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搜索文档
以三大举措推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中国环境报· 2025-08-11 00:21
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历史性变革 天更蓝 地更净 水更清的美好图景愈加清晰 [1] - 当前处于加快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需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向新而行 通过三大举措培育绿色生产力 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1] 全民行动体系建设 - 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全民行动体系 深化认知培育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 激发公民责任意识 [2] - 创新行动载体 借助生态环保纪录片 成果展等形式展现改善成效 依托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学 推动绿色实践融入日常生活 [2] - 凝聚社会共识 通过志愿者积分 企业绿色信用评价等机制 形成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的共识 凝聚全社会守护生态家园的合力 [2] 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 绿水青山蕴含巨大经济社会价值与生态服务功能 需找对转化路径 实现核算准 流转畅 收益均的良性循环 [3] - 加快制定统一生态价值核算标准 建立生态资产负债表 精准测算森林碳汇 湿地净化等生态服务价值 [3] - 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推广钱塘江流域上游护绿下游埋单等经验 通过资金补偿 产业扶持让生态守护者获得稳定收益 [3] 科技赋能生态环境治理 - 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 突破传统治理模式 在体制机制 技术应用 预警溯源等方面适配绿色低碳发展需求 [4] - 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 深化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技术应用 构建天空地海立体化监测网络 [4] - 利用AI 大数据打通地域治理壁垒 强化区域联防联控 推动治理范式从碎片化向系统性管控跃升 [4] 未来发展方向 - 生态环境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需深化生态文明理念 完善两山价值转化机制 提升科技赋能精准度 [5] -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持续深化拓展 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动力 [5]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8-11 00:17
原标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山河万里,映照初心。 "要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全面加强防沙治沙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山西考察时殷殷嘱托。 "要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今年5月,习近平 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明确要求。 为全局计,为长远谋。 从东北地区到青藏高原,从黄土高坡到东南沿海,一次次考察调研,一场场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心 系人民福祉、瞩望民族未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 这是阔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抉择。 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习近平总书记对 ...
5年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84万平方千米 改造黄土地 披绿又生金
人民日报· 2025-08-10 22:50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成效 - 截至2024年底黄河流域植被面积达54.13万平方千米 水土保持率69.07% [1] - 5年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84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实现由黄转绿转变 [1] - 天水市水土保持率从2020年75.80%提升至2024年78.01% [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麦积区新民合作社采用虫情测报仪 水肥一体化设备等智慧农业技术 [2] - 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测空气温度 土壤湿度 降雨量等环境参数 [2] - 合作社5600亩果园优质果率达90%以上 亩产达7000多斤 [2] 苹果产业经济效益 - 2024年麦积区销售花牛苹果64万吨 产值达25.6亿元 [2] - 合作社吸纳176户成员 形成规模化种植经营模式 [2] - 水土保持与产业振兴协同发展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2] 水土保持科研体系 - 天水试验站建立36个坡面径流小区 3处植被观测点等试验观测体系 [4] - 绥德站70多年来开展600多个专题研究 取得150多项科研成果 [7] - 数字孪生小流域技术扫描150平方千米地形地貌 通过大数据优化治理模式 [6] 乡村旅游发展 - 高西沟村2024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 [5] - 村集体收入超80万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5万元 [5] - 发展民宿48户 大型农家乐5家 形成农文旅融合产业 [5] 梯田改造工程 - 永和县完成水土流失治理987.4平方千米 保持率从44.7%提升至48.3% [9] - 呼家庄村改造1100亩梯田 单块面积从0.6亩增至1.8亩 [9] - 全县地块平均长度从100米增至400米 宽度从3-4米扩至10米以上 [10] 生态治理规模 - 榆林市860万亩流沙得到固定或半固定 [7] - 陕西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 [7] - 山西省新建淤地坝270座 治理坡耕地70多万亩 [10] - 山西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2329万亩 水土保持率达65.5% [10]
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时代乐章
上海证券报· 2025-08-10 17:40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超6.1%经济增长 [1]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电力体系、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及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 - 构建全球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1] 区域协调发展与绿色产业 -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1] - 全国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67.6亿人次,总收入4814.2亿元 [2] - 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7.8万个,推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个 [2] 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护绿换金":20余省份签订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协议,覆盖长江黄河等流域 [2] - "聚绿成金":生态农业、旅游、工业形成"生态+"产业模式 [2] - "借绿生金":绿色金融推动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链条 [2] 绿色金融发展 -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绿色债券规模领先 [3] - 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市场体系已形成 [3] 全球气候治理贡献 - 2024年中国贡献全球新增585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最大占比 [6] - 推动全球风电/光伏度电成本累计降幅超60%和80% [6] - 与100多国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落地标志性工程 [6] 国际环境治理参与 - 深度参与全球气候谈判及多边治理进程 [5] - 履行生物多样性、臭氧层等国际公约义务 [6] - 从环境治理参与者转变为全球引领者 [6]
