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才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以人才战略实现产业跃升
新华日报· 2025-07-03 23:28
苏州工业园区人才战略与产业发展 核心观点 - 苏州工业园区通过"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政策优势、前瞻产业规划和开放营商环境,构建了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生态体系 [1] - 人才战略聚焦"引用育留",推动人才、产业、城市协同发展,形成全球竞争力 [1][3] - 产业竞争本质是人才竞争,高层次人才对高精尖领域具有决定性影响 [2][3] 精准引才机制 - 采用产业链定位人才链模式,聚焦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通过"全球产业人才地图"精准引才 [2] - 引进中科院院士江雷等顶尖人才,组建仿生界面材料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现有120+固定研究人员(含2位院士、20位国家级杰出人才) [3] - 累计集聚领军人才3000+人、产业高层次人才6.7万人,规模质量居全国开发区前列 [3] 本土人才培养与留存 -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高校毕业生留苏率60%、留园率20%,通过产业学院实现"进了校门就是进了公司" [4] - 西浦慧湖药学院与恒瑞医药等10+药企联合培养人才,60+企业合作,毕业生直接输送本地药企 [5] - 计划到2026年培养2.3万产业适用人才,新增600名领军人才,孵化300个科技项目 [5] 产城人融合生态 - 实施"金鸡湖人才计划"三大支持:领军登峰(顶尖人才无上限)、企业撷英(最高100万引才奖励)、产业强基(最高100万管理团队奖励) [7] - 高校累计承担8000+纵向科研项目,服务5000+企业,孵化1100+企业(含300+高企) [6] - 集聚33所高校/研究院,苏州实验室及3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6] 产教融合实践案例 - 汇博机器人合作500+院校,获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孙立宁团队30+教授博士支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7] - 苏州大学纳米学院、上海交大苏州AI研究院等产业学院直接对接企业需求,产业教授推动技术转化 [4]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产才融合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内蒙古日报· 2025-07-03 14:03
人才政策与引进 - 伊金霍洛旗构建"1+1+N"人才政策体系,推出30条差异化扶持措施,包括学历提升、生活补贴等配套细则 [1] - 专项安排人才工作经费5000万元,对引进的院士等高端人才"一事一议"支持,重点企业骨干人才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 [3] - 按人才层级提供5-40万元购房补贴、100平方米限价住房申请权或1-5万元招才引智补贴 [3] - 2024年以来隆基、华景、远景三家企业招聘1.2万余人,兑现安家补贴197人1955万元、生活补贴173人182万元 [3] 产业与人才融合 - 围绕"风光氢储车"、现代煤化工等十二大产业链布局人才链,2025年签约项目501.5亿元,同步引进新能源等领域高层次团队10余个 [4] - 常态化开展直播招聘活动94场次,为200余家企业发布岗位1300个,直播间流量突破19万人次 [4] - 与清华、上海交大等20余所高校院所合作,在隆基、远景建立实训基地 [6] - 在全国人才集聚中心设立"双招双引"工作站10个 [6] 创新平台建设 - 建成市级及以上人才科创平台67个,其中国家级19个、自治区级39个、市级9个 [7] - 设立马产业院士工作站,推动零碳创造中心、国家绿色氢能关键装备实证研发中心等平台能级提升 [9] - 打造3万平方米孵化基地,组建1000余人双创智库,累计孵化企业722家,2025年13个科技项目获批资金905万元 [9] 人才服务生态 - 落实18条措施保障企业外来用工子女零门槛就学,帮助582名随迁子女100%就近入学 [10] - 计划建设144套7770平方米人才公寓,实施人才服务卡,开通医疗生育、子女教育等绿色通道,审批周期缩短50% [10] - 合作建设希望能源职业技术学校,采取"订单班"等模式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450名 [9]
张家港推出青年人才暑期考察补贴政策
新华日报· 2025-07-02 00:40
人才引进政策 - 张家港市推出《张家港支持青年人才暑期来港"第一站"考察补贴政策实施细则》,发放价值"999元+"的考察补贴券,覆盖文旅、科创、交通、住宿、餐饮、文创、就业服务等资源 [1][2] - 政策发布首日,"港才通"报名小程序新注册用户超200人,52名青年人才已通过审核 [1] - 提供两种考察方式:自由行程和组团研学,青年人才可根据兴趣与时间安排选择 [3] - 政策面向全国非张家港籍专科及以上高校学子,系统整合七大核心需求打造四项体验券 [2] 产业与人才融合 - 张家港已形成氢能产业集群,近50家涉氢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吸引氢能领域人才创业 [7] - 亿创氢能源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已匹配客户完成10余款燃料电池产品开发,包括与国家能源集团合作开发全国首台套氢气品质检测车 [7] - 江苏天兵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战培养人才,团队完成天龙系列液体运载火箭阀门工艺技术攻关 [8] - 沙洲职业工学院与江苏能华微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设"半导体定制班",学生每周进入车间学习半导体生产工艺 [8] 人才发展支持体系 - 张家港推出"三强"人才计划,包括高校毕业生"强基"、人工智能"强链"、特色半导体"强芯",目标到2027年新引育大专以上学历人才5.1万人以上 [5] - "强基计划"包含10个方面支持措施,如吸引学子深度体验、求职实习专项补贴、创业孵化全链支持等 [5] - 提供人才企业"零租"孵化器,涵盖5大产业园近1.7万平方米空间,初创企业可享6个月至1年免费场地支持 [5] - 针对不同领域初创企业提供差异化孵化空间,如沙洲湖科创园便于产学研合作,东渡人才港具备高铁枢纽优势 [6] 人才服务与保障 - 毕业生可领取"来港大礼包"获得住房、餐饮、出行等体验优惠券,并可申请每月800元租房补贴 [4] - 聚焦青年人才安居乐业需求,从毕业求职到创新创业再到子女教育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4] - 人才总量已突破4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5万人、高技能人才13.28万人 [7]
