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国资入主港股上市企业首秀,与东吴水泥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智通财经· 2025-09-17 06:27
公司股权变动 - 东吴水泥控股股东Goldview Development Limited向港航香港和汾源资本出售部分股份 交易完成后港航香港持股28%成为单一最大股东 汾源资本持股9% 蒋学明保留16.89%股权 [1][2] - 港航香港是苏州市港航投资发展集团全资香港附属公司 最终实益拥有人为苏州市国资委 汾源资本为苏州汾湖投资集团全资附属公司 同属苏州国资体系 [2] - 此次交易标志着苏州国资委首次通过香港市场收购成为上市企业控股股东 开创地方国资与境外上市平台深度融合新模式 [2][5] 战略转型准备 - 东吴水泥已完成生物医药板块资产处置 并宣布出售亏损稀土业务 明显为战略转型或新资源注入做准备 [2] - 公司当前水泥业务可能出售 未来将聚焦战略转型或新兴产业资源注入 [2] 转型方向预期 - 业内预计苏州国资入主后可能推动东吴水泥向智慧仓储 现代物流 低空经济等新兴板块战略转型 甚至直接注入相关资产 [3] - 低空经济转型预期最高 因江苏省是全国布局低空经济最积极省份 苏州计划2026年建成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 [3][4] - 《苏州市低空经济促进条例》将于2025年10月1日施行 这是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促进条例 为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4] 业务协同基础 - 港航集团已荣获"苏州市首批低空经济领航企业"称号 完成首次水上综合服务无人机试飞 在无人机智慧物流 智慧仓储 港区监测等场景有深入布局 [5] - 港航集团主营业务包括港口运营 航运服务 多式联运 综合物流园区运营及国际贸易服务 与低空经济存在业务协同空间 [5] 市场反应 - 东吴水泥股价自8月以来最大涨幅超160% 开启价值重估行情 反映市场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前景及苏州国资创新资本运作模式的积极预期 [5]
江苏溧阳:千亿“动”力之城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经济网· 2025-09-16 11:13
产业规模与产能 - 2024年以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值达1515.3亿元 [1] - 动力电池销量约占全国1/7 [1] - 溧阳已布局5条锂电生产线,每秒制作一个电芯,每150秒生产一个电池包 [2] - 2024年上半年溧阳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11.1%和12.1%,占江苏省36.2%和37.4%,占常州市81.3%和81.9% [2] - 2024年1至6月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30.5亿元,同比增长21.5% [4] - 近3年动力电池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2% [4] 产业链布局 - 形成动力电池"3公里产业圈",聚合上下游企业超100家 [1][3] - 江苏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日均生产超400万件锂电池结构件,配送半径不超过3公里 [3] - 构建完整产业链覆盖正负极、控制系统、隔膜及结构件 [3] - 龙头企业包括江苏时代(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上汽时代、璞泰来等 [3][6] 技术创新与研发 - 累计突破37项关键核心技术 [1] - 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突破百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生产线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3] - 14家科创平台采用"科创平台控股、研发人员持股、政府基金参股、社会资本入股"创新模式 [6] - 设立超100亿元产投基金,孵化天目先导、中科海钠等30多家硬科技公司 [6] - 钠离子电池工程化应用难题获突破,建成钠电池公共技术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6] 产能扩张与新赛道布局 - 江苏时代在溧阳建设并投产四期生产基地 [3] - 江苏卫蓝新能源开发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和全固态电池,2024年总产值同比增长40.7%,预计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8] - 2024年12月设立新型储能产业园,达产后年产2.5吉瓦时储能集成产品,年产值约50亿元 [8] - 创智园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超11兆瓦(含8.7兆瓦屋顶光伏+0.15兆瓦河边光伏+0.3兆瓦车棚光伏+2.6兆瓦光伏廊道) [9] 成本与效率优化 - 创智园度电成本降低0.2元/千瓦时,年均可为企业节省用电成本约23% [9] - 推进微电网场景建设包括南山竹海零碳停车场、桂林村零碳乡村 [9] 人才与资本支持 - 建成1.5万余套人才公寓,每年提供1亿元创业支持资金 [7] - 吸引20多位院士及200余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落户 [7]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4] - 加速拓展"动力+储能"新赛道,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及微电网示范城市 [8] - 研发低空飞行器锂电池技术,搭建"车能路云""车船云"智能运载网 [9]
苏州盛泽:从 “一根丝”到 “全球链”,绸都走好纺织开放创新之路
苏州日报· 2025-09-16 09:14
