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达峰碳中和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启动
快讯· 2025-04-28 10:20
政策导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 [1] - 政策以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导向 [1] 重点行业领域 - 聚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重点行业领域 [1] - 关注节能降碳、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等技术 [1] 技术装备推广目标 - 推广节能降碳效果明显、技术成熟可靠、具备经济效益和推广潜力的技术装备 [1] - 重点推广能够实现全流程系统节能降碳或跨行业、领域融合创新的技术装备 [1] 行业影响 - 加快重点行业领域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1]
国家能源局:支持民企投资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微电网等创新技术和模式
一季度全国能源形势 - 能源生产稳步增长:一季度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亿吨同比增长8.1% 3月份增速达9.6%日均超1400万吨 原油产量5409万吨同比增长1.1% 天然气产量66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3% [3] - 发电装机容量达34.3亿千瓦同比增长14.6% 3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增速较1-2月提高3.1个百分点 [4] - 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升:风电光伏合计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达14.82亿千瓦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 消费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 [4][5] -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2.3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 3月份用电增速回升至4.8% 天然气消费增长但汽柴油消费延续降势 [4] - 能源价格下行: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价676元/吨同比降165元 布伦特原油均价74.7美元/桶同比跌7美元 [4] - 能源投资快速增长:前两月全国能源重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2.9% 海上风电/新型储能/电网/核电等领域投资加速 [4] 可再生能源发展 - 新增装机占比90%: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 其中光伏新增5971万千瓦占比78% [5] - 总装机达19.66亿千瓦占比57.3%:水电4.38亿千瓦 风电5.35亿千瓦 光伏9.46亿千瓦 生物质0.46亿千瓦 [5] - 发电量占比突破20%: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8160亿千瓦时占比35.9% 风电光伏发电量53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1%占全社会用电量22.5% [6] - 细分领域表现: - 水电新增213万千瓦 累计装机4.38亿千瓦 发电量2233亿千瓦时 [6] - 风电新增1462万千瓦 累计装机5.35亿千瓦同比增长17.2% 发电量30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 [6] - 光伏新增5971万千瓦 累计装机9.45亿千瓦同比增长43.4% 发电量23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9% [6] 能源领域民营经济支持政策 - 投资领域扩展:支持民营企业参股核电 投资油气储运设施/油气管网/"沙戈荒"大基地 鼓励布局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微电网 [7][8] - 市场准入优化:推进油气管网运销分离 将低压办电"零投资"服务拓展至160千瓦以下民营企业 加强电网/油气管网信息公开 [8] - 审批服务改进:对"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提供"一站式"服务 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 完善权益维护机制 [8] 氢能产业发展 - 政策体系完善:全国累计发布氢能专项政策超560项 《能源法》明确推进氢能开发利用 [9] - 产业规模全球领先:2024年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居世界第一 全球可再生制氢产能超25万吨/年中国占比超50% [9] - 技术应用突破:建成加氢站超540座 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4万辆 F级燃气轮机完成30%掺氢试验 兆瓦级纯氢燃气轮机完成验证 [9] 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 建设规模扩大:截至2025年3月底充电基础设施达1374.9万台同比增长47.6% 高速公路服务区覆盖率98% 县域覆盖率97.31% [10] - 试点示范推进:选取9个城市和30个双向充放电项目开展车网互动试点 重点布局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功率充电设施 [10]
杭州首次评上2个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
杭州日报· 2025-04-28 01:59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进展 - 杭州钱江新城二期和西站枢纽两个绿色生态城区通过国家三星级规划设计评审 标志着杭州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领域取得新成果 将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起到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2] - 绿色生态城区需在空间布局 基础设施 建筑 交通 生态 产业等方面按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 评价等级分为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 本次为杭州首次获评两个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 [3] 钱江新城二期绿色生态城区规划 - 申报面积1.86平方公里 绿地 水系 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实现500米范围内100%覆盖 配备8.1公里绿道 绿地率达39% 新建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达100% [3] - 区域定位为融合链主总部 高端金融 高端商务 文化旅游 休闲游憩 国际生活与配套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未来总部湾与滨水新潮岸 [3] - 绿道系统全长8195米 由步行街 省级绿道 滨水绿道及慢行道组成 符合《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中总长度达5千米的要求 [4] - 海塘安澜工程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网络优化 生态景观塑造与海塘融合 致力于打造江城一体的复合海塘 开放的钱塘江国际滨水岸线 今年将建成御道城站公园 五堡草坪公园 六堡运动公园 七堡文艺公园等多个项目 [4] 西站枢纽绿色生态城区规划 - 申报面积3.55平方公里 为杭州市面积最大的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 位于余杭区西站新城单元云城核心区块 是杭州城西科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4] - 配备11公里绿道 绿地率达37% 新建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达100% [4] - 西站站城综合体南区达全域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 西站站房为全市首个获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的交通枢纽 [5] - 杭州西站屋顶铺设约15000平方米光伏组件 年均发电231万度 采用自发自用 余电上网模式助力节能减排 [5] - 云门公园建成后将设置长800米 宽10米的四条绿丝带 并配备慢行系统供市民游客休闲散步 [5] 绿色建筑发展目标 - 绿色是美丽杭州的底色 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市建委将持续打造绿色建筑集聚地与创新标杆 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引领城市绿色转型迈向新阶段 [6]
