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度型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媒体解读】广州“22条”护航服贸企业出海
广州日报· 2025-05-09 01:28
出台22条举措支持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企业优结构、提效益、强实力 5月8日,记者从广州市商务局获悉,为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 《关于印发广州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服务贸易和 数字贸易22条"),支持全市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企业优结构、提效益、强实力。 "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22条"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促进资源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推进服务贸易重 点领域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22条政策措施,提出促进数字创意产业国际合作,带动文化产品加速出海; 持续创新跨境电商业务模式等要求。值得关注的是,"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22条"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 易、数字贸易和服务外包企业,每年以综合评价方式分档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22条"速览 聚焦扩大制度型开放 打造服务标准"广州样本" 近年来,广州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强劲,2024年广州服务贸易进出口超750亿美元,其中,可数字 化的服务贸易占比达40%。 广州"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22条"聚焦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出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与港澳规则衔接 机制对接、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 ...
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驶入开放快车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03:26
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发展 - 海南省国际数据综合服务中心已形成"跨境加速""跨境专通""环球畅联""数据出境评估咨询"四项核心服务 助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1] - 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从海底通信设施建设到跨境数据流动机制创新 从增值电信业务外资开放试点到"来数加工"新业态落地 [1] - 截至2024年底 海南基本实现"双千兆网络"城乡一体化覆盖 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千兆光网和5G网络通达率分别达到100%和91.7% [1] 数字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海南建成文昌至香港国际海缆 海口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并推动三大运营商海口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建设 [1] - 2024年10月工信部启动北京 上海 海南 深圳四地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 2024年2月两家外资企业获批成为海南自贸港增值电信业务试点企业 [2] - 《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促进条例》2023年12月施行 在增值电信业务 软件产业 金融 数据安全等方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2] 数据要素与产业应用 - 海南获批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将探索园区试点合作模式 推动数据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 [3] - 数据跨境应用场景持续落地 澄迈上线"游戏出海"平台 儋州打造全国首个数字加工贸易区 海口培育数字内容"出海" 陵水形成影视短剧 游戏动漫数据产业布局 [3] - 海南数据产品超市累计上架2500多款产品 交易额突破11亿元人民币 [3]
着力破除制约消费的堵点痛点
经济日报· 2025-05-07 22:09
政策导向与消费拉动作用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并大力发展服务消费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 - 消费通过需求信号引导资源配置促进供给体系提质增效并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 [1] - 消费信心与社会预期紧密关联居民收入增长社会保障完善和消费环境优化共同构成良性消费机制 [1] 消费拉动作用的有利条件 - 我国消费规模很大但在国民经济和总需求中的比例还比较低 [2] -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为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2] - 政策工具箱包括短期见效的逆周期调节工具和立足长远的制度性改革 [2] 增强消费拉动的政策措施 - 需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为消费市场注入源头活水 [2] - 需通过稳就业技能培训和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夯实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基础 [2] - 需优化供给结构激活大宗消费并弥合服务消费结构性矛盾 [2] 政策协同与制度型开放 - 需政府与市场协同释放消费潜能并激发企业创新供给的内生动力 [3] - 需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联动以国内大市场吸引全球要素资源 [3] -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升级和服务业开放试点扩围表明高水平开放能引入国际优质供给 [3]
