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生

搜索文档
通研院BIGAI-Unitree战队机器人获单机舞蹈比赛冠军
贝壳财经· 2025-08-16 11:37
公司表现 -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Unitree战队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单机舞蹈比赛中荣获冠军 [2] - 团队在比赛最后几天通宵调试算法,最终几乎完美展现技术特长并与音乐审美融合 [3] - 团队有信心让机器人更快走进生活,提供情绪价值并帮助完成日常任务,实现人机共生愿景 [4] 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领域竞争激烈,有众多优秀选手同台竞技 [3] - 通研院希望更多研究团队和公众关注人形机器人进展,共同推进技术和产业进步 [4]
直击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8-15 16:47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展示机器人在速度、平衡、复杂地形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进步[1] - 灵翌科技队的H1机器人以6分34秒获得1500米冠军,天骄队的天工Ultra和宇树科技队的H1分获亚军和季军[1] - 宇树科技创始人表示公司机器人此前成绩更好,希望未来推动行业发展[1] - 相较于4月的半程马拉松,机器人算法进步明显,故障发生率下降[2] - 1500米比赛考验机器人关节结构、散热能力、环境感知与自主平衡能力[2] 商业化应用场景 - 运动会设置物料搬运、药品分拣等实用化场景赛,为商业化应用提供实践案例[2] - 药品分拣比赛要求机器人具备精准识别药品、快速分拣和准确分装能力[2] - 中国人民大学RUC-HUHA战队操作机器人参加药物分拣比赛,使用VR设备远程控制[2] - 医疗场景落地需解决高性能计算与训练数据问题,包括拓展真实与模拟数据训练[2] 技术研发与公众互动 - 北京大学与智源研究院研发的乒乓球机器人通过视觉捕捉实现轨迹预测[3] - 乒乓球机器人处于研究前期阶段,需收集更多数据训练模型[3] - 专业赛事为机器人企业提供展示技术成果、推动创新的平台[3] - 公众有机会与机器人近距离互动,推动人机共生时代到来[3]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启幕 全球机器人战队同台展实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8-15 07:29
赛事概况 -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体育盛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开幕 [1] - 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伍将在3天内围绕26个赛项展开487场比拼 [1] - 赛事涵盖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全面展现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决策、运动协作等领域的前沿成果 [1] 赛事特色 - 全球首个涵盖"体育+艺术+应用"的全维人形机器人赛事,秉持公平竞争、开放创新、安全可控、产业联动原则 [1] - 开幕式以"智竞向未来"为主题,通过科技与人文融合呈现人工智能与体育精神的碰撞 [2] - 开幕式展示环节包括机器人街舞、戏曲表演、足球对抗、搏击动作、同步舞蹈等多样化技术演示 [2][3] 技术展示 - 中德机器人战队进行足球5V5对抗,宇树机器人演示快速搏击动作和街舞 [3] - 湖北光谷东智科技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代表队展示9台"兵马俑"机器人与人类舞蹈同步律动 [3] - 多台机器人在跑道上开展百米竞赛,展示后空翻、广播体操等动作,体现运动控制与感知技术 [3] 行业影响 - 中国通过《"十四五"国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2] - 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前沿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本次赛事是科技成果展示与未来产业对话的重要窗口 [2] - 赛事将通过竞技比拼推动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3]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
新华社· 2025-08-14 16:17
