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

搜索文档
上半年民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2384亿元 融资成本同比下降47BP
新华财经· 2025-07-25 13:54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政策 - 交易商协会发布"14条"行动方案优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提升服务力度[1] - 构建三大服务机制:注册发行"绿通"机制(上半年注册60家/2366亿均同比翻倍)、承销投资公示机制、首次注册拓展机制(首次注册主体15家同比翻倍)[1] - 上半年银行间市场民企债务融资工具发行2384亿占公司信用类债券超90%,净融资557亿同比多增426亿[1] 融资成本与存量结构 - 民企债务融资工具加权平均利率2.11%同比下降47BP,节省成本超13亿[1] - 截至6月末民企债务融资工具存续5005亿占公司信用类债券近60%[1] - 中长期债务融资工具发行764亿同比增21%,制造业存量占比45%较上年末提升2个百分点[2] 战略新兴产业融资分布 - 战略新兴产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超2000亿,主要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648亿(华为控股等)、生物技术636亿(伊利实业等)、新材料320亿(山东宏桥等)[2][3] - 新能源汽车领域268亿(比亚迪等),高端装备104亿(三一集团等),新能源72亿(通威股份等)[3]
新华时评·年中经济观察丨让外贸发展韧性更强活力更足
新华社· 2025-07-25 10:52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 [1] -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1] -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过20%,"新三样"产品出口加速 [1] 外贸发展动能 - 推动外贸从价格优势、成本优势向技术比较优势转变 [1] - 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1] -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可控水平,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1] 市场多元化布局 - 巩固传统市场同时大力拓展新兴市场,降低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2] - 捕捉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 [2] - 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2] 国际合作与市场机遇 -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2] - 中国进口惠及世界,超大规模市场具有高成长性 [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2] 外贸竞争优势 - 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综合竞争优势基础稳固 [2] - 稳中有进的外贸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强动能 [2] - 为世界贸易增长贡献更多力量 [2]
上半年30个省份“半年报”出炉,西藏、甘肃和湖北增速排名前三
新京报· 2025-07-25 08:49
经济总量与增长 - 全国30个省份2025年上半年经济成绩单陆续揭晓 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稳中向好 经济含新含绿含金量稳步提升 [1] - 广东省上半年GDP达6 87万亿元 同比增长4 2% 江苏省GDP达6 7万亿元 山东省GDP突破5万亿元 同比增速5 6% 浙江省GDP4 5万亿元 增速5 8%居东部沿海首位 [2] - 22个省份GDP增速超过或持平全国5 3%平均线 西藏增速7 2%居首 甘肃6 3% 湖北6 2%紧随其后 [6] 区域经济格局 - 东部地区继续领跑 中部地区集体发力提速 西部地区加速增长 东西部差距扩大速率趋缓 南北差距较大且呈固化态势 [2] - 区域经济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变革 区域间经济差距有望逐步缩小 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经济格局正发生变革 [3] 新兴产业驱动 -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驱动GDP增速较好地区 高技术制造业高速增长 相关产业投资保持较高速增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强 [2] - 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 4% 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 5% [7] 经济增长引擎 - 西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 8% 高于全国8 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 8% 高出全国22个百分点 [6] - 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 5% 高于全国3 7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9% 高于全国1 9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增长28 4% 大幅高于全国25 5个百分点 [7] 外贸表现 - 甘肃省外贸进出口总值352 1亿元 同比增长33 8% 增速全国第二 出口增长40 5% 进口增长31 7% 增速全国第一 [7] - 湖北省进出口总值4023 1亿元 同比增长28 4% 创历史同期新高 出口增长38 5% 进口增长7 4% 民营企业进出口2862 5亿元 增长逾三成 占同期湖北进出口总值超七成 [8]
