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法治化营商环境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持续推进“执法+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江南时报· 2025-09-04 07:36
执法理念创新 - 推行预防先行机制 通过合规经营指导 风险预警机制和普法宣传提升经营主体合规意识[1] - 采用包容审慎原则 建立10类36项免罚轻罚标准体系 包含77项免罚清单和44项减轻处罚清单[2] - 实施"三书同达"制度 同步送达处罚决定书 合规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 实现闭环管理[3] 执法实践成效 - 上半年为1.5万家经营主体实施免罚轻罚 减轻免除处罚10.4亿元 其中近70%受益对象为个体工商户[2] - 无锡市办理轻免罚案件9960件 惠及小微经营主体6880余家 泰州市通过"三书同达"指导327家市场主体[3][4] - 对严重违法行为严格执法 如对某电梯公司没收违法所得13.5万元并罚款28万元[2] 监管技术升级 - 无锡市建立涉企检查服务平台 2025年联合检查任务占比43% 汇总取重任务比例达82.47% 年度抽查主体数较2024年压降26.4%[4] - 泰州市开发"互联网+监管"平台 通过信用画像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双随机检查量压减20.48%[4] - 推行"扫码入企"规范检查流程 已实施4711户次 并发布行政合规指导清单[4] 跨部门协作机制 - 建立政企协作品牌维权机制 3个月吸纳86家品牌企业 通过"24小时受理-48小时核查-72小时处置"流程处理16件维权诉求[4] - 强化行刑衔接和执法协作 形成全链条打击违法犯罪合力[2] - 构建数字化裁量基准体系 确保执法尺度统一[3] 全省推广计划 - 通过服务型执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 确保措施执行不跑偏[5] - 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解读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5] - 动态收集经营主体反馈 优化政策细节 贴合实际需求[5]
走进“公证赋能·智惠企业”开放活动,感知法治化营商新温度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1 04:50
据介绍,上海市新黄浦公证处年均办理各类公证案件近万件,业务范围涉及继承、遗嘱、合同、委托、声 明、保全证据等国内公证业务和出生、婚姻状况、亲属关系、学位、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等涉外领域的公证 业务;拥有一支公平公正、锐意进取的高素质法律人才队伍,受理本市各类公证业务,所出具的涉外公证 文书已获得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使用,是上海市公证行业规范服务单位。 零距离:个性化服务精准赋能企业 在随后举办的"惠企直通车"座谈交流环节,公证处工作人员重点介绍了该处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 力落实的"四双一"惠企利企服务机制,包括:"一专窗一通道""一领域一团队""一企业一方案""一园区一清 单"。该机制旨在通过一系列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打通利企惠企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上海市新黄浦公证处已构建"5+2"专窗服务、中英双语助企热线和重点企业绿色通道"三位一体"服务 体系,为多家企业提供"7×24小时"公证服务。聚焦企业"走出去"需求,公证处提供跨境投资、知识产权保 护、国际贸易合同公证、海外并购法律文件认证等专项服务。通过"公证+附加认证""公证+法律意见"等联 动模式,助力企业应对国际法律风险,提升合规竞争力。 ...
