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东营市多措并举推动石油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08:26
7月30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一场"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清海 针对推动东营市石油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采取的具体举措,回答记者提问。 加大行业政策支持。东营市持续在企业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专精特新发展、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制等方面给予全 方位政策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与新产品研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助力企业开拓市场。东营市用好海外石油市场协调服务机制,推动油田、石油装备企业联手开拓海外市场。强化与中石化、中海油、中 石油对接,推动更多企业和优质产品进入国内油田市场。组织石油装备企业参加行业展会、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基地发展论坛等活动,积 极推介产品和技术,以增量市场推动产业提层级、上规模。(大众新闻记者陶敬玉) 强化产业规划引领。王清海介绍,去年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制定了《东营市石油(化)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对产业发展 目标和方向、路径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系统谋划,下一步将狠抓规划落实,将规划确定事项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具体行动,引领产业高质量 发展。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东营市重点服务 ...
重磅!政府投资基金“上项目”有了“紧箍咒”
搜狐财经· 2025-07-31 02:47
"过去,地方之间的产业竞争一直很严重,新质生产力的热潮来临后变得更严重了。"华北某地国资工作人员向融中财经表示。他还强调,一提到半导体、人 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大家的普遍想法都是"管他三七二十一,投就完了。" 他所描述的似乎正是大多数地方国资的真实写照——一哄而上,跟风投资。 这样的打法显然是错误的,一哄而上,跟风投资只能会导致同质化严重、行业泡沫加剧。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政府投资基金布局 规划和投向指导评价,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起草了《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和《加强政府 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指引》强调,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应契合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要求,摒弃以招商引资为单一目标的模式,倡导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在投资方向上,基 金需遵循国家生产力布局的宏观调控,规避存在结构性矛盾的产业,警惕新兴产业领域的盲目跟风与一哄而上现象,积极支持相关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加速 技术迭代升级 ...
超前布局赋能新质生产力 检验检测行业迈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6:10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检验检测行业加速向质量效益型转型,与国家创新链前端延伸实现同频共振[1] - 2024年行业营收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机构数量53057家同比下降1.44%,报告数量5.53亿份同比下降8.66%[1] - 单机构平均营收增加51.51万元,单报告平均营收增加110.89元,显示"含金量"提升[1] 市场结构变化 - 规模以上机构(营收超1000万)占比升至15.03%(7972家),同比增长7.02%[2] - 小微机构(100人以下)占比96.14%(51007家),同比下降0.12%[2] - 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机构数量增长2.05%,建筑工程等传统领域下降0.44%[2] 技术创新与高端化发展 - 高新技术企业检验检测机构营收2322.44亿元(占比47.63%),同比增长7.58%[3] - 专精特新企业检验检测机构1500家(占比2.83%),营收806.23亿元(占比16.53%)[3] -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攻克电弧防护检测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服务30余家电网企业[4] - 北斗卫星质检中心研发50克级厘米精度测试系统,解决无人机飞行性能检测难题[4] 新兴领域布局 -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构建AI测评体系,覆盖90%智能语音交互场景及智能家居、汽车领域[5]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检验检测服务向产品设计、研发等创新链前端延伸[5] 政策导向与未来规划 - 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重点突破数字化、智能化检测核心技术[3][6] - 推进检验检测专业化与高端价值链延伸,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6]
投资发力“两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中国经济网· 2025-07-08 01:21
