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飞地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宝兴:逐绿向新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四川日报· 2025-05-25 22:06
生态旅游与农业发展 - 宝兴县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包括灵关石城、熊猫古城、熊猫新村等,吸引游客"打卡" [2] - 五龙乡建成万亩枇杷现代农业园区,2024年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量2100吨,带动1300户农户人均年增收2000元 [3] - 齐海蒙公司高山"宝兴山药"年销20万公斤,土黑猪腊肉及香肠年销售额超百万元 [3] - 宝兴县生态农旅产业总面积13万亩,农业总产值11.3亿元,"宝兴枇杷"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宝兴藏香猪"获四川农博会最受欢迎农产品称号 [4] 文旅产业与经济效益 - 2024年宝兴县接待游客4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7亿元,获评天府旅游特色县及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4] -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27万人次(同比+50.17%),旅游综合收入1.37亿元(同比+67.3%),举办30余场文旅活动并新增旅拍、房车营地等业态 [5] - 1869世界熊猫源一期、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及溯源营地建成运营,推动全域旅游格局 [4] 工业转型与园区发展 - 雅安经开区宝兴工业园区聚焦铜铝循环产业,2024年实现综合产值150亿元,君禾铜业连续4年入选四川民企100强 [6][7] - 园区引进君禾铜业、瑞欣铜业等企业,覆盖铜杆、铜带、铝板等全产业链,诚裕金属年产20万吨高精冷轧铝板带项目一期投产 [6][7] - 与广东五全签约年产150万吨碳酸钙粉体及1000万平方米岗石项目,系首个8000目以上高精细粉体生产企业 [7] 灾后重建与县域规划 - 2024年完成36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投资14亿元),县城功能疏解项目完成投资13.9亿元,公共服务向灵关镇转移 [6] - 2025年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推进绿色矿山试点及汉白玉产业升级 [7][8]
潮汕三市“合体”
盐财经· 2025-05-24 10:00
潮汕三市都市圈发展 - 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启动汕潮揭都市圈第一次联席会议,推动交通、医疗、文旅等联动项目[4] - 潮汕三市历史上同属潮州府,1991年拆分为三市,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1300多万[5][9] - 都市圈规划以汕头为中心,潮州、揭阳为增长极,形成"一心两极"空间格局[28] 城市合并与政策限制 - 潮汕三市合并呼声存在多年,但政策层面严控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合并式扩张基本停滞[15][21] - 官方回应需充分研究论证,合并涉及行政级别、人员调整等复杂问题[14][19][20] - 都市圈一体化通过基建共享、产业协同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替代行政合并[23][25] 都市圈协同机制 - 三市建立轮值制联席会议和一把手领导小组,推动城际铁路、政务通办、医保互通等[31][32] - 重点建设汕揭潮城际铁路,目标形成"30分钟交通圈"[33] - 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粤闽浙城市群节点,承担区域引领角色[30] 粤东西北经济发展 - 粤东西北占广东70%面积、40%人口,但GDP贡献不足20%[37] - "百千万工程"2024年投入1534亿元,重点支持产业转移、县域振兴[41] - 发展"飞地经济",如深汕合作区、广清产业园等,促进产业双转移[42][45] 潮汕产业升级方向 - 传统产业纺织服装、陶瓷建材、玩具制造等面临转型升级[48] - 重点布局新能源、绿色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风电、核电等领域已具规模[48][49] - 目标培育更多千亿级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50]
他们出生在江苏,却生来就有上海户口
虎嗅· 2025-05-23 02:57
上海飞地历史与功能 - 上海拥有11块飞地,占全国飞地总量的三分之一[6][10] - 大丰农场是上海最早的跨省飞地,1950年为解决粮食危机设立[9][12][18] - 飞地功能分为农业型(大丰农场)和工业型(梅山炼铁基地等)[25][26] - 60年代约8万上海知青参与大丰垦荒,形成主副食品供应体系[22][23] 大丰农场经济贡献 - 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徐汇区的5倍[32] - 年产粮食20万吨,占上海粮食最低保有量20%[35] - 生猪存栏100万头,占上海供应量40%[36] - 鲜奶年产量13万吨,占上海需求50%[38] - 淡水鱼产量5万吨,占上海需求31.25%[41] 产业转型与生态建设 - 光明集团整合大丰农场形成种养循环产业链[30][44] - 开发沼气发电、有机肥等生态技术处理废弃物[43] - 建成麋鹿保护区和荷兰花海等生态旅游项目[45][46] 长三角协同发展 - 盐通高铁使盐城至上海车程缩短至2小时[55] - 盐城承接上海产业转移项目182个,协议投资超800亿元[60] -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采用"上海总部+大丰基地"模式[59] - 600多家上海企业在盐城落地,占规模以上企业合作量三分之一[57]
