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和科技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吴桂英调研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工作
长沙晚报· 2025-08-22 03:13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导向 - 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对湖南工作指示 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激发动力活力[1] - 要求答好文化和科技 文化和旅游两道融合命题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1]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展 - 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原址新建项目已进入装修施工扫尾阶段 计划年内完工交付[3] - 要求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 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加强资源统筹对接[3] - 要求加快重点项目规划建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丰富服务供给[3] 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 - 调研雨花区东塘街道政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要求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中心建设[5][6] - 强调以百姓视角和语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 盘活阵地资源创新实践场景[6] - 要求推进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 文明创建走深走实[6] 文物考古与保护工作 - 在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研考古发掘和保护修复工作 鼓励文物保护传承研究[6] - 要求建强专业人才队伍 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提高文物数字化采集水平[6] 文化场馆运营与艺术发展 - 在长沙美术馆调研展陈情况 要求发挥特色优势突出时代主题创新办展模式[8][9] - 强调提升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增强群众参与感和体验度[9] - 在笑嘛脱口秀剧场调研演出管理 鼓励坚持正确创作导向传递向上向善力量[9] - 要求推进演艺新空间规范化建设 使小剧场成为文化新地标和消费新引擎[9]
“中国V谷”马栏山的守与创
证券日报· 2025-08-17 16:43
园区概况 -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从城中村转型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集聚4000余家文化科技企业和6 4万名音视频产业人才 [1] - 园区累计实现规上企业营收超3600亿元 税收超200亿元 2024年规上企业营收673 41亿元(同比+5 32%) 税收31 4亿元(同比+10 91%) [1][7] - 园区亮相2025大阪世博会 展示"中国V谷"在文化科技产业深度合作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1] 技术基建 - 2020年启动"云网算"工程 2023年建成视频超算平台使3D渲染效率提升300% 2024年四大能力平台日均处理数据量达3PB(相当于日渲染150万部高清电影) [2][4] - 多云调度平台接入湖大超算和中南智算中心专线 网络平台实现2×100G覆盖 数据平台牵引3000万元音视频数据交易 [4][5] - 万兴"天幕"大模型实现文生视频功能 传统需1天的视频制作缩短至2分钟 [3] 产业应用 - 中国V链平台完成624部剧片预审 500部剧本交易 110部剧片撮合 监测2万条侵权线索 构建"创作-发布-交易-保护"闭环 [3] - 芒果数智"山海"App完成1 2万件文物数字化(相当于传统10年工作量) 自研算法使3D采集效率提升10倍 [6] - 天舟文化"AI+教育"产品推动上半年净利同比增136% 芒果未来艺术中心运用激光雷达/流体模拟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 [6] 产业集群 - 形成"文化+科技+X"特色产业集群 集聚202家规上企业/166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专精特新企业 [7] - 芒果超媒自主研发"芒果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 [5][7] - 设立总规模20亿元创业基金和5亿元引导基金 撬动118亿元社会资本 吸引20家重点企业落地 [8][9] 人才生态 - 出台"马栏山人才十条"政策 建设4000㎡创业孵化基地和1766套人才公寓 配套文创中小学 [9] - "马驹计划"专项资金孵化46个项目 配套1亿元基金 天择教育9年培养2000名复合型传媒人才 [10] - 达晨创投带动6家企业落户 引入2亿元投资覆盖AI/信息技术/文化产业等领域 [9]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丨三尺讲台“播火者”——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傅婉娟
新华社· 2025-07-30 15:02
"青年学员向着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奋斗,离不开军队院校思政教育引领。"国防 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教授傅婉娟,将最后一堂思政课讲堂搬到了这里。 八一前夕,国防科技大学校园。一批毕业学员在陈赓雕像前列队告别,奔赴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 三尺讲台,三十年坚守。在深耕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傅婉娟眼中,授课解惑的责任比天大:"一个老师 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在信息时代,学生面对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老师就要帮助他们分流 归类、去伪提纯、精准滴灌。" 在学员眼中,傅婉娟如同"播火者",她用科学理论之火点亮学员心中的理想之灯,用独特的授课方式为 学员开启智慧和思考之门,让学员感知真理魅力、品味真理之味。 学员聂志伟在遇到困惑时向傅婉娟请教,却没有得到直接答案,而是拿到了傅婉娟推荐的一些理论文 章、参考文献和她列出的几个思考点。 "自己寻路得出的答案,他们会更笃定。"傅婉娟觉得,"e时代"的学员,不再将老师视为不可撼动的权 威,更喜欢自己去探究、去验证。老师要用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帮助学员认识和把握规律, 形成科学的认知。 "历经思考和探求,才能更觉真理味道之'甜'。"聂志伟说。 夏日的深夜,一 ...
