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

搜索文档
一财社论:国企民企协同发展大有空间
第一财经· 2025-08-13 13:43
国企与民企合作意义 -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具备优势 存在交融互鉴的广阔空间[1] - 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民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基础[1] - 两者协同发展将产生剧烈化学反应而非简单物理叠加 包括产业合作与企业家精神共融[1] 长安汽车与华为合作案例 - 长安汽车集团为新组建央企 肩负建设汽车强国使命任务[1] - 华为是我国民营经济领域领军企业[1] - 双方围绕产业竞争态势和未来竞争格局进行交流 华为对长安汽车及阿维塔品牌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1] - 阿维塔专注未来出行领域研发创新 长安汽车为第一大股东 宁德时代为第二大股东 华为提供智能辅助驾驶算法和智能座舱等智能化部件[2] - 合作将产生极大能量 支持长安汽车集团建设汽车强国使命[2] 政策支持与改革方向 -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2] -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要方向 旨在加强资本对接融合 促进各类资本优势互补健康发展[2] - 改革需突出国有资本主导作用 同时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和民营企业权重 最关键遵循市场法则[2] 企业家精神交流 - 民营经济发展中"精气神"即企业家精神不可或缺[3] - 《决定》要求各类经营主体弘扬企业家精神 在改革创新和公平竞争中建设世界一流企业[3] - 企业家精神包括拼搏进取 勇于创新 敢于冒险 推动科技创新 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3] - 民营企业经历风雨考验后仍保持强劲活力和发展空间 体现视野 格局 睿智和激情[3]
更大力度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新华网· 2025-08-12 06:25
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立足当下和着眼长远角度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打破隐形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源泉和根本保 证。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为民营企业提供平等的市场准入规则、公平的税费政策、公平的法律环境。国 家出台的系列举措为打破隐形壁垒、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路径支持。今后还应加强打击不公平 竞争行为的力度,抑制一些企业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减少不公平竞争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不断提高 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服务水平。 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市场经济中,风风雨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经济下 行压力下,一些民营企业虽然出现暂时经营困难,但风雨中仍有一大批企业在努力自救。受疫情影响, 有些餐饮企业主打线上外卖,通过直播、微信社群等线上渠道销售,积极寻求发展。还有些企业逆流而 上,例如京东、每日优鲜等一批民营企业在上海疫情期间,面对物资供应的严峻挑战,挺身而出,打通 民生物资供应最后一公里,这些民营企业不惧失败努力进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值得尊重和理解。 只有营造包容、善意的环境,才能让民营经济的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的创造活力充分迸 发。要凝聚起政企同心 ...
夏季达沃斯论坛丨中国仍是投资与合作的热土——访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梁锦慧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中国投资环境与全球地位 -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创新前沿,持续为全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仍是国际投资与合作的热土和沃土 [1] -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 [2]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以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2] 夏季达沃斯论坛概况 - 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将于6月24日至26日在天津举行,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1] - 预计有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800名嘉宾参会,人数有望创历史新高 [1][2] - 国际企业和投资者对中国及亚洲市场表现出强烈兴趣,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医疗保健等领域寻求合作机遇 [2] 中国投资优势与发展理念 - 中国在政策连贯性、人力资本可及性、技术层面就绪情况等方面具备强劲要素匹配,创造了有利于投资者的生态系统 [2] - 中国以长远眼光投资于技术和人才培养,在新兴产业如绿色能源和工业转型升级中表现突出 [5] - 中国创新性地解决了能源安全、能源可及与环境保护的"三难困境",将气候变化挑战转化为产业升级机遇 [5] 企业家精神与全球合作 - 企业家精神被视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激发希望和乐观的精神,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5] - 世界经济论坛希望继续同中方合作,在中国与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架起沟通桥梁 [5]
