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层次资本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多层次、多元化融资推动电力行业“向绿而新”
金融时报· 2025-08-04 02:29
新型电力系统特征与融资需求 - 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 为高碳行业减排与终端电气化提供绿色支撑 同时灵活柔性和安全高效 催生绿电+算力新模式[1] - 融资需求具有产业链跨度大 企业类型多 资产流动性各异三大特征 依赖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支持[2] - 产业链覆盖源网荷储全链条 包括光伏 风电 新型储能 智能调度等细分领域 各领域发展阶段不一 光伏风电技术成熟 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处于早期[2] - 企业类型包括国央企及大型工程服务商 以及分布式能源和新型储能领域的中小型民营企业 后者风险承压力有限且融资难度较高[2] - 资产流动性分三类 高流动性资产包括电力协议和电费收益权 中流动性资产包括已投运电站及设备 低流动性资产包括新型储能等创新研发项目[3] 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 - 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为不同细分产业链提供融资通道 支持不同类型企业需求[4] - 源端技术成熟企业可通过主板市场融资 网储荷端技术处于早期阶段企业可通过天使轮 VC 新三板 北交所 科创板等获得全周期融资支持[4] - 2024年一级市场储能企业投融资事件共107起 仅4家储能相关企业成功IPO 在上下家储能科创企业中比例偏低 虚拟电厂等领域也存在相同情况[5] - 科创债作为创新工具补位 新规允许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科创债募集对科创企业的股权投资资金 中科创星科创债本金4亿元 期限10年 是国内首只布局新型电力技术创新的风投私募科创债[6] 多元化融资工具应用 - 金融机构依据五篇大文章政策 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对中小微企业采取一链一策一批方式[7] - 对光伏风电等成熟企业 通过绿色贷款 绿色债券 资产证券化等债权类工具支持 对新型储能等新兴领域企业 引入耐心资本进行股权类投资并辅以科创贷款[7] - 通过股债联动方式支持电力企业 大连融科同时获得风投私募股权资金和科技贷款资金支持液流电池研发[7] - 针对中小企业联合链主企业推动供应链金融 通过应收账款保理和确权质押缓解融资困境 农行通过金风云信平台为300多家上游供应商提供电子信用凭证[8] - 对民营企业加强增信 通过政府性担保和应收账款保险缓解融资难 电碳惠企贷案例中6家金融机构为12家中小微企业提供1.18亿元融资[8] - 针对资产流动性差异匹配融资工具 高流动性资产通过收益权质押和绿色ABS盘活 中流动性资产通过绿色融资租赁和绿色REITs缓解资金压力 低流动性资产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配合风险补偿机制[9] -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对中高流动性资产融资支持力度较大 如深能南京电力光伏上网收益权ABS专项和全国首单户用光伏绿色类REITs 但对低流动性资产支持明显不足[9] 政策与产业协同建议 - 政府需优化制度供给 加快完善电力规划调度与价格机制 健全绿电补偿碳价传导容量电价等制度 统筹财政资金与政策性融资资源加大对分布式能源储能数字化等领域引导投入[11] - 金融机构需丰富工具组合 加强股权投资与科创债支持 推广绿色租赁ABS REITs等标准化工具 探索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与风险缓释机制[11] - 电力企业需提升财务透明度与现金流稳定性 推动绿色资产标准化与可证券化 拓展多元化融资工具匹配性 加大绿色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参与度[12]
关于科创债的一个梦(原创)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8-01 13:11
资金流动性问题 - 资金积压在已投项目中难以退出 但新项目仍需资金投入 导致基金面临流动性危机 [1] - 机构资产多为股权形式 与银行偏好实物资产或固定资产的贷款要求存在错配 [1] 解决方案探索 - 通过收购已投企业并让企业贷款 再将资金回流至机构 实现资金周转 [2] - 利用国资LP收购已投企业 提升企业信用评级至2A+或3A 从而获得发债融资能力 [3] - 新募基金接盘老基金持有的股权 实现老基金退出 资金可返还LP [3] - 投资前签订对赌协议或抽屉协议 投后密切监控企业数据 及时触发回购条款 [3] 协议策略 - 在签订抽屉协议时要求"最惠国待遇"条款 确保未来可享有其他股东同等的对赌权益 [4] - 通过条款设计确保自身优势 同时防范其他股东的不对称协议 [5] LP关系管理 - 基金到期时因资金未退出而无法返还LP 需通过延期请求争取时间 [7][8] - 采用情感策略向LP说明困境 寻求理解和支持 [6][8] 政策利好 - 科创债的推出为投资机构提供直接发债渠道 缓解募资难题 [10][11] - 新政策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减少对非正规操作的需求 [12] - 科创债提升行业信心 促进更规范的资本运作方式 [12]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海峡股交:夯实“塔基”功能 赋能优质企业加速进阶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21:58