建设文化强国的壮美实践——浙江20年持续推进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纪事
新华社· 2025-07-29 14:19
文化建设工程成果 - 2005年浙江省委提出文化建设"八项工程" 包括文明素质工程 文化精品工程 文化研究工程 文化保护工程 文化产业促进工程 文化阵地工程 文化传播工程 文化人才工程 [3] - 文化研究工程累计立项2000余项 吸引国内外万余名专家学者参与 投入财政资金2亿多元 预计形成学术专著约6000部 [7] - 建成文化遗产保护网络 包括3处世界文化遗产 5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8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701处中国传统村落 449家备案博物馆 926家乡村博物馆 [9] 文化产业发展 - 文化及相关产业年增加值从442亿元增长至6150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3%提升至7%以上 [11] - 全省影视制作机构达5000余家 横店影视城投资30亿元建设29个高科技摄影棚 可节约剧组一半制作成本 [11][23] - 形成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 中国国际动漫节 浙江青年电影周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文化展示交流平台 [25] 公共文化服务 - 构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包括102座文化馆 102座公共图书馆 1367座乡镇综合文化站 1.86万家农村文化礼堂 [9] - 全省建成近1.4万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城乡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即可享受文化服务 [14] - 2024年起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 省 市 县三级1500多名文化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服务 [22] 文化创新与数字化 - 良渚古城遗址推出VR大空间项目 建设良渚色彩体系基因库和纹样体系基因库在内的"良渚MEI"生活美学联盟 [23] - 实施浙江文化数字工程 发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引领作用 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高能级平台 [23]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收录1.2万余件绘画藏品 出版60卷226册 成为"科技+人文"融合典范 [6][7] 文化精品与人才 - 浙江文艺界2003年以来获国家级权威奖项500余项 涌现大批国家级文艺人才 [11] - 青春越剧《我的大观园》完成全国十城巡演 观众达7.2万人次 [11] - 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成为新时代主旋律美术创作名篇 新作《互鉴——举办"良渚论坛"》延续艺术创新 [26]
湖南积极探索“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这个“加法” 何以产生“乘法”效应(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7-21 22:10
文化与科技融合新业态 - 数字文博平台山海APP上线10个月完成3万件文物数字化采集并拥有3000万用户 [1] - 音乐节目《歌手2025》采用虚拟座席与实时反馈技术实现AR云入场体验 [1] - 芒果数智算法使文物采集效率提升且成本下降80% [2] - 京东方艺云类纸显示屏实现艺术还原与智能交互 去年数字文博合作营收超15亿元 [2] 虚拟制片技术突破 - 创壹科技虚拟制片短剧《柒两人生》播放量超5亿次 拍摄周期仅14天 [2] - XR虚拟影棚技术替代传统实景搭建 实现数字场景快速切换 [2] - 第二代时空凝结系统技术应用于体育转播和大型晚会等新场景 [6] 音视频产业规模增长 - 2024年湖南省音视频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收达2827.6亿元 同比增长9.7% [3] - 马栏山园区聚集5家上市公司、202家规上企业及166家高新技术企业 [6] - 带动4000余家文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6] 数字文保技术应用 - 采用光度立体采集与AI数字修复技术以0.01毫米精度还原浯溪摩崖石刻 [4] - 建成摩崖石刻专题数字体验馆实现4K级文物展示 [4] - 传统花鼓戏《新刘海砍樵》通过沉浸式舞台改造获得市场认可 [4] 技术基础设施升级 - 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实现5分钟中文短剧1分钟内英语翻译 [6] - 云网算新设施支持超高速传输与5G云送审模式 [7] - 本地拍摄异地协同制作成为行业常态 [7] 产业支持体系构建 - 设立总规模3000亿元金芙蓉基金专设文化科技融合子基金 [7] - 引入专业仲裁院与知识产权审判庭强化制度保障 [7] - 建立部省联动机制与专班推进机制支持产业发展 [6][7]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文化科技融合如何助推城市更新?
