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情绪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新消费·新价值|从港股三朵金花爆发看中国新消费崛起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3 13:07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在中国新消费浪潮中,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三家港股上市公司犹如"三 朵金花"绽放2025港股市场。它们分别从潮玩、茶饮、黄金饰品三大细分赛道崛起,以市值暴涨的亮眼 表现成为资本市场焦点。 掀全球潮玩热潮 泡泡玛特的情绪价值生意经 泡泡玛特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公司整体收入同比大增165%至170%。具体来看,中国区收 入增长95%至100%,海外收入则增长475%至480%。在股价表现上,6月16日泡泡玛特总市值逼近3700 亿港元,创历史新高,较2024年3月低点累计上涨超10倍。 如同Labubu不是2024年"横空出世"一样,泡泡玛特海外业务也不是突然"遍地开花"。早在2018年,泡泡 玛特已经成立海外事业中心,2023年其海外营收已达10.66亿元。2024年是泡泡玛特前瞻性海外布局全 面兑现的一年,其线下门店数量增至130家(含合营),机器人商店达到192台。在越南、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意大利、西班牙五个国家,泡泡玛特开设了首家线下门店,同时在全球多地的地标性位置如英 国牛津街、法国卢浮宫等地成功开设线下门店。 国际业务增长也离不开线上 ...
夏日经济“热”力十足 助燃服务消费再升级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22 17:12
夏日经济与文旅消费 - 2025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吸引大量游客参与集章打卡、人偶巡游等活动,展现文旅消费活力 [1] - 江苏盱眙龙虾节、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长沙夜游等案例显示全国夏日经济热度高涨 [1] - 众信旅游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出游人数同比增长70%,GMV增长80%,亲子客群占比超60% [2] - 美团数据显示三线及以下小众旅游地异地游客增速占比达80%,30岁以下用户占比44%,300公里以上中长线游需求增速超15% [3] 消费需求升级趋势 - 1-5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速高于商品零售0.1个百分点,显示服务消费持续复苏 [2] - 消费呈现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特点,从"满足基本需求"转向"追求生活品质" [2] - "情绪消费"成为新热点,如演唱会旅行、盲盒抢购、虚拟商品等受年轻人追捧 [2] 新兴消费业态发展 - "夜游+"、"演艺+"、"赛事+"等复合式消费场景推动消费链条延长和价值提升 [4] - 广东省推出文旅消费季惠民补贴,开展"跟着赛事/影视/美食去旅行"等活动 [4] - 辽宁省对职业体育赛事提供30万-300万元补助,"首赛"额外补助100万元 [5] - 亳州结合中医药文化推出碾中药、香包制作等研学游项目,开发"药膳+文旅"新场景 [5] 政策与金融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领域 [7] - 消费贷余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新增信贷2000亿元,建议降低利率并延长还款周期 [7] - 消费类REITs成为重要资金来源,9只产品首发募资229亿元,底层资产表现稳健 [8] 服务消费增长潜力 - 服务消费占中国家庭消费46%,较发达国家60%的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8] - 高盛研报指出政策已转向提振服务消费,未来增长点将集中于该领域 [8][9]
湾财周报 人物 揭秘“Cos委托”;广州金控集团换帅
南方都市报· 2025-06-22 14:29