【省国资委】上半年省属企业生产经营平稳有序
陕西日报· 2025-07-25 00:28
省属企业财务表现 - 截至6月底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3 42万亿元同比增长3 2%所有者权益达1 1万亿元同比增长2 6% [1] - 上半年利润总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 7% [1] - 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煤炭成品油天然气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 9%6 6%21 5%0 9% [1] 行业比较优势 - 煤炭工业建筑业道路运输业主要经营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石油石化行业规模效益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农林牧渔业效益盈利能力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投资情况 -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82 54亿元同比增长0 1% [1] - 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79 3亿元同比增长146 1% [1] - 完成工业投资484 6亿元同比增长38 4% [1] 未来经营计划 - 将持续强化生产经营调度锚定利润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等目标 [2] - 狠抓产销协同加快新产能释放确保重点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2] - 增强营销能力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产销率 [2] - 狠抓项目建设重点关注投资超50亿元项目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 [2] - 提升央地合作项目落地率投资额形成更多实物量拉动经济增长 [2]
解码东莞经济半年报:向“新”力驱动增长韧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1:09
东莞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外贸增速达16.5%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外贸依存度从超400%降至113%,仍为全国最高城市之一,仅次于深圳(122.4%) [2] - 进出口货值7492.8亿元,拉动广东省外贸增速2.4个百分点 [3] 外贸韧性分析 - 民营企业进出口4695.4亿元(占比62.7%),同比增长24.4%,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5.5% [8] -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43.5%(跃居第一大贸易市场),对印度、中东、中亚五国分别增长21.5%/31.5%/63.6% [6] - 原产地证书签发量同比增83.8%,中国-东盟/韩国证书分别增210.37%/203.15% [7] 制造业转型升级 -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9.2%,电气机械增8.8%,化工制造业增12.4% [10] -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7.5%/9.1%,服务器/集成电路产量增408.8%/89.9% [10][11] - 创新联合体研发投入23.7亿元(同比+25.5%),新型储能联合体营收308.97亿元(+18.46%) [14] 新兴产业发展 - 潮玩出口99.7亿元(+6.3%),占全国85%生产份额及全球25%动漫衍生品制造 [9] -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30.6%/31.8%,OPPO/vivo研发中心加速建设 [13] - 祐富佰盛智能科技项目投产后预计形成45亿元产业集群 [13] 企业案例 - 宝马电线电缆上半年出口7117.6万元,新能源车用线缆技术领先 [2] - 快意电梯海外营收年增30%,预计今年海外占比突破50% [7]
广东加大科技创新金融供给,上半年科技保险同比增长76%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09:42
广东科技金融政策与试点 - 广东金融监管局推动科技金融"三项试点"全面落地 包括AIC股权投资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 [2] - 截至2025年6月末 广东科技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3227亿元 [2] - 2025年1-6月 广东科技保险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11万亿元 同比增长76% [2] 科技保险产品发展现状 - 广东科技保险产品已覆盖财产损失 责任 保证保险等多个类型 涉及设备 研发 成果转化 知识产权等环节 [2] - 广东保险机构落地多项全国"首单"科技保险业务 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与投融资支持 [2] - 截至2025年6月 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已为1.6万家科技企业提供11.84万亿元风险保障 [4] 国家政策支持方向 - 2024年12月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提出推动建立科技保险政策体系 