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技术

搜索文档
广州白云推出新型储能装备产业人才政策,个人奖励最高30万
南方都市报· 2025-08-01 12:32
大赛概况 - 广州市白云区启动2025年"储云杯"创新创业大赛 最高奖励创业项目230万元并提供最高2000万元产业投资基金支持 [1] - 大赛重点瞄准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宽温域电池、超级电容器、氢储能、高效集成和智慧调控技术等领域 [5] - 晋级总决赛项目可入驻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储云创享空间"专业孵化器 [5] 产业政策支持 - 白云区新型储能装备产业人才政策涵盖"引、育、留、用"各环节 个人奖励最高30万元 [1][5] - 设置特聘岗位、突出贡献、青年后备、企业人才培养四项奖励机制 [6] - 同步推出"英才赋能""创业聚能"两大实施办法加速人才集聚 [6] 产业发展现状 - 白云区新型储能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已集聚东阳光、海四达等50余家企业 [2] -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全国唯一)落户白云区 纳入"6+6+X"现代产业体系 [2][5] - 规划5000余亩用地打造"总部+基地"全产业链生态 目标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 [6] 战略布局 - 加快构建"2+3"产业空间布局 依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白云湖先进制造产业园等平台 [6] - 大赛核心目标是汇聚全球人才团队 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深度融合 [5]
华体科技投资成立新型储能技术公司,持股55%
企查查· 2025-08-01 06:49
公司动态 - 华体科技联合海南诺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华体新型储能技术(四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1] - 新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梁熹,华体科技持股55%,海南诺基投资持股45% [1] 业务布局 - 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储能技术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领域 [1]
国家能源局:上半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同比翻一番
第一财经· 2025-07-31 06:38
能源供应与结构优化 - 全国能源供应充足且供需总体宽松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1]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突破六成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1] -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 占新增装机总量的91.5%[1]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 - 截至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1.59亿千瓦(同比增长30.6%) 占总装机容量59.2%[1] - 水电装机4.4亿千瓦 风电装机5.73亿千瓦 太阳能发电装机11亿千瓦 生物质发电装机0.47亿千瓦[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上半年新增装机规模较去年同期翻一番[1] 绿证市场发展 - 全国已核发分布式发电项目绿证8927万个 上半年共计核发绿证13.71亿个[2] - 可交易绿证达9.58亿个(同比增长1.49倍) 绿证交易价格逐步回归合理[2] - 2025年上半年绿证均价5元/个 6月均价6.5元/个(较最低价增长4.4倍)[2] 分布式发电与绿证核发 - 分布式发电项目数量巨大但核发覆盖率仍需提升[3] - 在浙江/河南/广东三省开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试点 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3] 新型储能发展 -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突破和管理体系完善成为年度关键任务[4] - 能源局将强化顶层设计 研究编制新型储能实施方案 统筹技术创新与产业可持续发展[4]
银川经开区抢滩下一代电池材料产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9 00:28