位于盛泽镇的跨境电商产业园,是围绕吴江地区丝绸纺织产业带优势建设打造的楼宇式跨境电商产业 园集群。这里汇集了来自印度、韩国以及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各类平台、配套服务商及外贸企业 86家,其中跨境电商企业37家。 今年上半年,园内实现外贸进出口额近2.2亿美元,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近7.9亿元。这样的成绩离不 开阿里巴巴国际站服务处等跨境电商平台、亚东货代等的正式入驻。 阿里巴巴国际站服务处主要为本地企业提供一站式外贸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轻松开拓海外市 场。"我们的主要服务涵盖三大核心板块:平台运营指导、新商孵化服务和人才组织升级。"盛泽镇东 方丝绸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陆子平介绍,目前,阿里巴巴国际站服务处已服务吴江企业400余家,其中 盛泽企业超过200家。入驻至今,年均孵化新外贸企业40余家,企业平均年出口额增长25%,部分头部 客户实现业绩翻倍,丝绸纺织品类产品热销欧美、东南亚。 位于跨境电商产业园12楼的盛泽镇跨境电商选品中心,集"产品展示、选品服务、对接交流"等于一 体,深入挖掘盛泽及周边地区以丝绸纺织品为主的各类终端产品。 立足雄厚的丝绸纺织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吴江盛泽镇打造了"从一滴油到一匹 ...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 | 江苏溧阳:千亿“动”力之城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6 08:54
产业规模与产能 - 2024年以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值达1515.3亿元 [1] - 动力电池销量约占全国1/7 [1] - 溧阳布局5条锂电生产线 每秒制作一个电芯 每150秒生产一个电池包 [1] - 2024年上半年溧阳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11.1%和12.1% [1] - 江苏科达利日均生产超400万件锂电池结构件 [1] 产业链集群 - 形成动力电池"3公里产业圈" 下游企业配送距离不足3公里 [1] - 集聚超100家上下游企业包括江苏时代、上汽时代、璞泰来等 [2] - 构建完整产业链覆盖正负极、控制系统、隔膜、结构件等环节 [2] 技术创新与研发 - 累计突破37项关键核心技术 [1][2] - 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填补百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生产线国际空白 [2] - 钠电池公共技术平台实现三楼创意研发、二楼实验验证、一楼原型生产的产学研生态 [5] - 研发突破钠离子电池工程化应用难题 [5] 产业增长态势 - 近3年动力电池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2% [2] - 2024年1-6月动力电池规上工业总产值430.5亿元 同比增长21.5% [2] - 江苏卫蓝新能源2024年总产值同比增长40.7% 预计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7] 资本与人才支持 - 设立超100亿元产投基金 孵化天目先导、中科海钠等30多家硬科技公司 [5] - 每年提供1亿元科研创业支持 建成1.5万余套人才公寓 [6] - 吸引20多位院士及200余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 [6] 新赛道拓展 - 2024年12月设立新型储能产业园 达产后年产2.5吉瓦时储能集成产品 年产值约50亿元 [7] - 开发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和全固态电池技术 [7] - 创智园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超11兆瓦 包含8.7兆瓦屋顶光伏及1.9兆瓦光伏廊道 [7] - 度电成本降低0.2元/千瓦时 年均节省用电成本约23% [8] 战略合作与产业起源 - 2016年引进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 [3] - 通过政府主动对接促成龙头企业落户 [3] - 科创平台采用"控股+持股+参股+入股"的创新运营模式 [5]
面对严峻公交传统实业经营形势 济南公交做对了什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3 11:58
济南公交转型战略 - 公司通过"公交+"多元化经营实现产业板块收入规模超过6亿元 强化自我造血能力 [1][3][4] - 公司实施"双轮驱动"策略 延伸公交产业链并整合内部资源 以辅业反哺公交客运主业 [3][4] 多元化业务布局 - 打造城市生活服务商:布局"公交+维保"车辆汽车服务(9家门店+1条检测线) "公交+能源"业务(6座加油站+8座充电站 年能源销售收入1.7亿元) "公交+多样出行"模式(年交旅融合收入1.5亿元)以及"公交+餐饮"业务(10家餐饮门店+2家超市) [6] - 打造城市文化宣传名片:统筹6000余个候车亭和4700余块车尾LED媒体资源 试点车体广告业务 广告业务将成为第三个营收过亿元板块 同时开发"把子肉卡""油旋卡"等特色文创产品 [6] - 打造物流业务本土品牌:利用130余部厢式货车开展绿色城配业务 依托村村通公交线网构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与顺丰速运合作推出IP聚合店 探索交邮融合示范项目 [8] 政府政策支持体系 - 济南市完善政策法规:出台《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和《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 编制《济南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22—2035年)》 为行业提供法律和空间保障 [11] - 健全配套制度:制定成本规制办法和财政补贴办法 构建市/区县两级财政补贴制度 将车辆购置和场站建设纳入财政预算 [11] - 深化公交改革:将县际客运班线改造为区际公交 