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电力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煤炭开采】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召开,煤炭供需维持稳定——煤炭开采行业周报(2025.7.7~2025.7.13)(李晓渊/蒋山)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7-14 14:03
煤炭行业动态 - 2025年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 强调电力和煤炭行业需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角色定位 加强煤炭供需衔接和动态平衡 [3] - 中电联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6% 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 [3] 能源价格变动 - 秦皇岛港口动力煤平仓价(5500大卡)周度均值为628元/吨 环比上涨7元/吨(+1 06%) [4] -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FOB价格(5500大卡)周度均值为65美元/吨 环比上涨0 37% [4] - 欧洲天然气期货结算价(DUTCH TTF)为35欧元/兆瓦时 环比上涨3 35% [4] - 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为70 36美元/桶 环比上涨3 02% [4] 生产与运营数据 - 110家样本洗煤厂开工率为62 3% 环比上升2 6个百分点 仍处于5年同期低位水平 [5] - 247座高炉产能利用率为89 90% 日均铁水产量240 79万吨 环比下降0 6% [5] - 三峡出库流量为24186立方米/秒 环比上升25 04% 同比上升14 78% [5] 库存情况 - 秦皇岛港口煤炭库存560万吨 环比下降1 75% 降至同期正常水平 [6] - 环渤海港口煤炭库存2689万吨 环比下降2 36% 处于同期高位水平 [6] - 独立焦化厂炼焦煤库存752 44万吨 环比上升5 02% 样本钢厂炼焦煤库存782 93万吨 环比下降0 84% 均处于同期低位水平 [6] - 110家样本洗煤厂精煤库存197 07万吨 环比下降8 33% 同比上升21 43% [6]
全球停电潮下的奇迹,中国为何成了外媒口中的“电力帝国”?
36氪· 2025-07-14 09:17
全球电力稳定性对比 - 中国在2023年夏季用电峰值负荷突破12亿千瓦时未发生大规模拉闸限电 而印度首都新德里因45摄氏度高温实施强制性限电 美国得克萨斯州电网运营商发出节约用电警报[1] - 欧洲面临电价高企和供电紧张问题 德国工业巨头为每度电0.4欧元(约3元人民币)买单 法国因核电站老化导致供电紧张[2] - 中国电力系统规模优势显著 2023年全年发电量达9.46万亿千瓦时 是美国的2倍多 欧盟27国总和的3倍[2] 中国电力系统结构特点 - 电源结构多元混合 煤电装机容量13.9亿千瓦(其中煤电11.6亿千瓦) 水电4.2亿千瓦(含抽水蓄能5094万千瓦) 并网风电4.4亿千瓦和太阳能发电6.1亿千瓦[2]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在2023年历史性突破总装机容量的50% 达15.7亿千瓦 同比增长24.1%[2] - 实行超前规划发展道路 2023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 同比多投产1.7亿千瓦 总装机容量达29.2亿千瓦[3] 电力调度与资源配置能力 - 采用集中统一的调度体系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能够跨区域调配电力资源 2023年完成跨区输送电量849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9.7%[3] - 电力中长期合同制度确保电煤供应稳定 2023年全国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总量近25亿吨 统调电厂存煤保持2亿吨以上历史高位[4] 能源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应用 - 超超临界燃煤技术实现蒸汽温度1360摄氏度和压力35兆帕以上 使燃煤效率突破50% 较全球平均水平35%大幅提升[6] - 已投运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超过120台 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6] - 建成全球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安装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轮机组 单机容量相当于中型核电站[7] 特高压与智能电网技术 - ±1100千伏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输电距离达3324公里 容量1200万千瓦 均为世界之最[7] - 已建成特高压骨干网架 完成跨区输电能力18815万千瓦 超过德国全国装机容量总和[7] - 国家电网公司研发"光擎"智能引擎 将负荷转供方案制定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8] 储能技术与系统灵活性 - 2023年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超过2400万千瓦 涵盖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飞轮等多种技术路线[8] - 青海省建成全球最大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 单次储能容量达400兆瓦时[8] 电力成本与经济竞争力 - 云南电解铝企业享受每度0.25元优惠电价 欧洲同行面临电价超过3元/度 成本相差十余倍[9] - 