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协同

搜索文档
《广告法》修订实施十年来,广告监管执法有何变化?
腾讯研究院· 2025-08-29 08:03
文章核心观点 - 新《广告法》实施十年来推动广告行业规模与质量双重跃升 构建健康有序市场生态 监管体系实现从传统向互联网化、技术化、协同化转型 [2][3][6][8][15] - 广告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测 执法对象从传统媒体偏向互联网媒介 监管模式向技术智能监管转进 [5][6][7][9][10] - 行业面临新兴业态监管挑战 包括商业广告与非广告宣传界限模糊 新消费品广告规制缺失 网络广告执法手段滞后等问题 [15] 广告行业十年发展成果 - 广告产业规模持续扩张 2016年营业额达6000亿元 互联网广告占比超50% 2024年总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达10310.7亿元 其中互联网广告收入8919.1亿元占比86.5% [6] - 传统媒体加速数字化转型 电视台等传统单位互联网广告业务增长超60% [6] - 市场准入门槛取消 广告发布主体数量激增 形成完全自由竞争市场 [3] 广告监管体系变革 - 导向监管全面强化 自2016年起成为市场监管系统头等任务 协同宣传部、网信办开展公益广告展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4] - 执法重点转向互联网领域 2024年查处违法广告案件4.69万件 其中互联网广告违法案件3万余件占比63.97% [6] - 建立技术智能监测体系 2016年成立全国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 2019年建设移动端监测中心 实现每日超10亿级广告量的智能化监管 [8] 监管机制优化 - 事前审批大幅精简 从1994年26项许可缩减至仅保留特殊商品服务广告审查一项 [10] - 监管模式系统化常态化 以广告监测和举报投诉为双主线 重点打击医疗、食品、金融等民生领域虚假广告 [12] -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通过联席会议机制实现跨部门协同 整合行业协会、平台、媒体等社会监督力量 [15]
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重在协同
人民日报· 2025-08-29 07:25
生态安全治理协同机制建设 -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需要系统治理理念和全方位协调机制 [1] - 生态安全具有长期性 根本性 复杂性 交叉性等特征 需要多部门 多层级 多主体共同参与维护 [1] - 中国已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机制与信息共享平台 如生态环境部与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同机制 六省一市秦岭跨区域生态保护合作机制 11省市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 [1] 部门协同机制构建 - 跨部门协同体现整体政府理念 需要打破部门壁垒构建权责对等 运转高效的协同架构 [2] - 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等生物安全事件 林草部门与海关部门建立联合防控机制加强监测检疫和执法协同 [2] - 将技术协同平台建设和共享性基础设施完善融入部门协同机制设计 提升治理韧性与可持续性 [2] 区域协同与联防联控 - 生态系统整体性要求跨区域协同合作 生态安全事件具有跨区域迁移性特点 [3] - 全球变暖加速三江源冰川退缩和冻土融化 威胁中华水塔水源供给及下游生态安全 [3] - 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需完善协同治理机制 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水污染三水共治 土壤地下水协同防治 [3] - 全国20多个省份签订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破解跨区域生态治理难点 [3] 多污染物协同治理 - 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 生物累积性和毒性 存在协同相加拮抗等复合效应 需系统统筹治理 [4] - 建立健全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的监测评估与考核机制 强化风险管理和精准预警 [4] - 推动污染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提升生态安全风险研判和应急应对能力 [4] 多领域政策协同 - 生态安全政策需与产业政策 能源政策 土地政策等相互协同形成合力 [5] - 生态保护红线与国土空间规划通过源头融合 主体协同 过程协同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补互促 [5] - 以自然资本界定为基础 通过多元激励机制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6]
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
人民日报· 2025-08-28 01:09
