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演艺

搜索文档
在文化与科技相融共生中激发创新活力
北京青年报· 2025-09-22 17:58
本报特约评论员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文化发展赋能,可以从更广维度打破时空界限,让文化场馆"动起 来"、非遗"热起来"、文物"活起来"。数字出版、数字演艺等新型传播方式的不断涌现,给观众带来更 为便捷、时尚、全方位的视听体验。而动漫游戏、网络音乐、数字文创等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层出不 穷,进一步拓展了文化产品的形态与业态,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今日开幕,约800名中外嘉宾将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围绕科技激发文化原创 力、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正在全面打通文化创作、 消费、传播等各环节的形势下,本届论坛无疑是一次汇集众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加快发展 新型文化业态的最佳契机。 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北京的文化新质生产力正展现出科技驱动产业革新、集群生态加速 形成的繁荣景象。这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 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08.8 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高 ...
北京:拟支持引入放映虚拟现实电影 支持企业向国家电影局申请虚拟现实电影“龙标”
快讯· 2025-06-27 02:07
前沿技术应用与沉浸式体验 - 强化虚拟现实、空间计算、AI等技术在文商旅体融合场景中的创新运用 [1] - 支持建设LBE XR大空间、数字艺术展、数字演艺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1] - 建设国家科幻公园并开展虚拟现实电影技术研究,设立科幻电影体验中心 [1] 首用首发场景与示范应用 - 推动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体验店和示范场景建设 [1] - 配套建立人形机器人、空间智能等多场景数据测试标准 [1] - 在服贸会、中国科幻大会等重大活动中进行技术示范应用 [1] 虚拟现实电影与标准制定 - 支持企业引入虚拟现实电影放映并申请国家电影局"龙标" [1] - 参与虚拟现实电影和游戏等领域行业标准制定 [1]
研判2025!中国综合性文化中心行业相关政策、投资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新技术催生数字演艺等新业态,为公众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8 00:05
行业概述 - 综合性文化中心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功能包括社会宣传教育、科学文化普及和群众文艺活动组织,通常包含剧场、展厅、图书馆等设施 [2] - 按功能定位可分为基层服务型、文化展示型、多馆合一型三大类 [2] - 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24年投资规模达210.16亿元,同比增长6.13% [1][12] 技术应用 - VR/AR、AI技术深度赋能产业链,包括AI辅助创作、数字孪生复原文化遗产、沉浸式演艺和智能导览系统 [1] - 技术融合催生数字演艺、云上展厅、AI艺术教育等新业态,提升用户体验 [1] - 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实现亿级文献在线访问,故宫博物院"数字故宫"引领文博数字化转型 [14] 行业发展历程 - 1978-2000年为萌芽阶段,文化设施以单一功能为主,市场化程度低 [4] - 2001-2010年进入标准化建设阶段,基层文化中心配备图书馆等设施 [4] - 2011-2020年推进数字化与多元化,引入AR导览等技术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4] - 2021年至今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强化智能化场景化服务如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 [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场馆建设、文化活动器材、文化资源创意及技术支持 [7] - 中游为运营服务环节,下游为参观者 [7] - 相关企业涵盖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备供应(森海塞尔、欧司朗)、技术支持(华为、中兴)等领域 [2] 政策支持 - 2024年《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数字经济与旅游业融合,目标2027年完善智慧旅游基础设施 [9] - 2024年《"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年工作方案》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11] - 2025年将推出旅游日惠民活动,包括门票减免、消费券包等激励措施 [11] 重点机构经营 - 国家级机构如国家博物馆(143万件藏品)、故宫博物院在文化保藏与数字化方面领先 [14][16] - 上海文化广场2024年举办334场演出(+32.54%),吸引观众41.28万人次(+43.96%) [19] - 区域性中心如深圳龙岗文化中心采用"文化+科技+商业"融合模式 [14] 发展趋势 - 政策驱动技术融合,如北京推动AI、区块链等技术赋能文化新业态 [21] - 市场需求多元化推动服务创新,包括引进国际演出和开发自主IP产品 [22] - 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行业绿色转型,注重环保建筑和传统文化传承 [23]
“五一”假期西安文旅交出亮眼答卷
西安日报· 2025-05-07 03:09
文旅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五一"假期西安累计接待游客1475.08万人次,同比增长5.2% [1] - 实现旅游总收入123.34亿元,同比增长7.55% [1] - 西安连续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十大入境游旅游目的地"及"年轻人最喜爱的十大打卡城市" [1] 文博业态带动效应 - 全市20余家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10余家取消闭馆日以提升接待能力 [2]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分别接待游客33.39万、6.92万、8.38万人次,同比增长16.1%、19.9%、125.8% [2] - 3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781.58万人次,同比增长2.4% [2] - 旅行社接待国内团队游客同比增长11.12%,入境游团队游客同比增长149.73% [2] 演艺市场亮点 - 全市19家主力演艺剧目共演出803场,同比增长29.7% [3] - 《古城烽火》首演接待游客4.4万人次,《西安千古情》单日演出19场创新高 [3] - 《长恨歌》接待游客5.6万人次(+4.2%),《赳赳大秦》持续满负荷运营 [3] 业态融合创新 - 西安SKP商场举办非遗美食节及"赏花踏青季"促消费活动,推动"文旅+商业+景区+演艺"协同 [6] - 发放文旅"大礼包"带动车展销量超1.9万辆,抖音活动发放100万元消费券实现文商旅消费1.5亿元 [6] - 永兴坊推出XR产品矩阵,白鹿原影视城沉浸式项目"蝶·幻境"受好评 [6] - 顺丰在文旅场景寄送快件3.2万票,汉服寄递日均单量300-400单(+300%) [6] 区域协同发展 - 曲江片区实施限流措施提升游客体验,浐灞国际港举办特色活动带动接待量质齐升 [7] - 沿山片区及西咸新区乐华城、昆明池·七夕公园游客人次大幅增长 [7] - 城墙新增5个出入口带动周边消费,新城区顺城巷活动推动商业综合体营收增长5% [8] - 碑林区联动商场活动带动老菜场客流增长10%+,莲湖区顺城巷串联带动餐饮等业态营收增长10%-15%,民宿入住率提升18.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