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营经济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民营经济促进法今起施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四川这样做→
搜狐财经· 2025-05-20 03:35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国内首部民营经济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于4月30日正式施行 [1] - 法律突出"平等对待"原则,"平等""公平""同等"类表述出现26次 [3][5] - 聚焦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 [4] 四川省政策举措 - 一季度四川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8425.6亿元,同比增长5.6% [4] - 民间投资增长3.6%,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 [4] - 将开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五个专项治理",破解堵点难点问题 [4] - 构建融资增信服务体系,推进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 [5] - 推动出台《四川省公平竞争审查办法》,重点监管政府采购等领域 [6] - 2024年全省法院审理涉企案件50.47万件,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至61.19天 [6] 民营企业反馈 - 极米科技认为法律将创造更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 [1] -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关注法律第十六条和第二十八条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技术攻关的条款 [8] - 建议设立省级场景机会清单制度和场景创新券支持 [9] - 四川天府盛创文旅认为法律将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9] 行业发展数据 - 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92.3% [8] - 四川民营经济贡献全省56.4%的GDP和65%的经济动能 [9]
民营经济促进法今起施行,创下很多个“第一次”
第一财经· 2025-05-20 02:49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共9章78条 围绕公平竞争 投资融资促进 科技创新 规范经营 服务保障 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制度机制 [1] - 法律明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首次将民营经济法律地位 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写入法律 [2] - 规定平等对待 公平竞争 同等保护 共同发展基本原则 以法治稳定性增强发展确定性 [2] 投融资促进措施 - 要求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 为资信良好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增强信贷供给与资金使用周期适配性 [2] - 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快配套制度"立改废释" 确保法律实施 [5] 科技创新支持 - 支持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国家重点技术攻关任务 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3] - 规定技术创新服务 数据赋能 技术应用合作 人才培养 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措施 [4] 权益保护机制 - 明确保护民营经济组织人身权利 财产权利 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 [4] - 针对乱收费 乱罚款 乱检查等执法乱象 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和涉企执法诉求沟通机制 [4] 法律实施保障 - 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宣讲会议 部署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5] - 相关部委将制定配套实施细则 构建统一民营经济权利清单 [4]
江苏以有力监督护航民营经济“加速跑” 为政策落实破障 为涉企服务清阻
新华日报· 2025-05-20 01:04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南京市溧水区推行"一家企业一次查"联合执法改革,显著减少企业迎检频次,江苏嘉泰蒸发设备公司负责人表示检查减少后能更专注经营发展 [1] - 江苏省纪委监委出台监督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措施,重点整治侵害企业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推动政策落实与涉企服务优化 [1] - 太仓市纪委监委通过"帮代办"流程和分阶段审批模式(如"桩基先行"),助力玖龙纸业50亿元特种新材料项目提前1个月开工 [2] 企业项目推进与问题解决 - 玖龙纸业(太仓)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吨特种纸项目,因环评和设计协调问题一度受阻,后通过审批流程优化实现加速 [2] - 盱眙县住建局对历史遗留项目采用柔性执法,某实业集团因第三方安全鉴定合格获不予处罚决定,2024年全县已办理21件从轻处罚案件 [2] 执法监管创新与系统建设 - 江苏省推动跨部门综合执法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宿迁市启用"宿懿查"管理系统,覆盖352个机关、9052名执法人员,实施3601次联合检查 [3] - 宿迁市通过三大数据库(执法人员、经营主体、检查事项)实现数据共享,简化检查流程,系统已录入5.5万家企业信息和571项检查事项 [3] 行业培训与政商关系建设 - 金湖县纪委监委推动行业主管部门优化培训,新增小龙虾烹饪、芡实种植等本地特色产业课程,解决准入门槛高和培训效果不佳问题 [5] - 高邮市开展"纠作风提效能"行动,张家港市明确25类容错免责情形,强化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中的担当意识 [5]
民营经济促进法今起正式施行 新法给力 民企有为
