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息披露违规
icon
搜索文档
未按期披露年报及一季报 紫天科技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犀牛财经· 2025-05-12 02:28
公司违规与监管调查 - 紫天科技因未按规定期限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与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于5月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2] - 公司原计划4月23日披露财报,但截至4月30日法定期限截止仍未披露,主要原因是未聘请年审会计师[4] - 亚泰国际4月14日发函表明,因紫天科技未签订2024年度审计业务约定书且拖欠2023年度审计费用,终止2024年年审合作洽谈[4] 历史财务问题与监管记录 - 公司2024年3月董事会通过续聘亚泰国际为审计机构的提案,但直至2025年4月仍未落实签约[5] - 2025年2月14日福建证监局出具《决定书》,指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要求30日内更正并重新审计[5] - 2024年9月6日公司已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案件仍在进行中[5] 股票停牌与退市风险 - 根据创业板上市规则,公司股票自定期报告披露期限届满后次一交易日(3月17日)起停牌[5] - 5月6日起公司股票继续停牌,预计不超过两个月[6] - 若两个月内仍未披露报告,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此后两个月内仍无符合要求的年报,深交所可能终止其上市[6]
向信披“空头支票”亮红牌
经济日报· 2025-05-11 21:54
近日,上海金融法院公开宣判原告刘某某、郑某某诉被告上海金某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袁某、罗某证 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判令被告袁某、罗某共同赔偿原告刘某某、郑某某投资损失合计78.35万 元。 诚信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基石,直接关系着投资者信心与市场秩序的稳定。此案的宣判是资本市 场诚信建设的重要标志,意味着资本市场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忽悠式"增 持、回购等问题提供了可操作的追责范本,将让违规违法者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人无信则不立,在资本市场也一样。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方,上市公司和董监高都应当恪守诚信原则, 切实履行公开承诺,维护市场公信力。当每一份承诺都被敬畏,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加速形 成,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真正提升,优质的上市公司才能获得与其价值相匹配的市场认可。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公开承诺增持股份,本是通过实际行动传递对公司长期价值和发展 前景的信心,从而提振市场预期、促进公司价值合理回归的有效举措。然而,若此类信披被怀有不良用 心的董监高所利用,误导市场和投资者,不仅侵害了投资者合法权益,更可能涉嫌操纵市场或信息披露 ...
安泰集团连续亏损 信披违规被警示
中国经营报· 2025-05-09 20:1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66.76亿元,同比下降33.29%,净利润亏损3.35亿元,较2023年减亏50.57%但仍未扭亏 [2][3] - 2019-2024年营收呈现下滑趋势,2024年营收仅为2021年峰值129.90亿元的一半,净利润从2019年4.57亿元转为连续三年亏损 [3]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0.37亿元同比减少42.53%,净利润亏损0.58亿元但亏损面缩窄 [5] 核心业务分析 - 焦炭业务2024年自产81.05万吨,销售82.16万吨,受托加工94.06万吨,受托加工量超过自产量 [4] - 型钢业务2024年产销分别为123.69万吨和122.56万吨,销量与上年持平但增长乏力 [5] - 焦炭业务模式从自产自销转为受托加工后收入大幅下降,型钢业务受销量和价格双降冲击 [2][4] 行业环境挑战 - 2022年起钢铁行业震荡下行,呈现强预期、弱需求、高产量、低效益特征,钢材价格大幅下跌 [4] - 2024年煤焦钢市场持续供需失衡,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 [4] - 型钢市场竞争加剧,高端市场份额拓展面临行业整体低迷限制 [5] 关联方资金占用事件 - 2024年9-10月公司以支付定金名义向关联方转出1.5亿元资金构成违规占用,虽于2025年4月归还但未及时披露 [6] - 实控人代表及高管被证监会山西监管局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 [6] - 事件暴露公司治理缺陷,可能导致资金成本增加和投资者信心受挫 [6][7] 公司应对措施 - 针对资金占用事件承诺加强资金管控和内部控制,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8] - 焦炭业务采用受托加工模式应对原料价格波动,2024年签订不低于68万吨的委托加工协议 [4] - 型钢业务计划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扩大高端市场份额 [5]
皇氏集团以“隐藏承诺”对抗限售股解禁败诉,强制执行的限售股解禁存何争议?
