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韧性

搜索文档
帮主郑重:AMD的“贵”芯片暗藏千亿棋局!
搜狐财经· 2025-07-29 03:09
核心观点 - 成本上涨反成利好,AMD CEO苏姿丰提出"供应链韧性比成本节约更重要"的观点,市场反应积极,股价飙升4% [1] - 美国本土制造芯片成本虽高出5%-20%,但良率已追平台湾工厂水平,且地缘溢价带来战略优势 [1] - AMD通过中美双线布局(美国高端产能+中国生态合作)应对全球半导体业变局 [1] 供应链安全溢价 - 供应链安全溢价成为科技股新估值锚点,AMD提前锁定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产能(满足美国7%芯片需求),获得稀缺资源 [3] - 特朗普关税大限(8月1日)前夕,美国本土产能将成为天然护城河 [3] 技术话语权溢价 - 台积电交付首块N2制程Zen 6芯片晶圆,AMD在2纳米战场抢占先机 [3] - 美国制造良率持平台湾工厂,技术短板被攻克,溢价是能力建设的必要投入 [3] 中国市场战略溢价 - AMD中国AI应用联盟已集结腾讯、百度等100家伙伴,年底将扩至170家 [4] - 苏姿丰展示对通义千问、DeepSeek等本土大模型的优化成果,强化中国市场布局 [4] - "四大承诺"绑定中国市场:4000名工程师研发团队、AI卓越中心、支持300多个云实例、百所高校合作计划 [5] 中美战略对比 - 英伟达选择技术输出(Rubin芯片性能提升900倍),AMD则侧重生态合纵(联想、华硕、微软等中国PC巨头合作) [4] - AMD通过支持DeepSeek等本土大模型,在AI应用层突破英伟达CUDA生态垄断 [4] 技术储备与产能布局 - MI350芯片:台积电3纳米工艺,推理性能暴增35倍,成本比英伟达同类产品低30% [6] - Helios超级机架:可串联数千GPU,满足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需求 [6] - Zen 6"Venice"芯片:2nm工艺获台积电首批交付,瞄准2026年AI PC大战 [6] - 美国厂保障高端芯片自主,亚洲厂维持中端产能,中国生态消化市场化应用 [6]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尽管计提8亿美元对华出口损失,Q1营收仍增36%,数据中心CPU市占率逼近40% [5] - 花旗将目标价调至145美元,看好长期战略红利 [5] 行业竞争动态 - 马斯克将165亿美元芯片订单交给三星,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巨亏188亿美元,凸显供应链重构趋势 [6] - 半导体博弈进入高维阶段:短期看成本,中期看产能,长期看生态 [6]
【环球财经】白宫披露美欧贸易协议更多细节
新华财经· 2025-07-28 22:45
美欧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欧达成《对等、公平和平衡贸易合作协议》,欧盟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将适用15%关税,涉及汽车及零部件、药品和半导体产品 [1] - 欧盟钢、铝、铜等产品将继续适用50%行业性关税 [1] - 欧盟企业将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对美国再投资6000亿美元,到2028年从美国购买7500亿美元能源产品 [1]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调整 - 美欧将共同致力于消除多个行业关税并为其他产品提供重大配额 [1] - 欧盟将解决美国出口商尤其是中小企业关切,解决影响食品和农产品贸易的非关税壁垒问题 [1] - 双方建立强有力的原产地规则 [1] 数字贸易与战略产品 - 欧盟确认不引入或维持网络使用费,双方对电子传输维持零关税 [1] - 双方同意在战略性产品上相互实施零关税,包括飞机及零部件、化学品、仿制药、农产品、半导体设备、自然资源和关键原材料 [2] - 将降低钢铝关税并引入配额体系 [2] 经济与安全合作 - 美欧同意强化经济安全结盟以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创新 [1] - 欧盟同意大量购买美国军事装备 [1] 协议签署情况 -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英国共同宣布达成新贸易协议 [3]
关税战最后结果曝光!美国自食其果,中国税率竟成全球最低?