河南日报· 2025-05-19 23:54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共9章78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首次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3][4][17] - 法律重点包括保障公平竞争、加强投融资支持、促进科技创新、优化服务与权益保护,提出"非禁即入"原则破除隐性壁垒 [5][14][19] - 河南省配套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实施科技创新赋能等专项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 [6][7]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河南省民营经营主体达1090.1万户,同比增长3.23%,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5.9% [4] - 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全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授信户数超6000万户,但仍有大量民营主体未获银行授信 [10] - 河南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2.3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906.5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25.8% [12] 金融支持措施 - 金融机构开发适配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增强信贷供给与资金使用周期的匹配性 [11] - 河南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精准对接融资需求,推出"专精特新贷"等创新产品,审批快、随借随还 [11][12] - 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推动利率下行红利传导至民营实体,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河南局搭建银企对接桥梁 [11][12] 法治保障与服务优化 - 法律明确禁止乱收费、乱罚款等执法乱象,建立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和投诉举报处理机制 [14][15] - 河南省推行"综合查一次"、"亮码执法"等规范涉企检查,洛阳市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行动 [15][17] - 蜜雪冰城等企业实现国际化拓展,其"雪王"形象成功融入泰国市场 [16]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洛阳钼业通过智能调度中心实现矿区远程操控,展现技术升级成果 [3] - 华隆生物等企业获政策支持参与生物医药创新,河南省计划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推动关键技术突破 [6][7] - 河南多氟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加速生产自动化转型 [9]
【商洛】跑出民营经济发展“加速度”
陕西日报· 2025-05-19 23:12
政策支持与项目落地 - 陕西舒万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甘草次酸医药中间体提取项目落地商洛,获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1] - 商洛市推进民间投资的20个省级重点项目、37个市级重点项目、90个县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建立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1] - 2025年一季度商洛市新增经营主体4709户,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57%[1] 人才引进与融资支持 - 陕西天铝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中小企业招聘平台引进12名技术骨干,研发周期缩短30%[2] - 商洛市"百日招聘专项行动"累计为民营企业输送专业人才2100余人次[2] - 商洛若甲装配式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获得300万元信用贷款,智能化改造项目提前3个月开工[2] - "三进三访三促进"活动累计协调解决融资、用工等问题50余个,促成银企签约贷款5.2亿元[2] 企业服务与效率提升 - 镇安县天源建材有限公司通过平台反映物流成本问题后,交通部门48小时内协调开通专线运输,月均节约成本15万元[2] - 2024年一季度商洛市私营企业登记量同比增长6.45%,个体工商户增长13.13%[2] - "陕企通"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超5万户,85件企业诉求全部按时办结,满意率为96.4%[2] 创新培育与产业升级 - 陕西国飞领翼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市级培育库,加紧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 - 商洛市建立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梯度培育体系,计划2024年培育5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 - 商洛高新区新材料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突破50亿元,预计今年增速达20%[4] - 商洛市形成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三大产业集群,商州—高新区、洛南—经开区两大融合片区加快建设[4] 市场拓展与品牌推广 - 陕西秦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政府帮助下3个月内拓展12家省外经销商[5] - 陕西金柞水木耳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走出去"战略,木耳出口订单额增长40%[5] - 商洛市相关部门组织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活动103场次,累计为599家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05个[5]
以法治之力保障民营经济公平竞争和创新
上海证券报· 2025-05-19 18: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制度体系迈入法治化、规范化的 新阶段。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系统地将公平竞争、投 融资促进、科技创新、企业权益保护等领域形成的政策举措,上升为具有明确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同时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 境,有助于持续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正式实施,对各级政府、企业主体及中介服务机构均提出更高要求。各级政府要转变 治理思路,从传统的政策支持者转向制度保障者,全面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化,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行 使公权力,确保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更加规范有效。金融机构等中介服务主体要健全服务中性机制,在授 信评估、产品定价、风险管理等方面消除所有制差别。国有企业要全面落实竞争中性原则,在资源获 取、产业协同、投资合作等方面平等对待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自身也要主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财务管 理制度和信息披露机制,增强法律意识。在此基础上,作为法律落地执行的重要环节,各级政府要全面 优化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市场监管和服务保障等各个环节。要积极 ...