山东莱西城乡联建激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5-12 01:52
城乡联建模式 - 莱西市组织11个镇街与青岛5个区市24个街道签订联建共建协议 构建资源共享 产业共赢的区域化工作新格局 [1] - 通过联建共建 南墅镇东石新村找到稳定销售渠道 并与城区街道共同谋划产业发展 [1] - 南墅镇与李沧区兴城路街道联合开展乡村振兴专题研讨 形成12条可行性建议 并创新开设联建共建集市体验教学 [1] 产业互补与要素流动 - 日庄镇荣旺生态农业公司通过联建渠道 将果蔬直接供应李沧区超市和社区 日订单不断 [2] - 日庄镇盘活低效土地1000亩 建设高效种植园等项目 预计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带动集体增收30万元 [2] - 南墅镇强村共富公司与李沧区王家下河社区共同投资200万元建设面粉工坊 年加工小麦1.5万吨 预计营收1200万元 净利润300万元 [2] 产销对接模式 - 构建线下直营+线上订单+项目互联三位一体模式 各镇街累计开展进社区活动10余场次 销售额超20万元 [3] - 线上电商平台粉丝量突破1.2万人 订单量增长40% [3] - 推进飞地经济模式 实现城区接单 农村生产 形成跨区域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 [3] 多元化融合场景 - 培育土特产市集 直营店铺 文旅研学等多元化城乡融合场景 莱西周末系列线路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 带动消费800余万元 [3] - 望城街道与李沧区振华路街道联合开展农田认领活动 城区居民可认领土地种植蔬菜 [3] - 南墅镇打造党员主播+农产品直播矩阵 单场直播销售额超5万元 [3] 联建成效 - 莱西市优质农产品销售额累计超1700万元 [4] - 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 [4] - 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4]
加快推动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5-08 00:57
港航一体化 - 琼州海峡2024年客滚运输旅客1914万人次、车辆552万辆次,徐闻过海客流量超1400万人次、车流量超500万辆次 [2][3] - 海南省90%以上生活物资、三分之一客流量依赖海峡运输,港口资源分散导致运营效率低下 [3] - 推进"五统一"目标(统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标准),1-2年内完成秀英港、新海港与徐闻港功能分工优化 [3] - 构建"半小时立体交通圈":升级粤海铁路轮渡、试点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建设智慧港口引入5G和物联网技术 [4] - 试点"琼粤港澳组合港",建立四地港口数据共享平台,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 [4][5] 产业一体化 - 规划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生产生活物资储备基地,配套保税仓库、冷链物流设施 [6] - 共建琼州海峡海洋牧场集群,发展深远海养殖与碳汇渔业 [6] - 布局湛江—徐闻—海口海上风电产业带,形成"大湾区研发设计+海南装备制造+海上场景应用"链条 [6] - 在徐闻建设"大湾区—海南算力枢纽节点",承接大湾区数据处理需求 [6] - 试点"海口—徐闻共建产业园",实行政务服务"同事同标",资质互认、税收分成 [7] 管理一体化 - 建议成立琼粤两地政府牵头的领导小组,每年召开联席会议 [8] -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税收分成、生态补偿等政策工具 [8] - 对"飞地园区"实行"税收共享、GDP分计",明确产业转移中土地收益、就业指标分配规则 [8] - 实施"珠江学者—南海英才"互聘计划,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 [8] - 在海口、三亚、前海、横琴设立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推行人才评价标准互认 [8]
华中师大教授罗静:推动鄂南湘北文旅融合,加快打造跨省合作样板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7 15:17
区域定位与发展规划 - 鄂南湘北区域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由东向西梯次推进的重要节点,也是生态环境保护重要区域[1] - 该区域被定位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合作示范区,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生态保护修复、产业绿色转型和交通互联互通[1] - 2023年国务院批复《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构建"四核八群"城镇化开发格局,其中"八群"包括石首-监利-洪湖-华容-南县-安乡等县市[1] - 湖南南县、安乡等五县市已签署《鄂南湘北跨省协作示范区建设框架协议》,推动交通、产业一体化[1] 文旅与交通发展 - 区域将重点推动文旅融合及交通一体化发展,具备长江中游荆楚文化圈和红色旅游资源基础[2] - 当前交通网络存在短板:对外通道稀疏、省际通道等级低、仅有一条煤运铁路、内河航道等级较低、航空依赖周边机场[2] - 正在推动铁路公路水运衔接,加密区域干线路网,加强"十五五"规划对接[2] - 建议发行湖区文旅专项债券用于交通路网、智慧旅游平台建设[2] 跨省合作机制创新 - 建议设立跨省合作子基金、推行"飞地经济"模式、建立跨省税收共享机制和文旅数据共享平台[2] - 允许共建共享文旅用地指标,探索"点状供地"模式[3] - 尝试按游客消费地分配增值税,破解"行政区经济"壁垒[3] - 推动区域内景区、交通、酒店等数据互联互通,优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3]
广东县域产业勇闯广交会:只要够特色,不愁没市场丨南财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7 10:57