搜狐财经· 2025-07-27 06:18
全球关税现状 - 中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仅为3.1%,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低水平 [3] - 欧盟关税税率为3.2%,加拿大3.6%,澳大利亚3.7%,印度6.2% [3] - 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高达19.3%,与中国对美3.1%税率形成鲜明对比 [3]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货价格猛涨 [4] - 美国企业采购中国制造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大幅上升 [4] - 精密机械部件和关键电子元件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制造业面临成本压力 [4] 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 中国制造商通过在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设厂或组装来规避美国高额关税 [8] - 供应链转移导致越南港口吞吐量逐年增长,工业园区面临仓储紧张 [8] - "中国制造"通过第三国加工后以"当地制造"身份进入美国市场 [8] 欧洲对华贸易策略 - 德国汽车工业、空客订单和法意奢侈品品牌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10] - 欧洲在关键原材料和高端工业零部件领域短期内无法完全脱离中国 [11] - 欧盟采取务实态度,主要寻找备用供应商而非彻底与中国供应链脱钩 [11]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全球供应链展现韧性,中国供应链价值在贸易摩擦中更加凸显 [13] - 中高端制造领域中国竞争力依然强劲 [13] - 中国进口税率成为全球大国中最低水平 [1][3][13]
从“送清凉”到“建制度”,中国企业如何应对高温生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04:44
高温应对措施 - 海尔智家在西安、兰州、广州、重庆等地为户外作业的空调安装师傅配备防暑药品、防晒用品及冰镇饮用水,并调整派单系统避开高温时段作业[8] - 海尔智家郑州空调工厂等生产基地开展"送清凉"活动,每天固定时段为员工提供冰镇绿豆汤、酸梅汤、雪糕等解暑食品[6] - 兆新股份在每年6-10月向高温作业员工发放高温补贴,改善工作环境[6] 制度化管理 - 人社部2023年8月印发《工作场所高温和高寒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参考文本)》,从工作场所、保护措施等多维度规范劳动者权益保障[8] - 海尔合肥洗衣机工厂建立设备检修机制,确保通风降温设备高效运转,并要求管理人员定期观察员工状态及需求[10] - 公司设立"爱心健康问诊台",为员工提供血压血糖检测及防暑药品储备[9] 行业创新实践 - 京东家电家居在8个城市发起"城市冰岛计划",于核心商圈设置清凉站台,配备空调、冷饮、充电设备及防暑物资供户外工作者使用[12] - 美团无人机在上海浦东为张江人工智能岛工程师配送冰袋[1] - 京东物流在广州天河为骑手提供冰袖和电解质饮料[1] 高温影响认知 -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2025年可能刷新最热纪录,极端天气正从"黑天鹅"转变为"新常态"[3] - 高温导致的热积蓄可能引发核心体温上升,严重时造成热痉挛、热衰竭等疾病[4] - 高温管理从临时福利升级为关乎供应链韧性的系统性工程[3]
东盟成重要支点,外资银行发力供应链金融
华夏时报· 2025-07-22 14:47
中国企业供应链策略转型 - 中国企业供应链策略从"中国+1"加速转向更稳健的"中国+N",东盟成为核心枢纽[2] - 近八成中国企业2024年业绩提升,但制造业面临营运成本高、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压力[3] - 企业通过数字化降本增效、本地化和多元化强化供应链韧性,以应对美国关税政策波动[3] 东盟市场重要性 - 东盟被视为中国企业最重要的海外采购市场、终端市场和未来投资目的地,马来西亚最受青睐,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紧随其后[4]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将为企业带来更多机遇[5] - 中企在东盟的供应链金融需求从单纯融资转变为涵盖结算、融资、风险管理的综合服务[5] 外资银行角色与优势 - 外资银行凭借全球化网络和区域深耕优势,助力中企解决跨境资金流转和本地融资难题[2] - 截至2024年末,中国境内共有40家外资法人银行,其中37家为外商独资银行,近七成股东来自亚洲[6][7] - 外资银行母行多为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实力强且国际经验丰富,为在华业务提供坚实基础[6] 跨境供应链金融创新 - 外资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如星展银行"e链通"、渣打银行区块链技术、大华银行"UOB Infinity"平台[7] - 信息互通和货币结算是跨境供应链金融主要难点,需专注定制化服务和结算能力[8] - 外资银行在东盟地区法律法规理解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探索上具备优势[9] 企业未来战略方向 - 多数中企预计2026年起市场改善,将供应链重构、海外扩张、数字化转型等融入未来三年核心战略[5] - 企业积极开拓北美、北亚和欧洲等高潜力市场,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5]