核心观点 - 产业发展需兼顾"塔尖"与"塔基",通过国家所需与地方所能、当前与长远、硬件与制度创新的结合,推动项目落地、资金使用和改革推进,使"两重"建设成为产业转型、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的驱动力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下达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资金超3000亿元,全年累计下达8000亿元,覆盖1459个交通、农业、水利、生态、能源、民生等领域项目,强化投资节奏和项目布局以夯实产业根基 [1] - 基础设施作为产业"底座",其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转型升级成效,当前需通过稳投资巩固经济回升基础 [1] 投资与增长数据 - 1-5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9个百分点,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1.2万亿元,水利建设投资达4089.7亿元 [2] - 西部陆海新通道、城市地下管网改造、长江流域生态修复等项目成为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健康支撑 [2] 软硬结合与产业效能 - "两重"建设强调"硬投资"与"软建设"同步,如"风电光伏+治沙"模式推动新能源产业融合,城市地下管网机制改革为智慧城市和绿色建造产业奠定基础 [2] - 制度创新可打通产业堵点,提升产业链整体效能,使投资更高效、项目更可持续 [2] 新质生产力培育 - "两重"项目通过改善交通、物流、能源等产业配套环境,增强区域产业承载能力,保障制造业布局和创新资源流动 [3] - 高标准农田、生态修复、地下空间利用等领域吸引民间资本和科技力量,催生大数据、物联网、绿色材料等新兴产业应用场景,形成产业融合趋势 [3] - 单个项目如交通工程带动高端装备制造,生态工程推动环境监测与修复产业链,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关键 [3] 资金协同机制 - "两重"项目通过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协同发力,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1万亿元中7000亿元直接用于"两重",民间资本通过PPP、REITs等方式参与 [4] - 政策性金融工具如专项债券等支持"两重"建设,形成产业升级和内需激发的有效路径 [4]
事关黄金产业发展!工信部等九部门:到2027年黄金资源量增长5%-10%
搜狐财经· 2025-06-24 03:09
行业政策与规划 - 九部门联合发布《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旨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 [1] - 到2027年目标包括:黄金资源量增长5%-10%,黄金白银产量增长5%以上,黄金矿石处理量500吨/日以上的矿山产量占比超70% [3] - 黄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升至35%以上,突破2000米以下深井开采、无氰提金等技术装备 [3] 行业现状与科技进展 - 2024年中国矿产金产量377吨(全球第一18年),消费量985吨(全球第一12年) [3] - 金矿开采深度达千米以上,氰渣绿色治理水平提升,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用新材料取得突破 [3] - 计划增强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黄金/白银高端新材料供给能力 [3] 科技创新方向 - 攻关特定场景高端新材料"货架产品",联合下游用户完善创新平台与应用评价 [3] - 推动三维模型储量管理、选冶数智化决策、无人矿山/选厂等智能化改造 [4] 企业发展战略 - 鼓励企业资本整合形成全球竞争力集团,培育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 [4] - 支持黄金企业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字化升级 [4]
让企业放心开拓市场
中国能源网· 2025-06-24 03:06
行业概况 - 玛钢是一种性能接近钢的特殊生铁,广泛应用于消防管件、电力金具等产品 [1] - 太谷玛钢产业2022年入选"山西省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2023年政府出台专项工作方案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产业带动10万多人就业,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行业用电量从2018年8.94亿千瓦时增至2024年28.25亿千瓦时,占太谷全区用电量比例从68.88%提升至80.65% [1] 企业案例 - 龙成玛钢从传统冲天炉(200千伏安)转型为电力中频炉(2.43万千伏安),用电容量增长121.5倍 [2] - 电力中频炉使铁水恒温保持5-6小时,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 [2] - 企业计划新增4个中频炉,用电容量将再增1万千伏安 [2] 基础设施 - 晋中供电公司2020年以来投资5.76亿元建设变电站:新建220千伏1座、110千伏2座,增容110千伏3座 [3] - 供电公司为企业提供用电评估、电网优化等支持方案,保障技术改造顺利进行 [2]
江西南昌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认证服务供给模式 激活产业升级引擎 锚定"产业融合、服务创新、生态优化"三大方向 江西南昌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市场监管局锚定"产业融合、服务创新、生态优化"三大方向,充分发挥认证认可 检验检测的技术支撑作用,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锻造检验检测产业集群 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 走进江西太平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忙碌的身影交织成一幅充满活力的 生产图景。在这个现代化的车间里,每一根电缆从原材料到成品,都承载着品质与安全的承诺。这份承 诺的背后,离不开南昌市市场监管局为提升检验检测领域技术服务能力作出的努力。 "以前,企业要想保证产品质量,就得自己购买检测设备、培训检测人员,这不仅大幅增加了运营成 本,而且由于技术和经验的不足,检测结果也难以保证绝对准确。"江西太平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相关 负责人回忆起过去的检测难题,仍感慨不已。2019年,南昌市市场监管局联合该公司以及第三方机构, 共同建立了南昌市电线电缆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这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更让企业能够将更多 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中,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浙江金华立法赋能“中华熊猫猪”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8 17:44