赛事概况 -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赛事"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开幕[1] - 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参赛队伍参与[1] - 赛事持续3天(8月15-17日),包含26个赛项共487场比拼[1] - 开幕式主题为"智竞向未来",通过科技与人文融合呈现[2] 赛事内容 - 主体赛项21个:包括100米/400米/1500米等竞技赛、单机/群体舞蹈等表演赛、工厂/医院/酒店场景赛[2] - 外围赛项5个:篮球/乒乓球/集体舞蹈/自由搏击/功夫搏击[2] - 开幕式表演包含人机协作歌舞《欢迎来到碳基生命的世界》、科技非遗融合走秀《天工霓裳》[1] 技术展示 - 全面展现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决策、运动协作等领域的前沿成果[1] - 通过竞技推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核心技术突破[2] - 开幕式展示机器人街舞、戏曲等表演,并与专业街舞团联袂演出[1] 产业意义 - 全球首个涵盖"体育+艺术+应用"的全维人形机器人赛事[2] - 秉持公平竞争、开放创新、安全可控、产业联动原则[2] - 作为全球科技成果展示与未来产业对话的重要窗口[2] - 推动全球机器人领域交流发展,为产业注入新动能[2]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这些“未来神器”将如何改写人类生活
环球网资讯· 2025-08-09 05:01
展会概况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0余家顶尖企业参展,展品数量达1500余件,首发新品数量较去年翻倍至100余款 [1] - 展会涵盖外骨骼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家务机器人、宠物机器人等多种类型,展现机器人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1]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 - 傲鲨智能展示VIATRIX外骨骼机器人,采用FLOAT 360浮动式髋关节架构与腿部电机设计,大幅提升动作流畅性,体验者反馈穿戴后无束缚感且助力效果显著 [3] - VIATRIX搭载自研车规级响应电机,实现毫秒级精准动力输出,双腿总计46Nm动力配合AI步态算法,降低体能消耗 [3] - 产品具备四大功能模式(AI自适应模式、阻抗模式、骑行模式、开发者模式)和IP54级防尘防溅水性能,适应多元场景 [4] 人形机器人技术 - 星尘智能展示S1机器人,采用绳驱传动设计模仿人类肌肉施力方式,结合自研运动控制算法,实现毫秒级低延时动作复刻 [4][6] - 傅利叶GR-3人形机器人以"温暖科技"为理念,配备55个自由度、柔肤软包设计和全感交互系统,支持拟人化肢体表达和情感化交互 [7][8] - 宇树科技展示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具备动态平衡算法,可完成高难度格斗动作,摔倒后能自主恢复 [12] - R1人形机器人以3.99万元起售,集成多模态大模型,支持复杂动作,EDU版本开放软硬件接口供二次开发 [14] 服务与家庭机器人 - 星海图R1 Lite机器人通过端到端VLA基础模型G0实现自然语言指令响应,可自主完成铺床等高复杂度家庭任务 [7] - 大象机器人展示仿生宠物metaCat2025和手宠pawbots,新增眼睫毛、耳朵动、嘴巴张合等功能,吸引大量观众互动 [10] 行业合作与商业化 - 京东宣布将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投入超百亿资源,目标三年内助力100个智能机器人品牌销售破10亿,覆盖超百万终端场景 [14] - 京东推出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已接入数十家头部品牌,涵盖陪伴类和教育类机器人 [14] 技术突破与趋势 - 展会展示机器人产业在动力架构、AI算法、情感交互等领域的最新突破,包括傲鲨FLOAT 360架构、星尘绳驱传动技术、傅利叶情感化设计等 [16] - 人机共生趋势显著,机器人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走向商业化落地,覆盖日常生活、工业、教育等多场景 [16]
北京!北京!接下来的几个月,令人疯狂期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9 04:45
北京体育赛事发展规划 - 北京正从"双奥之城"向"赛事之都"转型,通过"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和"一环四区N场景"布局提升赛事多样性 [1] - 2025年将举办包括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WTT中国大满贯等至少8项国际顶级赛事 [1][35][42][44][49][53][58]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主体的综合性盛会,2025年8月14-17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举办,含26个项目 [3][6][8] - 