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

搜索文档
中银晨会聚焦-20250904
中银国际· 2025-09-04 02:09
核心观点 - 长久物流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54%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0.66% 主要受整车运价下调和船舶修护影响 专项治理行动有望改善行业竞争格局并修复盈利能力 [2][5][6][7] - 中远海特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05%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52.77% 主要受益于汽车船和重吊船收入大幅增长 多船型协同及运力扩张支撑业绩增长 [2][9][10][11] 长久物流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26亿元 同比增长27.54% 主要受益于国际业务与新能源板块业务量增长 [5][6] - 归母净利润1016.88万元 同比下降80.66% 受主机厂整车运价下调及船舶修护等因素影响 [5][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20亿元 同比大幅提升150.68% 回款能力和营运效率优化 [6] 长久物流业务运营 - 公司拥有2400余台中置轴轿运车 3艘国际滚装船 国内可调配4艘近洋海船及3艘江船 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 [6] - 通过优化对流运输网络及数字化转型控制成本 在满足运输时效性要求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 [6] 长久物流行业环境 - 2025年7月三部委联合印发《车辆运输车专项治理行动方案》 针对轿运车超载超限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7] - 专项治理行动有望淘汰不合规中小运力供应商 提升行业集中度 改善竞争生态并带动运价体系回归理性 [7] 中远海特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7.75亿元 同比增长44.05% 归母净利润8.25亿元 同比增长13.08% [9][10] - 扣非归母净利润8.35亿元 同比大增52.77%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6.28亿元 同比上涨119.99% [9][10] 中远海特分船型业绩 - 汽车船收入18.54亿元 同比大增439.87% 期租水平达53,049.58美元/天 同比增长67.29% [10] - 半潜船期租水平40,129.04美元/天 同比上涨38.69% 收入增长23.04% [10] - 重吊船收入增长52.26% 多用途船收入增长15.78% 纸浆船收入增长36.68% 仅木材船收入同比下滑16.21% [10] 中远海特市场供需 - 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 同比增长10.4% 汽车船运力交付高峰缓解"出口难"问题 但现有运力仍难以完全满足需求 [11] - 多用途船市场风电设备运输需求旺盛 供需关系紧张 纸浆船进口量1857.8万吨 同比增长4.2% [11] - 半潜船市场保持高景气度 租金水平和使用率维持高位 [11] 行业指数表现 - 上证综指收盘3813.56点 下跌1.16% 深证成指收盘12472.00点 下跌0.65% [3] - 创业板指收盘2899.37点 上涨0.95% 中小100指数收盘7535.84点 下跌1.33% [3] 行业涨跌排名 - 申万一级行业中综合板块上涨1.64% 通信板块上涨1.61% 电力设备板块上涨1.44% [4] - 国防军工板块下跌5.83% 非银金融板块下跌3.05% 计算机板块下跌2.71% [4]
中谷物流(603565):盈利增长亮眼,分红吸引
华泰证券· 2025-09-01 07:5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至12.50元人民币(前值12.10元)[1][4] 核心观点 - 1H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6%至10.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4.3%至8.2亿元,主因外贸集装箱租船市场高景气带动租金收入大幅增长[1] - 中期每股派息0.43元,分红率达84.3%,当前股价对应股息率4.1%,分红吸引力显著[1] - 内贸市场运价指数PDCI均值同比上涨10.6%,但公司内贸运力投放减少导致水运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4%至44.8亿元[3] - 基于盈利增长和分红吸引力,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9.4亿/20.5亿/19.6亿元,估值采用13.6倍2025年预期PE(历史均值加2.5个标准差)[4] 外贸市场分析 - 1H25全球5,000TEU船型1年期租金均值同比大涨82.0%至61,146美元/天,主因产业重塑、红海绕行及航线调整推升中小型船舶需求[2] - 全球3,000-7,999TEU船型在手订单占现有运力比重仅7.3%,显著低于全行业30.8%的水平,供给端约束支撑租金高位运行[2] 内贸市场与业务结构 - 1H25公司多式联运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51.4%,反映运输结构优化趋势[3] - 陆运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8.2%至8.6亿元,主因内贸运力资源向外贸市场倾斜[3] 财务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幅度分别为2%/19%/9%[4] - 基于13.6倍2025年预期PE,目标价上调3%至12.50元,较当前股价(10.47元)存在19.4%上行空间[4][7] - 公司承诺2025-2026年分红率不低于60%,1H25实际分红率84.3%远超政策底线[4] 行业与市场数据 - 内贸集装箱运价指数PDCI在1H25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5年数值区间为1,100-1,600点[11][12] - 集装箱船租金(5,000TEU船型)从2019年约20,000美元/天持续攀升至2025年超140,000美元/天,反映市场供需紧张[11][15]
新疆实施“铁公铁”模式保障南疆电煤供应
新华财经· 2025-08-29 06:30
新疆铁路运输创新 - 新疆铁路部门首次推出"铁公铁"联运模式 通过铁路-公路-铁路多式联运方式将煤炭从准东、将军庙主产区运至南疆电厂[1] - 该模式绕开兰新铁路繁忙区段 缓解乌鲁木齐枢纽运输压力 每日可增加2列直通煤炭装车[1] - 项目形成高效灵活的多式联运通道 有效缓解南疆地区电煤供应压力[1] 铁路货运量表现 - 新疆铁路货运发送量达16058.5万吨 同比增长5.4%[2] 运输优化措施 - 铁路部门持续加强电力企业沟通 精准掌握电煤库存、日耗及到卸情况[1] - 按照"一企一策"制定运输方案 强化请车、配车、装车环节统筹协调[1] - 实现电煤快装快运 提升电煤运输效率[1] 基础设施功能 - 乌将铁路作为新疆煤炭运输主要通道 承担准东、将军庙煤炭运往南疆电厂任务[1] - 乌鲁木齐西站是煤炭运输过程中的重要枢纽站点[1]
太仓口岸前7月汽车出口突破40万辆大关“小江港”何以成国产车“出海跳板”
新华日报· 2025-08-28 23:10
核心观点 - 太仓港从传统木材码头转型为新能源汽车出口核心枢纽 今年前7个月汽车出口43.57万辆 同比增长58.78% 并成为多式联运与全球航运网络的关键节点 [1][2][5][6][8] 港口转型与业务结构变化 - 2017年启动从木材钢材为主向高端装备物流转型 木材业务占比曾达80% 2025年货种转变为风电设备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柜 [2] - 2022年开通全球首创可折叠商品汽车框架箱专线 2023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专班首航 2024年6月储能柜单船出口达603个 [2] - 汽车码头2022年12月开工 2024年12月投产 推动太仓港成为长三角汽车出海核心枢纽 [2][3] 基础设施与多式联运优势 - 拥有38.8公里岸线和12.5米深水航道 建成99个码头泊位 构建江海河联动 公铁水互通的集疏运体系 [6][10] - S80高速实现货车5分钟直达堆场 串联疏港铁路与长江驳运码头 今年1-7月通过铁海 公海 江海联运分别出口汽车10.1万 28.8万和4.67万辆 占比23.2% 66.1%和10.7% [3] - 疏港铁路2024年2月完成四进四出实操 运能提升 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建设推进 [10] 航线网络与全球联通 - 联通全球120多个港口 覆盖东南亚 地中海 南美等区域 2024年4月开通长江首条远洋直航滚集一体航线至南非德班港 6月开通太仓-柬埔寨直达航线 [7][8] - 航线密度达0.6班/小时 联动接卸箱量超30万标箱 为企业降本超1.2亿元 [6] - 2024年前7个月集装箱吞吐量504.6万标箱 同比增长2.9% 2023年全年803万标箱位列全球第20位 [6] 新货种与外贸动能 - 新三样(光伏 风电 新能源汽车)前7个月出口44.4万标箱 同比增长45% 销往105个国家和地区 [8] - 拥有进口水果 粮食 水生动物 肉类等全资质口岸 2023年推进高端冷链农产品进口标准化 落地俄罗斯帝王蟹进口项目 [10] - 2024年多家车企选择太仓港启航:比亚迪7300辆新能源车至巴西 吉利5000余辆至欧洲 央企纯电动矿卡出口非洲 [4][5]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海关设立汽车出口专窗 运用智慧水运系统与无纸化审批 压缩船舶靠泊时间 [3] - 口岸与政府共同制定新能源车出口标准和安全规范 指导企业完成场地改造 [3] - 推出惠企举措:减免重箱堆存费 提供免费调空服务 建立舱位兜底机制 [11] - 实现沪苏通关一体化 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6]
北京:拟围绕两大机场打造大型快递园区
经济观察报· 2025-08-28 07:49