● 本报记者 欧阳剑环 连润 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是重要的地方金融基础设施。 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总裁史路晟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海峡股交高质量建设"专精特 新"专板,汇聚科技型企业进行集中培育;同时,作为全国最早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牌照的区域性股 权市场之一,海峡股交通过旗下海岚基金帮助企业规范财务、推动上市培育,最终使符合条件的企业能 够进入更高层次资本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海峡股交服务企业转板新三板挂牌29家,转板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上市9 家,2022年至2024年三年累计培育福建省上市后备企业182家。 下沉服务筛选优质企业 史路晟介绍,海峡股交的工作重点之一是筛选和培育:筛选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的企业,为它们提供资本市场培育服务,帮助这些企业在公司治理、财务规划等方面规范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海峡股交累计走访企业1002家次,收集企业服务需求686家次,落地服务527家 次。其中,政策咨询94家次、产业资源对接87家次、融资对接85家次、上市培育73家次、财务咨询61家 次。 "我们不断将服务下沉,深入县域、乡镇 ...
海峡股交:夯实“塔基”功能赋能优质企业加速进阶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21:09
区域性股权市场定位与功能 - 区域性股权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和重要地方金融基础设施 [1] - 海峡股交作为全国最早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牌照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之一,通过旗下海岚基金帮助企业规范财务、推动上市培育 [1] - 截至2025年5月末,海峡股交服务企业转板新三板挂牌29家,转板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上市9家,2022-2024年累计培育福建省上市后备企业182家 [1] 企业筛选与培育机制 - 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1002家次,收集服务需求686家次,落地服务527家次(政策咨询94家次、产业对接87家次、融资对接85家次等) [1] - 服务覆盖福建省83个县域,形成古田县农副产品产业链、邵武市新材料产业链等服务样板 [2] - 按北交所上市财务指标的50%筛选119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2] "专精特新"专板建设 - "专精特新"专板2023年12月通过证监会备案,截至2025年5月末累计入板企业412家(培育层17家、规范层287家、孵化层108家) [3] - 专板帮助企业实现融资24.05亿元,孵化层中107家企业升级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转化率近50%) [3] - 福建省首创政策:进入专板企业在申报省级"专精特新"时可加3分 [3] 融资支持与创新服务 - 截至2025年5月末累计挂牌企业592家,展示企业9989家,帮助企业实现融资290.54亿元 [5] - 海岚基金管理规模6亿元,累计对接项目327个,深度培育56家企业,孵化14个投资项目(其中1/3成长为国家级"小巨人",1家上市) [5] - 海峡基金港平台入驻基金管理机构49家、基金产品60家,促成融资25.42亿元 [5] 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服务 - 建成包含创新企业、服务机构、专家库及专利技术的四大基础数据库 [4] - 截至2025年5月末促成知识产权交易271项,成交金额2.9亿元 [4] - 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 [4] 未来发展方向 - 以企业综合服务为核心,通过管理咨询、产业对接、资本市场培育提升企业素质 [6] - 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6]
数十家券商火速开通交易权限,科创成长层来了;7月基金发行超900亿份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01:08
券商业务动态 - 数十家券商包括中信建投和国信证券已上线科创成长层交易权限开通功能 投资者需满足50万资产和2年投资经验门槛才能参与打新和交易[1] - 科创成长层首批企业已获得IPO批文即将上市 新板块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并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1] - 方正证券股东中国信达减持计划期限届满未减持股份 当前持股数量保持5.93亿股(持股比例7.2%)[2] 基金市场表现 - 7月新成立115只基金 合计发行份额超900亿份 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份额占比提升而混合型产品份额下降[3] - 权益市场提振和科创债ETF等创新产品推动基金发行回暖 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上行和权益类资产配置价值凸显[3] - 年内涌现7只非货ETF净值回报翻倍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以107.67%回报率领涨[4] - 港股创新药ETF包揽业绩前列 万家(106.87%)、广发(106.39%)、华泰柏瑞(106.36%)等产品均实现超额收益[4]
对话国投证券肖江波:从“盯着指标”到“看透价值”,投行要与科技创新深度绑定 | 科创资本论
第一财经· 2025-07-22 05:19
