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守正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学好用好新时代改革方法论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经济日报· 2025-08-07 22:26
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 - 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改革方向正确 明确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 同时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大胆探索 [3] -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矛盾 奔着问题改 为经济社会发展扫除障碍 [4] -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经济和社会 政府和市场等重大关系 增强改革系统性 整体性 协同性 [5] - 坚持破立并举实现动态平衡 如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之制 破市场壁垒之弊 [6] -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意识形态安全 科技安全等重大风险 掌握改革发展主动权 [7]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 构建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 推进内容 传播 展示 安全能力全面提升 [8] - 经济日报通过四大委员会机制打破部门壁垒 成立第一第二融媒体中心实现报网端微协同联动 [12] - 打造14名记者个人专栏形成"人人写评论"氛围 培养全媒体人才梯队 按需设岗优胜劣汰 [13] 经济日报改革实践 - 以"评论立报 理论强报 调研兴报 开门办报"为方针 形成言论矩阵和理论传播矩阵 [10] - 开展地方 产业 企业 热点话题四大调研 刊发100余套深度报道实现150亿全网传播量 [11] - 运营微信 微博 抖音等平台账号 成为经济领域"优质内容供应商" [12] 舆论引导与传播创新 - 聚焦打造"第一解释权" 通过评论矩阵廓清高质量发展舆论环境 [10] - 连续5年举办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征文 出版学理化研究丛书搭建高端理论平台 [10] - 加强新技术前瞻性研究 推进内容供给侧改革 探索防范意识形态风险有效做法 [17] - 联接中外搭建沟通桥梁 驳斥抹黑中国改革的错误论调 提升国际话语权 [18]
中国酒协调研点赞四特酒:深耕赣鄱筑根基,特香标杆谋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8-06 04:08
行业调研背景 -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率队于7月18日赴四特酒公司开展专项调研 调研团包括江西省酒业协会秘书长万兆宝等成员 [1] - 调研目的为通过走访市场和企业 了解行业真实形势及企业挑战 助力把握市场动向并分享成功案例 [4] - 双方围绕新竞争形势下酒企破局之道进行深入交流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白酒行业已从增量市场转变为缩量市场 区域中小酒企面临严峻挑战 [4] - 因挤压式竞争 部分缺乏根据地市场的中小酒企陷入发展困境 [4] - 行业核心命题从企业主导转向消费者定义价值 底层逻辑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21] - 白酒消费场景发生结构性变化:从单一饮用途向多元体验转变 [21] - 中国白酒产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与消费模式变革 行业集中化趋势显著 [18]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四特酒长期深耕本土市场 扎根宜春樟树 情系江西风土文脉 凝聚江西集体记忆 [8] - 公司坚持聚焦产品和品系优化 形成以天工为代表的高端品系、四特十五年为代表的次高端品系、东方韵为代表的中端品系金字塔结构 [17] - 依托特香型白酒独特定位 牵头修订GB/T 10781.7—2025国家标准 巩固品类话语权和细分市场领先地位 [17] - 品牌逐步回归价值驱动主线 在文化底蕴、香型个性、口感体验方面构筑竞争壁垒 [17] 产能与技术优势 - 公司具备江西白酒行业首屈一指的超级产储能矩阵:基酒年产能达6万千升 储酒能力达11万千升 拥有4个老酒库 [9] - 通过万吨酒库DCS控制系统和速冻30℃技术应用 优质基酒产出率突破92.3% 老熟周期缩短15% [9] - 形成规模储酒与品质控制双重优势 [9]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 联合江西电视台《了不起的江西名人》《影响世界的江西》系列舞台剧输出天工文化IP [8] - 独家赞助凤凰网旅行综艺《这局好玩儿》助力展现江西文旅魅力 [8] - 联动人民网江西开展江西小炒上分行动推广江西美食文化 [8] - 通过社会公益活动深化品牌与消费者情感纽带 关注全民运动、教育文化、乡村振兴等领域 [8] 发展展望与建议 - 调研团队认为四特酒在深耕本土市场、聚焦品类品牌、差异化竞争方面的成果对行业有借鉴意义 [22] - 建议围绕品类优势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加速从区域龙头向全国名酒跨越 [22] - 公司表示将坚持长期主义 依托特香型优势深化产区建设 强化品质保障 创新营销策略 [22]
获评“东莞新十景”,创办市级书法最高奖,这座书院如何做到的?