中国电解铝产量占全球比重突破60% 欧盟原铝产量降至197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9] - 电力成本优势巩固钢铁、化工、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全球主导地位[9] 绿色产业与产业链优势 - 特斯拉柏林工厂约60%电池来自宁德时代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产能并控制关键矿产加工环节[10] - 沙特红海新城项目采用中国光伏系统 匈牙利德布勒森宝马工厂配套中国光伏电站[10] 科研与人工智能发展支撑 - JF-22风洞单次试验耗电高达541万度 中国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等领域积累优势[10] - 训练GPT-4级别大模型单次耗电2.4亿度 日常运营每天消耗约50万度电[10] - 中国建设第四代核电站并在甘肃、内蒙古规划AI算力园区配套可再生能源基地[10] 全球电力合作与系统输出 - 在东南亚承建电站并帮助规划区域电网 在非洲开发"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中东建设全链条能源系统[10] - 2023年全球无法获得电力的人口降至7.5亿以下 其中中国企业贡献显著[10] - 与哈萨克斯坦、老挝等国推进跨境电网项目 构建区域能源互联网[11]
思源电气(002028):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出海与网内高端市场持续突破
国信证券· 2025-07-14 07: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思源电气2025年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预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4.97亿元,同比增长37.8%;归母净利润12.93亿元,同比增长45.7%;扣非归母净利润12.38亿元,同比增长47.3% [1] - 公司紧抓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机遇,持续挖掘经营潜力,优化组织与岗位管理,提升组织能力 [1] - 长期坚持海外战略布局,2024年新增订单214.6亿元,同比增长30%;海外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45%,收入占比超20%,海外业务毛利率高达37% [2] - 组合电器持续突破,2025年以来在国网输变电设备统招中持续中标750kV组合电器产品;超级电容业务应用前景广阔,2024年在车载电源和电力系统领域均有重大突破 [2]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7.88/36.59/45.16亿元,同比增长36%/31%/23%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指标|2023年|2024年|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2,460|15,458|19,435|24,177|29,264| |营业收入增速|18.2%|24.1%|25.7%|24.4%|21.0%| |净利润(百万元)|1559|2049|2788|3659|4516| |净利润增速|27.8%|31.4%|36.1%|31.2%|23.4%| |每股收益(元)|2.01|2.63|3.58|4.70|5.80| |EBIT Margin|14.0%|15.6%|15.9%|16.8%|17.1%| |净资产收益率(ROE)|16.0%|17.9%|20.5%|22.4%|22.9%| |市盈率(PE)|34.7|26.6|19.5|14.9|12.1| |EV/EBITDA|32.5|24.8|21.3|16.5|13.5| |市净率(PB)|5.08|4.30|3.62|3.00|2.49|[4]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3年|2024年|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328|4028|3500|3500|3500| |应收款项|5321|6604|5857|7286|8819| |存货净额|2861|3477|7455|9274|11225| |流动资产合计|14756|18911|21991|25871|30055| |固定资产|1686|2680|2640|2588|2511| |无形资产及其他|482|572|554|536|518| |投资性房地产|1806|1307|4859|4835|4390| |长期股权投资|3|3|3|3|3| |资产总计|18733|23474|30047|33833|37476| |短期借款及交易性金融负债|114|163|6456|4968|2468| |应付款项|4967|6485|4410|5514|6738| |其他流动负债|1286|1600|2225|2766|3355| |流动负债合计|7851|10618|14645|15182|14902| |长期借款及应付债券|30|28|108|188|252| |其他长期负债|187|172|254|328|403| |长期负债合计|217|200|362|516|655| |负债合计|8067|10818|15008|15698|15557| |少数股东权益|282|276|260|255|255| |股东权益|10384|12380|14779|17881|21665|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18733|23474|30047|33833|37476|[11]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3年|2024年|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12460|15458|19435|24177|29264| |营业成本|8784|10628|13591|16961|20689| |营业税金及附加|78|99|117