20年“灰山”变“青山” 老乡村“长”出新业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0 12:22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于2005年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标志着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1] - 余村通过关停矿山、水泥厂等污染企业,实施矿山复绿、污水治理、农房改造等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21][27] - 生态修复后,矿区变身为遗址公园,水泥厂荒地改造为露营地和观光园,废弃仓库转型为共享办公空间[27] 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效益 - 余村从依赖矿石开采转向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经济,形成"卖风景"的新模式[16][29] - 2024年余村接待游客1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8000元增长至7.4万元[29] - 村民职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从矿工转变为民宿经营者、生态农场主等新型职业群体[6][29] 新业态培育与人才引进 - 余村吸引1200多名新村民入驻,形成数字游民基地、骑行俱乐部等60多个新项目[38][33][42] - 全球招募的"绿水青山合伙人"带来研学教育、文化创意、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38] - 废弃化工厂改造为全国首个乡村铂金级碳中和建筑,集成光伏发电、国漫茶咖等复合功能[24]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升级 - 原羽绒厂改造为文化礼堂,定期播放电影并举办文化活动[19] - 青年图书馆设立英语角、余村夜话等社交平台,促进新老村民融合[24] - "大余村"景区整合周边24个村资源,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格局[38] 环境改善与社会认同 - 矿区粉尘污染彻底消除,毛竹生长恢复,水质从浑浊变为清澈[11][12][15][46] - 游客普遍认可余村风景价值,认为其兼具生态美与现代乡村建设特色[31][35] - 新村民评价余村环境"被群山环绕保护",适合创意工作与生活[40][42]
媒体视点 | 感知生态之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证监会发布· 2025-08-10 07:10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 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2] - 安吉竹林碳汇量达每公顷6.6吨 年碳汇交易为竹农创收2800万元[6] - 溪流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Ⅱ类 夏季漂流旅游收入超2亿元[8]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 矿区复绿改造后游客量达120万人次/年 生态度假区单日咖啡销量相当于原矿产年收入[12] - 安吉地区生产总值从88.96亿元增长至675.57亿元 完成"石头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12] - 全国首批12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带动万亿级市场活力[22] 生态经济典型案例 - 宁夏贺兰山荒滩修复后建成全国最大酿酒葡萄产区 农户收入显著提升[16] - 湖南崀山朱鹮稻田稻米溢价3元/斤 农户年增收20-30万元[18] - 福建三明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亿元 生态旅游实现多产业融合[20]
感知生态之变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国家能源局· 2025-08-10 03:09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 "两山"理念提出后,浙江安吉竹林碳汇量提升至每公顷6.6吨,碳汇交易为竹农带来年收益2800万元[5] - 安吉溪流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Ⅱ类,夏季漂流旅游收入超2亿元[7] - 矿区复绿改造后生态度假区单日咖啡销量达8000杯,相当于原矿产开采近一年收入[11] 绿色经济转型成效 - 安吉地区生产总值从88.96亿元增长至675.57亿元,实现"石头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12] - 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滩修复后成为全国最大酿酒葡萄产区,种植户收入显著提升[15][16] - 湖南邵阳"朱鹮稻"因生态种植溢价3元/斤,农户年增收超30万元[18]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福建三明林下经济年产值超1亿元,生态旅游带动多业态发展[20] - 全国12个试点地区推出300余条生态旅游路线,创造超万亿市场活力[22] - 森林药材(铁皮石斛等)及山野菜形成规模化产业[20]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发布
新华社· 2025-08-10 01:59
报告发布背景 -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于2025年8月10日在北京共同发布中英文智库报告并举办研讨会 [3] - 报告全文约16000字 通过网站 期刊 社交媒体等平台以中英文面向全球发布 [3] 核心理论内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的原创理念 [3] - 该理念系统揭示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人和谐 人与经济社会和谐的多重价值追求 [3] - 理念展现中华民族独有的哲学思想 文化底蕴和语言魅力 [3] 国内实践成效 - 过去20年在理念指引下中国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硬杠杠 [3] - 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 [3] -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3] - 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3] 国际影响贡献 -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传播宣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3] - 大力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3] - 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 中国力量 [3] - 为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擘画蓝图 [3]
“展现出独特的制度优势与发展智慧”
人民日报· 2025-08-09 22:11
中国林业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 中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 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 林草年碳汇量达到12亿吨以上 [2] - 中国通过生态旅游实现经济发展 荒芜土地重生 生物多样性恢复 气候适应能力增强 [2] - 河南信阳文新茶村将高品质茶叶生产与生态保护 文化传承结合 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绿色技术与国际合作 -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 绿色金融 国际合作机制持续投入 为发展中国家获取清洁技术开辟新路径 [3] - 中国通过理论学习与实地示范与国际分享知识经验 体现合作精神 [3] - 河南西峡县食用菌基地运用数字技术减少农业资源浪费 提升生产效率 [2] 生态文明理念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从顶层设计延伸至基层实践 [3] - 生态文明推动社会繁荣而非阻碍经济增长 河南案例证明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可行性 [3] - 中国在气候变化下林业资源开发培训中展示系统性实践 为罗马尼亚等国家提供经验启示 [2][3]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人民网· 2025-08-09 22:06
中国式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2]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 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共识,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机制 [9][10] - 全球最大新能源产业链建成,2013-2023年以3.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6.1%经济增长 [10]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解决地方生态环境"顽疾",成为落实环保责任的硬招实招 [6] 生态经济转型 - 生态保护被明确为生产力,绿水青山兼具自然财富与经济财富属性 [10] - 冰天雪地资源(如哈尔滨)被纳入"金山银山"发展框架 [9] - 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塑造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 [11] 民生需求与政策导向 - 民众需求从"盼温饱"转向"盼环保",生态建设直接关联获得感与幸福感 [8][9] - 辽宁锦州、山东日照等案例体现生态改善对民生福祉的提升作用 [9] 发展路径创新 - 明确拒绝欧美传统工业化老路,强调资源消耗型发展难以为继 [4][5] - 生态文明定位为工业文明后的新阶段,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