22项举措,广州出手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5-07 13:33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 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在制度创新开放、业态创新提升、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做示范 [2] - 落实全国版、自贸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措施与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工作衔接 [2] - 进一步放宽电信、医疗、教育等服务领域外商投资准入条件 [2] - 促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落实三批99项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事项清单 [2] - 允许香港产业测量企业通过备案方式在穗提供专业服务,允许已备案的香港工程建设咨询企业以联合体模式参与竞投项目咨询服务 [2] - 取消港澳人士参与网络电视剧作为主创人员数量限制,争取经香港的邮轮优先将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作为国际邮轮航线挂靠港口 [2] 促进资源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 - 便利专业人才跨境流动,深入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促进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引进 [3] - 拓展境外职业资格(工种)认可清单,持续探索扩大对港澳职业资格认可范围,支持南沙制定《广州市南沙区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2.0版 [3] - 促进资本要素双向便捷流动,与港澳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互联互通,深化跨境理财通,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投资者依法申请设立持牌金融机构 [3] - 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财富管理、绿色金融、养老健康、资产管理等方面投融资,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3] - 开展外汇管理改革,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等试点政策,持续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 [3] - 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更高水平便利化,引导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加大对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支持力度 [3] 推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 - 夯实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底座,支持搭建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专用科研网络,争取扩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 [4] - 探索建设算力服务平台,提升全球数源中心服务能力,巩固广州国际信息枢纽地位 [4] - 加快推进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建设,实施数据跨境负面清单,建立健全穗港澳跨境数据流动交易机制 [4] 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创新发展 - 加快建设广州国际物流中心,精准拓展国际物流通道网络,支持物流企业扩大跨境物流服务出口规模 [5] - 增加全货机航点及运力,强化精密设备、电子制造、仿生材料、动力电池等高端产品进口通道 [5] - 大力发展跨境旅行,拓展外商投资旅行社从事出境旅游业务,持续扩大入境旅游消费 [5] - 打造一批入境游品牌和精品线路,开拓境外直飞航线,用好用足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 [5] - 扩大特色服务出口,支持文化、数字、中医药和知识产权服务等国家级和省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发展 [6] - 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网游动漫基地、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文化基地建设 [6] - 支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文物、文化艺术品保税仓储、展示、交易,推动游戏动漫、数字音乐等优势产业和直播、短视频等文化服务"走出去" [6] 推动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 - 壮大数字服务贸易,鼓励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服务贸易领域应用 [7] - 探索建立电子签名证书跨境互认和电子合同跨境认可机制,推广电子签名互认证书在公共服务、金融、商贸等领域应用 [7] - 支持发展智慧医疗、远程医疗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国际医院评审认证,便利国际保险偿付 [7] - 优化数字产品贸易,促进数字创意产业国际合作,带动文化产品加速出海 [7] - 支持开发数字影视、游戏动漫、数字文学、数字音乐、数字艺术、虚拟偶像等数字内容原创精品IP [7] - 引导数字企业加快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树立广州数字内容品牌 [7] - 积极争取并优化游戏版号管理和服务措施,加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支持游戏企业"走出去" [7] - 做强数字订购贸易,持续创新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复制推广"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外综服""全球优品分拨中心""跨境+直播"模式 [7] - 支持开设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拓宽商品销售渠道,支持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生态创新中心、卖家服务中心、超级供应链中心)建设 [7] - 放宽数字领域市场准入,争取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放宽电信服务市场准入 [8] - 吸引外资开展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接入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向外资开放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外资股比不超过50%) [8] - 吸引海外电信运营商通过设立合资公司,为在穗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 [8]
透过广州之窗 世界看到什么
广州日报· 2025-05-05 21:09