银川经开区下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布局 - 银川经开区以"双碳"目标为指引,前瞻性布局下一代电池材料产业,探索融合资本、绿电与资源的绿色发展路径 [1] - 新型储能技术成为园区核心焦点,重点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锰基材料,响应国家能源转型战略 [1]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已建成万吨级生产线,突破效率衰减、电压稳定性等瓶颈,批量供货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 [1] 绿电资源与产业协同优势 - 截至2024年11月底,银川市光伏、风电装机容量达978.85万千瓦,绿电园区试点落地银川经开区 [1] - 宁国运灵武100万千瓦光伏项目为园区提供低价绿电,使电池材料生产综合电价降低20%以上 [1] - 园区充分利用本地绿电资源与材料生产的耦合优势,形成独特竞争力 [1] 创新招商与产业链培育 - 采用"融资前置"机制,将"先落地后融资"改为"融资落地双轨并行",1个月内促成30余家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 [2] - 以汉尧为标杆,带动"原材料-前驱体-正极材料-回收利用"全产业闭环 [2] - 吸引电解液、集流体、设备制造、储能系统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培育链主企业生态 [2] 产业生态圈构建 - 依托绿电降本与政策赋能,构建"资源-绿电-产业-市场"四维协同体系 [2] - 探索从材料端到电池制造再到储能应用的产业链闭环 [2] - 打造具备核心技术、成本优势和低碳竞争力的下一代电池产业生态圈 [2]
龙源技术(300105) - 300105龙源技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3
2025-07-03 08:18
业务类型 - 公司与火电厂直接签约项目包括直接供货、EP、EPC 类 [2] 等离子体点火业务 - 近几年签约因基建机组项目审批加快呈增长趋势,收入确认与签约时间间隔长 [2] - 若基建项目按预期进度实施,2025 年前期签约的基建项目将有部分确认收入 [3] - 备件业务中,等离子体点火业务相关备件占比较大,订单近几年稳中有升 [6] 综合节能改造业务 - 2024 年抢抓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窗口期,实现收入大幅增长 [3] - 火电抽汽熔盐储能项目收入规模大、毛利低,扣除此项目后毛利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3] 递延所得税资产 - 2025 年一季度比年初增加 717.43 万元,增长 50.62%,原因是可弥补亏损金额较年初增加 [4] 海外业务 - 2024 年海外项目实现收入约 45.5 万元,2025 年计划在南非成立分公司,推广等离子体点火、锅炉节能环保改造业务 [5] 政策影响 - 《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发布后,机组可能需进行更个性化、复杂、综合的技术改造 [7][8] - 公司提出透明锅炉概念,实现锅炉运行数字化、可视化,支持远程控制与系统诊断 [8]
宁夏:废止两项储能政策,涉及新能源配储/调峰补偿等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03 07:05
宁夏储能政策废止事件 核心观点 - 宁夏发改委于2025年7月2日废止两项储能政策文件 涉及新能源配储比例 储能项目调用机制及试点项目补偿等关键内容 [1][10] - 废止原因与《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相关 旨在清理市场准入壁垒 [10] 已废止政策关键内容 《关于加快促进储能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2021年) - **强制配储要求**:新能源项目需配置不低于10%容量 连续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 新建项目同步投运 存量项目需在2022年底前完成 [3] - **市场机制**:允许储能以独立身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明确交易品种和价格机制 [4] - **调用保障**:电网优先调用储能设施 年完全充放电次数不低于250次 [5] 《2022年新型储能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 - **试点规模**:吴忠 中卫 宁东基地每地不超过200MW/400MWh 其他地市不超过100MW/200MWh 先进技术项目单个体量限100MW/200MWh [6][7] - **补偿政策**:试点项目调峰补偿0 8元 千瓦时 前600次充放电优先调用且不受价格排序限制 纳入新能源消纳补偿机制 [7] - **惩罚措施**:未按期投运储能电站的企业 其新能源场站优先发电计划将被核减 [7] 政策影响范围 - 涉及宁夏五市及宁东基地 覆盖新能源企业 电网公司及储能电站运营商 [9][10] - 原政策中关于配储比例 调用次数 补偿标准等条款均失效 [2][8]
15.85GWh,储能新增装机同比增长228%!5月新型储能项目分析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6-09 10:23
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达6.32GW/15.85GWh,同比+193%/+228%,表前储能增速超200%主导增长[1] - 用户侧储能新增装机150MW/473MWh功率同比-19%,但数据中心应用占比首次超40%[1][7] - 锂电池技术占比96%主导市场,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及混合技术加速落地[10] - 短期受"531"节点政策驱动装机将持续增长,但长期经济性困局未突破[12][14] 装机规模 - 5月新增装机功率环比+216%,表前储能6.17GW/15.38GWh同比+213%/+248%[1] - 1-4月经历调整期后增速恢复,4月表前增速超55%,5月创同期新高[1] - 前5月26省有新增装机,11省超百兆瓦,云南以2.5GW居首[3] 区域分布 - 云南共享储能项目集中投运,平均时长2小时[3] - 青海/新疆/内蒙古/山东新增规模均超500MW[3] - 内蒙古在电源侧储能中功率占比30%居全国首位[6] 应用场景 - 电网侧独立储能新增4.95GW/11.61GWh同比+219%/+261%,占总量78%[6] - 电源侧储能1.22GW/3.77GWh中98%为新能源配储[6] - 用户侧工商业为主,内蒙古数据中心项目占该领域43%[7] 技术路线 - 液流电池项目加速应用,如吉木萨尔200MW/1000MWh全钒项目[10] - 混合储能技术组合形式多样,包括磷酸铁锂+飞轮/钠离子/液流电池等[10] - 复合技术路线实证项目投运推动技术经济性提升[10] 市场动态 - 磷酸铁锂储能系统中标价0.562元/Wh同比-17%,EPC价同比-28%[13][14] - 碳酸锂价格跌至6万元/吨,较2024年底-19%[14] - 多省调整分时电价致用户侧收益不确定性增加[14]