全球及中国高效液相色谱(HPLC)市场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搜狐财经· 2025-07-21 21:37
全球及中国HPLC市场概况 - 报告时间跨度为2025年至2031年,聚焦全球及中国高效液相色谱(HPLC)市场动态[1] - 美国关税政策对HPLC产业影响深远,包括全球供应链重构及中国企业国际化加速[1] - 研究目标包括政策影响分析及企业应对策略建议[1] 行业规模与预测 - 报告预测全球HPLC行业规模趋势,分乐观、保守、悲观三种情形[1] - 关税政策导致中国企业成本上升、市场准入压力增加[1] - 全球HPLC产能未来几年将稳步增长,主要地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4]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HPLC市场集中度高,少数领先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3] - 主要厂商包括Agilent、Waters、Shimadzu、Thermo Fisher等,其产品规格及市场表现被详细分析[5] - 近三年主要企业的收入、销量及价格数据被披露[3] 企业应对策略 - 建议从出口依赖转向全球产能布局,优化供应链韧性[4] - 提出市场多元化、产品创新与技术壁垒构建策略[4] - 强调合规风控与关税规避策略,渠道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4] 产品与应用细分 - HPLC产品类型包括UVS、FD、RID、ED和CD,市场表现各异[4] - 应用领域涵盖药店、生物技术、CRO、学术、化学制品等[4] - 报告预测各类型产品和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4] 区域市场动态 - 新兴市场如东盟、俄罗斯、东欧、墨西哥、巴西、中东及北非被重点关注[4] - 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被对比分析[4] 未来格局展望 - HPLC市场长期受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多重因素影响[4] - 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角色被特别讨论[4]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为何不可或缺?全球货运大咖带你一探究竟
搜狐财经· 2025-07-21 13:29
全球知名货运企业DHL供应链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哈维尔·毕尔巴7月19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中国在全球 供应链中不可或缺。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石宇 中国对全球供应链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严玉洁】 (编辑:严玉洁 周凤梅 王辉) 在一些企业为降低关税风险而寻求贸易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实力、扎实的供应基础和 物流的可扩展性,始终在全球贸易中占据核心地位。 在对时间和质量有严格要求的行业,对基础设施韧性的需求尤为明显。例如,中国生产的电池占全球总产 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堪称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核心组成部分。锂离子电池等组件需要温度控制、安全认 证以及可追溯,因此对物流具有很高的要求。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跨境电商的兴起为中国中小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开辟了新路径,不过这一新机遇也伴随 着更多错综复杂的挑战。对于这些公司而言,国际消费者蕴藏着巨大潜力。然而,如果没有高效、可靠、 透明的物流网络,企业将难以把握机遇。仓储、订单履行、海关合规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等服务对于中小企 业提升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提升供应链韧性势在必行 文章进一步表示,新形势表明,供应链不再只是后端功能,而是增长、创新和客户满意度的战 ...