完善配套支持措施 [2] - 2025年4月 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优化科技保险保障服务 [3] - 2025年5月 七部委提出将建立科技保险发展协调机制 优化支持政策 [3] 科技保险发展面临的挑战 - 广东省尚未出台统一科技保险支持政策和保费补贴机制 中小企业认知不足 [3] - 科技保险产品存在通用化问题 与创新体系和产业布局融合度不足 [3] - 科技创新领域技术更新快 风险复杂 历史数据匮乏 对保险机构专业能力要求高 [3] 未来发展方向 - 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将聚焦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生物医药 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计划深化与政府 科技部门及产业园区合作 推出普惠型产品 探索"费改保"新模式 [4] - 已创新推出高企认定费用损失保险 "科惠保"等特色产品 填补保障空白 [4]
杭州经济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每日商报· 2025-07-22 22:26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1303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157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2672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8474亿元增长5.7% [1]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1亿元同比增长3.2%,蔬菜产量187万吨增长3.6%,水产品产量6.6万吨增长3.8% [1] 工业发展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52亿元同比增长6.9%,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29.3% [2] - 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产品快速增长,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2] - 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7.3%、22.7%和20.0% [2]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5亿元同比增长6.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97.5%,通讯器材类增长40.9% [3] -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0.5%,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9.3% [3]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09元同比增长4.7%,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高0.7个百分点 [5] 服务业与贸易 - 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8898亿元同比增长8.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2.4% [4]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3%和11.2% [4] - 货物进出口总额4366亿元增长7.1%,出口3098亿元增长12.5%,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1517亿元增长19.9% [4]
各地密集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破解从实验室到市场难题
证券日报· 2025-07-22 17:25
基金设立背景与规模 - 杭州市计划打造超10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旨在加大颠覆性成果转化直投基金投资力度 [1] - 2025年以来苏州、厦门、南京等多地密集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或出台支持政策 [3] - 基金总规模由"亿元级"向"十亿元级"跃升,投入力度显著加大 [4] 基金运作模式与特点 - 采用"政策性+市场化"的母基金运作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投资 [2] - 主要投向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非上市科技型企业 [4] - 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成都、天津等地探索财政科技资金"先投后股"模式 [5] - 苏州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体现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结合 [5] 基金投资方向与案例 - 重点支持具有市场前景的实验室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项目 [2] - 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重点聚焦诊断试剂和疫苗领域 [5] - 国投(广东)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已投资上海新迪数字、粤芯半导体等企业 [6] 基金作用与意义 - 为科创企业在技术验证、小规模生产、市场推广等关键阶段提供资金支持 [5] - 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解决资金短缺、市场验证难等痛点 [6] - 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6] - 政府出资设立的基金被上交所明确为科创板试点引入的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 [6]