稳居全区工业经济“C位” 嘉定汽车工业总产值突破3045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5-31 23:42
嘉定区汽车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 - 嘉定区定位为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致力于实现产业转型发展[1] - 自1958年起将汽车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定位为"科技卫星城",坚持汽车与科技结合的发展路径[2] - 全国最早启动汽车"新四化"变革的地区之一,率先提出并实践该概念[2] 产业布局与技术领域 - 推动已落户企业转型发展,促进智能化制造实现[1] - 布局车载芯片、汽车软件等技术领域[1] - 新能源领域从电动汽车(纯电/混动)拓展至氢燃料电池、甲醇和固态电池等新型能源,支持新型储能技术发展[1] - 汽车芯片国产化方面建设各类平台和测试机构,覆盖芯片设计到产线封装全流程[2] 产业生态与规模数据 - 集聚汽车及相关企业4500多家,汽车领域研发平台200多个(国家级/市级24个)[3] - 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4704.5亿元,其中汽车工业产值3045.1亿元(占比64.7%)[3] - 汽车行业总产出7200亿元,"新四化"领域超2500亿元,近3年平均增长率38%[3] 产业协同与平台建设 - 政府通过产业对接和协同创新帮助创业型企业解决产品推广难题[2] - 连续5年举办中国汽车论坛,2025年论坛将于7月10-12日在嘉定召开[1] - 长三角地区被视作全球汽车产业和创新高地,嘉定地处长三角城市群圆心位置[2][3] 人才吸引与城市配套 - 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强调高品质、低成本的城市生活优势[3] - 通过提升城市品质吸引人才集聚,部分人才因生活品质选择嘉定就业[3]
直击股东大会 | 川能动力李家沟项目工艺流程参数仍在优化 密切关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06:33
李家沟锂矿项目进展 - 李家沟锂矿项目基础建设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工艺流程持续优化参数以提高锂回收率 [1][5] - 项目自2024年11月进入联动试生产,连续产出合格精矿产品,整体运行良好 [3][5] - 采矿工程于2024年10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尾矿库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 [5] - 项目建成后年产锂精矿约18万吨,产能规模将位居行业前列 [4] - 李家沟锂矿已探明矿石资源储量3881万吨,平均品位1.3%,氧化锂资源储量50.22万吨 [4] 公司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0.55亿元(同比下降7.79%),归母净利润7.27亿元(同比下降8.85%) [4] - 子公司四川能投鼎盛锂业2023年亏损5421万元,受锂价低迷影响 [6] - 公司2024年向全体股东现金分红2.95亿元,控股股东计划2024年8月至2025年2月增持约3亿元股份 [8] 战略布局与行业应对 - 公司强调通过成本控制和产能释放穿越锂价周期,并探索新型储能技术、固态电池技术及退役电池回收业务 [7] - 积极与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合作,关注硫化物、氧化物及聚合物技术路线 [7] - 控股股东已获得李家沟北锂矿探矿权,目前处于勘探阶段 [7] 新能源业务规划 - 加快推动巴中通江、凉山美姑、阿坝马尔康等风电、光伏项目建设,提升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7][8] - 2025年主营业务结构预计维持风光发电、垃圾发电和锂电业务收入为主 [8]
龙源技术(300105) - 300105龙源技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8
2025-05-28 07:46
业务收入情况 - 2024 年公司节油业务收入减少 12.71%,等离子体点火业务平稳,以存量机组改造项目为主,2025 年基建类项目预计略有增加 [2] - 公司环保业务下降较快,煤电氮氧化物排放基本达标,非电领域受行业景气度低影响,利润收窄,环保改造投入能力受限 [2] 政策影响 - 《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出台,促使煤电节能改造从单一升级拓展到多领域,为服务商提供更广阔业务空间,公司在相关领域有业务布局 [3] 混氨业务 - 2024 年公司混氨业务确认收入主要来自国能台山电厂 600MW 燃煤锅炉混氨燃烧项目部分验收,2025 年将进行第二阶段研究与工程验证 [4] - 混氨燃烧技术尚处研究与工程验证阶段,需在技术路线、成本、收益及政策上进一步优化 [5] 综合节能改造业务增长因素 - 把握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战略窗口期,开展煤电机组节能改造、灵活性改造项目 [6] - 积极布局新型储能技术,实施国内首台大容量抽汽加热熔盐储能项目 [6] 生物质业务 - 生物质业务是公司在“双碳”目标下的业务布局,目前以技术路线储备和场景验证为主,选取了不同类型生物质生产、掺烧场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