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搜索文档
一诺千金换企业“一见倾心”
经济日报· 2025-08-25 21:59
立法与监管创新 - "小切口"立法占比超七成 聚焦游艇产业、种子进出口、数字经济和商业航天等领域 [1][2] - 实施"一个系统管检查"和"清单之外无检查"机制 简化监管流程 [1] - 推广"区块链技术+公证+智能执法"监管新模式 提升执法透明度和效率 [1] 法治体系建设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确立法律体系"四梁八柱" [2] - 海南省人大结合地方实际制定自由贸易港法规 以"小快灵"立法支持自贸港建设 [2] - 通过法治政府建设实现"良法善治" 强化政府承诺与企业信任的协同机制 [2] 改革与法治协同发展 - 改革与法治关系被比喻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二者相辅相成且相伴而生 [1] - 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并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被视为新生事物成功发展的核心路径 [1] - 通过持续优化法治环境形成集群化效应 支撑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 [1][2]
封关政策 | 《海南自由贸易港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清单管理办法》发布&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8-22 09:46
政策核心内容 - 海南自由贸易港对高端紧缺人才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 实际税负超过15%部分予以免征 [2] - 优惠政策延续实施至2027年12月31日 享惠主体和条件与2020年政策保持一致 [7] - 新管理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 2024年度个税汇算清缴参照新办法执行 [5][14] 适用人才标准 - 需满足年度累计居住满183天 合理离岛出差休假学习培训天数可计入 实际居住不得少于90天 [3][8][9] - 需被海南省人才管理部门认定或年度收入达到30万元人民币以上 [3][12] - 特定行业人员包括航空航天航运海洋油气勘探等因职业特点居住不满183天可适用特殊条款 [5][10] 企业资质要求 - 人才所属企业需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质性运营 业务开展需促进海南产业发展 [4] - 企业运营情况需与个人所得税享惠情况相匹配 [4] - 特定行业人员需与海南注册且实质性运营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 [5][13] 监管机制 - 建立全流程监管机制 离岛情况需在企业内部申报和公示 [9] - 人社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实施资格审核和居住天数认定监管 [9] - 相关部门通过重点抽查方式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工作 [9] 行业覆盖优化 - 特定行业范围从"航空航运海洋油气勘探"优化为"航空航天航运海洋油气勘探" [10] - 调整旨在支持海南航天产业发展需求 强化对重点产业的人才支撑 [10] - 优化考虑岛屿经济局限性 支持企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 [8][9] 特殊适用条款 - 特定行业人员需连续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个月以上(含12月份) [5][13] - 需在规定时间内向税务部门提交申请并经人社部门认定通过 [5][13] - 与中国签订社会保障协定可免缴的国家人员除外 [5][13]
政策“组合拳”发力 助推自贸港建设“加速跑”
央视网· 2025-08-21 07:06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实施细则 - 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 涵盖投资主体资格 产品范围 账户安排及资金流动机制 [3] - 初始试点设定境外投资者购买资管产品的资金净流入规模上限为100亿元人民币 后续可动态调整 [5] - 投资主体面向全球境外机构及符合条件的个人 产品范围包括风险等级R1-R4的私募资管产品 公募基金及保险资管产品 [6] - 允许通过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或自由贸易账户购买试点产品 鼓励人民币计价结算 [6] - 试点为境外投资者提供配置人民币资产新通道 同时为境内资管机构拓展客户来源及业务增长空间 [8] 海南自贸港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优化 - 新办法优化"累计居住满183天"核算方法 将离岛出差 休假 培训天数纳入统计 同时要求实际居住不少于90天 [10] - 将享受优惠的特定行业范围从"航空 航运 海洋油气勘探"优化调整为"航空航天 航运 海洋油气勘探" [12] - 要求享惠人才所属企业须在海南实质性运营 业务发展与享惠情况匹配 并强化离岛情况申报公示及多部门联合抽查监管 [14] - 个人所得税15%优惠政策自2020年6月实施以来累计享惠达3.9万人次(截至2024年12月底) [15]
今年上半年海口投资类签约项目落地率68.61%
搜狐财经· 2025-08-20 08:13