生态安全战略重要性 -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需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保障 [1] - 生态安全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复杂性交叉性潜在性与不确定性等特征 需要多部门多层级多主体共同参与维护 [1] 协同机制建设进展 - 已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机制与信息共享平台 包括生态环境部与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同机制 [1] - 六省一市建立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 11省市构建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 [1] - 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签订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3] 部门协同机制 - 需要构建部门职责明确权责对等运转高效的跨部门协同架构 建立健全部门联席会议信息通报联合执法等机制 [2] - 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等生物安全事件 林草部门与海关部门应建立联合防控机制 [2] - 将技术协同平台建设共享性基础设施完善等融入部门协同机制设计 [2] 区域协同机制 - 生态安全事件具有跨区域迁移性特点 如三江源冰川退缩影响中华水塔水源供给 [3] - 大气污染水污染呈现跨区域传输特征 需要建立信息通报联合执法应急响应等机制 [3] - 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完善协同治理机制 统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三水共治等工作 [3] 污染物协同治理 - 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 存在协同相加拮抗等复合效应 [4] - 需要统筹推进不同污染物协同治理 强化大气水土等多污染物综合防治 [4] - 建立健全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的监测评估与考核机制 强化风险管理和精准预警 [4] 政策协同体系 - 生态安全政策应与产业政策能源政策土地政策等相互协同 [5] - 推动生态保护红线与国土空间规划两项基础性政策的源头融合主体协同过程协同 [5] - 构建产业协同部门联动城乡融合多方共治的协调机制 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方式 [5][6]
苏州率先实现船民业务“就近办”
苏州日报· 2025-08-07 00:50
据了解,"区县受理、市局审批、区县发证"模式,年内将覆盖全省,实现船舶登记、检验、船员证 书等业务"全城通办"。依托数据共享,省内普通货物运输船舶营运证换发将实行"免申即享",系统自动 比对船舶检验、登记等信息后,营运证可直接换发至电子证照库,船民无需主动申请。此外,船员任职 资历证书电子化将在苏州试点后向全省推广,四类船舶文书也同步实现电子化,与纸质版具有同等效 力。 昨天(8月6日)上午,江苏省交通厅在苏州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12项改革举措,聚焦内河船舶营 运、船员任职、过闸通行、执法检查等事项,着力解决船民"多头跑、办事难、过闸慢"等痛点问题,推 动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苏州作为试点地区,率先开展水上相关业务办理试点,推出"就近办"服务,为 船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作为试点地区,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和省厅的大力支持下,推出了水上相关业 务"就近办"举措。市交通局行政审批处一级主任科员汤勇介绍,市交通局协调整合各区县基层政务窗口 资源,建立区县窗口受理、市局审核审批模式,通过上下级数据共享、材料流转,实现了区县企业群众 业务的就近办理,极大地降低服务对象的办事成本。针对船民的办事特点,苏州市交 ...
从解决一个问题到破解一类难题,“12345”热线推动武汉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长江日报· 2025-08-05 02:32
城市治理效率提升 - 市民服务热线通过数据整合推动单一问题解决向系统性治理升级 重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底层逻辑 [1][7] - 热线推动12个领域专项治理 包括校外培训预付费监管和物业收费透明化等领域 [3] - 采用"协同作战"模式处理跨区域问题 新增44个插花小区数据库 实现诉求"接得更快 分得更准 办得更实" [7] 交通治理成效 - 通过整合投诉数据 交通监控流量和违停抓拍记录生成"拥堵热力图" 成功疏通服务40余万居民的交通动脉 [5] - 调取近两年投诉数据标记30余处类似堵点 实现从"一事一办"到"全市通办"的升级 [6] - 便民摆渡车解决居民区与地铁站间"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1] 欺诈案件处理与行业整顿 - 通过货车司机投诉发现11份假保险案件 涉案金额17.3万元 涉事公司退还保险费5.46万元并新购正规保险8.75万元 [2][3] - 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 全市以此启动货运挂靠乱象专项整治 [3] - 市区统筹联动工作专班确认保单系伪造 判定存在侵占他人财物和伪造公章等涉嫌犯罪行为 [2] 数据驱动决策应用 - 调取往年易渍点数据助力梅雨季节提前布控 冬季枯苇防火和清明期间高速疏导 使相关部门"心中有底" [6] - 合并群诉后统一协调处理 一条短信同步告知结果 提升处理效率 [7] - 数据赋能帮助从过往问题中提取治理经验 推动城市治理系统化升级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