聚才强链,推动产业攀高向新
新华日报· 2025-06-29 21:24
校企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 - 扬州广陵(大湾区)校企合作共建平台启动,4名行业精英受聘"招才引智"大使,6个智能制造和现代农业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1] - 实施"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助题"协同机制,推动12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惠农800余户 [1] - 推动现代农业、果蔬加工等15项技术成果转化,带动农业深加工产值增长23% [1] 人才引进与产业升级 - 沙头镇构建"精准招引+梯度培育"人才体系,组建6支专业化招商小分队,开展20余次"双招双引"活动 [2] - 联动6个重点城市设立"双招双引"办事处,举办4场招商引才活动 [2] - 新增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智能工厂",15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带动12家高新企业技术突破 [2] 产业生态与创新驱动 - 沙头镇以"平台+机制+服务"三维联动模式,推动"引进人才-组建团队-技术突破-企业升级-产业链完善"的链式效应 [3] - 建立"镇党委班子挂包+四类走访"服务机制,精准对接150家重点企业 [2] - 实施"工业强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迈科森项目提前投产,引导3家企业完成工贸分离转型 [2]
产创融合 智汇柯桥 | 2025年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绍兴)研学活动顺利举行
中国能源网· 2025-06-24 10:18
人才活动概况 - 2025年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绍兴)研学活动于6月16日-20日举行 汇聚全国百余名博士后 通过企业参访 学术研讨 团队协作等形式展开 [1][3] - 活动包含欢迎仪式 人才政策推介 专题讲座 城市展览馆参观 趣味运动会 科技企业对接会 科创平台考察 项目路演及行业大咖交流会等环节 [6][9][11][15][18][20] 产学研合作 - 18日举行高层次人才与科技企业对接会 博士后与20余家重点科技企业 院校及科创平台围绕人才岗位 成果转化 "科技副总"挂帅等需求深入交流 [11] - 博士后考察天津工业大学绍兴柯桥研究院 重庆医科大学柯桥检验技术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及科技园 东盛慧谷等代表性科创园区 了解行业前沿技术产业化应用 [15] 科研成果展示 - 19日6个优秀博士(博士后)项目进行路演 涵盖集成电路 数字安全 智能制造 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 推动跨学科思想碰撞与智慧共享 [18] - 部分科研成果包括基于光纤SPR的气溶胶检测技术 利用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电谱XPS 拉曼Raman光谱对表面石墨烯及生物亲子进行表征 [17] 区域发展策略 - 活动是柯桥区推进"柯·创之城"建设 打造人才强区的实践 经开区(科技城)作为主阵地 贯通"产学研用"协同发展路径 形成"以产聚才 以才兴产"生态 [20] - 下一步将聚焦人才项目"落地-转化-加速-产业化"链条 优化"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合作机制 加速创新要素集聚与成果转化 [20]
菏泽市定陶区:以才聚势 以智赋能 产才融合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凤凰网· 2025-06-16 03:05
人才战略与产业布局 - 菏泽市定陶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聚焦生物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1+3"特色产业布局 [1] - 已吸引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及96支创新创业团队(个人)聚集 [1] 党管人才与引才机制 - 区委书记挂帅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成员单位高效联动的党管人才格局 [2] - 通过"归雁兴陶"计划吸引高端人才返乡创业,如山东天厚新材料科技董事长曾庆熙带动产业链协同迁移 [2] - 嘉泽电子材料项目将生产基地及76名高技能人才整体迁移至定陶 [2] 平台载体与产学研融合 - 润鑫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小企业园及6个"园中园"精准承载不同产业领域人才和项目 [3] - 35.6亿元打造的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产业园采用"先招商后建设"模式,吸引留美博士顾世海团队入驻 [3] - 园区企业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13所高校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及科创园 [3] 人才服务与生态优化 - 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重点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政策知晓率达100% [4] - 实施"范蠡兴陶"工程,组织16期专题培训及100余名企业家赴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进修 [4] - 提供购房补贴、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绿色通道,建设一站式人才公寓及"15分钟人才服务圈" [5]
张家港举行第五届校政企联盟合作大会
中国青年报· 2025-06-14 10:00