|145|176| |销售费用|582|768|875|1015|1171| |管理费用|358|449|582|691|740| |研发费用|917|1110|1224|1330|1522| |财务费用|(3)|(7)|97|104|74| |投资收益|20|47|10|10|10| |资产减值及公允价值变动|(212)|(274)|(60)|(60)|(60)| |其他收入|226|248|248|248|248| |营业利润|1778|2432|3147|4130|5091| |营业外净收支|(7)|(2)|0|0|0| |利润总额|1771|2431|3147|4130|5091| |所得税费用|163|346|315|413|509| |少数股东损益|49|36|44|58|66|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59|2049|2788|3659|4516|[11]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3年|2024年|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净利润|1559|2049|2788|3659|4516| |资产减值准备|51|30|(40)|(40)|(40)| |折旧摊销|177|224|179|190|195|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0|0|0|0|0| |财务费用|(3)|(7)|97|104|74| |营运资本变动|483|304|(5875)|(1855)|(1964)| |其它|2|(144)|254|265|245| |经营活动现金流|2272|2462|(2694)|2219|2952| |资本开支|(733)|(922)|(120)|(120)|(100)| |其它投资现金流|(16)|(784)|(3542)|33|456| |投资活动现金流|(749)|(1705)|(3662)|(87)|356| |权益性融资|(536)|176|1|0|0| |负债净变化|2284|3078|6374|(1408)|(2437)| |支付股利、利息|(2362)|(3461)|(449)|(621)|(798)| |其它融资现金流|3|7|(97)|(104)|(74)| |融资活动现金流|(612)|(199)|5828|(2133)|(3308)| |现金净变动|911|558|(528)|0|0| |货币资金的期初余额|2462|3328|4028|3500|3500| |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3328|4028|3500|3500|3500| |企业自由现金流|1508|1668|(3040)|1881|2635| |权益自由现金流|3794|4753|3246|380|133|[11]
思源电气(002028):25H1业绩亮眼,股权回购彰显发展信心
民生证券· 2025-07-13 10: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半年度业绩亮眼,25H1营收84.97亿元,同比增长37.80%;归母净利润12.93亿元,同比增长45.71%;扣非归母12.38亿元,同比增长47.25%;单25Q2营收52.70亿元,同比增长50.21%;归母净利润8.47亿元,同比增长61.53%;扣非归母8.01亿元,同比增长60.31% [1] - 25年增长指引积极,计划新增合同订单268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25%;实现营收185亿元,同比增长20% [1] - 国内、海外双线布局,受益于全球电网基建大周期,国内电源&电网建设需求高景气,海外多款产品在多国市场突破,有望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 [2] - 2025年7月2日公告股权回购,金额不低于3亿元且不高于5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09.45元/股,回购股本约占总股本0.35%-0.58%,彰显发展信心 [2] 财务数据预测 成长能力 - 2024-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154.58、185.79、223.17、268.14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4.06%、20.19%、20.12%、20.15%;EBIT增长率分别为32.87%、20.39%、25.26%、27.97%;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1.42%、22.30%、24.45%、29.31% [7][8][9] 盈利能力 - 2024-2027年预计毛利率分别为31.25%、32.01%、32.51%、33.01%;净利润率分别为13.26%、13.49%、13.97%、15.04%;总资产收益率ROA分别为8.73%、8.98%、9.34%、10.06%;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16.55%、17.27%、18.21%、19.64% [8][9] 偿债能力 - 2024-2027年预计流动比率分别为1.78、1.81、1.84、1.89;速动比率分别为1.28、1.30、1.33、1.38;现金比率分别为0.38、0.46、0.51、0.58;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6.09%、46.77%、47.39%、47.37% [8][9] 经营效率 - 2024-2027年预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17.57、122.61、124.93、127.68天;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07.34、109.67、113.05、115.01天;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73、0.72、0.73、0.73 [9] 每股指标 - 2024-2027年预计每股收益分别为2.63、3.22、4.01、5.18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5.90、18.64、22.00、26.38元;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3.16、3.31、3.61、4.91元;每股股利分别为0.50、0.64、0.80、1.04元 [9] 估值分析 - 2024-2027年预计PE分别为27、22、17、14;PB分别为4.4、3.8、3.2、2.7;EV/EBITDA分别为18.97、15.99、12.94、10.25;股息收益率分别为0.71%、0.92%、1.14%、1.48% [7][9]