2025年建成兆瓦级新型储能电站60座、装机超1GW!合肥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发布
文 |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4月25日,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 ,方案指出, 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达750万千瓦以上,集中式光伏、风电装机 规模达33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5%。 展望到2027年底,全市 新能源装机规 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1200万千瓦。 开展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行动。大力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重点 发展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 ,支持符合条件的电源侧储能电站转为电网侧储能电站,支持各 类企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共享共建等方式建设用户侧储能电站,探索构网型新型储能技术研 发与工程示范, 开展分布式光伏配储研究及试点应用。 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兆瓦级新 型储能电站60座、装机总规模超100万千瓦,其中建成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5座。 开展"光伏+"综合应用示范行动。聚合全市新能源场景资源,制定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 计划,大力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光伏+智慧农业" "光伏+储能""光储充检换 "一体化充 电桩等"光伏+"综合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新型 ...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网· 2025-04-26 21:56
绿色发展政策与目标 - 习近平主席强调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绿色转型列为重点任务 [1] - 全国碳市场体系首次扩围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60%以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平稳运行 [1] - 中国构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贡献全球四分之一新增绿色面积 [3] 地区与企业绿色实践 - 兰州新区出台30余项绿色金融政策,建行福建分行提供超7000万元绿色信贷支持废旧塑料瓶再生项目 [2] - 伊利集团拥有4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2家绿色供应链企业,茅台集团2024年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3%,目标2030年全产业链碳足迹下降20% [2] - 榆林市推进能源革命示范区建设,建成零碳智慧能源中心和煤制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 [4] 能源与工业转型 - 中国能建集团投资全球首个300兆瓦压气储能项目,中核集团推出核电技术服务品牌"八方核护"覆盖全生命周期 [5][6] - 贵州磷化集团2024年煤炭消费占比下降5.40%,生物质燃料消费增长83.49%,开发磷石膏高值化利用CCER项目 [7] - 云南驰宏锌锗建立全产业链无废模式,扬子江药业贯穿药品生产全流程低碳管理,五粮液实施煤改电气工程年减标煤4万吨 [7][8] 绿色技术与金融创新 - 京东物流通过太阳能供电仓库和新能源车配送降低碳排放,保利发展累计落地超低能耗项目111万平方米 [8][10] - 海尔卡奥斯园区能源利用率提升30%以上,海信集团创建1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并主导100余项绿色标准 [10] - 农行广东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达5198亿元(年初增901亿元),云天化累计创建7座国家级绿色矿山和20个绿色工厂 [11][12] 绿色金融与保险服务 - 中国人寿财险青海分公司推出"绿色车险"和"低碳生活平台"等创新保险方案 [12]
积极推广构网型储能!十部门印发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指导意见
政策目标与量化指标 - 到2027年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终端用能比例达10%,交通基础设施沿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低于500万千瓦[2] - 2035年初步建立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的交通运输用能体系,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新能源营运重卡规模化应用[7] - 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提升,交通运输绿色燃料生产能力显著提升[7] 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 - 铁路领域:利用候车楼、货场、站房等资源建设光伏屋顶及车棚,新建大型场站预留光伏安装条件[10] - 公路领域:在服务区、收费站等区域建设清洁能源项目,推广柔性输配电、构网型储能等技术,规划源网荷储充一体化项目[10] - 港口航道:依托港池、仓库等开发海洋能、光伏、风电,推广新能源港内集装箱卡车及船舶充换电站[10] - 枢纽场站:利用屋顶及土地开发分布式新能源,供冷供热采用地热能、空气能,配置新型储能及柔性制氢资源[11] 技术创新与系统优化 - 推广新能源柔性汇集接入、智能微电网、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等技术,提升配电网承载能力[12] - 探索构网型技术的绿色交通应急电力系统,在灾害多发区部署移动储能充电车及应急设施[12] - 推动交通能源系统参与电力市场调节,智能化充电设施纳入电力需求侧管理[12] 运输装备绿色转型 - 铁路:淘汰高耗能机车,推广电动、氢能、混合动力机车及配套供能设施[13] - 公路: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淘汰国四以下标准车辆,推动新能源重卡规模化[13] - 船舶:发展LNG、绿氢等清洁能源动力船舶,探索光伏发电技术应用[13] - 航空:布局新能源航空器试验基地,建立适航审定体系[13] - 邮政快递:推广新能源配送车辆及无人机,应用可持续航空燃料[13] 绿色燃料体系与产业融合 - 提升LNG、绿氨、氢能等绿色燃料供应能力,建设生产基地及储运加注网络[14] - 打造交通运输虚拟电厂,发展电池资产管理、新能源装备融资租赁等新兴产业[15] - 推动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等产业链补链强链,培育退役组件回收等后市场产业[16]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30年前免收集中式充换电设施需量电费,分时电价提升车网互动积极性[17] - 利用专项债、绿色信贷等资金渠道,落实新能源车船税收优惠[17] - 制定电动重卡、氢能船舶等标准,推进国际标准互认[17] - 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启曜"行动,打造零排放运输通道及零碳服务区试点[17]
