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天山对话:推动新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系列活动在新疆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6-15 14:49
活动概况 - "天山对话:推动新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系列活动在乌鲁木齐举行,6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与[1] - 活动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主题为"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1] - 包含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合作签约、考察调研等多个环节[1] 核心观点 - 新疆具备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独特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1] - 活动旨在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汇聚全国科技、产业与人才资源,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1] - 推动创新要素向新疆汇聚,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 合作成果 - 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举行[1] - "中国产学研微藻资源农业利用联合实验室"和"中国产学研丝路化石保护与研究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1] - "哈工大技术转移中心乌鲁木齐分中心"揭牌[1] - 发布200项产学研创新成果,覆盖新能源、生物医药、智慧农业等领域[2] 专题交流 - 举办"生态环境保护产学研创新实践案例交流会""生态治理与数智科技创新交流会""人工智能+机械工业教育创新发展交流会"[2] - 与会者探讨推动新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新路径与新动能[2]
2025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大会成功举行
证券日报网· 2025-06-15 10:13
大会主题与背景 - 2025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大会在上海普陀区举行,主题为"聚合力汇众智共建科技金融新高地",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及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升级 [1] - 上海正推进"五个中心"建设,重点做好以科技金融为首的金融"五篇大文章" [1] - 普陀区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和雄厚产业基础,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1] 地方政府战略部署 - 普陀区提出三篇"融"字大文章:融入发展大局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融合创新生态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融通企业服务建设科创基金矩阵 [2] - 普陀区将加快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引力场、智汇源、创芯孵化器和服务中心" [2] - 推动沿沪宁科创基金矩阵建设,以耐心资本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2]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 金融作为国民经济血脉,需发挥"连接器"作用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 [2] - 资本市场应发挥分散创新风险、激励创新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 [2] - 上交所将增强科创板制度包容性,系统性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质效 [3] - 上交所计划加大低波动型产品创新,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体系,引导创新资本向科技领域集聚 [3] 多方协同机制 - 科技创新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多方协同 [3] - 大会举行了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战略——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启动仪式 [4]
聚合力汇众智 谱写创新融合新篇章 2025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大会今日举行
中国证券报· 2025-06-13 20:42
大会概况 - 2025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大会于6月14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举行,主题为"聚合力汇众智共建科技金融新高地"[1] - 大会汇聚产学研各界精英,探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及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升级[1] - 200余家科创企业、金融机构及科技园区代表参会[2] 核心议题 - 聚焦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探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及金融激发创新活力的路径[2] - 主题演讲涵盖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产业生态构建、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等话题[2] - 圆桌对话围绕区域协同发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和产业链创新两大主题展开[2] 政策与行业背景 -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其基本路径[1] -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科技金融作出重要部署,政策体系、产品矩阵及生态环境持续优化[1] - 普陀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转型升级排头兵,正加速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2] 历史与区域发展 - 普陀区苏州河畔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重要发祥地,孕育众多工业史上"第一"[2] - 区域协同创新成为重点,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发展路径被深入探讨[2] 未来展望 - 政策合力与金融支持创新动能提升,将持续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2] - 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将实现"双向奔赴",助力高质量发展[2]