情绪消费与二次元产业 - 泡泡玛特拉布布公仔火爆出圈,带动谷子潮玩等情绪消费热点 [6] - 潮玩盲盒、疗愈经济、AI陪伴、悦己消费等情绪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新极 [6] - Cos委托作为二次元情绪消费现象,反映国内乙女游戏产业生态 [6] 高管人事变动 - 深圳机场集团董事长舒毓民调任宝安区委书记 [8] - 广州金控集团董事长聂林坤卸任,徐秀彬接任 [9] - 招商基金副总经理董方离任,拟任招银理财总裁 [10] - 珠海华润银行钱曦获批出任董事长 [11] - 周钘从上汽集团转任领克汽车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12][13] 企业动态与反腐 - 唯品会副总裁冯佳路因涉嫌个人经济问题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14] - 冯佳路曾负责唯品会市场营销及客户关系管理,管理过SK-II等品牌 [14]
商贸零售行业周报:618电商高质增长,强品牌龙头及新锐功效品牌突围-20250622
开源证券· 2025-06-22 13: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618大促电商高质量增长,国际品牌回暖,强品牌力美妆龙头和新锐功效品牌脱颖而出,建议关注情绪消费主题下高景气赛道优质公司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零售行情回顾 - 本周(6月16日 - 6月20日),商贸零售指数报收2062.20点,下跌2.75%,跑输上证综指2.24个百分点,板块表现在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24位;2025年年初至今,零售行业指数下跌7.89%,表现弱于大盘 [5][14] - 零售各细分板块中,本周商业物业经营板块跌幅最小,为1.11%;2025年年初至今,钟表珠宝板块涨幅最大,为23.29% [16] - 个股方面,本周浙江东日(+48.2%)、翠微股份(+5.8%)、友阿股份(+3.9%)涨幅靠前 [5] 零售观点:618大促收官,电商高质量增长、国际品牌回暖 行业动态:618大促收官,美妆类目稳健、高端国际品牌回暖 - 2025年618大促全网GMV实现高质量增长,综合电商销售总额为8556亿元,同比增长15.2%;各电商平台以官方立减替代复杂满减,提高大促增长质量 [23] - 618大促线上美妆大盘稳健增长,四大平台美妆类目总GMV达659.09亿元,同比增长超10%,淘系以41.3%的份额位居线上第一渠道 [29] - 国际高端美妆回暖,兰蔻、欧莱雅等在天猫、抖音平台稳居前列;国货品牌珀莱雅和韩束分别稳居天猫及抖音美妆第一,毛戈平、双妹等增长显著 [32] 关注情绪消费主题下的高景气赛道优质公司 - 黄金珠宝:关注具备差异化产品力和消费者洞察力的品牌,重点推荐老铺黄金、潮宏基、周大生等 [35] - 线下零售:关注顺应趋势积极变革探索的企业,重点推荐永辉超市、爱婴室等 [35] - 化妆品:关注具备差异化且能力持续迭代的国货美妆品牌,重点推荐毛戈平、珀莱雅、上美股份等 [36] - 医美:关注具备差异化管线的医美产品厂商,重点推荐爱美客、科笛 - B等 [36] 零售行业动态追踪 行业关键词 - 美团闪购启动水果闪电仓招商;全国首家七鲜美食MALL开业;橘宜集团收购科学护肤品牌百植萃;天猫618真实GMV增长10%;润辉生物首款Ⅲ类“水光针”获NMPA受理 [4] 大事提醒 - 关注多家公司股东大会召开等 [13]
食品饮料2025年中期策略:追逐结构景气,守望底部稳增长
国金证券· 2025-06-22 11:29
报告核心观点 - 食品饮料行业核心主线是追逐结构景气,关注零食&软饮赛道,以及白酒&餐饮链景气修复节奏,持续看好魔芋品类和部分软饮料企业,同时关注白酒和餐饮链板块底部企稳契机 [3] 结构景气主线 渠道变革 - 消费呈现“分级与降级并存”特征,新渠道捕捉差异化需求催生渠道型企业,上游品牌制造企业转型重获增长动能 [11] - 量贩零食渠道兴起,万辰、鸣鸣很忙等企业收入和门店数快速增长,万辰营收从22年5.5亿元增至24年323.3亿元,门店数从232家增至14196家 [11] - 会员店渠道在中高净值家庭中增长,山姆GMV突破千亿元,奥乐齐以“平价+自有品牌”策略放量,24年GMV达25亿元 [14] - 线上渠道保持领先扩张,2019 - 2024年零食电商销售额从542亿元提升至956亿元 [14] 品类创新 - 中式风味零食突围,2019 - 2024年休闲零食市场规模从4438.8亿元增至4717.3亿元,咸味小吃增速领先 [17] - 魔芋等健康食材放量,2022 - 2024年盐津魔芋品类收入从2.57亿元增至8.38亿元,卫龙蔬菜制品收入从16.93亿元增至33.71亿元 [17] - 低脂、高蛋白概念产品渗透,盐津蛋类零食和劲仔禽类制品收入增长显著 [17] 企业盈利 - 下游零食量贩业态盈利弹性可观,万辰单店收入有提升空间,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净利率有望提升 [24] - 上游具备品类创新及供应链优势的制造型企业利润率稳中有升,推荐盐津、卫龙、劲仔 [24] 软饮料市场 - 新品向功能化、健康化演进,2019 - 2024年软饮料零售规模从5858亿元增长,运动饮料、碳酸饮料、能量饮料增速居前 [29] - 上市公司第二曲线快速放量,东鹏补水啦、农夫山泉茶饮料等表现突出 [29] - 百润股份预调酒主业有望止跌回稳,第二曲线威士忌潜力大,2020 - 2024年我国威士忌市场规模从28.7亿元增至45.4亿元 [32] 市场集中度 - 各细分赛道集中度分化,包装水、运动饮料等基础品类集中度提升 [38] - 农夫山泉包装水有望收复份额,东鹏特饮能量饮料市占率稳步提升,2024年达44.5% [38] 关注景气底部板块契机 白酒板块 - 25H2白酒行业景气度有望环比改善,目前产业层面压力最深 [40] - 中秋&国庆旺季白酒动销有预期差空间,政策落地有望修复消费情绪和力 [42] - 飞天茅台批价有望筑底,M1同比修复、出货机会增加等因素支撑 [47] - 酒企25Q2业绩延续出清,25Q3表观业绩或受动销和批价影响 [49] - 25Q2机构持仓或回落,白酒持仓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52] - 白酒板块具备配置价值,多数酒企25E股息率≥3%,头部酒企估值位于底部区间 [55][57] 餐饮链板块 - 餐饮修复一波三折,政策刺激有阶段性成效,B端承压,C端回补部分需求 [66] - 餐饮连锁化是趋势,餐饮链子板块渗透率有提升空间,我国调味品人均支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70] - 调味品板块刚需强,龙头企业增长韧性好,后续可推新和出海 [73] - 2025年啤酒旺季销量有望恢复性增长,酒企积极探索多元化,利润端兑现弹性高 [76][79][81] - 传统黄酒行业主动谋变,关注产业逻辑兑现 [84] 乳制品板块 - 乳制品企业调整库存,有望重回增长通道,原奶价格低,利润弹性可释放 [95] 大众品板块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报告给出了东鹏饮料、农夫山泉等多家大众品公司24A - 26E的收入、归母净利润、YOY及PE等盈利预测数据 [96]
“新消费三姐妹”集体回调!百倍PE估值引基金激辩
证券时报· 2025-06-22 11:28
新消费板块回调 - 泡泡玛特Labubu雕塑6月10日以108万天价成交后,6月19日二手市场价格暴跌50%-60%,部分非隐藏款跌幅近60% [1][7] - 港股"新消费三姐妹"集体回调:泡泡玛特较6月12日高点下跌15%,市值蒸发500亿港元;老铺黄金较6月5日高点下跌19%;蜜雪集团较6月5日高点下跌17% [2][5][6][8] - 截至6月20日,老铺黄金/泡泡玛特/蜜雪集团年内涨幅分别为243.75%、168.36%、153.83%,动态市盈率分别达89.2倍、95.3倍、40.7倍 [10] 估值争议 - 泡泡玛特估值达95.3倍PE,远超国际同业:迪士尼23.7倍、孩之宝22.3倍、三丽鸥42.3倍、LVMH 17.9倍 [11] - 部分基金经理认为估值泡沫明显:泡泡玛特市值超孩之宝+美泰总和,老铺黄金超周大福,蜜雪集团超海底捞+百胜中国总和 [12] - 乐观派认为新消费企业仍具成长性:部分公司未来两年盈利增速或超20%-30%,潮玩出海进展超预期推动盈利上修 [14][15] 投资框架重构 - 传统PEG估值法面临挑战,需纳入情感价值、用户黏性等软指标:女性用户占比高、情感指数高的企业可能获得估值溢价 [17] - 新消费研究重心从渠道力转向人群分析:精准定位目标群体痛点、实现持续复购成为核心逻辑 [19][20] - 高频数据跟踪成关键指标:盲盒周销量、二手平台交易价格、补货周期等可量化指标比情绪标签更可靠 [18] IP运营长期价值 - 成功IP生命周期可超50年:日本龙头IP企业即使盈利增速回落至个位数,仍能维持30倍以上PE [15] - 中国潮玩IP的"孤独感""个性表达"具有全球共通性,通过情感共鸣实现出海或成新增长极 [17] - 泡泡玛特股价自2024年初16.8港元低点最高上涨17倍至283.4港元,反映市场对IP运营潜力的乐观预期 [11]
时报观察丨让情绪消费回归应有的“松弛感”
证券时报· 2025-06-21 00:21
