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

搜索文档
即时零售大战,盒马呢?
36氪· 2025-07-16 01:25
盒马X会员店关停 - 北京最后一家盒马X会员店将于7月31日停止营业 这意味着北京将不再有盒马X会员店 [1][2] - 自去年年初以来 盒马X会员店在全国范围内已关闭过半 部分城市甚至全部消失 [2] - 尽管关店 盒马整体财务状况有所改善 连续9个月实现整体盈利 顾客数增长超过50% [2] 盒马在阿里集团内的战略地位 - 盒马在阿里集团内的战略价值下降 2021年起被要求自负盈亏 而同样亏损的饿了么却获得集团更多支持 [3] - 阿里集团CEO吴泳铭公开表示饿了么"具有战略价值" 而盒马则被视为失去战略价值的业务 [3] - 在即时零售大战中 阿里选择以饿了么为主力 盒马未被纳入主要战略布局 [11]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 阿里于5月初正式加入即时零售大战 主要竞争对手为美团和京东 [5]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 日活跃用户超过2亿 [6] - 美团在外卖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 2023年市占率达64.6% 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65% [9] 饿了么的战略价值 - 饿了么建立的即时配送基础设施具有战略价值 可用于配送餐食、药品、鲜花等多种商品 [10] - 蔡崇信表示饿了么的物流基础设施具有很高壁垒 是阿里重要的战略资产 [10] - 阿里给予饿了么更大宽容度 因其配送网络覆盖范围广 从一线城市到偏远县城 [11] 盒马的发展历程与挑战 - 盒马自2015年成立以来尝试过十余种业态 包括便利店、社区超市、折扣店等多种形式 [20] - 生鲜业态面临高损耗、供应链要求高、配送成本高等挑战 导致商业模式难以持续 [23] - 美团曾尝试类似盒马的"小象生鲜" 但最终在2019年迎来关店潮 [21][22] 阿里内部管理变革 - 2021年7月阿里推行"经营责任制" 要求各业务单元独立计算损益 [13] - 这一变革源于阿里面临拼多多崛起等竞争压力 需要控制成本 [14] - 盒马在这一背景下被要求自负盈亏 失去集团战略支持 [17] 盒马与易果生鲜的竞争 - 盒马成立前 阿里主要通过易果生鲜布局生鲜业务 易果曾获得近60亿元融资 [31] - 随着侯毅加入阿里并创立盒马 易果逐渐被边缘化 最终在2020年破产重组 [35] - 盒马获得天猫超生鲜运营权 而易果被迫聚焦B端业务 [35] 阿里企业文化变化 - 阿里从创新引领者转变为市场跟随者 盒马也从新零售标杆变为以盈利为导向 [36] - 蔡崇信和吴泳铭承认阿里出现"大公司病" 组织效率下降 [37] - 前员工反映阿里企业文化发生变化 失去早期的创新锐气 [38][39]
如何看外卖大战?
2025-07-15 01:5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外卖行业、电商行业、即时零售行业、新零售行业 - **公司**:美团、淘宝闪购(阿里体系)、京东、拼多多、抖音、阿里巴巴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外卖行业 - **竞争格局变化**:2025 年外卖市场主要玩家从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变为美团、淘宝闪购和京东三家,淘宝闪购取代饿了么成阿里重要品牌形象,市场份额分别为 50%、33%和 17%;7 月 5 日淘宝闪购发起补贴,当天订单 8000 万单,美团 1.2 亿单,7 月 12 日美团即时零售订单达 1.5 亿单,阿里保持 8000 万单且日活破 2 亿,美团神枪手和拼好饭分别超 5000 万单和 3500 万单,非餐快消品业务增长超 300%,京东最高订单量突破 2500 万单[1][2] - **补贴影响竞争**:各平台补贴每单 5 - 10 元,美团过去每单盈利 1.5 元左右,补贴冲击市场;京东 4 月初通过骑手社保政策推动舆情增加订单量,阿里合并淘宝闪购与饿了么等增强本地生活服务能力,使淘宝闪购达 6000 万单体量[1][4] - **平台策略**:美团有强大外卖壁垒、本地化营销和物流履约优势,约 800 万骑手,通过到家到店双循环模式导流;阿里计划投资 500 亿补贴,预计持续到 8 - 9 月;京东关注配送体系建设,近期补贴减弱,优化现金流和业务模式[1][8] - **竞争影响**:短期行业内卷加剧,提升费用补贴、降低利润率和 