供需适配才能更好提振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6-11 22:14
消费市场趋势 - 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 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 从模仿型向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转变 [1] - 泡泡玛特凭借LABUBU潮玩玩偶股价大涨 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 带动玩偶配饰等相关产业增长 [1] - "苏超"联赛火爆带动旅游市场 并促进草坪、器材设备更新及场馆设施数字化改造需求 [1] 供给端结构性矛盾 - 行业存在低端供给过剩、优质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商家粗制滥造 [1] - 供应链陷入同质化价格竞争困局 国内制造业企业大而不强 面临核心技术缺失等"卡脖子"问题 [1] - 供需之间存在时间落差和质量落差 制约消费潜力释放 [1] 供需适配性提升路径 - 企业需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投入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促进工艺现代化和产品高端化 [2] - 既要顺应趋势回应显性需求 又要引领潮流发掘潜在需求 提高产品和服务市场认可度 [2] - 通过"两新"政策支持企业产品迭代升级 同时鼓励消费者以旧换新 去年政策已取得积极成效 [3]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 - 今年政策持续加力扩围 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产品从8大类扩大到12大类 支持国四排放标准货车报废更新 [3]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额度比去年翻番 引导消费向绿色化、智能化、品质化升级 [3] - 中国庞大人口基数意味着即便1%人口关注的领域也具有巨大市场空间 [3]
金融活水融通荆楚科创链 打造策源、聚群、“软资产”变现的创新金融生态
金融时报· 2025-06-11 06:24
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展 - 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2024年突破6000亿元,加速建设"世界光谷"创新策源地 [1] - 该区形成以"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创新体系,作为我国首根光纤诞生地具有深厚产业基础 [1] - 汉江国家实验室2024年启动建设,预计集聚高端科研人才超2000人,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超百亿元 [3] 湖北省科技创新体系 - 湖北省构建"1家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0家湖北实验室+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25家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力量矩阵 [3] - 2025年3月末湖北省科技企业贷款增速超20%,持续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2] - 推出《关于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的行动方案》,目标2035年建成世界级原始创新策源地 [3]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为实验室提供3000万元研发专项贷款,支持技术研发及平台建设 [4] -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推出"共赢贷"产品,采用"当期优惠贷款+远期权益共赢"设计支持科技企业 [4] - 截至2025年3月末,湖北金融机构运用创新积分发放贷款余额362.41亿元,同比增长59.6% [12] 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 TCL华星国内首条印刷OLED产线2024年11月在武汉量产,标志中国显示产业重要突破 [5] - 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通过多元化融资服务支持TCL华星,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带动上下游企业聚集 [6] - 全省金融机构对光电子信息产业发放贷款余额1506亿元,加权平均利率约3%低于平均水平 [8] 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 - 湖北省提出构建"51020"产业体系,包括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 [7] - 岚图汽车作为高端新能源品牌实现第20万辆整车下线,获7亿元再贷款资金支持 [7] - 金融机构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放贷款余额166亿元,支持产业升级 [8] 科创企业融资创新 - "创新积分贷"整合27项核心指标量化评价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线上化审批放款 [10][11] - 湖北省建成"智慧大脑"平台打通13个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企业创新积分动态计算 [11] - 武汉农商行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为科技企业转化1000万元授信额度 [13] 知识产权金融发展 - 湖北省专利质押融资金额2025年3月末达31.7亿元,同比增长12.2% [14] - 建成"湖北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提供"存证登记—评估—交易—金融"一站式服务 [14] - 出台《武汉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推动业务全覆盖 [14]
青岛崂山: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
中国经济网· 2025-06-11 03:34
