家创新生态建设 -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铁基高温超导等重大成果涌现 嫦娥六号/梦想号/深中通道/南极秦岭站等工程体现创新突破 [2] - 当前需从教育大国转向教育强国 强化教育对智能芯片/大国重器/前沿理论的支撑作用 形成人尽其才局面 [3] - 综合国力提升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需以更开放姿态吸收国际办学经验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4] 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 教育理念从唯分数论转向全面发展 注重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鼓励标准答案外的创新 [3] - 改革评价体系破除成果数量堆砌 通过多元标准为杰出人才成长创造土壤 [4] - 教育证明题需改良人才成长土壤 通过长期培育实现人才辈出 而非追求短期大师产出 [4]
教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经济日报· 2025-08-05 22:11
教育体系规模与普及水平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 [1]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9%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0% 基础教育普及水平达世界中上行列 [2] -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846万人 含普通本科在校生2085.91万人 在学研究生409.54万人 [6] 基础教育普惠共享 - 江苏南通乡镇布局20所高中(含16所四星级高中) 通过优质高中带动乡镇基础教育发展 [2] - 宁夏搭建1200多所数字孪生学校 集聚3000多名学科教师实现城乡线上结对 [2] - 内蒙古/北京/云南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与5G技术 实现优质课程跨区域共享 [3] 职业教育体系发展 - 现代制造业等新兴产业70%以上新增一线人员来自职业院校 [4] - 全国职业学校达11133所 在校生近3500万人 年培养技能人才约1000万人 [4] -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头部企业合作订单班71个 培养1843人且对口率达98% [5] 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 - 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体系 [6][7] - 清华大学设立脑与智能实验室 哈工大推行"创中学"模式 浙江大学成立基础交叉研究院 [7] - 南开大学发现手性螺环配体骨架 复旦大学创制新型介孔催化剂 中科大研制"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 [7]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 教育部启动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 采用企业/学校/行业"三组长"制推动技能转型 [5] - 复旦大学实施"干细胞式"人才培养 天津大学建设14个学科交叉创新平台 [7] - 职业院校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速产教融合进程 [4]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聚焦“十五五”,谋划新局面
经济观察网· 2025-08-01 07:57
7月政治局会议政策方向 - 会议核心聚焦"十五五"规划衔接 科技成为短期破局和长期布局的主线 宏观政策以稳为主且更偏结构性 [1] - 政策沿三条线索展开:"十五五"规划衔接 "反内卷"政策接续 增量政策储备 其中规划衔接居首位 [1] 战略思维变化 - 当前对风险挑战认知深度显著提升 描述从2020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变为"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1] - 战略主动性增强 从2020年"趋利避害"转变为2025年"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1] 科技自立支撑 - 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上升 推动中美全球创新指数差距加速收窄 [2] - 高校招生结构变化显著 理科型专业本科招生数上升 文科型专业下降 传统专业撤退 符合"超常布局急需学科"政策导向 [2] "十五五"科技布局 - 发改委"十五五"前期课题征集显示科技创新是最重要研究议题 [2] - 4月省区市发展座谈会明确"十五五"需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突出战略位置 [2] - 外部风险加剧背景下 支持科技发展和增强产业链韧性的大趋势将持续 [2]
书记谈丨营造高校风清气正育人环境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31 00:2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 置,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载着为 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肩负着引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时代重任,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 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力量和坚实支撑,强化作风建设是高校坚守教育政治属性、人民 属性、战略属性的重要保障。 加强高校作风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 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作风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 一环,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提供有力保障。高等教育是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 一体的人才培养关键环节,是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成长成才的重要人生阶段,高校风清气正的育人 图为清华大学举行2025年毕业典礼。刘童 摄 环境不仅能够培育广大青年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认同,也能帮助青年自觉扣好人 生"第一粒扣子"。反之,如果任 ...
教育早餐荟 | 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中公教育在山西成立智启教育科技公司
北京商报· 2025-07-23 02:03
教育政策与行业发展 -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残疾学生7.58万人 普通高中在校残疾学生5.98万人 每年3万余名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1] - 教育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 要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实施学生读书行动等五育并举计划 [1] 教育科技产品创新 - 科大讯飞发布全球首款搭载本地大模型的智能办公本X5 集成8核CPU与9T NPU算力 支持本地离线语音转写与会议纪要生成 [2] 教育企业战略布局 - 中公教育在山西成立智启教育科技公司 由中公教育间接全资持股 经营范围涵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网络文化经营及出版物零售批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