2025企业家长江荟起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企业家力量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01:44
活动概述 - 2025企业家长江荟暨D10黑珍珠品牌发布活动在武汉举行 由《中国企业报》集团 四川省川商总会 湖北省楚商联合会 新希望集团等相关单位共同发起[1] - 活动旨在凝聚企业家力量 搭建高层次交流合作平台 促进深度连接与相互赋能 共担时代责任 共赢高质量发展未来[1][5] 参与机构与人员 - 出席机构包括《中国企业报》集团 湖北省楚商联合会 四川省川商总会 新希望集团[3] - 主要出席人员包括《中国企业报》集团董事长吴昀国 执行副总裁石贵明 楚商联合会执行秘书长程爱芬 川商总会副秘书长何君秀 新希望集团品牌总经理王子约 新希望地产总裁姜孟军 新希望武汉公司总经理李景超[3]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 - 新希望集团连续5年跻身世界500强 在刘永好董事长带领下坚持感恩时代与实业报国初心 坚守长期主义[4] - 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大力推动"光彩事业" 获评"中国十大扶贫状元" 厚植家国情怀 生动诠释企业家精神[3] - 新希望地产累计开发近200个中高端改善项目 位列全国地产综合实力Top30 产品力Top30 交付力Top10[4] - D10系列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地产十大顶级产品系[4] 平台建设与未来规划 - 企业家长江荟将围绕新质生产力核心议题 开展调研 沙龙 投资交流促进会等活动[4] - 平台致力于促进资金 项目 人才 技术等资源的流动与匹配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4] - 川商企业在武汉累计投资超百亿元 楚商企业深耕大健康等领域 共同推动产业升级[6] - 未来将以长江为轴 深化产业链对接和资源互通 为武汉及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6] 产品与城市发展 - D10黑珍珠产品系致敬武汉"敢闯敢拼 向新而行"的城市精神[4] - 产品不仅要创造建筑传奇 更要为企业家搭建高效链接前沿洞见 精准对接合作资源的价值枢纽[6] - 长江荟将成为长江边上中国企业的会客厅 中国企业家与城市共生长的新引擎[4][6]
离开海的那一天,我已经在海里了
吴晓波频道· 2025-08-04 00:30
企业家精神与航海精神的共通性 - 创新源于对不确定性的应对,企业家需像水手一样为风险做充分准备[7][23] - 成功企业家的心态与船长相似:延迟满足、学习能力强、从自然/商业规律中领悟哲理[12][17] - 企业生存如同航海,关键在于"不下牌桌",经验与创新能力形成正向循环[23][24] 领导力与团队管理 - 船长权威的绝对性体现为"先执行后质疑",与企业高管对决策的执行逻辑一致[21][22] - 优秀领导者的标准是带领团队持续生存而非短期表现,企业亦需追求长期存续[23] - 直觉决策能力通过长期实践积累,如企业家通过货架陈列变化判断市场趋势[26][27] 商业与自然的规律认知 - 商业环境如同海洋,需敬畏规律而非试图征服,顺应变化才能持续发展[16][17] - "境由心生"体现为企业家对危机/机遇的主观解读能力,自我心态控制决定结果[32][33] - 行业深耕者将商业视为"道场",在持续挑战中发现自我价值[34][42] 组织韧性建设 - 多重备份机制的重要性:企业需像帆船电路设计般建立风险冗余系统[4][5][6] - 资源约束激发创新:海上资源有限催生高效方法,类似企业降本增效逻辑[9][10] - 计划动态调整能力:根据天气/市场变化灵活修正路径是生存关键[18][19] 长期主义视角 - 目标确定性(到达彼岸/企业存续)与路径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19] - 重大成就(上市/环球航行)带来的不是终结感而是持续挑战的开始[28][29] - 真正的热爱源于痛苦与快乐的平衡,商业持久性依赖内在驱动[30][42]
珍惜企业家
经济观察报· 2025-08-01 02:03
企业家精神与市场环境 - 企业家精神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刚需品"和"稀缺品",需要更多勇于创新、敢于试错的企业家推动"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和"从1到100"的规模化生产 [4] - 企业家需在关税壁垒和贸易摩擦中探索全球化新路径,并通过高质量供给激发内需 [4]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通过市场机制淘汰和不惧失败的创新精神脱颖而出,成为市场宝贵财富 [13] 产业出清与破产制度 - 部分产业面临周期逆转和市场出清压力,企业家和员工承受较大压力 [5] - 需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企业出清,同时完善破产制度以最小化"企业家损耗" [1][8] - 现行《企业破产法》已实施18年,需系统性修改,2025年立法计划提出修订 [9] - 个人破产制度是重要组成部分,深圳等地已先行先试,需推广经验 [10] 企业家权益保护 - 部分企业家受司法、行政等外部因素伤害,如涉案资产扩大化处置导致企业停摆 [12]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强调区分违法所得与合法财产,释放保护信号 [12] - 需完善强制措施适用范围和执行程序,遵循罪刑法定等法治原则 [12] 市场化与法治化建设 - 企业家保护需回归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体系,而非偏袒 [13] - 为潜在企业家提供公平、容错的市场制度和法治环境,激发创新和竞争 [13] - 成熟企业家和"准企业家"是市场宝贵财富,需通过制度保障其发展空间 [13][14]
珍惜企业家