第一财经· 2025-05-09 11:21
案件背景 - 东方证券因质押回购交易违约取得皇氏集团股票,要求解禁时遭上市公司以"隐藏承诺"对抗 [1][2] - 涉案股票源于2014年皇氏集团收购御嘉影视100%股权时向李某发行,附有三年业绩承诺条款 [2] - 李某将股票质押给东方证券后违约,股票被抵债给东方证券,但皇氏集团以《承诺函》条件未达成为由拒绝解禁 [2][3] 争议焦点 - 《承诺函》真实性存疑:皇氏集团在股票抵债过户前从未提及该函,事后才披露 [5][6] - 股东大会决议效力问题:法院认定皇氏集团无权通过内部决议限制东方证券解禁权利 [5][6] - 损失赔偿认定:法院判决皇氏集团赔偿东方证券延迟解禁损失500万元 [1][3] 司法判决要点 - 上海金融法院2021年判决皇氏集团必须办理解禁手续并赔偿损失,二审维持原判 [1] - 法院认定隐藏承诺对受让人无约束力,应保护交易方对公开信息的信赖利益 [5][6] - 明确限售承诺已完成情况下,上市公司不得以未公开承诺对抗司法执行取得的股票解禁 [6] 行业实践观察 - 通过司法程序获得限售股的案例中,附有公开限售承诺的通常需继受承诺 [4][5] - 限售股受让方需重点关注股票是否附有限售承诺,继受问题尚无统一规定 [4][5] - 大比例股权受让涉及公司治理时,需考虑与现有股东和管理层的合作问题 [5] 财务数据披露 - 皇氏集团2014-2017年财报显示御嘉影视业绩承诺完成率均超100% [3] - 皇氏集团要求东方证券承担李某1.11亿元账款清收和税费责任才可解禁 [3] - 2018年一季报披露徐某未完成业绩承诺,但未提及李某的未履行事项 [3]
哈三联因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件等违规行为被黑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搜狐财经· 2025-05-09 11:14
公司违规行为 - 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公司以支付预付款形式向哈尔滨泰盛昌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累计支付2250万元,但泰盛昌未实际交货并退回相关款项 [1] - 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公司以支付预付款形式向中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支付2200万元,中孚药业未实际交货但退回相关款项并支付利息 [1] - 上述事项构成公司对外财务资助,但未按规定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1] 违规涉及法规 - 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 [1] - 违反《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6.1.9条规定(2022年修订、2023年修订、2023年8月修订版本) [1] 责任人员认定 - 董事长兼总经理、时任董事会秘书秦剑飞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1] - 财务总监赵志成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1] - 董事会秘书梁延飞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1] 监管处罚措施 - 黑龙江证监局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 - 违规记录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2]
中国一重集团副总经理陆文俊被查,曾因信息披露违规被监管警示
新浪财经· 2025-05-09 10:28
公司高管变动 -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陆文俊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 - 陆文俊出生于1967年8月,现年58岁,在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工作超过30年 [2] - 陆文俊于2019年11月加入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并担任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2] - 2020年1月起,陆文俊担任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并历任中国一重董事、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等职务 [2] 公司违规行为 - 中国一重及相关责任人在信息披露、规范运作方面存在违规行为 [2] - 2023年12月29日-31日,中国一重及其多家子公司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额合计为12.73亿元,达到了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标准,公司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 公司还存在关联交易未履行审议及披露程序、会计政策执行不规范等行为 [3] - 上交所决定对中国一重、时任董事长陆文俊、时任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胡恩国予以监管警示 [3] 公司财务表现 - 中国一重去年营收166.17亿元,同比下降3.2% [3] - 公司去年归母净亏损为37.36亿元 [3] 公司业务范围 - 中国一重主要从事重型机械制造业务,为冶金、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矿山、石化等行业及国防建设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新产品和技术服务 [3]
三连板狂欢骤停!山东墨龙遭股东“清仓式空袭”,股价应声崩跌