空间格局规划 - 构建双核引领、六区联动、多点支撑、五廊贯通、一带协同的空间格局 [1] - 围绕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分别形成南北两处快递专业园区 [1] - 全市共规划快递综合处理设施约20处 [1] 设施布局与规模 - 全市规划快递区域作业设施约100处 [1] - 快递末端网点数量不宜低于3500个 [1] - 重点结合居住区、商业区、高校等人口密集地区布局末端服务设施 [1] 区域差异化策略 - 中心城区利用闲置空间资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2] - 乡村地区依托乡镇中心区布局快递区域作业设施 [2] - 鼓励农产品主产地建设快递区域作业设施 [2] 技术与发展方向 - 加强新技术设备和绿色节能设备的研发应用 [1] - 依托航空枢纽、铁路货场、高铁车站发展多式联运 [1] - 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利用富余运力运输快件 [1] 设施复合利用 - 中心城区强调快递基础设施复合建设 [2] - 结合公共建筑灵活布局快递末端服务设施 [2] - 乡村地区利用村邮站、便民商超等设置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2]
全球贸易韧性叠加国内多式联运需求显著提升 中集集装箱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13.2%至14.44亿元
格隆汇· 2025-08-27 13:36
全球贸易趋势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000亿美元 [1] - 商品贸易增长贡献2300亿美元 主要受美国进口激增和欧盟出口增长推动 [1] - 全球集装箱贸易量呈现增长趋势 [1] 集装箱物流发展 - 集装箱标准化物流运输效率提升与成本控制成效显著 [1] - 国内多式联运在规模、枢纽布局、通道网络等方面表现突出 [1] - 国内客户对集装箱标准干箱新箱需求显著增长 [1] 公司业绩表现 - 冷藏箱销量达9.20万TEU 同比大幅增长105.82% [1] - 集装箱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7.35亿元 [1] - 实现净利润14.44亿元 在去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仍增长13.20% [1] 业务驱动因素 - 南美水果出口需求旺盛推动冷藏箱销售 [1] - 冷链运价保持高位运行 [1]
烟台|烟台“公铁水空”多种运输方式融合衔接、优势互补,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
大众日报· 2025-08-27 01:14
多式联运网络建设 - 德龙烟铁路海铁联运跨省新通道全线贯通 缩短运距152公里 运输时长压缩6小时 运价下降70%以上 [2] - 山东德宝多式联运有限公司通过"公铁水"全程联运模式 为企业节约运输成本12%以上 铁路运输时效超过公路运输 [3] - 公司投资建设大型多式联运基地 提供货物堆存、装卸、仓储及集装箱维修等全方位延伸服务 实现仓配运一体化管理 [3] 国际物流通道拓展 - 海空联运业务使跨境电商商品经中韩班轮转仁川机场发往欧洲、南美 整体物流成本压缩约20% [4] - 烟台市举行多式联运物流供需对接会 汇聚120多家铁路、港口、航空及制造业企业 搭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平台 [4] - 推进烟台—大连"双城联动"交流合作 成功实现蓬莱—长岛无人机跨海运输首航验证试飞 [4] 运输结构优化 - 德龙烟铁路新通道避免传统公路运输绕行600公里 实现大宗物资"公转铁"运输模式创新 [2] - 多式联运通过8家实力企业环环相扣的合作 实现一次委托全程服务 提升综合运输组合效率 [3] - 低空经济领域取得突破 8家烟台企业入选山东省低空领域重点产品及应用场景名单 占全省总数十分之一 [4]
动能澎湃,武汉开放枢纽功能“提能”成势
长江日报· 2025-08-26 20:24
交通枢纽建设 - 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汉口北作为国家商贸服务型枢纽与武汉-鄂州空港型枢纽战略联动 [5] - 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开通国际航线65条 武汉港有集装箱直航航线33条和多式联运线路70条 中欧班列国际线路增至58条 [6] - 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北段关键控制性工程跨木兰大道高架桥和凤凰山大桥实现全幅贯通 为按期通车奠定基础 [10] 多式联运体系 - 汉口北货站通过联动顺丰枢纽和湖北机场集团等运力资源 实现生鲜产品空铁联运 空陆联运和空空联运三种分销方式 [5] - 市交通运输局加快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 建强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 [6] - 2025年累计推动20余个交通项目落地 促进11项关键指标位居中部第一 [6] 外贸拓展举措 - 市商务局组织7个经贸代表团和100余家企业分赴德国等国家开展经贸交流 对接海外客户超1200家并达成经贸合作意向超1亿美元 [8] - 组建抱团出海报团组 借助海外商协会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力量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客户 [7] - 武汉花源道创意纺织通过参展接触近70家客户 有望转化实际订单 [7] 跨境电商发展 - 长江国贸跨境电商产业园获得亚马逊SPN服务商官方认证 成为华中地区首批和湖北唯一官方认证的产业园及培训服务提供商 [8] - 产业园已吸引入驻及注册企业128家 引入敦煌网华中授权服务中心等优质平台资源 [8] - 举办跨境电商主题论坛沙龙25场 覆盖超2000人次并服务超300家企业 涵盖光电智能终端和服装纺织等多个行业 [9] 区域协同推进 -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2025年重点合作事项》72项合作事项落实落地 共同争取武咸昌和长昌武安杭高铁纳入国家规划 [10] - 襄荆高铁正式开展运行试验 湖北首条高铁大环线即将开通 [10] - 推进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通过多规合一统筹资源并促进研发在武汉和成果转化在周边的产业协作模式 [11]