ROE;中长期利好龙头企业,降低市场教育成本、扩大市场规模,关注 2025 年三季度末至四季度美团等龙头变化[1][14] 电商行业 - **主要玩家及市占**:主要玩家为阿里巴巴、拼多多、抖音和京东,阿里市占率从 70%降至 40%,拼多多与抖音电商增长快,抖音直播电商抢走阿里广告支出与收入,使阿里 GMV 增速落后大盘[1][5] - **驱动策略**:通过信息流、物流和商品流驱动流量与销售;信息流方面,阿里依赖外部媒体导流,抖音形成闭环;商品流方面,拼多多以低价商品吸引用户;物流方面,美团与京东分别依托骑手和快递小哥网络化配送体系[6][9] 即时零售行业 - **对纯电商影响**:目前占电商单量或 GTV 比例仅 6%,预计五年内达 12%,对纯电商影响小,能利用外卖空余运力降低成本,美团去年首次实现即时零售盈利[1][10] - **平台优劣势**:美团运营能力强,餐饮外卖经验可过渡,本地化运营、履约、流量入口和消费者心智表现出色,商品供应链完善;淘宝入口顺畅,但盈利依赖本地化运营和流量获取;京东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本地化搭建不足[13] - **未来格局**:中长期美团有望保持龙头地位,市场份额或超 50%,通过与餐饮商家绑定、骑手运营和消费者心智培养,以及供应链布局增强竞争力;淘宝闪购是阿里流量抓手,京东注重打造即时零售配送体系[11] 新零售行业 - **发展前景与挑战**:发展前景没预期大,核心挑战是供给和需求有限、商品 SKU 扩容问题,需深入挖掘商品运营提高多样性和供应链效率[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外卖业务本质**:阿里认为外卖业务本质是流量,通过引导流量盈利;美团认为是运营能力,依靠本地化运营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16] - **美团供应链建设**:美团推出象大厨品牌和小象超市,开设快乐猴折扣店,通过闪购获取流量,自有品牌提升供应链效率、扩大市场覆盖[3][10]
美团守擂、阿里猛攻、京东拓疆:三巨头即时零售争霸战 | 深网
金十数据· 2025-07-09 11:30
外卖补贴大战 - 淘宝闪购推出"超级星期六"活动,未来100天每周六提供超低价或免费的奶茶咖啡和快消速食,日订单数超8000万,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日活跃用户超2亿 [2] - 美团跟进外卖补贴战,7月5日单日零售订单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超1亿单 [2] - 京东保持常态化"外卖百亿补贴"策略,7月5日斩获约2000万单 [2] - 三家平台今年以来累计投入近千亿元,淘宝闪购宣布未来12个月提供500亿元补贴,京东预计一年内投入超百亿元 [3] - 美团CEO王兴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赢得外卖竞争" [4] 即时零售战略布局 - 淘宝和美团的流量结构正向即时履约演进,闪购成为核心入口 [5] - 美团4月15日宣布"美团闪购"成为独立品牌并设置一级入口,淘宝4月30日将"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并设置一级入口 [5] - 京东未单独设立"闪购"入口,仅在APP首页设置外卖业务入口 [5] - 京东通过外卖业务完善配送履约体系,目标是万亿规模的同城即时零售市场 [5] - 即时零售商业模式易形成壁垒,规模化后客户黏性强,盈利能力随订单量提升 [5] 组织架构调整 - 美团6月23日调整组织架构,美团优选转型升级并退出部分亏损区域,聚焦闪购品类、小象超市等 [7] - 阿里同日将饿了么和飞猪合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饿了么CEO向蒋凡汇报 [8] - 阿里通过"百日闪购"计划强化即时零售与本地生活协同,美团转向生鲜零售与外卖核心业务 [9] - 京东以外卖流量为入口,向酒旅等业务导流,推出"无捆绑"机票和酒店补贴活动 [10] 战略演进与竞争格局 - 阿里主攻电商,京东围绕供应链,美团深耕本地生活,但传统业务边界正在消融 [11] - 马云2016年提出"新零售",刘强东2017年提出"无界零售",美团同年开启"Food+Platform"模式 [13] - 阿里整合资源强攻高频即时消费入口,京东填补电商流量缺口并导向酒旅市场,美团扩展高价值品类 [14] - 三巨头通过不同路径重构即时零售生态,争夺未来零售终局 [14]