科创板发展现状 - 科创板已聚集接近590家"硬科技"企业,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共有51家企业成功登陆A股,同比增长15 91%,另有177家IPO公司获得受理,较2024年同期增长453% [5] - 科创板成为"硬科技"企业聚集地,服务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提升 [5] 投行业务转型 - 投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竞争从"同质化抢项目"转向"专业化拼能力" [1] - 投行角色从"合规审核的辅助者"转变为"价值发现的主导者",更关注企业技术内核、商业模式和行业前景 [5][6] - 投行价值从单纯"融资中介"转变为"企业成长的陪伴者" [1] 投行竞争格局 - 头部券商综合优势明显,能提供"IPO+再融资+并购"的全周期服务,甚至联动海外市场做跨境融资 [6] - 中小券商可在细分赛道深耕,如新能源领域,团队配备产业背景专家,项目储备不输头部机构 [8] - 行业形成"头部做综合、腰部做专业"的成熟格局 [8] 投行职责强化 - 投行"看门人"责任实质性加强,监管层压实中介机构责任,追究尽调过程是否到位 [8] - 尽调过程资料需留痕,确保每一步有据可查,债券业务中对发行人还款能力的核查更深入 [8] - 存续期管理投入比以前更大,推动行业形成更严谨的风控意识和执业规范 [8] 投行与科技创新绑定 - 投行需深度绑定新质生产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产业政策落地的重要桥梁 [9] - 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差异化"资本接口":科创板聚焦"硬科技",创业板侧重"创新成长",北交所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板承接成熟稳定企业 [9] - 投行需帮企业找到最适配的资本接口,在项目筛选和定价中体现专业判断 [9] 企业价值评估 - 投行需深挖企业核心优势,包括技术壁垒、专利是否为核心技术、商业模式能否支撑长期增长 [10] - 项目挑选标准从"盯着指标"转向"看透价值",更关注"成长性"和"独特性" [10] - 科技类企业评估权重上升的指标包括研发投入占比、核心技术人员背景、技术成果转化能力 [10] 企业定价逻辑 - 科技型企业定价参考行业基本面、技术兑现度和机构投资者反馈 [11] - 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研发投入行业估值参考全球可比公司溢价水平 [11] - 定价是"技术价值+市场共识"的结合,给有壁垒的企业合理溢价,避免脱离商业化前景的盲目炒作 [11]
贵州打造资本市场服务“四库”平台“ 一站式枢纽”精准服务 挖掘优质实体企业价值
上海证券报· 2025-07-14 18:29
贵州资本市场政策与行动 - 新"国九条"发布后中国证监会及沪深北交易所修订配套规则加速"1+N"政策体系落地 [3] - 贵州省2025年初出台《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强化沪深北交易所贵州基地作用 [3] - 贵州证监局推动建立"股债基期"健康发展工作机制加快培育市场化融资主体 [3] 资本市场融资数据 - 2024年贵州市场主体实现直接融资867.38亿元同比增长20% [4] - 4家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可转债融资43.09亿元31家发行人发行公司债465.23亿元同比增长近40% [4] - 59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66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撬动2100余亿元 [4] 金融工具创新应用 - 中伟股份拟构建贵州首个"A+H"双上市平台募资用于全球扩张及新能源研发 [5] - 贵州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获深交所无异议函首单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票面利率2%创省内新低 [5] - 贵州获批首个生猪期货交割库鸡蛋期货交割库申报取得进展"保险+期货"项目覆盖70万吨现货 [5] 四库平台建设 - 贵州资本市场服务"四库"平台7月10日上线包含股权融资并购重组债券期货四大服务库 [6][7] - 首批64家入库企业涵盖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 [7] - 平台整合政府交易所金融机构资源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6][7] 服务联盟成立 - 贵州资本市场服务联盟首批21家成员含上市公司银行券商期货等机构 [8] - 联盟将提供公益性专业服务与政府部门监管单位实体企业共建"生态圈" [8] - 华创证券开源证券工商银行等首批成员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9] 产业升级措施 - 贵州建设新能源电池算力保障等"六大产业基地"形成产业聚合效应 [9] - 调整方向包括培育"硬科技"后备资源支持并购重组运用多元金融工具 [10] - 金融机构累计在黔投资超50亿元重点布局新能源生态文旅"东数西算"领域 [10][11]
加速扩容提质!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企业增至668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1 09:01
