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公里二手车

搜索文档
零公里二手车何以边挨骂边热卖?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6 01:05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概述 - 零公里二手车指车企将新车批发给车商上牌后作为二手车销售,实际车况接近新车但价格更低 [2] - 行业数据显示二手车平台有3000-4000家卖家销售此类车辆,主流车型里程在100公里左右 [2][5] - 典型案例包括:电动MINI COOPER 2024款较4S店便宜近1万元,大众新宝来落地价较指导价低5万元 [4] 产生原因 库存压力驱动 - 1-4月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1.4以上,部分品牌库存达3-5个月 [8] - 经销商通过上牌获取厂家返利,避免批零价格倒挂导致的亏损 [9] - 面临换代/停产车型需在认证证书到期前完成销售 [9] 其他来源渠道 - 试驾车/展车、车企内部福利车、出行公司闲置车辆、黄牛加价转售车、客户退车等 [12] - 套取国家补贴的情况存在但占比有限,因操作复杂且法律风险高 [13] 市场影响 消费者层面 - 价格优势显著:新能源车平均降价1.8万元(降幅9.2%),燃油车降价1.3万元(6.8%) [15] - 潜在风险:部分新能源车首任车主权益失效,二手车贬值率更高 [16] 行业层面 - 短期利好:缓解库存压力(4月末行业库存350万辆,新能源库存85万辆) [15] - 长期隐患:销售数据失真影响生产规划,品牌形象受损,可能引发消费者权益纠纷 [19][21] 监管与行业观点 - 法律界建议完善二手车认定标准,增加终端用户信息等维度 [20] - 行业协会认为需优化产销策略,建议车企给予经销商定价自主权 [20][21] - 部分专家认为该现象未违反现行法规,应通过解决产能过剩根本治理 [20]
车圈的“比亚迪病”,60天治不好
商业洞察· 2025-06-15 07:49
行业潜规则与变革 - 汽车行业长期存在通过"欠条"拉长付款账期、挤占供应商货款以及将新车变为"零公里二手车"虚增销量的潜规则 [1] - 5月底以来,在监管压力和行业内部批评下,17家主要车企在48小时内集体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缩短至不超过60天 [2][3] - 这一改变是为了满足6月1日施行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规定大型企业应在60日内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4] 车企应付账款现状 - 2024年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为182天,大多数介于60.4~232.8天之间 [10] - 特斯拉付款速度最快(60.4天),小鹏(232.8天)和东风(219.7天)是唯二超过200天的主要车企 [10] - 比亚迪2024年底应付账款高达2440亿元,高于上汽的2411亿元和吉利的1824亿元 [6] 供应链金融与商业承兑汇票问题 - 车企普遍使用"X链"金融平台(如比亚迪迪链、上汽赛克、吉利吉通保等)向供应商结算,被视为拉长付款周期的手段 [7] - 商业承兑汇票是主要争议点,供应商需等待6个月以上才能结账或自行贴现5%~10%提前收款 [12] - 新规禁止强制使用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但仅北汽、上汽做出相关承诺 [12]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 - 零公里二手车指未经上路行驶就转手销售的新车,用于批量处置库存、冲销量和绕开海外新车销售限制 [24][26][28] - 2023~2024年中国二手车出口量从3000多辆飙升至超40万辆,部分为零公里二手车 [29] - 该现象可能导致财务数据失真(涉嫌收入确认违规)、套取消费补贴和损害品牌定价权 [31][32][35] 价格战与行业困境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车市195款车型降价,超过2023年全年的150款 [42] - 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4623亿元(同比下滑8%),利润率从2014年的9%降至4.3% [49] - 价格战导致车企向供应商要求更大幅度降价(如比亚迪要求供应链降价10%),加剧供应链压力 [45][46] 行业呼吁与监管动向 - 供应商呼吁建立更公平的供应链关系,建议年降后双方总体利润仍高于去年同期 [48] - 5月底以来,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发声反对无底线价格战和"内卷式"竞争 [51] - 行业认为只有遏制价格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账期和零公里二手车等衍生问题 [50][51]