山东新型储能集中调用规模刷新全国省级电网纪录
大众日报· 2025-07-13 01:48
电网储能调用规模 - 山东144座新型储能在晚高峰用电紧张时段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 最大放电功率达803 59万千瓦 刷新全国省级电网纪录 [2] - 此次大规模集中调用体现了储能在关键时刻对电网的支撑作用 通过削峰填谷缓解电网压力 [2] - 储能设施既可当作负荷消纳电能 也可作为电源向电网放电 是维持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重要手段 [2] 新能源与电网平衡 - 山东午间新能源出力达6661 5万千瓦(光伏5589 8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但晚间用电高峰时段光伏出力几乎为零 [2] - 储能系统有效平衡新能源出力的随机性 间歇性和波动性 支援全省电力保供并促进新能源消纳 [2] 山东储能行业发展 - 山东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40万千瓦 居全国第三 涵盖电化学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形式 [3] - 公司在国内率先建立独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交易机制 推进多批次储能示范项目建设 [3] - 通过调度控制系统自动优化计算每个储能电站最佳充放电参数 在用电高峰时段发挥更强支撑作用 [3]
“期待未来更多项目落地上海” 外企掌门人:加大产业链和研发投入 进一步发挥上海优势
解放日报· 2025-07-12 02:12
跨国公司投资动态 - 海格电气预计在华业务年增长率将达到两位数,主要得益于中国在新能源、智能制造及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迅猛发展 [1] - 海格电气计划今明两年在中国新建1家工厂,并将更多研发资源部署到上海 [1] - 思柯利软件正在推进一款接近1亿美元的漫威IP手机游戏研发项目,第一笔增资2200万美元已于2024年1月底到账 [2] - 思柯利软件预计该游戏将于2027年在全球发行 [2] - 拜尔斯道夫新增2300万美元用于妮维雅智能工厂改造及新产品支持 [2] - 拜尔斯道夫投资1亿元人民币用于香缇卡线下门店拓展与线上业务增长 [2] 上海外资发展情况 - 2024年1至5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近25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6亿美元 [3] - 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1042家 [3] - 上海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605家 [3] 企业战略布局 - 思柯利软件选择上海作为落地首选,看重其文化氛围、政府支持及人才资源 [2] - 拜尔斯道夫将优色林第二代Thiamidol 630光引精华在上海全球首发 [2] - 拜尔斯道夫香缇卡中国大陆首店于上海港汇恒隆启幕 [2] - 拜尔斯道夫下半年将在上海推出"上海产"Thiamidol 630妮维雅新品 [2]
思源电气: 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
证券之星· 2025-07-11 16:13
思源电气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 - 营业总收入84.97亿元,同比增长37.80% [1] - 营业利润15.28亿元,同比增长44.77% [1] - 利润总额15.28亿元,同比增长45.26% [1]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3亿元,同比增长45.71% [1] - 基本每股收益1.66元,同比增长44.35%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89%,同比上升1.72个百分点 [1] - 总资产252.90亿元,较期初增长7.74%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7.04亿元,同比减少8.11亿元 [1] 公司经营情况 - 业务总体平稳开展,依托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机遇 [1] - 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培育新质生产力 [1] - 挖掘企业经营各环节潜力,推动长期可持续发展 [1] 相关ETF信息 - 500质量成长ETF(560500)跟踪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 [3] - 近五日涨跌1.21%,市盈率16.33倍 [3] - 最新份额5.1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入22.6万元 [3] - 估值分位58.85% [4]
中电联安洪光:积极履行电煤中长期合同 保持电厂电煤库存合理充裕
新华财经· 2025-07-10 13:41