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解读 - 浙江省首部畜牧业地方性法规《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旨在赋能"中华熊猫猪"产业发展 [1] - 法规共6章28条,从保护传承、产业发展、扶持保障等方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5] - 建立地理标志保护机制,规范标志使用,推动金华两头乌与金华火腿产业互促互进 [5] 金华两头乌产业现状 - 2024年能繁母猪存栏量达8253头,同比增长33% [3] - 商品猪出栏数达9.03万头,同比增长35.4% [3] -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 [3] - 养殖历史长达1700多年,是中国四大名猪之一 [1] 金华火腿产业现状 - 2024年产量达400万条,同比增长14.3% [3] - 全产业链产值达23亿元,同比增长15% [3] - 与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意大利帕尔玛火腿并称世界三大火腿 [1] - 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金华两头乌为原料 [1] 产业发展措施 - 完善保种体系,建立活体保种与遗传材料保存相结合的种质资源库 [5] - 引导经营者传承金华火腿传统制作工艺 [5] - 农业农村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3]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兴林谈车企账期: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保障产业链企业合理利润空间
中国经营报· 2025-06-13 06:19
车企压降账期行动 - 17家重点车企承诺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包括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吉利汽车、奇瑞集团、江汽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理想汽车等 [1] - 中汽协表示此举是响应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及国家部委干预的结果 [1] - 上汽集团明确表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成为首个作出该表态的车企 [4] 行业背景与问题 - 整车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长期占用零部件和原材料企业资金,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2] - 国内12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达171.6天,远超国际车企(奔驰37.91天、大众41.18天、宝马42.45天等) [3] - 汽车行业"价格战"和"内卷"导致产业链利润空间被挤压,中汽协5月31日发布倡议抵制恶性竞争 [2]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国资委等部委此前已部署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 - 工信部肯定车企承诺缩短账期是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对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5] - 账期从170多天压降至60天将倒逼车企寻求高质量发展路径 [5] 上游供应商现状 - 钢铁协会指出汽车板等产品已基本无毛利,车企仍要求降价并通过延长账期转嫁融资压力 [4] - 部分车企延迟数月支付货款,采用企业汇票方式加重供应商资金压力 [4] - 汽车行业占钢铁行业高端钢材消费重要份额(如汽车板、硅钢) [4]
安徽科技打头阵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12 00:55
科技创新成果 - "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新世界纪录 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 0"正式发布 4000余件科技成果亮相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 [1] - 合肥滨湖科学城加快建设"合肥先进光源"同步辐射装置等8个项目 未来将成为全球大科学装置最密集区域之一 [2] - 安徽已建、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13个 2024年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 总数达23家 [2] 技术转化与产业化 - 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专利1000余项 孵化培育企业近50家 为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领域夯实技术基础 [2] - 安徽建成4400多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 吸引200多家"国字号"创新平台入皖落地 [3] - 安徽省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产业创新研究院取得400多项发明专利 其新型智能传感器半年内占据国内超80%市场份额 [4] 创新生态建设 - 安徽组建大健康、人工智能等6个研究院 布局科研项目和公共应用场景超200项 [3] - 安徽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 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 5万家 2024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 1% [3] - 106家单位试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年增长近3倍 [4] 产业融合机制 - 安徽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 服务新兴产业的本专科专业占比达72% [4] - 合肥网仪科技完成高端网络测试仪首台套交付 实现该领域国产化自主可控 [3] - MEMS产研院整合10余家产业链企业 实现产品快速设计迭代和应用验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