南方农村报· 2025-07-25 07:35
书院历史与建筑 - 始建于1476年 是东莞唯一获"三鼎甲"题字的明清学府 [7][8] - 院落面积4000平方米 采用三进结构含12间多功能厢房 [9] - 2012年重建后通过"鳌台八景"工程整合为文化地标 2017年入选"东莞新十景" [10][11] 文化研究与古籍保护 - 年均出版古籍文献十余部 包括《明王缜诗选注》《明清鳌台王氏遗文集》等 [14][15] - 形成"名人-非遗-古籍"三位一体研究体系 2021年升级为岭南书院 [15][16] - 系统梳理本土历史资源 为岭南文化传承提供学术支撑 [16] 文化活动与品牌建设 - 年均举办超60场活动 涵盖书法展 国学讲座 非遗手作等形式 [2][20][21] - 2016年设立"鳌台书院奖" 成为东莞书法最高荣誉 [18][19] - 2020年获全国首个"大书法研究创作基地"称号 年均举办20余场书法活动 [19][20] 社会服务与创新实践 - 2022年挂牌"方志驿站" 年均接待研究者500余人次 [22][23] - 年均服务群众超2万人次 青少年传统礼仪活动参与量达5万余人次 [30][31] - 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圈" 通过研学打卡 开笔礼等形式创新文化传播 [31][32] 品牌影响力与未来展望 - 获评"东莞新十景" "岭南书院"等称号 成为厚街文化核心阵地 [3][4][5] - 2022年青少年书法大赛吸引千名学子参与 线上直播观看量超百万人次 [21] - 计划持续赋能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融 打造精神家园标杆 [34][35]
刘小涛到苏州工艺美院讲授思政课
苏州日报· 2025-07-02 00:16
文化自信与传承 - 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 [1] - 青年学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创新表达的开拓者 [1] 工艺美术行业发展 - 文化可以点石成金,是提升产业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推动城市出圈出彩的流量密码 [2] - 工艺美术行业需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准把握时代潮流,保持韧性、耐心、定力 [2] - 创造更多文化精品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 教育与人才培养 - 学校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思政课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2] - 紧贴市场需求,动态优化学科设置,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 [2] - 培养兼具文化底蕴、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高层次文化人才 [2] 政府支持与保障 -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苏州工艺美院发展,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2] - 政府领导参观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展,调研实训工作室和数字非遗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2]
品质与创新拓宽新茶饮赛道
经济日报· 2025-07-01 22:1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4000亿元 [1] - 行业从休闲饮品升级为社交打卡标配,形成"为一杯茶赴一座城"的品牌效应 [1] 产品创新与技术赋能 - 突破传统茶饮配方,引入鲜果、芝士、鲜奶、坚果等配料,如贵州品牌去茶山融合刺梨、折耳根等特色食材 [1] - 革新工艺技术:霸王茶姬采用"数智冷链仓配系统"精准控温,茉沏结合非遗虎丘三花茶窨制技艺锁香 [1] - 科技重构原料工艺:爷爷不泡茶将恩施玉露、孝感米酿等土特产转化为全国爆款饮品 [3] 行业现存问题 - 部分品牌缺乏原材料采购标准与质量监管体系,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2] - 产品同质化严重,新品易被模仿,包装/口味差异化不足 [2] - 过度依赖营销导致用户留存率低,忽视产品质量与内涵 [2] 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 - 建立全链路品控体系(如古茗龙井系列实现原料溯源,投诉率下降) [2] - 数字化监控门店操作,加强巡检与自动化设备应用以减少人为误差 [2] - 构建差异化壁垒:通过产品研发、空间体验、品牌故事形成独特组合 [2] 技术创新与健康趋势 - 快乐番薯智能奶茶机实现5-8秒出杯,奈雪的茶"一店一群"系统秒级管理全国门店 [3] - 研发低糖/低脂/纯天然茶饮,参与制定健康标准以迎合消费需求 [3] - 需摆脱模仿抄袭与低价竞争,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国宝美鉴》第六集:千年之轮 提炼用力之妙
新华网财经· 2025-06-27 03:38