广交会概况 - 第137届广交会吸引全球218个国家和地区近20万名境外采购商 [1] - 广交会成为广东县域经济突围的重要舞台,展示"粤味老字号"与"智造新势力"交汇 [1] - 广东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县域GDP增速逐渐赶上全省平均水平 [1] 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案例 - 云浮新兴县凌丰家居建成行业首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年出口额达3亿美元,欧美市场占有率45% [2] - 新兴县不锈钢制品及上下游配套企业超130家,赢得"中国广东新兴锅"称号 [2] - 潮州松发陶瓷展出近2000款创新产品,获得200万元资金补助,建成6条日产3万个陶瓷杯的自动化生产线 [3][4] - 潮州陶瓷2024年出口货值突破百亿元人民币 [4] - 广州增城凌度智能展示高空清洁机器人,通过广交会提升国际知名度 [4][5]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清远佛冈县引进生物医药产业项目29个,总投资79.13亿元,布局4224亩产业用地 [5][6] - 佛冈以"反向飞地"模式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建设中大医学创新园等平台 [6] - 白云·廉江产业协作创新中心对接多国外商,组建15家企业联盟实现"湾区研发、县域制造、全球销售" [6][7] 会展溢出效应 - 广交会推动"会展+消费"模式,覆盖广州2000多家餐饮门店 [7] - 首次推出"老字号走进广交会"活动,将商贸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7]
太晋一体化平头融合发展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中国发展网· 2025-04-22 08:06
创新突破势头强劲 中国发展网讯 赵志斌 记者郭建军报道 4月18日,太晋一体化平头融合发展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寿阳召开。此次大会不仅发出了"投资融合区项目、参与融 合区建设、推动融合区发展"的响亮号召,更标志着寿阳在打造太晋一体化"桥头堡"的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山西中部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建设注 入了强劲动能,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寿阳篇章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产业发展成果丰硕 自平头融合发展区建设启动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20亿元,税收突破2亿元。园区先后引进山西交控、美宜佳等省内外头部企业,新增"四上"企 业6家,营业性收入达到75亿元。数字化交通产业园、路桥云洲数字化平台等20个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达102亿元。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产业层出不 穷,智慧物流、智慧建材等7个领域的新产业如雨后春笋,智算中心、通航园等抢占未来赛道的新业态超前布局,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融合发展区通过"飞地经济"战略合作打破了行政区划界限,成为推动两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互利共赢的有益尝试。创新"管委会+大企 业"模式,与太原市杏花岭区和中北高新区建立项目共建机制,与晋中大学城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与 ...
从“旁听生”到“正式生” 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中的寿阳答卷
中国新闻网· 2025-04-22 07:47
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22日电 "三岁一礼"是中国传统习俗,于一个人而言,3岁是人格定型的节点,于一 个新生园区而言,3年是建雏型、显初效的时段。驻足回眸,平头融合发展区建设即将走过3个年头,联 动发展成果可圈可点,当地交出了一份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中的寿阳答卷。 美宜佳山西物流中心。 李静 摄 向"新"而行 产业奔上新赛道 晋中市政协副主席、寿阳县委书记赵宏钟表示,近3年来,平头融合发展区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成 为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最快、崛起最猛的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20亿元,税收突破2亿元。该 区从山西中部城市群的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上升为省市重点支持事项。 在美宜佳山西物流中心的拆零分拣区,排列的仓储货架上摆放近千种货品,每两个货架中间有一条自动 传送带,物流中心收到线下门店的电子订单后,货架上相应货品的电子条码就会亮起来并显示货品数 量,工作人员根据亮灯提示将货物放进自动传送带上的货筐中,仅需6秒到8秒即可完成一次智能化物流 分解动作。 山西中部城市群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19个城市群之一,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新时代中部地区高 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寿阳县委立足国省战略大势,以打造山西中部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