崂山区科技创新发展 - 崂山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主动融入青岛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 [1] - 强化源头创新"强引擎",打造科技创新策源示范区,贯通"0→1→N"转化链条,塑造成果转化崂山样板 [1]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锻造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1] 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班组和AR系统实现电解槽核心部件的高精度制造和实时质量检测 [1] - 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自主设计蝶阀加浆斗装置,将硝苯地平缓释片制粒环节的加浆速度从1小时缩短至12分钟,效率提升80% [2] 科技创新支撑数据 - 2024年崂山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79% [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7.67% [2] - 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达8.99%,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80件 [2] - 全区汇聚3所高校、14家科研院所,科技中小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 [2] - 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省瞪羚企业71家,独角兽企业9家,上市企业15家 [2] 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 - 发挥实验室体系战略支撑作用,支持两个国创中心高质量发展,培育打造省级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3] - 计划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个,设立产业创新项目组群,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 [3] - 目标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突破行业关键技术10项以上 [3] - 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医药医疗等优势产业数智升级 [3] - 促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3] - 前瞻布局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等未来产业 [3]
脚踏实地才能登高望远(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6-10 22:05
南京产业发展特点 - 南京产业气质以"实"为核心,强调务实态度和扎实基础,避免炒概念和赶时髦[1] - 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底层技术突破,如软件领域积累为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技术底座[1] - 低空空管平台技术门槛高且占据产业链关键环节,成为南京低空经济产业独特优势[1] 产业发展路径 - 企业强调"传统优势不能丢",埃斯顿从机床数控系统切入机器人赛道,南高齿从工业齿轮箱扩展到机器人减速器[2] - 创新被视为马拉松而非短跑,新兴产业需要建立在长期积累基础上[2] - 政策支持体现专业性,包括高效项目申报辅导、因地制宜的产业配套政策和多年一致的产业发展方向[2] 产业发展方法论 - 脚踏实地的发展理念被证明有效,冷静思考和稳健步伐有助于产业创新[3] - 避免急躁冒进,保持耐心被视为快速发展的另一种方式[1][3] - 产业体系从2010年七大产业发展为现今"4266"体系,保持战略连续性[2]
期指:风险偏好支撑,或延续偏强运行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6-10 01:58
金 融 期 货 研 究 2025 年 6 月 10 日 期指:风险偏好支撑,或延续偏强运行 毛磊 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11222 maolei@gtht.com 【期指期现数据跟踪】 期指数据 | | 收盘价 | 涨跌幅% | 基 差 | 成交额-亿 | 成交量 | 变 动 | 持仓量 | 变 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沪深300 | 3885.25 | ↑0.29 | | 2620.2 | | | | | | IF2506 | 3867.8 | ↑0.36 | -17.45 | 661.9 | 57026 | ↑13505 | 119577 | ↑8593 | | IF2507 | 3832.2 | ↑0.41 | -53.05 | 6 5 | 5657 | ↑824 | 17126 | ↑1254 | | IF2509 | 3802.4 | ↑0.57 | -82.85 | 231 | 20257 | ↑7796 | 84529 | ↑3761 | | IF2512 | 3770 | ↑0.70 | - ...
李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
快讯· 2025-06-09 11:50
6月9日,国务院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进行第十 四次专题学习。李强指出,科技成果转化经历技术研发、工程验证和产业化商业化等众多环节,任何一 个环节不畅通都会影响落地效果,要聚焦关键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断点。在转化源头方面,要 进一步优化对科技研发及产业发展的相关评价体系和机制,更加注重科技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 价值,不断增强产业需求与科技供给的契合度。在转化对接方面,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 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前沿共 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在转化应用方面,要用好首台套等政策,推动自主攻关技术和产 品在规模化应用中不断迭代升级。 ...
甘肃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6-07 22:25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 兰州兰石集团通过科技创新推出全球首套3000马力超深井沙漠快移钻机、HAST炼化反应器和70兆帕撬装加氢站等产品,子公司订单排产已至年底[1]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发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已获批注册5台,在建5台,打破国外垄断[1] - 甘肃省2024年有8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53项技术实现国产替代,226项技术国内或国际领先,173项原创成果产业化[2] 企业创新成果显著 - 金川集团通过技术攻关将镍的最低可采工业品位由0.5%降至0.3%,提升贫矿开采效率[3] - 酒泉奥凯种子机械公司自主研发制种玉米去雄机,效率是人工200倍,每亩节约成本200元,已在甘肃、新疆推广[3] - 截至2024年底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达2463家,同比增长16.2%,13个企业创新联合体攻克89项关键技术[3] 科技成果转化加速 - 兰州新区引进黄春辉院士团队成立兰州睿尔思新材料科技公司,6个月建成百吨级稀土发光材料生产线[4] - 稀土发光材料可提升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使产量提高10%-20%,单产品产值可达1.5亿元[4] - 甘肃省建立"三项清单"机制,推动353项技术国产替代和173项成果产业化[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