会计江湖|车圈恒大论背后的供应链融资:是核心竞争力还是风险
新浪财经· 2025-06-14 12:18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观点 - 提到汽车产业存在类似恒大的企业,暗示车企债务规模大或存在财务造假风险[2] - 强调商业需要利润和造血能力,反对过度资本化和市值炒作[3] - 质疑部分车企大幅降价行为,认为降价10万难以保证产品质量[3] 恒大集团案例 - 2021年总资产2.11万亿元,负债2.58万亿元,年度亏损6866亿元[2] - 2024年被证监会认定2019-2020年报虚假记载和债券欺诈发行,罚款41.75亿元[2] 汽车行业现状 - 2024年新能源车降价幅度达9.2%[2] - 行业利润率4.3%,低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6%的水平[2] 比亚迪财务分析 - 2024年末总资产7834亿元,较2020年增长近4倍[4] - 负债总额从2020年1366亿增至2024年5847亿,资产负债率从67.96%升至74.64%[4] - 带息债务2036亿元占负债34.82%,应付账款等无息负债达4303亿元[5] - 通过迪链占用供应商资金账期超过180天,2025年宣布缩短至60天[6] 供应链融资影响 - 按3%利率计算,占用供应商资金节省约120亿元成本[6] - 2024年利润总额497亿元中部分来自供应链融资收益[6] - 行业普遍通过占用供应商资金获取营运资金[5] 零公里二手车问题 - 可能存在渠道将滞销新车以二手车形式处理的情况[6] - 收入确认真实性存疑,审计报告将相关事项列为关键审计点[7] - 可能影响价格体系、销量和消费者信任[7] 行业竞争与责任 - 降价竞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行业生态健康[8] - 需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8] - 强调会计合规和真实利润支撑市场表现的重要性[8]
零公里二手车,拿捏所有车企
格隆汇· 2025-06-11 10:28
行业供需与竞争格局 - 中国汽车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产能利用率不足50% 部分车企甚至低于40% [13] - 2024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仅1.8% 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 [4] - 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明显 2025年中国总产能或达5000-6000万辆 远超全球9000万辆年销量 [22][23] - 新旧动能切换加速 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保持增长 合资车企普遍减产裁员 [15] "零公里二手车"乱象 - 经销商通过新车上牌变"二手车"操作占比达12.7% 2024年约250万辆伪二手车交易 [11] - 操作动机包括套取厂家补贴/国家补贴 缓解库存压力 部分主机厂默许该行为 [6] - 伪二手车折扣低至7折 扰乱价格体系 冲击正规经销商 [7][10] - 该现象反映主机厂为完成销量目标虚报数据 可能涉及财务造假 [9] 价格战影响 - 2023-2024年超250款车型参与价格战 部分车型降价超40% [25] - 行业利润率降至4%以下 多数车企陷入亏损 [18] - 价格战导致产品质量风险上升 新能源车安全事故频发 [20] - 头部车企净利润总和不足丰田50% 上汽/长城等合资品牌加速去库存 [13][15] 政策与行业动向 - 商务部召集比亚迪/东风等车企研讨伪二手车问题 但缺乏执法权 [4][22] - 五部委启动2025新能源车下乡 124款车型入围 吉利/比亚迪车型数量领先 [25][26] - 吉利宣布暂停新工厂建设 转向产能整合 李书福呼吁停止内卷 [23][25] - 长安汽车预警伪二手车出口可能损害中国品牌海外形象 [10] 企业高层表态 - 长城汽车魏建军揭露行业"蒙眼狂奔"现象 批评畸形竞争 [4][6][18] - 吉利李书福反对价格战 倡导技术/品牌竞争 [18][23] - 奇瑞尹同跃称价格战属被迫参与 违背经营理念 [20] - 理想汽车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 反映需求不足 [15]
新车秒变二手车 畸形竞争滋生乱象
环球网· 2025-06-04 03:21