专精特新专板发展现状 - 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已吸引668家企业上板,其中2024年上半年新增157家 [1] - 分层结构:孵化层157家、规范层386家、培育层125家 [4] - 企业类型分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4家、国家级"小巨人"10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33家 [4] - 前沿科技领域企业占比接近90%,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七大领域 [4]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突破100家,专板"含金量"显著提升 [2][4] 标杆企业案例 - 云圣智能(2017年成立)一季度营收超2023年全年,自主研发的全自主无人机系统应用于电力巡检等场景 [3]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70%,通过专板获得校园招聘、工作居住证等政策支持 [4] - 金史密斯科技2023年营收7.5亿元(80%来自海外),走步机等产品依托智能算法畅销全球 [9] - 通过专板绿色通道,金史密斯从申报到新三板挂牌仅用5个月,较常规流程提速33% [6][9] 资本市场支持机制 - 三四板绿色通道机制使企业平均审核用时缩短至37.2个交易日(较常规节省1/3时间) [9] - 2024年上半年专板企业累计股权融资超30亿元,历史总融资额突破150亿元 [11] - 北京首创股权融资奖励政策,2023年发放近1000万元奖励165家企业(单家最高30万元) [12] - 2024年奖励资金总额将进一步扩大,企业获得银行纯信用授信超1亿元 [11][12]
近三年股权融资占沪深市场六成以上,上市民企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第一财经· 2025-07-10 05:45
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占比提升 - 近三年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占比显著提升,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共有728家,占比超过八成,募资总额约6448亿元,占比超过六成 [1] - 2022年至2025年4月末,民营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556家,占比80.35%,首发融资规模6373.51亿元,占比63.86% [2] - 同期民营企业再融资750家次,占比71.36%,再融资规模8427.99亿元,占比53.45% [2] 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民营企业 - 北交所、新三板与沪深交易所形成错位发展格局,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 [2] - 截至2025年4月末,北交所上市公司265家,民营企业占比86%,新三板挂牌公司6070家,民营企业占比87.3% [2] - 2022年至2025年4月末,民营企业在北交所融资167家次,占比87.89%,融资规模312.49亿元,占比82.32% [2] - 同期民营企业在新三板融资1320家次,占比86.10%,融资规模381.69亿元,占比69.41% [2] 债券市场支持民营企业融资 - 2022年至2025年3月末,民营企业公司债券融资规模达到4210亿元 [3] - 2022年7月证监会联合多部门发布通知,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3] 并购重组政策支持 - 2022年至2025年4月末,民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4159家次,占比57.74%,合计交易金额14103.52亿元 [3] - 证监会推出"并购六条"及相关配套措施,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并购重组 [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获得直接融资 [1] - 证监会主席表示将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3]
湖北融资连续三年保持8000亿 储备“金银种子”企业超1300家
长江商报· 2025-07-02 03:58
湖北省资本市场发展概况 - 湖北省直接融资总额连续三年保持在8000亿元上下高位运行 [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湖北省共有上市公司192家(境内153家排名全国第10境外38家) [1][2] - 2024年湖北省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全国第6境外上市家数为历年来最多2025年已新增4家境内境外上市公司 [2] 上市公司盈利表现 - 湖北省近八成上市公司实现盈利2025年一季度超七成上市公司盈利 [1][2][3] - 2025年一季度152家湖北A股上市公司中111家实现盈利32家归母净利润超1亿元 [3] - 九州通中信特钢闻泰科技一季度营收分别达420 16亿元268 4亿元130 99亿元中信特钢归母净利润13 84亿元(同比+1 76%)排名第一 [3] 重点企业营收与利润 - 营收前十企业包括兴发集团安道麦A华新水泥人福医药新洋丰三安光电湖北能源均超40亿元 [3] - 长江证券九州通人福医药新洋丰济川药业宏发股份华工科技长江传媒安琪酵母归母净利润均超3亿元 [3]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湖北省累计储备"金银种子"企业1355家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数位居全国前列中部首位 [2][4] - 2025年4月印发《新形势下重塑企业挂牌上市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提供全流程上市服务 [4] - 出台推动私募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21条措施重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打造基金矩阵 [4] 未来发展规划 - 目标2030年上市公司总数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占比超50% [4] - 规划新三板挂牌企业市州县全覆盖省级"金银种子"企业达1500家后备库入库2500家 [4] - 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入板企业目标突破4000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