东北迎战高温,格力极速响应破解“安装大考”
经济网· 2025-07-21 07:01
空调市场需求激增 - 东北地区6月遭遇极端热浪,空调市场迎来抢购狂潮,清凉需求成为刚性需求[1] - 格力空调在东北三省半个月内安装量逼近10万台,京东平台东北区域成交额同比激增超700%[1] -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份齐齐挺进全国成交额前十榜单[1] - 格力"风不吹人"系列空调在京东618大促期间销量同比激增240%[5] 公司供应链与服务响应 - 公司迅速调整内销排产计划向东北倾斜,生产线全开,物流高效运转保障货源[3] - 联合苏宁等渠道商增设200人安装团队,并从华南、华东抽调逾500名安装工程师支援东北[3] - 启动成熟的"送装一体"服务模式缓解安装时效性问题[3] - 依托全国十余个生产基地协同优势,动态调配产能资源集中攻坚热销机型[6] - 大数据分析预判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备货计划[6] 消费趋势与产品升级 - 东北地区选择格力空调的消费者中超90%选择新一级能效产品[5] - 主力成交价集中在2000-3000元区间(节能补贴后)[5] - 制冷能力成为首要考量指标,需满足35摄氏度以上高温考验[5] - 具备新风、除菌等健康功能的空调产品关注度持续攀升[5] - 消费者对产品全年候适用性和健康属性要求提高[5] 行业影响与企业表现 - 高温天气显著拉升区域家电零售数据,重塑东北消费者家电购置理念[5] - 开辟出全新的品质升级赛道[5] - 公司依托全国服务网络和资源整合能力,在极端天气下保障了产品供应和服务及时性[5] - 入夏以来公司空调全国销售表现强劲,同比实现显著增长[5]
在国际贸易战背景下,CCG举办中加经贸合作研讨会
搜狐财经· 2025-07-21 06:01
会议背景 - 全球化智库在北京举办主题为"中加经济与贸易发展合作"的圆桌讨论会 [3] - 会议汇聚了来自加中贸易理事会、政府、智库、商界等领域的中加嘉宾 [3] - 会议旨在探讨双边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寻求深化合作的新路径 [3] 中加经贸关系现状 - 中加经贸关系历来具有韧性,经济互补性强 [4][5] - 双方在清洁能源、农业、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5] - 当前面临地缘政治挑战和贸易壁垒与政策不确定性 [5][7] - 重启"加中经贸联委会"(JETC)为化解分歧、推动务实合作带来希望 [7] 合作领域与建议 - 智库与企业应共同发声,助力双边经贸关系恢复活力 [5] - 加强高层沟通,为企业营造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 [7] - 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加强供应链韧性等方面可携手合作 [13] - 双方在贸易政策、产业互补、能源合作、技术交流等议题上有深入讨论空间 [13] 参会机构与代表 - 中方机构包括CCG、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商务部、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等 [25] - 加方机构包括加中贸易理事会、加拿大驻华大使馆、WPIC、BMO、加拿大皇家银行等 [25] - 企业代表来自普惠、普拉特·惠特尼、AKD国际、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等行业 [25]
链博会为全球贸易合作注入信心
科技日报· 2025-07-21 02:41
英伟达、施耐德等大批知名跨国公司首次亮相。苹果公司携3家中国供应商联合参展,展台前的一行字 格外醒目:"Apple全球的200家主要供应商有超过80%在中国。"中国美国商会、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美 国谷物协会等机构表示,美国企业愿持续投资中国,参与中国经济增长和创新,与中国市场和发展共同 进步。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再次成为全球经济关注焦点。750家参展商中, 超过65%是财富500强企业或行业龙头。在关税战阴云笼罩下,美国参展企业数量较上届增长15%,继 续位列境外参展商数量之首。种种数据,显现出全球企业对于中国供应链的信心与期待。 这种战略选择背后,是中国供应链难以替代的集聚效应。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链博会期间发表的观 点,也代表着业界普遍看法:"中国供应链复杂又先进,串联起众多供应商、技术和能力,其基础设施 与生态系统的技术水平领先全球。"正如黄仁勋所洞察的,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中国发挥了关键枢纽 和引领作用。中国也正以"链主"企业为核心,构建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网络。这张供应链网络不 仅全面、高效,还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不断为全球供应链优化升级注入新动能。 百年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