情绪消费的兴起与特征 - 潮玩、虚拟藏品、电竞装备、骑行器械等满足个性化、娱乐化需求的消费品迅速走俏 主打治愈、解压和"悦己"功能 以满足情绪价值为核心卖点 [1] - 情绪消费的兴起反映时代发展下精神需求的丰富延伸 Z世代成为社会中坚力量 潮玩等产品成为年轻人解压的"心灵鸡汤"和情感寄托 [2] - 具体产品如LABUBU通过情感共鸣、文化认同和精神慰藉吸引消费者 但供给不充分或稀缺营销导致抢购和收藏行为被异化 [2] 情绪消费的市场风险与异化 - 经济学中的"郁金香效应"提示需警惕稀缺性制造的虚假繁荣 情绪消费品定价逻辑虽不同于传统商品 但价格不能在非理性中无限膨胀 [3] - 供给端的不充分及稀缺营销使抢购行为成为黄牛和资本方的投机工具 消费者需避免盲目跟风并把握情绪消费边界 [2][3] - 监管层需厘清情绪消费品属性边界 特别对金融化操作予以约束 同时丰富消费供给以减少疯狂抢购 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3] 行业规范与发展方向 - 需通过合理规则约束和理性文化引导 使情绪消费既保留治愈人心的柔软 又让消费者为真实热爱买单 [3] - 情绪消费如同一面镜子 既映照当代人的情感渴求 也折射市场经济的复杂面相 [3]
证券时报头版:让情绪消费回归应有的“松弛感”
快讯· 2025-06-20 23:15
行业趋势 - 情绪消费兴起反映时代发展背景下精神需求的丰富延伸 [1] - LABUBU成为情绪消费崛起的典型代表案例 [1] 市场现象 - 供给端不充分和稀缺营销导致抢购收藏行为被异化 [1] - 产品成为黄牛党和资本方的投机炒作工具 [1] 监管需求 - 需厘清情绪消费品的属性边界特别是金融化操作 [1] - 应对金融化操作予以约束 [1] 发展建议 - 需为情绪消费提供更良善的土壤并丰富消费供给 [1] - 应减少疯狂抢购让情绪消费回归松弛感实现可持续发展 [1]
让情绪消费回归应有的“松弛感”
证券时报· 2025-06-20 18:35
情绪消费行业概况 - 潮玩、虚拟藏品、电竞装备、骑行器械等满足个性化、娱乐化需求的消费品迅速走俏,核心卖点是治愈、解压和"悦己"[1] - 情绪消费的兴起反映时代发展,体现Z世代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后对精神需求的延伸[1] - 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提出"玩物亦可养心"观点,呼应年轻人通过趣味产品对抗内卷生活的需求[1] 典型产品案例分析 - LABUBU作为情绪消费代表产品走红,但供给端不充分和稀缺营销导致其被异化为投机炒作工具[1] - 消费者为情感共鸣、文化认同、精神慰藉买单的同时,面临黄牛和资本方介入的市场乱象[1] 行业风险与监管建议 - 需警惕"郁金香效应",情绪消费品定价虽特殊但不能无限非理性膨胀[2] - 监管层应厘清情绪消费品属性边界,约束金融化操作,同时扩大供给减少抢购乱象[2] - 建议通过规则约束和文化引导,平衡市场经济的复杂性与情绪消费的治愈属性[2]
情绪消费乱象曝光!附避坑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6-20 13:48
情绪消费定义与特征 - 情绪消费指因情感需求驱动,为获得即时心理满足或情绪慰藉而发生的消费行为,具有冲动性、虚拟化和心理补偿性特征 [1] - 核心特点包括情感驱动决策、追求即时满足、消费对象虚拟化,如虚拟服务、符号化产品及承载情绪价值的实体物品 [1] 虚拟情绪服务类 考试鼓励/情感支持类 - "租爱因斯坦脑子""考试祈福"等虚拟服务流行,商家利用考生焦虑心理营销,但实际服务与承诺不符 [1] - 消费建议:明确服务内容、警惕高价虚拟承诺(超50元需谨慎)、优先选择平台认证商家 [1] 情感倾诉服务类 - 陪聊、树洞等服务成情绪出口,但行业门槛低,部分从业者缺乏专业心理资质 [1] - 消费注意:核查服务者资质、控制单次时长(≤1小时)、拒绝隐私暴露 [2] 游戏娱乐类 角色装扮消费 - 游戏皮肤、虚拟服饰消费持续升温,但过度投入易引发经济负担 [2] - 消费提醒:建立月消费上限、设置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认清虚拟资产属性 [2] 游戏内付费活动 - 限时礼包、抽奖活动利用玩家求稀有道具心理诱导消费,部分设低概率抽奖机制 [2] - 消费提醒:谨慎参与概率性抽奖、关注限时礼包性价比、设定单次付费上限 [2] 游戏陪玩服务 - 市场服务质量参差,常见爽约、态度差等问题 [3] - 选择建议:查看历史评价(优先好评率超90%)、明确服务要求、通过正规平台交易 [3] 实体解压产品类 创意解压工具 - 无限捏捏乐、发泄球等流行,但部分存在材质不环保、含有害物质等隐患 [4] - 选购标准:查看CCC认证、确认无毒环保材质、优先可循环使用产品 [6][7] 氛围营造商品 - 香薰、绿植、助眠灯等使用不当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或健康问题 [7] - 使用须知:核查产品执行标准、室内绿植注意通风、电子类产品需检查用电安全 [8][9][10] 行业监管与消费者指引 -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情绪类消费教育指南(2025版)》,强调"适度愉悦、理性付费、安全消费"原则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