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链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中国(广东)——东盟贸易促进与供应链合作机制建设对接交流会举行 东盟贸促会会长波尚琅出席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13:13
会议背景与主旨 - 2025中国(广东)—东盟贸易促进与供应链合作机制建设对接交流会在广州召开,东盟秘书长特别助理、东盟贸促会会长波尚琅,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中国贸促会副会长聂文慧出席并致辞 [1] - 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推进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与供应链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双方扩大双向贸易与投资 [1] - 波尚琅与王伟中会前举行会谈,就深化广东与东盟在贸易促进、供应链协同、经贸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形成更加紧密、高效、可持续的区域合作新格局 [1] 经贸合作成果与展望 - 2024年广东与东盟贸易额达1.5万亿元,增长8%,占全国对东盟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 [2] - 广东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东盟各国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投资机遇 [2] - 东盟与中国是天然的合作伙伴,构建稳定、安全、高效的区域供应链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 - 广东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正成为东盟企业拓展中国市场的首选平台 [2] 合作机制与平台建设 - 广东省贸促会与文莱国家工商会、老挝国家工商会、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越南工商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3] - "粤链东盟"企业服务线上平台正式启用 [3] - 广东与东盟各国企业国际供应链合作联盟宣告成立 [3] - 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粤商贸易投资服务中心以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广东联络办公室同步揭牌 [3]
打造外贸“压舱石” 科技产业“比翼双飞”
广州日报· 2025-06-06 16:28
外贸第一大省的韧性突破 - 广东2025年前4个月外贸同比增长4.9%,增速快于全国2.9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贡献全国增量的65.2% [2] - "五外联动"战略通过"外贸+外资"双向发力、"外包+外经"协同拓展、"外智"赋能产业升级,推动119个经贸代表团、超2300家企业走进"一带一路"国家等重点区域 [2][3] - 跨境电商成为关键支点,2024年进出口总额达7454亿元占全国超1/3,通过"跨境电商百县行"活动促成超千家县域企业与平台对接 [3] 产业带与跨境电商融合创新 - 番禺珠宝产业年进出口超400亿元占全球30%市场份额,通过"跨境电商+产业带"活动获得仓租补贴等政策支持 [4][5] - 头部跨境电商平台为珠宝企业提供"一站式"开店服务,帮助企业根据产品特性精准匹配平台 [5] - IEAE越南展吸引271家粤企参展,"粤贸全球"涉外法律服务展位提供公益法律支持,推动从"产品出海"向"规则护航"转型 [4]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实践 - 南沙全空间无人体系项目实现万人级运营规模,覆盖海陆空无人化应用场景 [6] - 钛动科技AI工具使服装品牌素材生成时间从7天缩至2分钟,商品上架效率提升80% [7] - 树根互联工业AI实现秒级智能闭环管理,应用于企业管理和生产制造上百种场景 [7]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爆发 - 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68万台套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8] - 乐聚机器人一季度订单增长200%,产品覆盖科研、商服导览、工业分拣等场景并拓展海外市场 [8] - 广东省发布首批8款AI大模型和30个应用场景,成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加速技术攻关 [8][9] 产业链升级与制度型开放 - 光信科技光谱检测技术推动中医药标准化生产,预计2025年营收翻番并布局消费级场景 [12] - 广东将建立东盟供应链合作机制,推出"粤链东盟"企业服务平台并在多国设立贸易投资中心 [10] - 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商事纠纷解决协作机制,促进三地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 [11]
从外贸“压舱石”到科技产业“双引擎”
广州日报· 2025-06-05 20:12