赛事分为竞技赛(10项)、表演赛(4项)、场景赛(7项)和外围赛(5项),覆盖体育、艺术、工业应用三大维度 [11][14][16][19] - 竞技赛重点测试机器人高速运动稳定性(如100米/400米赛跑)和协同能力(5V5足球) [11][13][21] - 场景赛聚焦实际应用,包括医院药品分拣、酒店清洁服务等7项工业场景任务 [16][17] - 票价分128-580元五档,开幕式(8月14日)和足球决赛(8月17日)为高价档 [25][29] 其他重点赛事亮点 - **WTT中国大满贯**:2025年9月25日-10月5日在首钢园举办,新增"大满贯主题公园"及20余项配套活动 [35][36] - **中国网球公开赛**:2025年9月14日-10月5日扩容为亚洲首个横跨三周的综合赛事,含ATP500/WTA1000等赛事 [36][38] - **北京马拉松**:2025年10月举办第44届,全程42.195公里途经长安街等标志性建筑,保持国际田联金标认证 [49][51] - **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10月举办第12届,累计吸引超2500名骑手,含奥运选手在内的46位国际顶尖选手参赛 [53][58] - **单板滑雪世界杯**:2025年12月在延庆举办,平行大回转项目以"三高"技术特征(高换刃/施压/立刃)为看点 [58]
马斯克最新访谈:收到砖头礼物,谈火星改造,还要让AI读懂人类脑电波
36氪· 2025-07-28 12:22
星舰工程进展与挑战 - 星舰推力达到土星五号登月火箭的2.5倍 未来版本将提升至3倍 重量约为土星五号2倍[1] - 最困难部分是研发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热防护盾 这是人类从未实现过的技术[2] - 计划通过"巨型金属机械臂"捕获上层飞船 预计最快今年最迟明年上半年实现飞船回收[3] - 实现完全重复使用后每吨有效载荷发射成本将低于猎鹰1号 运送100吨载荷成本低于猎鹰1号运送半吨成本[5] 轨道加油技术挑战 - 下一个重大挑战是轨道加油 核心是转移液态氧 需要两艘星舰完成对接[5] - 轨道加油类似空中加油但需在轨道环境进行 目前尚无任何机构尝试过[5] - 推进剂中约80%为液态氧 20%为燃料[5] 火星殖民愿景 - 主张将1%资源投入星际计划 为地球灾难预备"生命火种"[4] - 初期火星居民需居住在玻璃穹顶设施中 外出必须穿戴火星宇航服[6] - 火星城市具有防御性价值和激励性价值 确保人类意识火种不熄灭[6] - SpaceX最终会成为星际公司 但可能不会在马斯克有生之年实现[7] 特斯拉产品战略 - Cybercab采用双座设计 不会取代Model 3和Model Y 后者具备四座或六座能力[8] - 计划推出大型电动车[8] - Robotaxi将采用Uber与Airbnb结合模式 开放给私人车主参与[8] - Roadster计划今年年底展示原型车 预计最快今年底最迟明年初演示[9] 自动驾驶部署计划 - 全自动驾驶计划今年在美国多个城市部署 明年拓展全球[4] - 正在推进技术落地 特别强调"轻松而非严肃"的测试节奏[4] - 在旧金山湾区启动自动驾驶出租车试点服务[9] 擎天柱机器人规划 - 第三版擎天柱设计已适配量产 计划明年大幅扩大产能[10] - 年底产量可能仅为数百台而非数千台[10] - 潜在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0亿甚至500亿台[10] - 采用与汽车相同的自动驾驶计算机AI4 未来将升级至AI5[11] - 初期将聚焦高价值场景 如为四肢瘫痪患者提供全天候协助[12] 人工智能发展 - AI发展速度堪比"超音速海啸" 是见过最快的技术进步[15] - Grok未来将实现"概念级心灵感应式交互" 直接以思想传递信息[4] - AI可能将经济规模扩大十倍以上 消除贫困[15] - 全自动驾驶与擎天柱可能使特斯拉估值达到20-30万亿美元[16] Neuralink医疗应用 - 已有8名患者使用其设备 计划年底将用户数量增至20名[17] - 明年将推出Blindsight植入物 帮助完全失明者恢复视力[17] - 未来可能实现"赛博增强" 大幅提升人类智能与通信速度[17] - 可解决任何脑部或神经相关问题 包括视力听力障碍和运动能力丧失[19] X平台发展 - 已进化为支持四小时视频与长文本的全模态平台[21] - Xinace支付系统将在数月内推出测试版[21] - 核心目标是确保法律框架内的言论自由并追求真相[21] - "社区笔记"功能会纠正任何人的错误 包括美国总统[21] 人机共生愿景 - 希望通过Neuralink增强人类智能 实现与AI的共生[23] - 未来可能是人机智能的融合 80%-90%可能性是美好的[23] - 人类智能 机器智能与机器人将深度交织[23]
斑马智行:推动汽车智能座舱迈入主动智能时代
人民网· 2025-07-28 07:10
技术发布 - 斑马智行联合通义及高通发布基于高通8397平台的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解决方案 推动汽车智能座舱进入主动智能时代[1][2] - 该方案通过纯车端方式实现智能座舱90%的"感知-决策-执行"服务闭环 支持多模态意图感知理解和交互[2] - 采用端侧部署模式 具备主动智能、极速响应、隐私无忧和断网可用四大特点[2] 功能演示 - 在智己实车演示中 用户通过自然对话唤起本地生活Agent完成咖啡点单及支付 服务流畅度超过手机操作[2] - 系统能根据舱内环境、用户状态主动调节空调 在拥堵时主动推荐歌单 在多人对话场景中分析潜在需求并参与交互[2] - 本地生活Agent基于云上大模型+端侧语音能力重构饿了么外卖服务 目前已搭载于全新智己L6车型[2] 商业进展 - 斑马智行自2024年启动AI in All战略后 元神AI已在智己、荣威、宝马等车企逐步落地[3] - 公司以主动智能为起点 协同客户与生态向人机共生方向推进[3]