广交会规模与参展情况 - 第137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达288938名,新参展企业超4200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企业超9700家,较上届增长20% [1] - 展会展示88万件绿色低碳产品、32万件智能产品,吸引沃尔玛、家乐福等全球零售巨头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187450人,增长17.4% [1][5] - 参展企业约3.1万家,主题涵盖"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凸显中国制造向"质价比"升级趋势 [1][3] 中国制造与技术创新 - 粤企展示全骨科手术机器人、AI智能家居等"黑科技",广州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7.6%,增芯12英寸智能传感器产线投产,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基地投建 [12] - 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启用,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落地,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成为全球自动驾驶领域头部企业 [12] - 广州高技术产品出口显著增长:计算机集成制造、材料、生物技术领域出口值分别增长66.7%、53.5%、26.7% [8] 外贸与经济数据 -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9.7%,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增1.3%,广州外贸进出口总值2942.99亿元增17.3% [7][8] - 中国人均GDP超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达4亿人,形成全球最大规模增长性市场 [9] - 广州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自2016年以来增长136倍,进口规模连续9年全国第一,推出9810"离境即退税"等创新政策 [17] 城市发展与开放政策 - 广州获批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南沙先行启动区加速发展,花都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中新知识城吸引新加坡投资 [13] - 实施"广交会+"行动,打造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首创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模式,开展含锂电航空货物出口试点 [15][17] - 广州实验室、华南国家植物园等重大平台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地 [13] 国际合作与产业链优势 - 广交会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关键一环",制造业规模连续十多年世界第一,产业集群化特征显著 [10] - 麦当劳广交会展馆门店成全球瞬时销量最高门店之一,体现会展经济高效性与供应链信心 [10] - 广州通过制度型开放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从商品流动型开放向更高水平开放跃升 [16][17]
“中国游+中国购”并驾齐驱火热 境外游客带着“扫货清单”快乐“买买买”
央视网· 2025-05-04 07:42
入境旅游热潮 - 2025年"五一"假期外国人来华旅游购物呈现爆发式增长 国际邮轮航线加速恢复形成三船同靠盛况 [1] -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单日接待2000多名外籍游客 其中菲律宾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游客占比达90%创近年入境客流峰值 [4] - 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开启2025年"邮轮季" 芮吉塔号搭载600余名国际游客靠泊标志着航线常态化恢复 [7] 特色旅游目的地表现 - 广西阳朔漓江泛舟与龙脊梯田景区通过山水风光+创新业态吸引国际游客 桂林市Q1入境过夜游客超22万人次同比增50%+ [9] - 义乌作为"世界超市"打造"旅游+购物"新模式 成为外国游客"中国购"核心场景 [13] 会展经济带动消费 - 第137届广交会三期与"五一"假期叠加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便利化措施推动外籍客商消费转化 [11] - 南充高坪首届消博会汇聚187个国际展位 越南泰国巴基斯坦等10国展商组团参展共享中国消费市场红利 [15] 跨境电商新趋势 - 美国加征关税政策意外催生"反向代购"热潮 部分消费者直接赴华采购义乌小商品杭州服装深圳电子配件等 [18][22] - 中国制度型开放加速 消费环境国际化便利化改革深化增强国际游客信心 形成"打飞的购物"现象 [24]
天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中国发展网· 2025-04-30 08:55
天津自贸试验区十年发展成果 - 天津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设立以来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 其中4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占比达14.2% [3] - 制度创新指数在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中连续多年位列前三 [3] - 区内实有经营主体近9万家 用天津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全市26%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38%的进出口额 43%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6%的税收收入 [3] 规则对接与制度创新 - 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首批试点 所有试点任务全部完成 5项任务在全国率先落地 7项"天津经验"入选全国复制推广案例 [4] - 率先开放95个行业领域 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 [4] - 金融创新方面 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归集资金近350亿元 业务规模突破1.1万亿元 [5] - 油气交易中心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5] - 2024年累计完成保税船用燃料油加注和分拨262.54万吨 价值16.34亿美元 [5] 产业发展与要素配置 - 融资租赁规模达2.3万亿元 占全国1/4 [6] - 商业保理企业资产总额超3000亿元 占全国30% [6] - 天津口岸汽车平行进口占全国70% 二手车出口位居全国前列 [6] - 网络货运产业规模接近全国四分之一 [6] - 保税研发 保税维修再制造 保税混矿等"保税+"业务均已在区内先行先试 [6]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 - 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 推出230项"同事同标"事项 [7] - 向北京 河北自贸试验区分享215项经验成果 [7] - 获批华北区域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 [7] - 与阿联酋杰贝阿里和哈伊马角自贸区 新加坡等国际自贸园区建立战略合作机制 [7]