申万宏源:治超加码推动运输结构调优 合规运力有望受益
智通财经· 2025-08-26 06:47
行业政策与监管 -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制定《车辆运输车专项治理行动方案》 重点任务包括严格新增车辆市场准入管理、强化源头装载监管、加强路面执法检查和源头处罚 行动持续6个月 9-11月为重点整治阶段 重点治理车辆运输车超标装载运输乱象 [2] - 此次治超与2016-2018年相比执法力度显著增强 对违规企业实施更严厉处罚 包括对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超过3次的车辆吊销道路运输证 对驾驶人责令停止营业 对违法车辆超过总数10%的物流企业责令停业整顿 [2] - 对合规车辆运输提出明确要求 平头铰接列车装载6辆及以下 若装载7辆以上需严格执行装载长度不超过17.1米、宽度不超过2.55米、高度不超过4米的要求 长头铰接列车装载7辆及以下 若装载8辆及以上需严格执行装载长度不超过18.1米、宽度不超过2.55米、高度不超过4米的要求 中置轴车辆运输车装载8辆及以下 若装载9辆以上需严格执行装载长度不超过22米、宽度不超过2.55米、高度不超过4米的要求 [2] 行业格局与竞争动态 - 公路汽车运输行业在"反内卷"背景下正从价格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 治超政策加速行业出清 合规企业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和定价权 [2] - 供给端收缩将影响行业格局 加速中小物流企业的淘汰 不合规车辆的出清有望提振合规运力运价 [2] - 9-12月为汽车产销传统旺季 主机厂通常加大生产和发运力度 治超政策在此期间实施产生叠加效应 运力缺口扩大、时效要求提高、成本敏感度降低 [2] 运价与成本传导 - 以2016-2018年治超政策为例 治超政策显著提升长久物流运价 2018年相比2015年长久物流整车运输业务平均运价上涨27% [2] - 运价传导路径清晰 终端感知不明显 物流成本在整车成本结构中占比通常不足1% 即使上涨30%对终端价格影响也很有限 汽车价格本身存在地区差异、促销折扣和配置差别 微小的价格调整容易被市场波动掩盖 [2] - 远期看主机厂反内卷推进 若整车涨价叠加公路治超 运价传导将更顺畅 [2] 运输结构转型 - 治超政策有望优化汽车物流运输结构 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3] - 目前我国整车运输结构以公路为主 水铁为辅 2024年汽车整车公路发运量、铁路发运量及滚装运输量占比分别为61.5%、27.4%、11.1% [3] - 严格治超下传统公路运输成本上升 推动行业向"公转水"和"公转铁"转型 铁路及水路运输量有望增加 多式联运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解决方案 加速整车物流模式的优化升级 [3] 投资标的 - 推荐公路运输合规运力充足、利润有望逐步释放的长久物流(603569) [1] - 关注中铁特货(001213)、三羊马(001317)、海程邦达(603836) [1]
物流行业点评:治超加码推动运输结构调优,合规运力有望受益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6 03:44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汽车整车物流公路运输合规运力及多式联运转型受益企业 [4] 核心观点 - 治超政策加码推动行业运输结构优化 合规运力企业受益于运价上涨和市场份额提升 [4] - 政策执法力度显著增强 对违规企业实施吊销道路运输证、责令停业等严厉处罚 [4] - 供给端收缩加速中小物流企业淘汰 合规运力运价有望提振 [4] - 政策推动行业向"公转铁"、"公转水"及多式联运转型 优化物流效率并降低社会成本 [4] 政策影响分析 - 2025年9-11月为重点整治阶段 严格治理车辆运输车超标装载运输乱象 [3] - 平头铰接列车装载不得超过6辆(超限时长度≤17.1米/宽度≤2.55米/高度≤4米) [4] - 长头铰接列车装载不得超过7辆(超限时长度≤18.1米) [4] - 中置轴车辆运输车装载不得超过8辆(超限时长度≤22米) [4] - 参考2016-2018年治超效果 长久物流整车运输业务平均运价上涨27% [4] 行业格局变化 - 公路运输为主(2024年占比61.5%) 铁路(27.4%)和水路(11.1%)为辅 [4] - 9-12月汽车产销旺季叠加治超 主机厂对运价上涨接受度较高 [4] - 物流成本占整车成本不足1% 运价上涨30%对终端价格影响有限 [4] 重点公司分析 - 长久物流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0.88亿元 对应PE 57倍 [5] - 2026年预测净利润1.29亿元 PE降至39倍 [5] - 推荐关注公路合规运力企业(长久物流)及多式联运企业(中铁特货/三羊马/海程邦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