新零售成民酒爆款渠道!胖东来自由爱白酒年收入或达10亿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7-09 10:13
胖东来自有白酒品牌"自由爱" - 胖东来自有白酒品牌"自由爱"单品2024年营收预计达10亿元左右 [1][4] - "宝丰·自由爱"是胖东来与宝丰酒业2022年底联合推出的清香型白酒 常年位列胖东来销售Top 3 产品 售价75元/瓶 [1][4] - "自由爱"系列产品单日销量达3000-4000箱 节假日可达7000箱 [4][5] 合作酒企表现 - 宝丰酒业通过代工生产"自由爱"2024年销售额约5亿元 从濒临倒闭跻身清香型酒企"第二梯队" [5] - 胖东来拓展"自由爱"品牌合作 新增沱牌舍得 酒鬼酒等企业 其中"酒鬼·自由爱"定位中端至次高端价格带 [5] 新零售联名民酒趋势 - 新零售渠道成为100元以下及100-300元区间"民酒"主要拓展方向 倾向于打造联名款 [5] - 盒马与光良酒业推出33-38元/瓶的"五种粮食酿的酒" 永辉超市与仁怀波波贵宴合作推出66元/瓶的咏悦汇小酌酒 零食品牌鸣鸣很忙推出9 9元/瓶的"超省"浓香白酒 [5] - 新零售直采模式压缩经销商环节 酒企需放弃传统高毛利策略 转向薄利多销 如胖东来与宝丰合作的"怼酒"单瓶仅赚5元 [6] 行业动销与政策影响 - 2024年5月"禁酒令"导致公务及商务消费价格下移 [7] -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 100-300元 300-500元 100元以下产品上半年动销率排名前三 34 9%白酒企业青睐新零售模式 [7] - 行业建议酒企在新零售模式下进行产品创新(小酒版 低度系列 场景联名款) 并利用平台数据指导研发 建立数字化会员体系 [7]
南都电商观察|悦诗风吟关闭电商海外店,罗马仕关闭多家店铺
搜狐财经· 2025-07-08 08:05
主播&达人动态 - 董宇辉开设新账号"兰知春序" 该账号于7月9日推出新节目《主创请开麦》 首播以电影为主题 邀请贾樟柯等嘉宾参与 [1] - "兰知春序"账号7月3日注册后迅速走红 截至7月7日粉丝量超75万 已发布5条电影主题视频 [3] - 兰知春序(西安)科技有限公司由董宇辉间接持股并担任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500万元 经营范围涵盖互联网销售、电影放映等业务 [3] 平台监管动态 - 昆明市对5个房地产领域账号实施60天限流 1个账号实施60天禁言 因发布虚假信息制造社会焦虑 [4][6] 行业动态 - 罗马仕关闭多家电商平台旗舰店 员工停工停产将持续6个月 仅保留充电器和数据线产品 [7] - 悦诗风吟关闭某电商平台海外旗舰店 母公司称系战略调整 将整合资源构建更高效渠道 [13][15] - 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推进三大核心战略 包括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全面布局全域电商生态 [15] 消费市场数据 - 上海市消保委上半年处理投诉15万件 同比增长18.2% 网购投诉占比较大 达80866件 [7][9] - 7月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49.6% 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 电商经营类指数50.2%仍处扩张区间 [10][12] - 抖音7月7日直播带货日榜显示 前二直播间销售额超5000万 七成直播间销售额低于750万 [16]
即时零售大战,淘宝闪购成美团“头号敌人”
搜狐财经· 2025-07-08 01:53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的联合表现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日活跃用户超过2亿 [1] - 淘宝闪购上线两个月内日订单从4000万增长至8000万,增速迅猛 [2] - 淘宝闪购全量上线后,饿了么履约潜力被充分激发,联合日订单数直追美团峰值数据 [5] 美团的市场反应与竞争态势 - 美团7月5日即时零售订单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占比超80%,创下新纪录 [4] - 美团在淘宝闪购冲单日发放海量优惠券,针对新茶饮订单冲高销量,导致App短暂宕机 [4] - 美团Q1财报发出利润预警,预计Q2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增速放缓,经营利润同比下降 [8] 