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 - 电力和煤炭行业将长期共同担负能源保障和高质量发展的任务 需协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加快适应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角色定位 [1] - 煤炭行业需把握能源及煤炭发展总趋势 科学组织生产保供应 同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健全中长期合同制度体系 [1] - 煤炭行业需以资源优势应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和极端气候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1] 煤炭行业具体发展举措 - 完善煤炭市场体系建设 强化产业链高效协同 优化调整生产结构 [2] - 加强中长期合同制度执行 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 建立供给弹性调节机制 [2] 行业重要活动与参与方 - 2025年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在鄂尔多斯开幕 "蒙煤宝""暖城·好运"APP正式上线 [1] - 国家发改委 能源局 矿山安监局等中央部委及主要产煤省区地方政府出席开幕式 [2]
施耐德电气首席数字官:为何力推技术本土化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02:45
公司战略与合作 - 施耐德电气与奇安信集团联合成立"施耐德电气(中国)技术本地化创新中心",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创新中心聚焦本土适配、安全合规与生态协同三大方向,提供针对国产基础软硬件的深度适配服务 [3] - 此举是公司"中国中心"战略深化的重要里程碑,体现其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本土化创新的承诺 [3] 中国市场地位与投入 - 中国是施耐德电气全球第二大市场,公司高度重视在华发展并持续加大投入 [3] - 公司在中国拥有2200多名研发工程师,分布在五大研发中心,中国是唯一拥有全业务线研发能力的国家 [4] - 自2019年以来,公司在华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 [4] 技术领域与数字化进展 - 公司三大核心技术领域为数字化、电气化、自动化,可持续发展是长期核心战略 [4] - 数字化产品占比达57%,且稳步增长,体现数字化领域深耕成效 [4] - 公司关注新型电力系统和数字化技术体系(软件、物联网、AI、网络安全)两大重点方向 [5] 人工智能布局 - 公司在机器学习、AI算法领域深耕20余年,全球拥有350多位AI专家团队 [5] - 在中国成立AI创新实验室,将AI技术融入产品组合和内部业务流程 [5] - 公司与中国优秀企业合作,推动AI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 [6] 本土化创新与生态协同 - 公司通过"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惠世界"战略,由中国团队自主领导研发 [4] - 产业生态模式从中心化转向多元化,公司强调各方需围绕创新价值链形成共创 [6] - 公司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创新投入,深度融入中国创新生态 [6]
新能源深度增量替代 风光装机规模首超火电
电力需求增长趋势 - "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7.0%,"十五五"时期预计年均增长4.6%-5.4%,2030年用电量有望达到13.0万亿-13.5万亿千瓦时 [1] - 电量负荷增长显著大于用电量增长,负荷尖峰化特征日益显著 [1] - 2024年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达14.5亿千瓦,全国电力装机总量33.5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4.4亿千瓦 [4] 煤电核准装机动态 - "十三五"期间新核准煤电装机1.45亿千瓦,"十四五"以来达2.89亿千瓦,是"十三五"的近两倍 [2] - 2024年新增煤电核准装机6224万千瓦,同比减少41.5%,但仍超"十三五"年度最高值 [3] - 2025年一季度新核准煤电装机1129万千瓦,接近2019年全年规模 [3] - 2024年6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项目占比69.6%,2025年一季度升至88.9% [7] 新能源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一季度风电和太阳能装机达14.8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14.5亿千瓦) [6] - 并网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占比从2021年26.7%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43.2% [6] - 2024年风电和太阳能新增装机3.6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83.1% [6] - 2024年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量占全社会新增用电量86%,其中风光合计贡献56.8% [6] 电力系统转型挑战 - 新能源装机占比超40%后,"调谷"成为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 [7] - 大型燃煤机组可能加剧系统向下灵活性不足,无法有效降低供给 [7] - "十五五"需合理安排高效灵活煤电,提升新能源置信容量水平,确保水电核电按期投产 [7] - 需优化布局快速调节资源,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应对新能源超预期增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