农村客运班线改造为城乡公交 统一票制票价和优惠乘车政策 大幅降低群众出行成本 [11] 基础设施建设 - 加快建设无轨电车系统: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推进绿色现代无轨电车示范项目 建设8条111.2公里公交专用走廊 建成国内最大规模高架环网无轨电车BRT [11] - 建立公共交通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公交与高铁站/汽车站/机场无缝衔接 构建"公交+轨道+慢行"绿色出行服务体系 [12] - 实施场站综合开发:在不影响功能前提下对公交场站实施综合开发 实现与商业中心无缝衔接 构建"交通枢纽+商业服务+公共生活+文化体验"复合城市空间 [12] 产业融合生态 - 深化"交通+产业"融合:以轨道交通服务高新东区/国际医学中心等产业园区 助力产城一体化发展 [14] - 构建多元融合生态圈:推动"公交+能源"/"公交+物流"/轨道交通"车站商业+"等模式发展 [14] - 建立用地综合开发收益反哺机制:增强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14]
江苏宜兴“陶都转身”:一把紫砂壶的产业新生
新华社· 2025-09-12 22:49
宜兴的工业骨架,曾由陶瓷、环保、线缆、化工、化纤数个产业撑起。其中,陶瓷与线缆是当之无 愧的明星产业。不过,紫砂艺术受限于大师传承和相对小众的市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较难。线缆行 业虽产值庞大,却容易形成同质化竞争,核心技术与高端化突破日益迫切。 盛夏的丁蜀镇,龙窑的烟火气依然弥漫。窑火,见证了紫砂艺术的瑰丽,也烙刻着江苏宜兴这座江 南小城"陶都"的辉煌印记。 当传统产业遭遇增长瓶颈,当"陶都""线缆之都"的标签亟待更新,宜兴的企业乃至整座城市,也在 寻找一条引领他们穿越周期、再攀高峰的"第二曲线"。 ...
【财经分析】从2025年中报看广东上市公司的活力、定力和竞争力
新华财经· 2025-09-12 11:14
并购重组市场表现 - 广东超250家上市公司披露或完成产业化并购重组超1500亿元 其中超六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披露或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超30单 持续位居全国首位 [2] - TCL科技半年内实施两起百亿规模产业并购 上半年营收856亿元同比增长6.7% 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89.3% [2] - 瀚蓝环境111亿港元收购粤丰环保 并购后生活垃圾处理运营规模位居国内行业前三 6月单月粤丰环保贡献归母净利润约6000万元 [3] - 格力地产与珠海免税完成60亿元重大资产置换 置入珠海免税51%股权 战略转型为以免税业务为核心的企业集团 [3] 制造业整体业绩 - 广东63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营收2.94万亿元同比增长13% 净利润1721.91亿元同比增长6.3% [4]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25家公司营收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6% 净利润491.76亿元同比增长15.5% [4] - 印制电路板领域26家公司净利润91.13亿元同比增长71.9% [4] - 机械设备领域191家公司营收7692亿元同比增长9.6% 净利润706.11亿元同比增长5.6% [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4家公司营收581.25亿元同比增长14.4% 净利润8.95亿元扭转下滑趋势 [4] 资本支出与产业投资 - 广东上市公司资本性支出3163亿元同比增长2.8%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3%) [5] - 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投资增速同比提升 [5] - 上市公司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针对产业链发展方向进行投资布局 [5] 海外收入表现 - 47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海外收入8327.47亿元同比增长16.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5%) [6] - 425家民营出海企业境外收入7661.45亿元 占比达92% [6] -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海外收入3454亿元同比增长11.7% 电气机械制造业2198亿元同比增长14.5% 汽车制造业1523亿元同比增长42.6% [6] - 三大行业海外收入占制造业海外总收入86% [6] 研发投入情况 - 848家上市公司研发费用1589亿元同比增长11.6% 高于全国水平(3.2%) [7] -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达3.7% 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 [7] - 汽车制造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6.7% 电气机械制造业同比增长11.4% [7]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遗产保护用上黑科技 在峨眉山解锁文旅新体验
央视新闻· 2025-09-11 12:24