36氪· 2025-07-17 00:49
城市更新双引擎 - 文化与科技融合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驱动力 当前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5%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阶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1][2] - 国际案例显示文化科技融合是城市竞争新焦点 伦敦南岸艺术区通过数字艺术改造工业区 新加坡智慧国提升城市效率 [2] 空间载体创新 - 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三维激光扫描 虚拟现实等技术 北京首钢园将高炉筒仓改造为科幻主题乐园 数字艺术展览 实现工业遗址保护与现代体验双赢 [3] - 历史街区微改造结合物联网大数据 广州永庆坊打造智慧街区管理平台 保留岭南文化同时引入现代创意业态 [5][6] - 公共空间升级案例 上海徐汇滨江引入西岸传媒港等数字产业 工业锈带转型为文化商业科技综合体 [9] 新兴业态培育 - 数字内容产业跨越式发展 虚拟制作 AI特效降低影视成本 北京798艺术区聚集数字艺术设计企业 带动周边商业升级 [11] - 创意设计产业连接文化与科技 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举办设计周 上海虹口区建设北外滩设计产业集群 促进经济转型与空间审美提升 [13] - 文旅融合产业兴起智慧旅游 数字景区 广州永庆坊结合骑楼与数字艺术 成都夜游锦江项目融合灯光秀AR技术再现蜀文化 [15] 数字治理升级 - 智慧城市治理应用CIM平台 苏州姑苏区构建14.2平方公里数字孪生古城 实现建筑古树数字化管理 [17] - 公共服务创新案例 深圳图书馆之城平台实现全市资源共享 老旧社区改造引入人脸识别门禁 智能垃圾分类设备 [20] - 社会参与机制优化 线上公众平台通过VR展示规划方案 区块链技术记录资金使用增强透明度 [22][23] 未来发展趋势 - 从单点更新转向全域更新 从硬件更新转向软硬协同 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 功能需求转向体验价值 [24]
吴桂英调研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长沙晚报· 2025-07-11 03:30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调研 - 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及湖南工作重要指示 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1] - 调研文化和科技融合展厅 要求提升展示代表性前瞻性 动态呈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 加强互动体验 展示技术策源地与应用场景集聚地实践[3] 众笑文化传媒公司调研 - 考察企业短剧平台搭建及海外推广 指出微短剧是文化科技融合新兴形态 需坚持核心价值观导向 推出精品内容满足多样化需求 促进文化出海[6] 音视频技术发展 - 调研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 关注菁彩声家庭影音等专业测试空间 强调技术前沿突破 打造可复制应用标杆 加速成果产业化 培育文化产业新增长点[9] 参与调研人员 - 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及市领导邹特 周志凯参与调研活动[10]
山东政商要情(6.30—7.6)
经济观察报· 2025-07-06 08:13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7月9日至10日在曲阜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1] - 论坛下设6个分议题,涵盖文明起源、儒家文化、人工智能、齐鲁文化等领域 [1] - 国际嘉宾约300人出席,来自70多个国家,包括12位副部级以上外国政要、35位驻华使领馆代表和220余位国外专家学者 [1] - 论坛已成为全球文明对话和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影响力持续提升 [1] 山东文化科技融合政策 - 山东出台《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2] - 政策措施聚焦5个方面23条措施,行动计划涉及5方面重点任务,旨在建设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新高地 [2] - 2024年数据显示,全省规模以上科技型文化企业达1135家,占全部规上文化企业的29.1%,实现营业收入4586.5亿元,占比59.9% [2] - 政策推动文化产业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 [2] 山东消费环境优化 - 山东出台44项举措优化消费环境,实施五大行动打造"放心消费在山东"升级版 [3] - 目标到2027年打造400个"山东制造·齐鲁精品"、300个"好品山东"品牌、3万家放心消费单元 [3] - 计划培育80项全国质量标杆、600项全省质量标杆,建成60条以上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 [3] 山东医保服务创新 - 山东16市均推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并上线一体化结算平台 [5] - 截至2024年6月底,全省通过"一站式结算"报销3466.69万笔医疗费用,累计报销20.62亿元,惠及626.50万人 [5] - 2024年度已报销1098.47万笔、5.79亿元,惠及215.50万人 [5] - 计划2025年底前全面实现商保省内异地和跨省异地免申直赔 [5] 济南名泉保护规划 - 济南发布《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2025—2035年)》,新增莱芜区、钢城区水文地质单元 [7] - 泉群数量由10个增至12个,新增吕祖泉泉群和舜泉泉群 [7] - 规划范围扩大至5789.62平方千米,涵盖9个水文地质单元 [7] 烟台葡萄酒产业 - 2025葡萄酒旅游大会在烟台开幕,主题为"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烟台" [8] - 大会发布中国首个葡萄酒产业综合评价体系《新华·中国(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指数》 [8] - 烟台获得"国际负责任葡萄酒旅游目的地认证证书",在生态保护、服务标准化等方面达到全球领先 [8] - 烟台拥有200多家葡萄酒生产企业、60余座酒庄,形成三大重点子产区 [9] - 烟台葡萄酒产量占全国40%、销售额占60%,品牌价值达862.31亿元,畅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23条举措答好文化与科技“融合题”