京东外卖的战略布局 - 京东外卖推出利润红线(净利润率不超5%)、骑手保障(全职骑手全员五险一金)和品质外卖三大策略 [7] - 京东外卖618期间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品质餐饮门店入驻超150万家,全职骑手规模达12万人 [8] - 京东物流推出"秒送仓"仓配一体服务,降低商家即时零售入场门槛 [8] 行业竞争格局与战略调整 - 外卖大战本质是对流量入口的争夺,最终导向电商、本地生活等大消费市场 [6] - 阿里整合饿了么、飞猪等业务至中国电商事业群,目标是从电商平台向大消费平台升级 [12] - 美团与阿里、京东的核心区别在于外卖是其利润支柱(占比超60%),而后者不依赖外卖盈利 [10] 淘宝闪购的战略意义 - 淘宝闪购通过高频即时零售需求带动淘宝交易转化,提升用户活跃度和规模 [14] - 阿里通过500亿补贴保障商家利润空间,倡导"卷自己不卷商家"的良性竞争 [19] - 即时零售被视为阿里新零售概念的延续,探索远场与近场电商结合的可能性 [17] 行业未来趋势 - 拼多多、抖音等平台在本地生活领域蓄势待发,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8] - 即时零售与电商协同模式逐渐跑通,品牌在天猫618期间加码即时零售成效显著 [16]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用户体验和商家生态,平台需平衡补贴与可持续经营 [20]
外卖大战硝烟四起,市场竞争要规范更要包容
第一财经· 2025-07-08 01:21
外卖平台竞争态势 - 淘宝闪购和美团于7月5日夜间掀起外卖大战 大量发放外卖红包 部分外卖实现零元购 [1] - 平台通过补贴争夺即时配送和新零售业务的流量入口 尽管本质是变相价格战 但背后较量的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数字资产贴现能力 [1] - 补贴大战使消费者获得剩余 平台提升数字资产价值和供应链整合能力 商家获得更多平台选择 骑手获得更多业务机会 [1] 反内卷竞争监管框架 - 市场监管总局汇总6起反内卷式竞争案例 定义内卷式竞争存在违法违规和侵权特征 破坏市场公平秩序 [2] - 正常市场竞争不存在受损者和侵权行为 而内卷式竞争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2] - 需实时监控变相二选一行为和跨平台翘单等背信弃义侵权行为 [2] 市场监管原则与机制 - 需基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经济社会成本最小化原则 低成本高效率分配责权利关系 形成监管他律与市场自律的助推效应 [3] - 权力介入需以存在具体受损者和侵权行为为前提 遵循不告不理的无事不扰原则 [3] - 需构建有效矫正机制和事后补偿机制 提高监管被俘获成本 防范有偿执法和功利执法 [3] 市场治理优化方向 - 需清理扭曲激励的政策制度 强化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执法力度 完善市场公共治理 [3] - 监管需确保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为正常市场竞争提供蓬勃生长机会 [4]
“民营超市第一股”人人乐摘牌退市,昔日零售巨头落幕
南方都市报· 2025-07-07 07:07
公司退市与财务表现 - 人人乐股票于2024年6月13日进入退市整理期,7月4日正式摘牌,结束15年A股历程 [1] - 2024年经审计净资产为-4.04亿元,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结果,触发退市条款 [3] - 2021-2024年连续四个会计年度扣非净利润为负值,2023年财报已触及多项退市指标 [3][5] - 2022年因净资产为负被实施*ST,2023年通过非经常性损益短暂摘星但扣非亏损巨大 [5] 历史发展与经营困境 - 2010年上市时发行价26.98元,首日市值超130亿,被称为"民营超市第一股" [4] - 上市后加速全国扩张但受电商冲击,2012年起业绩大幅波动,亏损年份居多 [4] - 尝试转型高端超市Le super、线上业务及7种新业态,但控股权变更(2019年曲江文化入主)后仍未扭转颓势 [4][6] - 6年内三换董事长导致战略反复,从大规模开店转向关店保壳,加剧核心业务萎缩 [6] 行业挑战与转型对比 - 商超行业毛利率普遍低于20%,受租金上涨、电商(盒马/叮咚买菜等)及会员制超市(山姆/Costco)冲击 [6] - 传统商超过度依赖"通道费"模式削弱供应链把控能力 [6] - 永辉通过胖东来合作升级数字化供应链,大润发2022年线上订单占比超35%,山姆单店坪效达传统商超3倍 [7] - 行业趋势从"大而全"转向"快而准""专而精",需重塑价值链打破路径依赖 [7]