行业现状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批评汽车行业存在过度内卷和畸形竞争现象,特别指出"零公里二手车"扰乱市场秩序 [1] - "零公里二手车"名义上属于二手车,但实际行驶里程极低甚至为零,常见于4S店的试驾车、展车等,也有消费者购车后因突发情况转手的车辆 [3] - 部分车企和经销商为处理积压库存、回笼资金及营造"热销"假象,将新车注册上牌后计入"已售"数据,再通过二手车商低价转卖 [3] 市场数据 - 某二手车平台数据显示,目前登记在册不足1万公里的车辆约7000辆,多数公里数不到1000公里,涵盖合资、外资、自主品牌及多种动力形式车型 [3] - 市场上的"零公里二手车"比新车市场价格优惠10% - 30%,且宣称马上可以提车,对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很有吸引力 [3] - 2023年出口到海外的二手车中,超60%为"零公里二手车",其中不乏一些新能源汽车 [4] 潜在问题 - 部分"零公里二手车"实为积压库存车,部件存在老化风险,商家还可能篡改里程表、翻新事故痕迹 [3] - 消费者购买后维权难,大量此类车辆流入市场还会扰动价格体系 [3] - 不少品牌的权益只适用于首任车主,包括三电终身质保、整车终身质保、终身免费充电、终身免费保养等,二手车车主并不享受 [3] 海外市场 - "零公里二手车"不仅在国内活跃,还逐渐渗透海外市场,部分车商以"平行出口"名义销往海外,享受退税优惠并规避国内税费 [4] - 国内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并非新鲜事,这种"蚂蚁搬家"模式利润高,但窗口期可能很短 [4]
二手车咋“零公里”?变相降价清库存
齐鲁晚报· 2025-06-03 01:10
近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些经销商会将库存时间较长的新车先上牌注册为"已销 售"状态,然后再以二手车的名义出售。此类做法在二手车流通平台上非常普遍。对此,有业内人士认 为,"零公里二手车"实为汽车行业变相降价的产物,车企应当优化经营策略,按销定产,避免盲目生产导致库 存积压。还应提升现有渠道的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而非依赖价格战等低效内卷手段。 "零公里二手车" 利润主要靠走量 明明是未实际交付过的新车,经过一次"转手",就摇身一变成了二手车,价格还低了不少,这样的车辆在业内 被形象地称之为"零公里二手车"。 日前,一个有关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召集车企和相关行业机构等开座谈会的通知截图在网络上流传。该截 图显示,此次会议主题是研究"零公里二手车"及进一步促进二手车流通消费相关内容。参会方包括行业 协会、车企和交易平台。有参会人士向媒体证实了上述通知的真实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二手车行业资深从业者王萌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表示,"零公里二手车"的存在 由来已久,实际上是清理库存的"变相降价"之举,在各国汽车市场都很常见。 据了解,近年来,在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中,部分车企为了达到销售业绩,通过激 ...
各大品牌都有!“零公里二手车”从哪里来
快讯· 2025-05-31 00:29
行业乱象分析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揭露汽车行业存在"零公里二手车"乱象,指出这是行业灰色流通环节的隐秘问题 [1] - 业内人士指出零公里二手车泛滥实质是车企将渠道库存转移,披着"准新车"外衣进行销售 [1] - 该现象根源在于车企对销量数据的过度追求,导致非正常销售渠道的产生 [1]
“昨天上牌今天卖”“价格仅为新车的75%”,消费者捡漏“零公里二手车”,价格诱惑和权益风险如何抉择
华夏时报· 2025-05-30 04:22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概述 - 品牌新车下线后秒变二手车 标价仅为新车价格的75% 行驶里程大多不足50公里甚至为零 法律属性上属于二手车范畴 [2] - 2024年二手车市场中"登记≤3个月 里程≤50公里"车辆占比飙升至12.7% 四年激增7.2个百分点 [3] -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或将召开专题研讨会聚焦该问题 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2] 产生原因分析 - 主机厂为争夺市场份额设定挑战性销售目标 通过返利 贴息等政策向经销商压库 导致超配车辆难以消化 [3] - 汽车行业产能过剩 尤其车型更新换代快领域 经销商将库存车注册为二手车低价抛售 [3] - 部分车商利用报废车置换等政策漏洞获取国家补贴 