青岛自贸片区加快实施国家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新华网· 2025-04-30 01:44
文章核心观点 青岛自贸片区挂牌5年落实106项试点任务,在全国自贸片区中处第一梯队,通过制度创新、服务国家战略、聚力发展等举措推动高水平开放和产业发展 [1] 先行先试,建设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 聚焦大宗商品流通交易痛点,首创“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已完成7.8万平方米仓库改造,入选国务院试点推广名单 [2] - 围绕多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形成332项制度创新成果,97项获国家和省级认可推广 [2] - 借助数智化服务帮办代办超5万次,护航企业发展 [2] - 今年一季度新增企业1310户,同比增长45.23%,新增纳税主体970户,企业活跃向好,主导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3] 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国际贸易新生态 - 北方首个中日双仓联动项目投入运营,调货周期缩短,库存成本降低20% - 30% [4] - 出台九条措施支持外贸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外贸稳量提质 [4] - 挂牌5年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2.6%,2024年出口647.2亿元,同比增长26.7%,对RCEP和新兴市场出口增长显著 [4] 聚力发展,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 日本荏原环境工程项目投产,总投资1.2亿美元,预计年产值4.4亿元 [5] - 布局五大产业,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攀升 [6] - 构建特色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智能家电建成示范园区,三家互联工厂获评“灯塔工厂” [6] - 集成电路产业形成千亿元规模,42个重点企业落户,入选“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TOP30”第17位 [6] - 基因科技产业吸引40余家企业落户,构建创新链条,入选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 [6]
自贸试验区再升级,重庆怎样抢抓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4-29 15:45
文章核心观点 《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出台为世界经贸和投资发展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重庆自贸试验区有良好基础,应抢抓机遇厚植发展新动能,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1][3][11] 政策背景 - 《意见》对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新部署,目的是全面提升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 [1][3] - 出台时机及时,彰显我国扩大开放、反对关税霸凌决心,稳定市场预期,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3] 重庆自贸试验区现状 - 是全国第三批设立的自贸试验区之一,向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目标迈进,在多式联运创新、陆上国际贸易规则探索方面有新突破 [4] - 以占全市1.46%的面积,贡献超1/10的新设企业、近1/2的实际使用外资、近2/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4] 重庆建设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基础 政策基础 - 国家对重庆自贸试验区政策倾斜加大,重庆有多项国家政策利好落地,商务部支持开展多项业务试点 [6] 发展实践 - 建设亮点多,如实施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推行“证照联办”模式、探索通关新模式等,提升了审批和通关效率 [7] 重庆自贸试验区发展建议 平台联动 - 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平台联动,与开放和产业平台“同频共振”,跨区域与四川自贸试验区联动,拓展经贸合作渠道 [9] - 主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争取海南等地区政策在渝落地 [9] 改革引领 - 理顺建设体制机制,力争获批建设内陆首个自由贸易港 [10] - 在构建开放通道和提升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10] 产业为要 - 紧扣服务做强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科技创新布局,围绕产业链开展制度创新,推动改革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 [10][11]
天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4-28 18:54
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 - 10年来实施686项制度创新举措,49项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占全国复制推广成果的14.2% [1] - 率先构建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完成首批制度型开放试点任务,5项任务全国率先落地,7项"天津经验"入选全国推广案例 [3] 经济贡献与经营主体 - 自贸试验区内实有经营主体近9万家,以天津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26%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8%的进出口额、43%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6%的税收收入 [3] 投资贸易开放措施 - 率先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开放95个行业领域,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 [3] - 深化FT账户应用,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归集资金近350亿元,业务规模突破1.1万亿元 [3] 跨境电商发展 - 创新应用FT账户结算、离岸贸易等模式,打通全国首个跨境电商"9610"模式二手商品出口渠道 [3] - 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509.24亿元,同比增长43% [3] 汽车贸易领域 - 发布平行进口汽车三包服务标准及合规性整改要求,建成国内首个平行进口汽车服务中心和整备中心,设立全国首家自贸试验区二手车出口服务中心 [4] - 2024年平行车进口占全国总量80%以上,二手车出口4万辆,占全国总量11.8%,同比增长4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