30万亿美元帝国!马斯克描绘特斯拉“终局”:核心是人形机器人、是AI,而非汽车
华尔街见闻· 2025-07-28 05:43
特斯拉的长期愿景 - 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提出特斯拉的终极估值可能达到25万亿至30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是当前市值的20到30倍,核心驱动力为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技术而非传统汽车业务[1][5] - 擎天柱机器人(Optimus)被定位为公司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产品,潜在市场需求高达200亿至500亿台,若实现年产10亿台且单台成本降至3000美元,年收入可达30万亿美元[11][34] - 自动驾驶业务(Robotaxi)将采用混合运营模式,部分车辆由公司直接拥有,部分由车主共享加入,类似于Uber与Airbnb的结合体[16][31] 技术协同与核心能力 - 人形机器人将复用公司现有自动驾驶AI计算机和电池技术,体现算力、能源与制造领域的协同效应[8][64] - AI技术被形容为"超音速海啸",旗下xAI公司正推进120亿美元债务融资用于采购芯片和建设数据中心以支持Grok等AI模型的训练[14][46] - 能源业务成为关键增长点,2024年储能部署预计达31.4 GWh,营收约101亿美元,同比增长67%,毛利率超过26%[15] 生态系统布局 - 星际飞船(Starship)项目致力于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运输系统,目标是将每次发射成本降至低于猎鹰1号火箭的水平,最终实现多行星文明[22][23] - Neuralink短期目标为解决瘫痪、失明等医疗问题,长期愿景是实现人机共生与"概念性心灵感应",可能提供某种形式的永生[49][50][53] - X平台正发展为"万能应用",将整合支付功能(X Money)和完全加密的通信系统(X Chat),同时通过Grok实现信息真实性验证[67][72] 市场影响与产业变革 - 人形机器人初期将应用于高价值场景,如24小时医疗护理和危险环境作业,其变革性被认为将超越全自动驾驶技术[36][37] - 自动驾驶出租车将推出专用双座车型Cyber cab,与现有Model 3/Y形成产品矩阵满足不同乘员需求[17][29] - AI与机器人技术可能将经济规模扩大10倍以上,消除物质匮乏的同时带来"人类如何寻找生命意义"的哲学挑战[42][79]
汽车只是序章?马斯克勾勒特斯拉“终局”:机器人、AI、自动驾驶驱动30万亿美元帝国
华尔街见闻· 2025-07-28 03:45
特斯拉长期愿景 - 公司终极估值目标为25-30万亿美元,核心驱动力为人形机器人Optimus和自动驾驶技术,而非传统汽车业务 [1][4][33] - Optimus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产品",潜在市场需求达200-500亿台,若年产10亿台且单价3000美元,年收入可达30万亿美元 [5][26] - 自动驾驶业务将采用"Uber+Airbnb"混合模式,部分车辆由公司运营,部分由车主共享 [8][22] 技术协同与创新 - Optimus复用汽车业务的自动驾驶AI计算机和电池技术,体现算力、能源与制造协同 [4][44] - AI发展被形容为"超音速海啸",xAI正推进120亿美元融资用于芯片采购和数据中心建设 [6][2] - Neuralink短期聚焦医疗应用(如瘫痪治疗),长期目标为人机共生与"概念性心灵感应" [35][39] 业务增长与布局 - 能源业务2024年预计营收101亿美元(同比+67%),储能部署31.4 GWh,毛利率超26% [7][2] - 星舰项目致力于完全可重复使用,目标降低太空运输成本至猎鹰1号水平,支持多行星文明 [12][14] - Robotaxi专用车型Cyber cab将与Model 3/Y共存,满足不同乘员需求 [20][21] 产品路线图 - Optimus跳过第二代直接开发第三代,计划2025年大规模量产,初期应用于高价值场景(如医疗护理) [25][27] - 全自动驾驶技术2024年将在美国多城市推广,2025年进入国际市场 [44] - Roadster项目年底进行演示,虽对财务影响有限但具技术展示价值 [24] 市场影响与行业变革 - 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比全自动驾驶更具变革性,将重塑全球劳动力市场 [27][30] - AI与机器人可能将经济规模扩大10倍以上,消除物质短缺但带来"人生意义"的哲学挑战 [30][60] - 技术组合(AI+机器人+脑机接口)可能实现人类智能增强与"意识备份" [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