外贸发展 - 广东作为外贸第一大省,2025年前4个月外贸同比增长4.9%,增速快于全国2.9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贡献全国增量的65.2% [1] - 通过"五外联动"战略(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赋能),广东实现外贸从量到质的突破,1月同比下降3.7%,但2、3月分别同比增长3.1%、14% [1] - 广东省贸促系统组织119个经贸代表团、超2300家企业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及欧美非等地,推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产业挖掘新市场 [2] 跨境电商与县域经济 - 广东通过"跨境电商百县行"活动深入87个县(市、区),促成超千家县域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为粤东西北注入数字动能 [2] - 广州市第41期"益企行"跨境电商政策宣讲会推出仓租补贴、品牌出海奖励、产业园区奖励等政策,助力珠宝企业跨境出海 [3] 科技与产业融合 - 广东以"科技+产业"驱动转型,南沙探索全国首个无人体系超级示范场景,广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崛起,美的、大疆等技术突破显著 [4] - 钛动科技通过AI工具将服装品牌虚拟模特换装素材生成时间从7天缩短至2分钟,商品上架效率提升80%,海外电商平台素材生产成本降低100% [4] - 乐聚机器人2024年一季度订单量增长200%,新增生产线应对需求,去年交付量100台 [5] 制度型开放与产业链升级 - 广东贸促系统2025年将建立同东盟贸易促进与供应链合作机制,打造"粤链东盟"品牌,成立企业供应链合作联盟及经贸合作平台 [5] - 推出"粤链东盟"企业服务平台,在印尼、越南等国设立粤商会贸易投资服务中心,支持企业双向投资 [5]
陈刚到崇左市调研,强调要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做强特色产业
广西日报· 2025-06-05 01:36
崇左市特色产业发展 - 书香门地中国木业生态城项目采用"上海研发+崇左生产+东盟销售"模式,产品远销东南亚市场[2] - 崇左理文纸浆制品有限公司采用国际一流生产工艺,配套先进环保设施,带动上下游产业用工2万多人[2] - 中粮崇左糖业有限公司精制白砂糖连续四年全国质量评比第一,致力打造高端糖产品引领者[3] 林业与糖业发展策略 - 崇左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研发设计水平以增强产业竞争力[2] - 糖业产业将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3] 跨境经济与口岸建设 - 水口口岸将扩大开放至水口—驮隆中越二桥,推动中越生态铝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4] - 广西可欣食品有限公司带动300多名边民就业,推动互市贸易向产业经济转型[4] - 将大力发展跨境贸易和口岸经济,建设中越德天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撬动消费市场[5] 重大项目建设 - 将推进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崇左至凭祥铁路、智慧口岸等重大项目建设[5]
变压器出海开拓市场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6-02 22:04
变压器行业发展趋势 - 变压器出海种类多样化,包括干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光伏变压器等,推动产业新机遇[1] - 全球电力基建及老化电路替换需求增长,带动变压器出口市场拓展,江苏华鹏变压器前4个月出口额超7.4亿元,同比增长23.8%[1] - 长三角地区通过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赋能变压器研发,推动产业差异化升级[1] 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表现 - 江苏华鹏变压器高电压大容量产品在欧美和东南亚市场打开销路,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1] - 首邦电子取得防潮防尘小型变压器专利,解决散热问题并延长使用寿命,前4个月变压器出口同比增长1.4倍[2] - 首邦电子通过优惠原产地证书提升产品竞争力,结合自贸协定关税减让政策稳固国际市场[2] 政策支持与通关便利化 - 南京海关所属常州海关提供商品归类、原产地政策辅导,帮助企业理顺通关流程并享受RCEP等贸易便利政策[1] -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定制物流保障方案,通过"提前申报—货到放行—抵港直装"流程减少港口停留时间[2] - 江苏前4个月变压器出口27.2亿元,同比增长45.9%,海关将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落实抵港直装等便利措施[3] 区域产业竞争力 - 江苏作为变压器研制大省,出口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区域产业集群优势[3] - 企业通过"技术+政策"双引擎驱动,在防潮设计、大容量核心技术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1][2][3]
A股千亿级研发投入行业系列一:建筑行业年均投入超2000亿元,7家“中字头”公司研发投入大,机构看好核电基建前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2 07:48