搜狐财经· 2025-07-31 15:48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企业家角色的新定位 - 会议首次强调企业家要勇立潮头,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 [2] - 中国经济需要更多勇于创新、敢于试错的企业家推进"前线"发展 [2] - 企业家需承担从颠覆式创新(0到1)到规模化生产(1到100)的全链条突破 [3] 企业家精神的双重属性与市场挑战 - 企业家精神既是市场"刚需品"又是"稀缺品",需应对全球化新路径和贸易摩擦 [3] - 部分产业面临周期逆转和市场出清压力,企业家群体承受较大经营压力 [4] - 传统行业和部分新兴产业均可能进入深度供给端调整阶段 [4] 企业家保护与制度完善需求 - 需通过制度建设减少场外因素干扰,提供市场化容错空间而非偏袒 [5] - 现行《企业破产法》实施18年未修订,2025年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修改计划 [6] - 深圳等地个人破产制度试点效果显著,需推广经验完善全国性制度 [6] 司法与行政层面的权益保障进展 - 最高法发布12件保护民营企业典型案例,规范涉案财物处置避免扩大化 [7] - 部分企业因企业家被采取强制措施导致经营停滞,需优化适用范围和程序 [7] - 权益保护应通过法治化体系实现,体现罪刑法定原则 [7] 企业家群体的培育与环境建设 - 中国企业家多从普通人通过市场竞争脱颖而出,具备强烈创新意愿 [8] - 成熟企业家群体是市场宝贵财富,需激发潜在"准企业家"的才能 [8] - 公平竞争环境与法治体系是释放企业家创新潜力的核心保障 [8][9]
这就是纺织力量!9位行业领袖荣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新华社· 2025-07-31 01:21
表彰活动概况 - 中央统战部等五部门联合授予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1][2] - 表彰旨在激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发展定力、勇担时代重任 [1][2] - 纺织行业有9人获得表彰 [2] 受表彰人士背景 - 受表彰人士来自多个行业,包括纺织、科技、医药、农业等 [5][6][7] - 代表企业包括上海昌强工业科技、江苏沙钢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等 [5] - 部分人士担任企业创始人、董事长或总经理等职务 [5][6][7] 非公有制经济贡献 - 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2] - 民营经济人士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投身国家战略 [2] - 涌现出一批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的优秀建设者 [2] 表彰名单(部分) - 上海昌强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琪琪 [5] -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彬 [5] -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浩宇 [5] -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仙德 [5] -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 [7]
不要自杀!失败不是人生终点,躺下不丢人,暂停不算输,活着才有希望
创业家· 2025-07-30 10:08
创业环境与企业家心理 - 创业者在双创高峰时期面临逆境心理缺失问题,习惯于顺周期发展而缺乏对全盘皆输的预期[2][3][4] - 典型案例毛侃侃因融资对赌失败无法接受逆境导致悲剧[5][6] 企业破产制度缺陷 - 中国破产制度严重滞后,缺乏企业和个人破产机制导致创业者被迫承担无限连带责任[7][8] - 商业失败转化为企业家个人终身债务危机,对赌回购条款使创新公司陷入老赖困境[10][11] 法治环境优化呼吁 - 远洋捕捞和留置措施对企业家尊严与信心造成致命打击,部分被留置者选择出售企业而非继续经营[16][19][20] - 需避免因单个贪官案件牵连大量企业家,防止留置措施导致企业关闭或极端行为[22][23][24] 当前经济出清阶段 - 社会处于内卷极致阶段,部分行业生意难以为继,建议创业者调整心态避免过度负担责任[25][26][27][29] 商业活动推荐 - 黑马消费重构精选课将邀请中日消费领域专家,包括创业黑马董事长牛文文及日本消费研究权威三浦展等[33][34] - 课程聚焦效率革命、需求重构与资本破局方法论,剩余5个名额开放报名[35]
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决定
人民日报· 2025-07-29 22:42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就 -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在稳定增长 促进创新 增加就业 改善民生和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1] - 民营经济人士和个体工商户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 踊跃投身国家战略 涌现出爱国敬业 守法经营 创业创新 回报社会的优秀建设者[1] - 授予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以表彰先进典型[1] 表彰对象与期望 - 100名受表彰同志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优秀代表 被要求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 - 希望全国民营经济人士以受表彰者为榜样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2] - 号召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胸怀报国志 一心谋发展 守法善经营 先富促共富 做中国式现代化促进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