交投旺盛,科创债 ETF 迎来发展机遇
银河证券· 2025-07-22 11: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科创债ETF在政策推动下加速发展,具有投资价值,适合偏稳健配置型投资者 [1][2][3] - 科创债在牛熊周期中表现优于中票短融,仍有利差压缩空间 [2][18][19] - 科创债指数与红利指数相关性较强,跟踪指数具有高收益、低波动、低回撤的特征 [3][25][38] - 广发科创债ETF具有信用风险低、票息收益稳定、流动性好等特点,适合构建股债轮动策略 [5][43][5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如何看待科创债ETF投资价值? - 指数成分结构:10只科创债ETF产品分别跟踪中证AAA科创债指数、沪AAA科创债指数、深AAA科创债指数,沪AAA科创债指数样本主体资质更好、样本容量相对更大、采取实物申赎,三个指数行业分布相似且集中度高 [1][11][13] - 政策属性下,科创债牛市收益更好,熊市也更抗跌:2025年以来,科创债在熊市中收益率较中票短融少上行3BP,牛市中多下行6BP,政策属性使其信用风险预期低于普通信用债 [2][18][19] - 配置需求下,科创债仍有利差压缩空间: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窄幅震荡,配置资金倾向信用债,3年期、5年期AAA级科创债较同期限、同评级中票仍有29BP和5BP超额利差 [2][22][23] - 科创债指数与红利指数相关性较强,适合偏稳健配置型投资者:沪AAA科创债指数与上证红利指数相关系数为0.56,与上证指数仅为0.16,科创债ETF适合偏稳健配置型和偏好稳定高票息收益的投资者 [3][25][28] 二、科创债ETF与其他ETF对比 - 主流ETF跟踪指数对比:科创债ETF与政金债ETF、国债ETF和信用债ETF等在样本范围、样本评级、样本剩余期限上存在区别,沪做市公司债指数和沪AAA科创债指数成分券均呈现高信用评级和行业集中度高的情况 [30][31][32] - 科创债ETF跟踪指数具有高收益、低波动、低回撤的特征:沪AAA科创债指数年化收益最高为5.41%,年化波动率相对较低为1.02%,最大回撤相对较低为 - 1.42% [38][39][43] 三、科创债ETF产品介绍 - 广发科创债ETF产品信息:广发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跟踪沪AAA科创债指数,7月17日登陆交易所,流动规模为51.72亿元,管理费为0.15%/年,托管费为0.05%/年 [5][43][44] - 交易机制:场内交易叠加“T + 0”实时交易和现金分红模式,操作便捷,可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和市场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现金流 [46][47] - ETF跟踪指数偏中短久期、高信用评级、行业集中度高且龙头较多:沪AAA科创债指数5年期以下债券合计占总规模八成,加权平均久期为4.40,隐含评级在AAA - 级以上债券合计占总规模近七成,前四大行业合计占总规模超九成 [48][50][51] - 较好的流动性、与股票较低的相关性使其适合构建股债轮动策略:该ETF信用风险低、票息收益稳定、具备抗跌性,与上证指数相关系数仅为0.16,二级市场流动性高,支持轮动策略 [5][55]
一文读懂:不同行业对石英砂的多元需求与应用全景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7-22 05:34
石英砂应用分类 - SiO2含量99.99%以上的高纯石英砂主要用于高纯石英玻璃、高纯硅微粉等领域,杂质含量要求10−6级别,原料稀缺且供不应求 [1] - SiO2含量99.9%~99.99%的石英砂用于高端硅微粉、光伏玻璃等领域,市场处于"紧平衡"状态 [1] - SiO2含量99.9%以下的石英砂用于平板玻璃、铸造等大宗领域,市场供应充足 [1] 石英结构观测技术 - 早期通过肉眼观察石英的形态、光泽、颜色等特征 [3] - 光学显微镜普及后可在显微尺度下观测石英的晶体光学特征和显微结构 [3] - 现代技术如阴极发光(CL)、扫描电镜(SEM)等可揭示更多微观结构特征,CL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3] 硅质原料类型 - 脉石英SiO2品位>98%,适合生产高纯石英等高附加值产品,但矿体规模较小 [5] - 石英砂岩SiO2>90%,易开采但提纯上限有限,主要用于玻璃等大宗行业 [6] - 石英岩SiO2>85%,硬度高且规模大,广泛用于玻璃、陶瓷等行业 [6] - 天然石英砂SiO2>90%,粒度适中,主要用于冶金、铸造等行业 [7] - 花岗伟晶岩是当前全球最重要的高纯石英矿石类型 [8] 玻璃行业应用 - 玻璃行业是石英资源最大消费领域,2021年消耗石英砂约3406万t [11] - 2023年平板玻璃消耗石英砂约3247万t,光伏玻璃消耗低铁石英砂约1760万t [11] - 光伏玻璃需求快速增长,常规玻璃需求受房地产影响增长缓慢 [12] 其他主要应用领域 - 铸造砂年消耗约3300万t,3D打印砂用量增长较快 [13] - 工业硅2021年产量261万t,消耗石英砂580万t,2024年预计产量495万t [14] - 硅微粉2021年产量60万t,中高端产品近30万t,受益于集成电路需求复苏 [15] - 冶金行业2021年消耗石英砂1049万t,主要用于硅铁合金生产 [16] - 石油压裂砂对石英的粒度、球度等物理特性有特定要求 [18] 高纯石英应用 - 高纯石英是半导体、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 [20] - 半导体领域主要用于石英坩埚和晶圆制造辅材,纯度要求4N-5N2级别 [20] - 光伏领域石英坩埚是高纯石英砂主要制品,用于单晶硅棒拉制 [21] - 光纤领域石英衬管和套管是光纤预制棒的核心材料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