文化专题节目《国宝美鉴》 - 大型文化专题节目《国宝美鉴》由新华网与贵州茅台联合策划推出 共15集 从五个维度解码国宝文化密码 [1] - 第六集"千年之轮"聚焦古代齿轮技术 展现从战国棘轮到汉代青铜齿轮的发展历程 [1] 古代齿轮技术发展 - 战国棘轮出土于洛阳王城遗址 青铜齿痕体现《考工记》"轮人为轮"的匠心标准 通过水车汲水等应用展现"借力化力"的机械文明 [3] - 宋代指南车采用齿轮联动技术 通过12齿啮合实现方位判定 记里鼓车则用十轮一响的鼓点计量里程 [5] 齿轮技术的文化内涵 - 齿轮技术体现"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将人力难及的方位判定和里程计量转化为精密机械运动 [7] - 古代齿轮应用从水利机械到导航系统 展现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领悟 [7] 现代传承与创新 - 贵州茅台以齿轮精神为隐喻 在时光窖藏中践行"守正为轴心 创新为轮齿"的发展理念 [9] - 节目通过古今技术对比 强调文明传承需要精准咬合时代脉络 [9]
5位文旅行业基层代表分享履职故事做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使者
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 东莞市文化馆构建市镇村三级总分馆体系,365天开放,2024年到访量达43万人次 [1] - "没有围墙的文化馆"模式通过开门办馆策略覆盖全城,提供演出、展览、才艺学习及社交空间 [1] - 文化馆定位为"人民的文化馆",服务对象聚焦城市外来建设者,强调文化普惠性 [1] 传统文化演艺市场升温 - 《只此青绿》全球巡演超750场,吸引年轻观众"跨城追剧"及重复观看 [2] - 民族舞蹈作品如《天下大足》融合传统文化IP(如《千里江山图》),需深度解读文化背景以提升演绎效果 [2] - 演艺团体常态化开展基层惠民演出,推动传统文化普及,观众反馈显示演出显著提升文化认同 [2] 旅游消费升级趋势 - 高铁网络及航线扩张推动出行便捷化,私家车普及带动自驾游成为热门选择 [3] - 游客需求从观光转向文化深度体验,导游角色升级为"文化翻译官",需强化本土特色叙事能力 [3] - 旅游产品设计需结合历史故事化呈现,以增强互动性与传播力 [3] 非遗产业与文旅融合 - 赤水竹编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300余人就业,年吸引2万游客体验 [4] - 竹编产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竹旅游"线路,整合吃、用、赏、玩场景,加速市场化 [4] - 非遗工坊与展示中心成为文旅融合节点,推动传统工艺向旅游消费品转化 [4] 红色旅游与青年教育 - 红岩博物馆通过实物展品(如小萝卜头铅笔头)的沉浸式讲解,激发青年历史共鸣 [5] - 讲解员年均超千场活动,将红色故事融入现代传播场景,强化文化传承效果 [5]
陆晓芳:非遗保护传承要做好三个坚持
经济日报· 2025-06-25 00: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 非遗是人类文明绵延传承的活态展示和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 [1] - 非遗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反映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1] - 非遗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 [1] - 非遗技艺及其体现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1] 非遗保护传承的核心理念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非遗保护传承理念,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 [2][3] - 搭建多元共建平台,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 [3] - 健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加强非遗传承队伍建设 [3] - 注重非遗与人民生活的融合,通过节庆活动、文创产品等方式提升文化认同 [3] 非遗的守正创新 - 非遗具有活态性、流变性和创新性特征,需融入当代生活与生产体系 [4][5] - 鼓励跨界创新、古今融合,培育非遗品牌IP,开发符合当下审美的产品 [5] - 促进文旅融合与生态整体性保护,将非遗嵌入地域文化生态链 [5] - 注重非遗教育传承与人才梯队建设,构建多方协同的可持续传承体系 [5] 科技赋能非遗保护传承 - 非遗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6] -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I、区块链等技术为非遗保护注入新活力 [7] - 3D扫描、AI修复等技术可建立非遗永久档案,保存濒危技艺 [7] - VR、AR和短视频平台打破时空限制,让非遗触达更广泛受众 [7] - 区块链技术确保非遗数字化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7] - 3D打印技术精准复制非遗作品,实现个性化定制 [7] - 数字藏品、智慧旅游等模式拓宽非遗传播和商业化路径 [7]