格隆汇APP· 2025-05-09 10:12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5月9日A股股价跌幅超5%至5元 总市值回落至39 81亿元 港股股价跌超13%至2 94港元 总市值为23 46亿港元 [1] - 摘帽后A股自5月6日起连收三个涨停板 港股三个交易日内累计涨超205% [10] - 股价大跌导火索为前一晚公告股东减持13 3866%的H股股份 [5] 股东减持详情 - 智梦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减持1 07亿股H股 占总股本13 3866% 其中智梦控股减持2 6108% 磐金置业减持3 8604% 鸿森物流减持3 9857% 瑞森新材减持2 9297% [2][3] - 减持后智梦控股方合计持股比例降至5 6164% 公告称不导致控制权变更 [3] - 历史股东曾于2014-2017年累计减持6 44%A股 且未依法履行信披义务 [4] 经营业绩与财务数据 - 2021-2023年连续三年亏损且扩大 2021年营收37 34亿元但净亏3 68亿元 2022年营收27 66亿元净亏4 25亿元 2023年营收13 17亿元净亏5 67亿元 [9] - 2024年营收13 56亿元同比增2 95% 净亏损收窄至4369 98万元同比减亏92 29% [10] - 2024年一季报营收同比增50 51%至2 91亿元 但净利润仅542 3万元同比下滑97 5% [11] 合规与信披问题 - 2016-2017年内幕信息敏感期控股股东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 [7] - 2024年4月因业绩预告不准确收到山东证监局警示函 [8] 市场传闻与流动性变化 - 摘帽后市场传闻山东鲁丽集团借壳重组 叠加计划收购军工企业推高预期 [10] - 公司股票被纳入深港通港股通标的名单 流动性预期增强 [10]
ST证通(002197.SZ)收到深圳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智通财经网· 2025-05-09 10:04
信息披露违规 - 公司在编制2023年业绩预告时未充分考虑香河县九圣寺项目中香河孝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回款的真实来源情况及项目实际运营情况,导致业绩预告财务数据不准确 [1] - 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公司向湖南博创高新实业有限公司提供财务资助未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直至2024年6月26日、7月16日才补充审议并披露 [1] - 2020年至2023年公司与深圳市永泰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发生关联交易未及时审议并披露 [2] - 2020年7月至2024年7月公司向永泰晟支付的部分工程款构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直至2024年6月19日才补充审议并披露 [2] 财务会计问题 - 公司个别工程业务收入确认早于合同签署及工程结算日,收入核算内部控制不完善 [2] - 公司在编制2022年半年报时对个别客户应收账款账龄计算错误 [2] - 公司未充分考虑客户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未承兑事项对其信用的影响情况 [2] 监管措施 - 深圳证监局决定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 [3] - 公司需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3]
涉及财务造假及重大事项未披露,*ST中程将被退市
齐鲁晚报网· 2025-05-08 12:16
公司退市决定 - 公司收到深交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1] - 退市决定基于两项核心违规事实:2023年经审计净资产为负值触发退市风险警示后,2024年财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且内部控制审计遭否定 [1] - 经证监会调查确认,公司存在长达六年的系统性财务造假行为 [1] 财务造假细节 - 2017-2021年间,公司通过虚构菲律宾风光一体化项目财务数据虚增业绩 [3] - 2020-2022年,公司对印尼矿权资产进行财务造假 [3] - 公司隐瞒重大诉讼事项,未及时披露涉资6.27亿元的印尼子公司诉讼案,该金额占公司2022年末净资产的57.47% [3] 行政处罚 - 中国证监会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及处以750万元罚款 [3] - 对相关负责人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 [3]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下降70.21% [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亿元,同比减亏73.24% [3] - 亏损主要原因为镍电项目建设完工、管理费用高企及财务费用较高等 [3] - 和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报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3]
向关联方违规提供财务资助未及时披露,哈三联及三位高管收警示函
贝壳财经· 2025-05-08 08:18
信披违规事件 - 公司因通过预付款形式向关联方违规提供财务资助4450万元且未履行信披义务被黑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1] - 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向泰盛昌支付2250万元预付款未实际交货并退回款项 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向中孚药业支付2200万元预付款未实际交货但退回款项并支付利息 [2] - 董事长秦剑飞、财务总监赵志成、董事会秘书梁延飞因未勤勉尽责被一并采取警示函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 [2][3] - 公司表示将加强内控及信息披露管理学习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1.32亿元同比下降4.58% 归母净利润5867.52万元同比下降20.35% [5] - 医药板块营收9.89亿元同比减少13.48%占比87.34% 受集采及非集采产品价格竞争影响毛利空间压缩 [6][7] - 动物保健和大健康领域收入占比仅7.21% 市场渗透率待提升 [7] - 证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463.51万元(主要持有石四药集团1430万股)拖累非经常性损益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05亿元同比下降16.93% 归母净利润亏损2884.51万元同比下滑253.52% [8] 公司背景 - 公司为1996年成立、2017年上市的医药企业 主营医药、动物保健及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4]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多品种多剂型布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