促制度闭环、强执法威慑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实现良法善治
证券时报· 2025-05-19 17:58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 - 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于2025年5月20日正式施行 旨在激励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大胆发展 [1] - 新法实施需完善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 包括《公司法》《反垄断法》等 并加速配套政策落地以强化可操作性 [1] 法律修订与制度闭环 - 《民营经济促进法》需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形成制度闭环 例如第三十八条明确民营企业组织形式适用相关法律 [2] - 当前存在与《商业银行法》等部分法律不完全协同的模糊地带 如小微企业差异化监管政策需明确操作标准 [3] - 专家建议修订《反垄断法》明确地方政府"变相垄断"类型 在《证券法》中引入适应民企融资特征的注册豁免机制 [3] 配套政策与市场准入 -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已出台 为民营企业破除隐性壁垒提供政策环境 [4] - 国家发改委正完善民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支持其在新兴产业投资布局 [4][5] - 行业资质限制、信息不对称等准入壁垒仍阻碍民企参与重大项目 需动态修订重点领域负面清单 [5] 执法威慑与司法实践 - 《民营经济促进法》要求规范异地执法行为 但缺乏实施细则和惩戒措施 现行法律偏向"软性" [6] - 第八章虽明确法律责任 但未细化具体承担形式 需通过司法解释或修订《刑法》《刑事诉讼法》强化追责机制 [6][7] - 司法部将加快建立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机制 专家建议设立统一涉企投诉平台并实行限时处理反馈 [7]
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支持民企创新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5-19 16:29
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内容 - 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首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 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1] - 聚焦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现实情况 回应民营企业家核心诉求 尤其在科技创新、投资融资促进等"命脉级"领域提供保障 [1] - 法律实施将增强民营企业投资信心 稳定市场情绪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1] 政策支持与项目机会 - 国家发改委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 [3] - 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 平等使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共性技术平台 [3] - 法律第十六条明确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 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 金融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加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4] - 法律第二十三条规定金融机构需开发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 为资信良好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4] -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经济组织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获得直接融资 [4] 资本市场表现 - A股市场民营企业合计3424家 占比超六成 2024年新上市42家公司中36家为民营企业 首发募资合计238.76亿元 [5] 科技创新激励 - 法律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支持参与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7] - 高研发投入科技企业表示法律将缓解资金流压力 推动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转化 [8] - 民营企业可参与和牵头重大技术攻关 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场景、经验和资源 [8] 企业案例反馈 - 奇安信集团认为法律通过"促进投资融资"和"支持科技创新"双轮驱动 破解技术型民企发展瓶颈 [8] - 康弘药业表示法律对科技创新的鼓励引导 对公司推进投融资和科技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9]
安徽合肥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十条举措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 纵深推行"个转企""一业一证一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优化市场准入服务并畅通退出通道 [1] - 加强"双随机"抽查与"综合查一次"衔接,推进简单事项"一表通查",打造"无事不扰"监管环境 [1] - 探索柔性监管方式,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避免"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 [1] 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环境 -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落实反垄断"三书一函"制度,持续清理政策措施 [1] - 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及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 [1] - 推进"守护消费"铁拳行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遏制职业索赔滥用 [1] 助力经营主体减轻负担 - 聚焦交通物流、水电气暖等五大领域,全面规范涉企收费行为 [2] - 加大清欠中小企业账款力度,要求大型企业公示逾期未支付款项信息 [2] 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 开展"你点我帮"活动,建立"产业计量特派员"制度,优化检测认证服务 [2] - 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及创造运用,推广"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案例 [2] 经营主体数据 - 截至4月底合肥市实有经营主体181.6万户,同比增长5.74%,其中民营主体占比96.92% [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谨防过度使用行政手段|记者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5-19 04:24
地方政府转向矿产财政 - 随着土地出让收入下降,部分地方政府从土地财政转向矿产财政以缓解财政压力[1] - 地方政府通过环保整治、资源整合等名义要求民营矿业企业接受国有投资平台参股或控股[1] - 民营矿业企业若不接受国有资本参股,则难以获得矿业权证延续审批[1] 国有资本控制矿业企业现状 - 某地城投公司成立7年内已投资9家矿业企业并控制7家,其中8家持股51%,1家持股55%[1] - 地方政府通过"矿产生态银行运营公司"以收购、租赁、股权合作等方式集中自然资源产权[2] - 国有投资平台有时并不实际出资,参股资金需从未来利润中支付[2] 行业运行机制问题 - 该模式扭曲矿产资源市场运行机制,可能导致民营矿业企业创新动力不足[3] - 做法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相关规定[3] - 环保执法存在双重标准,对民营企业更严苛而对国有资本参与企业较宽松[3] 政策与法律框架 - 新《矿产资源法》明确了矿业权管理法律框架但存在政策执行偏差[3][5] - 需建立矿业权出让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防止地方政府设置歧视性条款[4] - 应明确环保标准与资本准入界限,建立矿业权交易公开平台确保审批透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