招商引资成果 - 2025海南自贸港企业全球化大会签约20家企业落地海口复兴城国际数字港 涵盖国际总部、跨境贸易和数字经济领域[1] - 上半年海口投资类签约项目落地率68.61% 同比增长6.37个百分点 开工率60.71% 同比增长8.91个百分点[1] - 海南自贸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签约总金额近900亿元 含27个投资类项目和15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央企外资企业项目[3] 企业落地案例 - 益普索国际数据跨境交互基地落地复兴城 看重海南自贸港封关后资金流、数据流和人员流动便利性[2] - 复兴城数字经济产业形成集聚效应 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高效服务保障[2] - 益普索与复兴城联合发布《海南自贸港全球化吸引力蓝皮书》 通过横向对比成熟自由港实践为企业提供参考[2] 招商机制创新 - 海口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促进工作的意见》等文件 提出16条硬核举措优化体制机制和创新招商路径[3] - 市领导带队赴北京、上海等地走访企业 各区及园区"一把手"上半年累计外出招商70余次[3] - 建立投资促进工作机制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开展"一对一"服务保障推动产业项目提质增效[2][3]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组织海南专项研究生走进自贸港重点园区
海南日报· 2025-08-20 01:47
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 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已签约引进22所国内外高校[3] - 园区获教育部批准8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3] - 各入驻高校开设20余个专业 师生规模达5000人[3] 人才供需对接 - 自贸港重点园区亟需大量人才 海南专项研究生群体展现强烈就业意愿[2][3] - 园区行活动首站吸引40名海南专项研究生参与实地考察[2] - 中国政法大学 西安交大等多所知名高校即将入驻 将产生较大教师岗位需求[3] 人才引进成效 - 青年才俊肯定园区硬件设施完善 特别认可国际化学术氛围[2] - 海南专项研究生在学历和综合素质方面符合园区人才要求标准[3] - 活动促使青年人才寻找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的结合点 助力自贸港建设[3]
海南:打造适应自贸港建设的专业化审判体系
人民网· 2025-08-18 01:03
总体要求与政策供给 - 打造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求的专业化审判体系 以更高水平服务保障建设 [1] - 从总体要求 强化政策供给 机制创新 精品案例培育 品牌影响力提升 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细化30条具体举措 [1] - 主动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大局 紧扣涉外 知识产权 海事海商 环境资源 破产 未成年人 行政审判工作 [1] 审判机制创新 - 深化专业化审判"三合一"改革 深化国际商事审判机制体系 [2] - 探索符合需求的植物新品种管辖机制 深化"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海事司法保障体系 [2] - 完善海南特色环境资源审判体系 优化破产案件审判机制 推动未成年人与家事审判融合发展 [2] 案例培育与品牌建设 - 聚焦涉外 知识产权 环境资源 破产 未成年人 行政审判等领域精品案例培育和打造 [2] - 加大典型案例的裁判示范引领 持续加强专业化审判宣传 [2] - 推进和深化国际司法协作和交流合作 提升专业化审判品牌影响力 [1][2] 保障措施建设 - 配齐配强专业化审判队伍 强化技术化保障 [2] - 构建上下贯通的专业化条线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符合专业化审判的考核评估体系 [2] - 加强制度集成创新 提供及时和丰富的政策供给 营造一流法治环境 [1]
“中国洋浦港”巨轮驶向深蓝
海南日报· 2025-08-15 09:29
船舶登记规模 - 截至2025年7月底,"中国洋浦港"籍登记国际船舶达63艘,总吨位354.76万吨,总运力635.02万吨,相关总资产达192亿元人民币 [1] - 自2024年11月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成立以来,新登记船舶21艘,增幅达45.65% [1] 港口基础设施升级 - 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一期投产后码头年通过能力达360万标箱,二期建成后将跃升至500万标箱 [2] - 远期规划构建"一港三区"发展格局,港口通过能力将提升至2.25亿吨,并建设全球首个"智慧绿色零碳枢纽港" [2] 产业集群发展 - 2025年航海日对接会单日签署20亿元航运投资协议 [2] - 以航运为核心带动船舶融资租赁、航运保险、船舶代理等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2] - 餐饮供应链企业锅圈食品因看重航运能力及政策优势在儋州布局 [2]