经典常谈 | 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关键要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适用性 - 《共产党宣言》中的一般原理在1872年时仍然被认为是完全正确的,但需要根据历史条件进行实际运用的调整[1] -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科学理论必须与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方法论[1] 理论来源与发展过程 -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直接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2] - 马克思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最终创立辩证唯物主义[2] 历史发展观与方法论 -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是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世代更替[3] - 理论思维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需要不断更新[3] - 技术革命时期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3] 马克思主义的守正与创新 - 马克思主义包含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的属性[4] - 马克思在不同著作中从多角度论证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守"实现共产主义"之正,创论证方法之新[4] 理论实践结合 -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其满足该国需要的程度[5] - 理论必须与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问题结合才能推动发展[5] 当代发展要求 -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6] - 新时代需要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6] - 在守正中把稳方向,在创新中寻求突破[6]
近五百名投资者齐聚股东大会 片仔癀“守正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6-22 17:54
公司战略与发展理念 - 公司提出"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发展理念,目标是将片仔癀打造为世界一流、国内顶尖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重点发力药品研发、医药商业、日化美妆、保健食品、投资并购等领域 [2] - 2024年度股东大会以"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为主题,现场参会人数近500人,合计持股比例达56.6%,反映了股东对公司战略的高度关注 [2] 研发创新与成果 - 公司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列为2025年董事会未来工作计划首位,强调研发创新对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性 [4] - 公司通过临床疗效再评价、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研究等系统性创新研究规划,验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 2024年公司推进片仔癀及优势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临床研究11项、药理药效毒理研究23项,新增发表研究论文23篇 [5] - 片仔癀已被列入《原发性肝癌中医诊疗指南(2024年)》,成为原发性肝癌推荐用药之一,相关临床试验二期已完成入组 [6] - 公司围绕肝病、肿瘤、疼痛等领域形成18项在研管线矩阵,覆盖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弥漫性大B淋巴瘤等适应症,2025年拟新增立项新药项目2项,启动临床研究3到5项 [7]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产品矩阵覆盖药品、化妆品、口腔护理、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研发中心负责人详细讲解了研发创新成果与规划 [3] - 公司及合作机构围绕片仔癀发表论文超60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39项,入选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8项 [6] - 公司高管回应股东关于价格波动与销售策略的提问,强调通过调整生产工艺、深化渠道建设(如与京东、阿里合作)维护线上销售秩序 [9] 渠道建设与市场拓展 - 2024年公司签约名医237名,完成近400家国药堂门店布局,2025年将进一步拓展东北、西北、西南、华北等传统医药渠道空白市场 [9] - 公司践行"名医入漳"战略,助力"园山计划"建设,多渠道引进名医坐诊、授业 [9] 股东认可与公司治理 - 股东大会7项议案均以99%以上同意比例通过,显示股东对公司经营成果与规划的广泛认可 [10] - 股东问答环节中,知名私募基金经理余军分享其持股片仔癀18年的经历,反映长期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8] 行业地位与未来展望 - 作为中药行业龙头企业,公司以"守正创新"精神强化核心产品品牌地位,同时通过研发创新开拓新增长点 [11] - 公司探索中药百年老字号现代化发展新范式,以多元化产品打开消费市场,深耕研发创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