核心观点 - 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地通过生态文旅创新、科技赋能保护及产业绿色转型 实现旅游人次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1][7][30] 生态文旅创新 - 推出"探寻峨眉的生命"生态游项目 由科研人员带队讲解珍稀动植物 吸引大量亲子游客 [2][4] - 开发20公里徒步路线覆盖生物多样性密集区 藏猕猴、珙桐等国家保护动植物资源成为核心吸引力 [6] - 2024年1-8月徒步登山游客达36万人次 同比增长40% 生态游带动冷线客流提升 [7] - 暑期文创品牌"峨眉记忆"销量增长超20% 利用自然奇观开发文创产品成效显著 [7] 科技赋能遗产保护 - 乐山大佛采用毫米级精度无人机巡检 效率较人工提升一倍以上 可识别微观裂隙 [8] - 使用红砂岩材料3D打印1:1石窟模型 还原透气性等物理特性 为修复实验提供支持 [12][14] - 通过微痕提取技术处理近4万张照片 算法矩阵叠加呈现风化文物清晰影像 [14] - 设立33个典型植被监测区 对空气温湿度、负氧离子、PM2.5及地表径流等指标实施动态监控 [16] 生态保护成果 - 完成峨眉山拟单性木兰(极度濒危植物)野外回归800余株 实施藏酋猴种群承载能力评估 [18] - 2024年1-9月峨眉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80万人次 同比增长4.9% [7] 产业绿色转型 - 水泥企业投资9000万元进行氮氧化物治理 年排放量削减约1500吨 [26]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5% 202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3% [26] - 高耗能产业加速退出 重点发展食品饮料、茶产业等"轻净"产业 [26] 文旅经济带动效应 - 乐山市2024年1-8月接待国内游客8580万人次(同比+20%) 入境游客21.93万人次(同比+35.25%) [30] - 下半年规划近30场赛事演艺活动 覆盖文创、赛演、美食、康养四大特色产业 [28] - 推动文旅消费从景区向城市空间延伸 形成"景区游+城市游+民俗游"多元体验模式 [28]
遥望科技叫停两项目5.45亿或“打水漂” 四年半累亏32.69亿业务重心再调整
长江商报· 2025-09-11 00:01
募投项目终止及资金调整 - 终止"YOWANT数字营销云平台建设"和"创新技术研究院建设"两个募投项目 将剩余募集资金7.66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2] - 项目原计划总投资12.91亿元 累计投入5.45亿元 其中YOWANT项目投入4.18亿元 创新研究院项目投入1.27亿元[2][3][5] - 终止原因为AI技术迭代导致硬件方案失去实施必要性 且项目推进四年后已不适应技术发展需求[1][3] 募资使用情况 - 2021年定增募资29.72亿元 净额29.21亿元 原计划用于三个实体项目及补流还贷[1][2] - 截至2025年8月31日 社交电商生态圈建设项目已完成并投入5.66亿元 补流还贷项目8.39亿元也已完成[2][3] - 终止的两个项目募集资金专户产生利息收入及费用影响2000.61万元[3] 经营业绩表现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11亿元、39.01亿元、47.77亿元、47.63亿元 同比变动30.70%、38.75%、22.48%、-0.30%[8] -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 分别亏损7亿元、2.65亿元、10.50亿元、10.01亿元[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96亿元 同比下降36.32% 归母净利润亏损2.53亿元 同比扩大15.60%[8] - 四年半累计亏损总额达32.69亿元[1][9] 业务转型历程 - 公司前身为星期六 主营女鞋业务 2019年以17.71亿元对价收购遥望网络88.57%股权 进军社交电商领域[7][8] - 2021年通过定增募资29.72亿元重点布局直播业务 体现业务转型决心[1][2] - 2024年公司调整业务模式 保留直播核心业务 将创新业务改为控股参股模式 并利用AI技术提升效率[8]
百年煤城何以当上转型优等生
河南日报· 2025-09-10 23:38
城市转型成效 - 焦作市从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 获得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评优秀等次 [1] - 煤炭工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从81.7%大幅下降至5.2% 彻底告别对煤炭的依赖 [2][4] 工业体系重构 - 构建"3+13+N"重点产业链群和"一转带三化"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拥有37个工业门类 六氟磷酸锂等21种产品产销量全球第一 手机摄像头马达等13种产品全国第一 [4] - 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8.1%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方阵 [4] 重大项目投资 - 实施"三十工程" 每年推进30个重大工业 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 [3] - 瑞庆年产30万台第五代混合发动机项目投产 带动年产值从5.6亿元增至40亿元 [3] 物流枢纽建设 - 演马庄矿转型为中原(豫北)大宗物资综合物流枢纽 依托铁路专线网络和仓储系统 [2] 绿色制造体系 - 实现绿色工厂 绿色园区 绿色产品 绿色供应链"四绿"全覆盖 [4] - 成功创建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4] 文旅融合发展 - 构建"一核引领 两极支撑 三带协同"全域旅游格局 实施"文旅+百业"融合发展战略 [4] - 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4588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322.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7%和5.7% [5] - 云台山为龙头串联核心资源 形成跨区域旅游线路 工业遗址改造为打卡景点 [5] 民生改善成果 - 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 位居全省前列 [6] - 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 智慧停车等民生项目 打通多条断头路和瓶颈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