朱民:民营企业在中国拥有广阔发展机遇
快讯· 2025-04-24 06:08
金十数据4月24日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朱民在访谈节目中表示,整体来说我对民营 企业很乐观,因为过去40多年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走得非常快,而且走得非常好。朱民说,当前, 民营企业已经在太阳能、风电、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加快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带 来更多绿色产业场景,发展空间巨大,民营企业一定要把握住新机遇。 (新华社) 朱民:民营企业在中国拥有广阔发展机遇 ...
如何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政策问答·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4-22 21:52
截至2024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8.89亿千瓦,同比增长24.6%,装机占比连续两年超过一 半。同时,一批重大水电项目核准建设,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转 型变革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今年的《政府 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 "2025年和'十五五'时期是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的关键时期。"王 宏志说,能源工作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体制改革为动力、安全充裕为前提、经济可行为基础,推 动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取得更大成果。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3日 01 版) 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介绍,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2025年将重点做好以下 工作: 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开发利用。积极推进第二批、第三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发展 海上风电。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抓好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普 查试点,统筹 ...
常州多举措助力近零碳园区建设
中国化工报· 2025-04-22 02:30
二是专项资金加码扶持。2025年,设立发展改革—绿色低碳发展资金,专项支持全市近零碳园区(工 厂)建设。对列入常州市近零碳园区试点计划的园区,给予每家5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对完成试点 创建并通过验收的近零碳示范园区,给予每家最高50万元的示范奖补。对新认定的省级及以上零碳工 厂、零碳工业园区,最高支持100万元;对新认定的市级近零碳工厂,最高支持50万元。目前,拟下达8 家首批近零碳试点园区建设补助资金400万元,助力园区绿色资源规模化、高值化运用。 三是金融赋能零碳发展。完善产业与资本协同联动机制,优化基金运作模式,通过零碳投资基金为企业 技术攻关提供资本支持。支持金融机构提供近零碳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园区的建设运营、园区内 企业转型发展提供项目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并购贷款、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产品,在贷款额 度、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发行绿色债券,推动近零碳示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增量政策向新提质。贯彻落实《常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常州 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要求,在现行产业、科创、人才 等存量 ...
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1 22:0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生态修复、生态环保、生态景观和生态科技四大方向,拥有全产业链和多个技术创新平台,取得国家授权专利418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0项 [5] - 公司已完成千余项生态修复工程和环境治理工程,能够提供一揽子生态环境建设与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 [5] -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拥有多项专业资质,包括环境工程专项工程设计甲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等 [6] - 公司生态景观业务包括市政生态景观、商业及地产景观、立体绿化业务等,已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态伦理认知和景观设计理念 [6] - 公司生态科技领域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探索,力争成为中国区域生态建设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的综合运营商 [7] 业务模式 - 公司主要采用EPC、PPP、EPC+F、EOD、施工总承包等多种商业合作模式 [7] - EPC模式即设计施工一体化,公司与政府先签署框架协议,再签署单项工程合同 [8] - PPP模式中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和政府共同设立项目公司(SPV),实现对PPP项目的投资、融资、运营等功能 [9] - EPC+F模式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融资的责任,项目总承包商需帮助业主解决融资资金问题 [10] - EOD模式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推动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 [11] - 纯施工模式是一种传统的工程施工模式,按照发包人的要求进行施工 [12] 重要事项 - 公司设立迪拜分公司并于2024年6月28日披露海外重大项目合同,合同金额为55.83亿元,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393.72% [14] - 公司于2024年3月15日完成第五届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的选举,并完成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 [15] 财务与审计 -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3] - 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由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变更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4] - 报告期内公司主体评级为AA,债项评级为AAA,评级无变化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