大众日报· 2025-07-05 00:22
政策支持 - 山东省推出23条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 涵盖项目建设 市场主体 人才培育 金融服务 优化生态等方面 [2] - 政策明确8个重点方向布局重大项目 包括文化科技研发 文化智能装备 文化应用场景 文化传播创新等 [2] - 对符合条件的文化科技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后补助 对原创性文化技术类 应用类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2] - 对文化元宇宙"名品""名景"给予资金奖励 对达到规定条件的网络剧 网络电影 网络动画片给予资金奖励 [2] 市场主体 - 支持文化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 布局建设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平台 推动文化数据资源交易应用等5项措施 [3] - 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制造业企业进行奖补 对新升级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平台给予经费支持 [3] - 对打造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的文化科技平台和企业给予奖补 [3] 人才培育 - 加快引育文化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团队 强化省属文化企业和事业单位人才政策激励 [3] - 支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对文化科技人才提供医疗保健 交通出行等绿色通道服务保障 [3] - 支持文化科技人才申报省政府非教育系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 [3] 金融服务 - 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力度 增加金融机构对文化科技企业的信贷投放 [4] - 对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按时还本付息的中小文化科技企业给予贴息支持 [4] - 支持文化科技企业上市融资 [4] 行动计划 - 到2027年 山东将突破20项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 打造1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 [4] - 培育20家左右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重点企业 努力建成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高地 [4] - 行动计划确定5个重点任务 包括突破新技术 研发新装备 打造新载体 拓展新场景 发展新业态 [5]
建设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新高地,山东发布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齐鲁晚报网· 2025-07-04 03:26
主要目标 - 到2027年突破20项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 [1] - 打造1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 [1] - 培育20家左右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和科技融合重点企业 [1] - 将山东建设成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高地 [1] 重点任务 - 聚力突破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技术":加大前沿交叉、关键共性和系统集成技术攻坚强度,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引领性技术 [2] - 聚力研发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装备":加快新一代新型交互、显示、智能等装备研发速度,推动新装备在文化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2] - 聚力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载体":加快产业创新平台、数据应用平台、重大基础设施、科技产业园区等平台建设进度 [2] - 聚力拓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场景":强化在虚实融合、多维视听、数字跨界等领域融合深度,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融合应用场景 [2] - 聚力发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业态":加大文保考古、智慧文旅、影视动漫、数字创意等产业发展力度,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强的产业集群 [2] 组织推进 - 形成协同工作合力 [2] - 优化创新资源统筹 [2] - 强化产业创新主体 [2] - 加大人才服务保障 [2] 政策亮点 - 突出创新基调:加快人工智能、数字安全、虚拟现实、超高清视听等技术的前沿交叉创新,培育文化科技新质生产力 [3] - 强化需求导向:聚焦文化创作、传播、体验等关键环节,围绕博物馆、剧院、历史遗址等文化空间数智化需求 [3] - 坚持融合引领:构建全链条贯通、全要素集聚、全周期服务的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