涉企检查不越位,也不能缺位(金台锐评)
人民日报· 2025-08-30 23:20
行政检查数量变化 - 上半年全国行政检查数量同比下降30%以上 入企入户检查减少48.3万次 [1] - 北京涉企行政检查数量下降72% 宁夏数量下降31% [2] 检查效率提升 - 北京检查发现问题率提高26% 宁夏发现问题率提高35% [2] - 通过数字赋能实现非现场检查 安徽开发"行政检查码"形成检查闭环 [2] 差异化监管机制 - 建立分级分类检查制度 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实施差异化监管 [3] - 对高信用企业减少检查频次 对高风险企业加强检查力度 [3] 政策目标与平衡 - 既要防止检查过多干扰企业 又要保证必要检查有效开展 [1] - 通过技术手段平衡严格检查与企业发展关系 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升监管效能 [2]
陕西省“与法同行”新媒体普法大赛进企业活动启动
陕西日报· 2025-08-27 23:00
活动概况 - 陕西省第十六届与法同行新媒体普法大赛进企业活动正式启动 聚焦企业普法需求并围绕宪法 民法典 安全生产法 消防法 民营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开展 [1] - 活动在全省各市(区)范围内组织代表企业参赛队伍开展示范赛 最终评选出11支队伍进行年度总决赛 [1] - 活动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主题 由陕西省委依法治省办主办 [1] 活动影响 - 新媒体普法大赛进企业活动将有效增强广大企业及员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1] - 活动进一步提升各类企业依法治企和诚信经营水平 [1] - 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深耕智慧普法 切实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 [1] 品牌延续 - 与法同行新媒体普法大赛已连续举办十五届 是陕西省普法活动的亮点品牌 [1] - 活动以青少年 企业员工等重点人群为普法对象 普法范围覆盖学校 企业等多个领域 行业和团体 [1] - 活动为法治陕西建设和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1]
久久为功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经济日报· 2025-08-27 22:22
政策法规建设 -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25条司法保障举措以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 [1]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施行后全国修改调整政策措施7312件并提出审查意见近6000条 [1]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民营经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1] 地方实践成效 - 宁夏司法厅化解涉企纠纷6000余件涉案金额3.07亿元 [2] - 辽宁高院审理侵犯经营主体人身财产安全犯罪案件150件追赃挽损15.35亿元 [2] - 通过法律援助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500余万元 [2] 现存挑战 - 部分地区政府服务理念滞后且存在隐性壁垒 [2] - 经营主体司法权益保障及外商投资平等保护需加强 [2] 制度优化措施 - 系统梳理地方性法规体系并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清单 [3] - 建立裁量基准动态调整机制并规范行业准入标尺 [3] - 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线上审批模式以提升效能 [3] 司法保障机制 - 推广"调解/仲裁—诉讼"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 [3] - 明确商事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以降低解纷成本 [3] - 严格限定失信惩戒使用情形并助力信用修复 [3] 平等保护机制 - 对内资和外资企业实行市场准入及生产要素使用同等对待 [4] - 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法治化落地 [4] - 明确清单中"其他"条款适用边界以消除弹性空间 [4]
重庆璧山司法局召开行政复议听证会 力促涉企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环球网· 2025-08-27 11:41
行政复议机制创新 - 重庆市璧山区司法局通过行政复议听证会方式处理涉企行政争议 重点针对工伤认定纠纷和超限运输行政处罚纠纷[1] - 采用"面对面"听证模式使争议在阳光下得到充分梳理与回应 企业代理人与行政机关负责人直接参与举证质证和辩论[1] - 听证主持人精准把握案件核心 聚焦工伤保险责任主体认定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合法性适当性等争议焦点[1] 行政机关参与度 - 璧山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参与行政复议听证率达到100% 实现从"幕后"到"台前"的转变[2] - 行政机关负责人亲自听取诉求并直面争议焦点 显著提升行政复议程序透明度和结果公正性[2] - 璧山区人力社保局和交通运输委负责人现场回应企业关切 包括劳动合同关系认定和处罚幅度合理性问题[1] 长效机制建设 - 璧山区司法局将行政复议听证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抓手 并作为硬性举措持续推进[2] - 不断创新听证方式和完善负责人参与机制 致力于实现"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效果[2] - 通过高质量行政复议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法治璧山建设提供保障[2]
经济日报:如何用硬功夫做优软环境
经济日报· 2025-08-26 07:34