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整体情况 - 2022年至2024年A股上市公司合计研发费用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分别为1.43万亿元、1.57万亿元和1.62万亿元,2024年较2022年增速达13.41% [1] - 银行板块和部分非银金融公司未公布具体研发费用数据,实际研发费用高于统计数据 [1] - 2024年研发费用超过1000亿元的申万一级行业包括建筑、电子、汽车、电力设备、医药生物、计算机、机械设备和通信 [2] 建筑行业研发投入情况 - 2022年至2024年建筑行业研发费用分别为2253.68亿元、2423.48亿元和2330.38亿元,在所有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 [2] - 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总额前十名上市公司合计研发投入超过2000亿元,占整个建筑装饰行业研发投入总额比例超过80% [3] - 研发投入前十名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这个申万二级行业中 [3] 建筑行业龙头企业表现 - 中国建筑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达470.59亿元,研发人员数量3.75万人,均位居行业第一 [3][5] - 截至2024年末,中国建筑拥有有效专利68577项(其中发明专利10362项),专利数量和成果水平居行业领先地位 [6] - 2022年至2024年中国建筑营业收入分别为2.06万亿元、2.27万亿元和2.19万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09.50亿元、542.64亿元和461.87亿元 [7] 建筑行业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23日,A股建筑板块164家上市公司市值合计1.74万亿元,研发投入前十名公司市值合计0.95万亿元,占比超过50% [4] - 研发投入前十名公司贡献了建筑板块超过88%的营业收入和超过95%的净利润 [4] - 2022年至2024年建筑板块营业收入分别为8.04万亿元、8.65万亿元和8.23万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61.06亿元、1910.44亿元和1580.74亿元 [4] 研发投入强度分析 - 霍普股份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4.36%,位居建筑行业第一,远高于行业平均4%的水平 [8][9] - 霍普股份研发人员数量占比高达80.03%,同样位居行业第一,远高于行业平均17.73%的水平 [9][10] - 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普遍较高,蕾奥规划、中设咨询、深城交、建科院等6家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0% [8][9] 核电行业发展前景 - 2025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了5个核电项目共10台新机组 [8] - 中国核电占国内能源发电量约5%,预计到2035年将提升到10%左右 [8] - 美国计划在2030年前启动10座大型核电站建设,2050年前将核电产能翻四倍 [8]
四川区域协同基金:聚焦核心领域 打造产业生态
证券时报网· 2025-05-30 12:45
基金概况 - 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2019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旨在通过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 - 基金首期计划募资50亿元,截至2024年实际协议募资规模达74.2425亿元,超额完成募资任务148.49%,财政资金放大7倍 [1] 投资领域与案例 新型显示 - 投资熙泰科技、龙华薄膜等企业,解决关键材料和核心元器件进口依赖的"卡脖子"问题 [1] - 布局Micro-LED领域,投资领航企业辰显光电,抢占未来产业先机 [1] 新能源 - 投资国电投新能源、琏升科技(300051)、安迈特等企业,覆盖战略资源深加工、正负极材料及化学储能领域,构建完整产业链生态 [2] 装备制造 - 投资天成电科、星际荣耀等企业,推动国产化、高端化和智能化进程,加速进口替代并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 [2] 低空经济 - 投资腾盾科技、深圳联飞等企业,拓展无人机在应急救援、森林防火、安防侦察及军用领域的应用 [2] 新材料 - 投资神光光学、博雅新材等企业,解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问题,推动产业向高端、绿色、可持续发展 [2] 战略成效 - 通过母子基金集群构建、地方产业备份转移协助和产业生态打造,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及未来产业培育 [3] - 未来将继续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助力四川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3]
【中国制造新观察】理性看待富士康的出与进
经济日报· 2025-05-27 09:19
国际产业转移的本质与动态 -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市场选择,调整动力来自效率和成本因素 [2][3] - 产业链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企业会根据全球生产能力布局主动调整 [3] - 中国成功吸引外资成为"世界工厂"和当前部分产业链外迁都是符合产业规律的正常现象 [3]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优势 - 中国制造已形成生产效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的双重优势,拥有最完整的产业体系 [4] - 超大规模市场能大幅摊薄制造业成本,产业链集群和配套环境形成新优势 [4] - 苹果转移10%产能需约8年时间,证明中国产业链生态完善、工人专业 [4] - 