校政企合作 - 137所高校与近200家港城企业参与江苏省张家港校政企联盟合作大会暨百校千企万岗对接活动 [1] - 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强调校政企合作将支撑构建"4+4+N"产业体系,打造5个千亿级和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 [3] - 张家港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人才一号母基金,实施高校毕业生"强基"、人工智能"强链"、特色半导体"强芯"三大人才计划 [3] 人才引进成果 - 张家港与全国200多所高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吸引超10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4] - 目前张家港人才总量突破4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5万人、高技能人才13.28万人 [4] - 云南、湖北、河南三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与张家港市人社局签署人才高地建设跨区域合作协议 [5] 企业案例 - 江苏七洲绿色科技研究院与西北大学硕士合作研发新型绿色化肥 [3] - 永钢集团炼钢二厂车间通过东北大学毕业生严把质量关并实践轮岗技能 [3] - 沙钢集团炼铁厂车间主任助理韩旭从重庆大学硕士成长为技术骨干,获"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并晋升中层干部 [4]
畅通人才招引的现代“驿路”
科技日报· 2025-05-19 01:32
人才招引策略 - 高邮市实施人才强链行动,围绕优势和主导产业精准匹配"首席专家"和"特聘导师",并辅以部门业务科室和"优青联络员" [1] - 高邮市在人才资源富集区域建成六大引才"驿站",包括秦邮人才"长安驿""珞珈驿""津门驿"等 [1] - 高邮市建立"人才问诊月月访"制度,深入摸排企业产品改良、技术改进、创新改革的需求清单 [2] 引才机制与成果 - 2024年高邮市梳理企业人才需求125项、技术需求82项,通过人才专员"秒上传"、人才专班"精筛选"、科技镇长团"准投送"的机制帮助企业匹配人才 [2] - 高邮市聚焦储能(氢能)、智慧照明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出台重大引才专项政策 [2] - 高邮市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等共建产才攻关联合体,推动顶尖人才参与光储充、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产业技术攻关 [2] - 高邮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吸引近千名高层次人才参赛,落地各类人才科技成果40余项 [2] - 高邮市联合江南大学建成生命健康公共服务中心,实现成果转化20项、专利转让8件,引进企业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8名 [3] 人才服务与保障 - 高邮市为人才提供创业服务、金融支持和安居保障,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 [4] - 高邮市完善重点人才"三包一"服务机制,由组织、人社部门及企业组成三人专班促进产才对接 [4] - 高邮市为19名高层次人才争取天使梦想基金1.2亿元,并在发展关键期提供"人才贷""人才投"等金融产品 [4] - 高邮市每年为各类人才企业争取投融资资金近亿元,定向助力企业转型攻坚 [4] - 高邮市计划推进"新高邮人"服务十大行动,解决人才生活琐事和关键小事 [4]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徐州再进一步
扬子晚报网· 2025-05-15 06:11
城市人才竞争力排名 - 徐州在《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中排名第40位 [1] - 徐州在《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排名第61位 [1] - 新质人才供给指标全国第37位 需求指标第42位 吸引指标第34位 生态指标入围百强 [2] 人才吸引力提升趋势 - 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排名从2020年第73位升至2024年第61位 五年跃升12位 [2] - 智联招聘数据覆盖3.49亿+职场人跨城求职行为 [2] - 人才流入占比 人才净流入占比等6大核心指标驱动排名上升 [2] 人才政策体系 - 实施"彭城英才计划20条"政策体系 配套"攀峰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细则 [3] - 开展名校名所行招才引智活动 每年引进大学毕业生超4万人 [3] - 人才资源总量达187万人 高层次人才超16万人 高技能人才超36万人 [3] 产业与人才融合 - 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布局人才链 半导体 新能源 高端装备产业吸引新质人才 [4][5] - 徐工集团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等平台推动产才融合 [4] - 人才码和人才会客厅平台解决高层次人才"关键小事" [5]
扬州广陵:广聚英才,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5-06 08:03
去年以来,扬州市广陵区聚焦"双城双区"战略,坚持产业、科技、人才"一体化"招引,推动科技创新和 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双城双区"战略中广陵临港新区建设的先导区、核心区,李典镇紧扣"一流、 智造、绿色"的发展定位,坚持人才引领、科技赋能,不断深化"李遇英才"人才工作品牌,聚力打造产 业科创新生态。 广组萱 王培娟 曹正煜 强引领、建机制,不断凝聚工作合力。李典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 则,贯彻落实人才工作主体责任,在全镇形成了由主要领导统筹、分管领导牵头、具体人员负责的人才 工作机制,确保人才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该镇建立人才培养网格化工作体系,举办"红链护 航"新材料产业链人才交流活动,新授"红领工匠"工作室4个、新材料产业人才工作室4个,在全镇全面 营造爱才敬才的环境氛围;该镇组团先后赴上海、西安、广州等地高校密集、产业对口的重点地区开 展"双招双引"活动40余次,近年来,先后引进各类高端人才12人,获批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4个。 搭平台、链资源,助推产才融合发展。李典镇充分发挥科技镇长的桥梁纽带作用,成功承办了扬州人才 校园日中南大学专场活动,并在其中嵌入非遗技艺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