立法体系建设 - 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获得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权限 构建覆盖产业全局和聚焦具体问题的立法体系 [2][3] - 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游艇产业促进条例》 推动游艇进出港艘次同比增长33%至38.44万艘次 游客人次同比增长35%至236.89万人次 [3] - 针对"五个图强"战略出台专项法规 包括种子进出口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及商业航天发展条例 [4][5] 精准立法实践 - 采用"小切口"立法解决具体问题 例如《海南自由贸易港免税购物失信惩戒若干规定》全文仅10条 直接针对免税商品二次销售牟利行为 [5] - 2024年"小切口"立法占比达77% 其他案例包括《违反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失信惩戒若干规定》(9条)和《"三无"船舶综合治理规定》(16条) [6] 执法机制创新 - 组建白鹭女子执法队等柔性执法队伍 通过服务型说理式执法减少冲突 三亚市已成立6支女子执法分队 [7] - 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成立美安综合执法服务站 企业可实现单一窗口对接 避免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 [8] - 实施"信用承诺+事后监管"模式 首违免罚与签订承诺书结合 大东海商圈试点10家餐饮店外摆经营资格 [9] 纠纷解决机制 - 前端通过公证制度预防纠纷 凤凰公证处提供远程视频公证平台 为洋浦港3家企业境外设立公司提供加急法律服务 [10] - 后端仲裁机制创新 海南国际仲裁院改制为非营利法人独立运作 提升案件裁决中立性和国际公信力 [11] - 国内率先实施临时仲裁制度 允许当事人自选仲裁规则 2023年7月完成首例临时仲裁案件 已有4宗案件落地 [12][13]
如何用硬功夫做优软环境
经济日报· 2025-08-25 22:41
海南自贸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进展 - 海南自贸港进入全岛封关运作倒计时阶段 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建设核心支撑 [1] - 2025年全球产业招商大会签约265个项目 总金额达2336亿元人民币 [1] - 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设定2025年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目标 [1] 立法体系构建与产业覆盖 -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赋予地方立法权限 构建覆盖产业全局与具体问题的法规体系 [2] - 游艇产业立法成效显著:2024年游艇进出港38.44万艘次(同比+33%) 游客236.89万人次(同比+35%) 注册游艇保有量超1780艘 [3] - "五个图强"领域立法全覆盖:种子进出口管理、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已出台 商业航天条例正在制定 [3] - 2024年"小切口"立法占比达77% 包括免税购物失信惩戒规定(10条)、市场准入失信惩戒规定(9条)等精准立法 [5] 执法机制创新与实践 - 柔性执法推广:三亚组建6支女子执法分队 通过服务型执法降低冲突与执法成本 [6] - 综合执法改革:2017年建立省级联席会议 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 美安园区实现单一执法对接 [7] - "信用承诺+事后监管"模式:首违免罚与信用承诺结合 大东海商圈10家餐饮试点外摆经营信用承诺制 [8] 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创新 - 前端预防性法律服务:区块链存证平台解决存证难问题 远程公证支持企业跨境业务 [9][10] - 仲裁制度改革:海南国际仲裁院改制为非营利法定机构 提升中立性与国际公信力 [10] - 临时仲裁制度突破:允许企业自选仲裁规则 2023年施行以来已落地4宗案件 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 [11] - 目标建设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通过全球仲裁资源互联吸引顶尖机构落户 [12]
用法律维护民企合法权益
经济日报· 2025-08-25 21:59
政策支持与司法保障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5条具体举措 从依法平等对待 引导守法规范经营 严格公正司法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权益保障和发展动能[1] - 民营经济促进法首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 保障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 科技创新 融资支持及执法司法等方面的合法权益[1] - 指导意见针对市场准入 要素保障 权益保护 拖欠账款 公平执法等民营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作出具体规定[2] 市场竞争与融资环境 - 多措并举保证民营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依法遏制滥用行政权力排除 限制竞争行为[2] - 助力民营经济组织拓宽融资渠道 依法规范金融机构单方面增加贷款条件 中止发放贷款或提前收回贷款等行为[2] - 加强对行政处罚案件的审理 依法纠正"小过重罚"等不当行政处罚[2] 经营规范与内部治理 - 引导民营经济组织规范内部治理 诚信合法经营 规范用工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3] - 针对民营经济组织内部腐败现象 要求企业坚持合法合规底线 避免触碰法律红线[3] - 通过司法实践将"依法平等对待"等法律规定从纸面落实到具体操作 增强经营主体获得感[3]
一诺千金换企业“一见倾心”
经济日报· 2025-08-25 21:59
立法与监管创新 - "小切口"立法占比超七成 聚焦游艇产业、种子进出口、数字经济和商业航天等领域 [1][2] - 实施"一个系统管检查"和"清单之外无检查"机制 简化监管流程 [1] - 推广"区块链技术+公证+智能执法"监管新模式 提升执法透明度和效率 [1] 法治体系建设 -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1年6月10日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确立法律体系"四梁八柱" [2] - 海南省人大结合地方实际制定自由贸易港法规 以"小快灵"立法支持自贸港建设 [2] - 通过法治政府建设实现"良法善治" 强化政府承诺与企业信任的协同机制 [2] 改革与法治协同发展 - 改革与法治关系被比喻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二者相辅相成且相伴而生 [1] - 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并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被视为新生事物成功发展的核心路径 [1] - 通过持续优化法治环境形成集群化效应 支撑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