京东、美团加码,新零售巷战再起
华尔街见闻· 2025-07-07 06:13
行业趋势 - 生鲜零售市场正经历新一轮线下扩张潮,京东七鲜与美团小象超市加速布局线下门店,标志"新零售"概念卷土重来 [3][11] - 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的心智已成熟,叠加"30分钟送万物"即时零售网络完善,为线上线下协同奠定基础 [3] - 盒马实现全年盈利(2024年4月-2025年3月)成为行业催化剂,证明"仓店一体"模式可行性,GMV超750亿元,线上贡献超60% [15] 京东七鲜战略 - 计划年底前完成京津地区全覆盖,采用"1+N"模式:中心店(600+平方米,6000+SKU)聚焦核心商圈,卫星小店(200-300平方米)3公里内密集铺设 [6] - 华北为重点市场,已签约天津嘉里汇,布局北京西红门荟聚、望京凯德MALL等商圈 [5][6] - 尝试与外卖业务协同,落地"七鲜美食MALL"并接入京东外卖千万级订单 [7][8] 美团小象超市动态 - 对标盒马NB社区店模型,计划拓展至所有一二线城市,合肥等城市预计9-10月启动 [9][10] - 招聘超200个岗位含选址拓展、空间设计等,显示线下扩张决心 [10] - 美团计划将"闪电仓"从3万个增至2027年10万个,强化即时配送网络 [20] 竞争格局演变 - 京东、美团、盒马形成三足鼎立,生鲜零售成为继外卖后的高频刚需战场 [4][16] - 盒马盈利验证模式后,行业从烧钱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阶段 [15] - 供应链能力被视为长期核心竞争力,上游品牌商可能通过仓店协同重塑格局 [17] 新零售模式升级 - 线下门店功能重构为"效率节点",兼具体验、仓储、履约功能,提升转化率并降低退货率 [21][22] - 即时零售基础设施完善(如美团配送网络、京东"1+N")使新零售从概念走向落地 [23] - 电商平台普遍布局线下实体寻求增长,如阿里1688开设选品中心、闲鱼规划循环商店 [20]
上市15年亏损9年,人人乐自救未改“退市命”
新京报· 2025-07-04 14:06
公司财务表现 - 2014年和2015年分别亏损4.61亿元和4.75亿元,2016年被警示退市风险 [1] - 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再度"披星戴帽" [1] - 202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为-3.87亿元,2024年度进一步恶化至-4.04亿元 [4] - 上市15年中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数 [1] - 2024年11月至12月剥离13家子(孙)公司,解冻部分账户资金 [4] 市值与股价变动 - 2010年上市首日总市值130.52亿元,巅峰时期达136.68亿元 [2] - 2025年退市前总市值跌至1.58亿元,股价0.36元/股 [2] - 2015年市值多次超过100亿元,2025年市值未超过30亿元 [2] 门店经营与调整 - 2013年门店数量128家,覆盖10个省份30余个城市 [10] - 2015年关闭11家门店,门店数量降至114家 [10] - 2016年至2020年门店数量增至149家,但覆盖省份收缩至8个 [11] - 2024年关闭45家门店,转让15家,新开1家,剩余32家门店 [11] 转型尝试与失败 - 2016年通过出售资产实现扭亏,子公司出售物业项目带来收益 [6] - 2019年引入国资股东曲江文化,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 [7] - 2021年关闭37家门店,新开5家,仍未能扭转亏损 [7] - 多次尝试转型升级和拓展新业务,但效果不显著 [1] 行业背景与竞争 - 电商崛起对传统零售业态造成巨大冲击 [1] - 门店经营成本攀升、线上线下竞争加剧、消费者习惯改变制约发展 [1] - 曾一度在国内部分城市门店数量超过家乐福、沃尔玛等竞争对手 [9] A股退市情况 - 2024年证监会坚持"应退尽退",全年55家上市公司退市 [13] - 2025年上半年A股14家公司退市,全年累计17家 [13] - 退市公司中商贸零售行业2家,包括人人乐和东方集团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