实现"两头通吃" [4] - 2019年二手车出口试点政策催生"零公里二手车"出海潮 2024年出口量达43.6万辆 其中60%-80%为零公里车辆 [5] 消费者态度分化 - 部分消费者因无法享受首任车主专属权益(如终身质保 免费充电)而放弃购买 [6] - 车辆残值率比常规二手车低15%-20% 导致"省小钱亏大钱"现象 [7] - 预算有限消费者被价格优势吸引 接受无法享受新车同等维保服务的现实 [8] 行业经营特点 - 二手车商利润率不高但可依靠走量 几乎没有售后风险 [9] - 可采用批量销售模式 如通过直播推广同一款车型提高销售效率 [9] 监管与行业应对 - 需构建多维度治理体系 通过政策完善 监管强化 行业自律与消费者保护协同发力 [12] - 建议要求销售方书面告知车辆已过户事实及权益影响 消费者签字确认 [12] - 设立专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 提供咨询投诉和维权服务 [12]
【财经分析】价格战再起?汽车业期待有序竞争新时代
新华财经· 2025-05-30 03:58
汽车行业价格战现状 - 国内汽车市场5月下旬再掀降价潮,涉及新能源和燃油车品牌,引发A股、港股汽车板块市值蒸发上千亿[1] - 比亚迪推出限时补贴促销,涉及22款车型,综合优惠1.3万至5.3万元[2] - 吉利银河、零跑汽车、奇瑞汽车等品牌跟进降价,最高降幅达5.5万元,近期超60款车型降价[2] -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引发关注,这类名义上的二手车实际是新车,以低于新车10%-30%价格销售[3] 价格战背后的原因 - 市场竞争加剧,比亚迪等企业的配置优势逐步丧失[2] - 销量目标压力大,比亚迪1-4月仅完成2025年销量目标的25%[2] - 库存压力显著,4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达350万辆,新能源车库存85万辆[5] - 经销商为回笼资金或获取厂家返利,被迫将库存新车注册为二手车低价出售[3] 资本市场反应 - 比亚迪宣布促销后,A股比亚迪跌近6%,港股比亚迪跌近9%,吉利汽车跌超9%[4] - 比亚迪、领跑汽车、吉利汽车等周内跌幅均超10%[5] - 高盛下调比亚迪2025-2027年净利润预期3%-5%[5] - 摩根士丹利认为此次促销释放出终端市场压力巨大的信号[5] 行业利润状况 - 汽车行业利润率从2014年的8.99%降至2023年的5.0%,2024年9月进一步降至3.4%[6] - 2024年1-3月汽车行业利润947亿元,同比下降6%,利润率3.9%[6] - 与同期下游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5.6%相比明显偏低[6] 行业竞争与监管 - 行业呼吁走出"内卷"竞争,回归有序竞争[7]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公开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7] - 2024年相关部门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综合整治[8] -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8]
假二手真库存,“零公里二手车商”打的什么算盘
齐鲁晚报网· 2025-05-29 12:35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 - 部分经销商将库存新车注册为"已销售"状态后以二手车名义出售 形成"零公里二手车" 行业内有三四千家渠道采用此做法 [1] - 该现象是汽车行业变相降价的产物 通过激励政策促使经销商压库存 经销商为回笼资金将久置新车转为二手车销售 [2] - "零公里二手车"利润率较低 主要依靠走量获利 由于本质仍是新车 售后风险小且享受厂家质保 二手车商可批量销售 [3] 行业影响与风险 - "零公里二手车"可能被用于套取补贴 通过个人背户或公户购买方式虚报销量 同时导致消费者丧失首任车主权益 [4] - 该模式对新车和二手车市场价格均造成冲击 部分车企通过出口渠道消化库存 国内已有数百家二手车出口企业涉足此类业务 [4] - 长期来看会损害车企海外市场布局和品牌形象 虽然短期缓解库存压力 但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4] 行业建议与对策 - 车企需优化经营策略 按销定产精准匹配供需 避免盲目生产导致库存积压 [4] - 应提升渠道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精细化运营增强竞争力 而非依赖价格战等低效手段 [1][4] - 消费者需注意辨别车辆信息 确认质保条款和生产日期等细节 建议通过正规4S店或品牌店交易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