“中国洋浦港”籍国际船舶总载重吨突破600万吨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船舶登记规模 -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国际船舶总载重吨突破600万吨大关 达624.27万载重吨 [1] - 登记船舶数量达63艘 总吨位348.78万 船舶总资产超过190亿元人民币 [1] - 2023年新增登记船舶18艘 同比增长39% [1] 制度创新与服务 - 形成以"十大创新举措"为核心的服务体系 包括特殊办、动态办、导航办等特色机制 [1] - 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 建立全链条保障体系 [1] - 通过政企协同和国际宣介举措 主动走访国际航运企业并解读政策优势 [1] 产业集聚效应 - 海南自贸港吸引航运金融、保险、制造等全产业链要素集聚 [1] - 成功吸引众多国际航运企业入驻 [1] - 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登记制度 [1] 发展目标与规划 - 围绕服务便利化、管理法治化、发展国际化目标 对标国际先进经验 [1]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为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提供海事支撑 [1] - 助力海南打造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枢纽 [1]
商务部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清单
新华网· 2025-08-12 05:41
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管理框架 - 商务部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及物品清单 旨在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并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1] - 清单适用于海南全岛与境外之间的"一线"进出口管理 涵盖现行禁止及限制措施 同时包括部分货物进口例外措施 [3] - 未列入清单的货物及物品可经"一线"自由进出 但需遵守国家安全、国际条约、动植物保护等国家统一规定 [3][4] 禁止进出口货物管理 - 禁止进口货物目录共九批 涵盖第一批(2001年)至第九批(2023年) 包括旧机电产品、固体废物、白炽灯等 [5] - 禁止出口货物目录共八批 涵盖第一批(2001年)至第八批(2023年) 涉及林业产品、环境保护相关货物等 [5] - 特殊禁止措施包括以氯氟烃为制冷剂的家电及工业压缩机、莱克多巴胺(雷托巴胺)、索马里木炭等 [6] 限制进出口货物管理 - 限制措施包括进口许可证管理目录(2025年)、出口配额总量(2025年)及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2025年) [6] - 受管制货物包括两用物项和技术 涉及钨、硫、锁、钼、钢及中重稀土相关物项 [6] - 管理依据包括《出口管制法》《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及年度目录公告 [6] 禁止及限制进出境物品 - 禁止进出境物品表依据海关总署令第43号(1993年修订) 涵盖危害国家安全、淫秽物品等 [7] - 限制进出境物品表同样依据第43号令 包括文物、货币、濒危动植物等 [7] - 特殊物品管理包括禁止携带邮寄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卫生检疫相关物品、散发性宗教印刷品及音像制品 [7] 货物进口例外措施 - 例外措施涵盖84类商品 包括起重机械、印刷机、发电机组、医疗设备等 允许取消进口许可证或开展保税维修 [9][10][11][12] - 部分设备如起重机(8426419000等)、印刷机(8443160002等)需由最终用户申请进口且不得在岛内流转或转卖内地 [9][10] - 保税维修模式适用于柴油发动机(8408209010等)、医疗设备(彩色超声波诊断仪9018129110等) 但仅限"两头在外"维修且不得境内流通 [11][12] 清单实施及调整机制 - 清单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之日起生效 此前已实施的放宽贸易措施按原规定执行 [4] - 清单由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海南省负责解释和调整 管理措施随相关文件更新同步生效 [4][7]
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货物税收政策发布
新华网· 2025-08-12 05:40
海南自由贸易港税收政策 - 政策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时的货物税收政策,设立"一线"和"二线"管理 [1] - 享惠主体经"一线"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的货物免征进口税收(包括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1] - "零关税"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在岛内享惠主体间流通时免于补缴进口税收 [1] - "零关税"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经"二线"进入内地需补缴进口税收,但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企业加工增值达到或超过30%的货物免征进口关税 [1] 政策覆盖范围及影响 - 享惠主体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2] - "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零关税"商品比例达到74% [2] - 政策将进一步降低岛内企业生产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2] - 大幅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