产业集群能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形成"搬不走的产业" [4] 产业链外迁的原因与影响 - 产业链外迁主因是中国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失去劳动密集型行业比较优势 [3] - 低端产业转移反映中国制造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3] - 近年外资更多投向中国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 [3] 富士康案例与产业转移启示 - 富士康在郑州投资约10亿元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 [2] - 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出货量跌出前五,印度组装质量合格率仅约50% [2] - 不应过度解读产业链外迁,中国制造仍具不可替代优势 [4] - 跨国公司扩大在华投资不代表可以忽视短板和风险 [5]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 中国制造正以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4] - 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5] - 应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先进制造业,掌握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5] - 加快产业国内梯度转移,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竞争力 [5]
金融监管部门最新贷款数据显示——更多资金直达河南省民营和小微企业
河南日报· 2025-05-26 23:38
小微企业融资支持 - 河南省金融系统通过创新机制推动信贷资源精准流向小微企业,截至5月15日"推荐清单"内小微经营主体新增授信8201.98亿元,新发放贷款7572.89亿元 [1] - 金融机构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734.88万家,实现融资需求全覆盖和深对接 [1] - 采用"两手牵"方法,一手牵企业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摸排需求,一手牵银行搭建银企精准对接桥梁 [1] 民营企业金融支持 - 金融机构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化"提供专项支持,重点服务栾川钼业、龙佰集团、心连心化学等省内龙头民营企业 [2] - 截至4月末全省新发放企业类贷款中54.91%投向民营企业,贷款户数达3.49万户,余额达到2.54万亿元 [2] - 金融监管部门完善民营企业贷款统计监测制度,指导银行机构单列信贷计划并建立跟踪问效机制 [2] 金融监管政策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将持续发挥监管考核"指挥棒"作用,调动银行机构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积极性 [2] - 通过制定年度服务目标和建立跟踪问效机制确保增量政策落地见效 [2]
部分战略金属价格分化,全产业链管控再加码,板块或迎价值重估
华夏时报· 2025-05-17 01:58
战略金属出口管制政策 - 国家多部门联合部署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加强镓、锗、锑、钨、中重稀土等战略矿产出口管制 避免非法外流并维护国家安全 [2] - 商务部表示将加强战略矿产全产业链管控 深化2024年以来对相关金属出口管制的新一轮落实举措 [3][5] - 出口管制政策是对美国对华贸易战的战略回应 旨在防止战略资源外流 降低关键技术被"卡脖子"风险 [5] 管制措施时间线 - 2023年7月起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 2024年8月起对锑实施管制 12月《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生效 [6] - 2025年2月起对钨、碲、铋、钼、铟实施管制 4月起对钐、钆等稀有金属实施管制 [6] - 12月3日起原则上禁止镓、锗、锑等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 尤其禁止军事用途出口 [6] 价格影响 - 欧洲镝、铽产品价格4月以来飙升3倍 氧化镝达700-1000美元/公斤 氧化铽达2000-4000美元/千克 [6] - 国内外价差扩大至历史峰值 如锑价差达18万元/吨 国内市场价格因配额制仅上涨15%-20% [6] - 欧洲钨精矿价格从1月260-270美元/dmtu升至310-320美元/dmtu 创2017年11月以来新高 [7] 价格上涨原因 - 海外库存告急 日本电子企业铟库存仅能维持2-3个月生产 [7] - 中国海关查获多起稀土走私案件 如深圳查获6.8吨纯锑案值5070万元 [7] - 期货市场投机资本介入 伦敦金属交易所钨期货持仓量同比激增120% [7] 价格走势预测 - 短期价格可能呈现20%-50%涨幅 但夸张涨幅通常不超过2个月 [8] - 中期价格预计维持高位运行 2025-2030年保守预计年化20%涨幅 [8] - 长期钨价有望突破20万元/吨 国内锑价中枢上移至15-20万元/吨 海外可能维持30-50万元极端高位 [8] 行业影响 - 钨供给增速低于需求增速 上游受开采配额管控和环保监管影响 长期价格有支撑 [9] - 政策推动产业升级 中国虽占全球钨供应80%、铟供应50% 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9] - 管制政策实现三重突破:延伸国家安全边界、推动产业升级、构建资源-技术-市场战略闭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