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铁死亡
icon
搜索文档
Nature Aging:倪振洪/周思儒/陈林/连继勤团队发现,心脏药物辅酶Q10可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骨关节炎相关肌肉萎缩
生物世界· 2025-06-30 03:59
骨关节炎相关肌肉萎缩的病理机制 - 骨关节炎(OA)是一种累及整个关节的疾病,包括软骨损伤、软骨下骨重塑和滑膜炎症等病理变化 [2] - 关节周围肌肉萎缩是骨关节炎患者的常见表现,与膝关节症状和关节病理恶化有强相关性 [2] - 细胞衰老在骨骼肌中被识别出典型特征,清除衰老细胞可促进肌肉再生并抑制肌肉萎缩 [2] 衰老巨噬细胞与肌肉萎缩的关系 - 研究发现衰老巨噬细胞诱导骨骼肌发生铁死亡并加速骨关节炎相关的股四头肌萎缩 [3] - 衰老巨噬细胞铁过载引起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损伤,导致天冬酰胺代谢物减少 [3] - 抑制mTORC1-HMGCR信号通路损害内源性辅酶Q10合成,增强脂质过氧化并促进骨骼肌细胞铁死亡 [3] 辅酶Q10的治疗潜力 - 外源补充辅酶Q10可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肌肉萎缩,减少骨关节炎关节的病理损伤 [3] - 辅酶Q10能够调节氧化还原状态,在质膜和线粒体内膜中发挥抗氧化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 [6] - 骨关节炎患者中辅酶Q10水平与抗氧化能力、肌肉质量、力量和耐力呈正相关 [6] 铁死亡在肌肉萎缩中的作用 - 铁死亡是一种以铁依赖性膜脂质过氧化为特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与骨骼肌再生或萎缩有关 [6] - 在骨关节炎进展过程中,巨噬细胞逐渐表现出衰老表型增强并通过旁分泌诱导铁死亡 [9] - 抑制铁死亡可有效保持肥胖小鼠在脂毒性作用下骨骼肌的完整性和质量 [6] 研究发现的分子机制 - 衰老巨噬细胞铁过载导致线粒体损伤,使天冬酰胺代谢物减少 [10] - 抑制mTORC1-HMGCR信号转导影响辅酶Q10合成,导致内源性辅酶Q10减少 [10] - 这种级联反应增强脂质过氧化并促进骨骼肌细胞发生铁死亡,最终导致肌肉萎缩 [10]
浙大校友一作Nature论文:揭开癌细胞抵抗铁死亡的关键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6-12 03:36
铁死亡机制研究 -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 由过度堆积的过氧化脂质诱导发生 其形态特征和分子机制与其他程序性死亡方式不同 [1] - 细胞中存在多个对抗铁死亡的防御途径 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通过谷胱甘肽特异性催化过氧化脂质来抑制铁死亡 FSP1通过产生辅酶Q10的抗氧化形式促进癌细胞抵抗铁死亡 [1] - 铁死亡在肿瘤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免疫治疗或放射治疗可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 铁死亡在肿瘤免疫治疗及放疗疗效发挥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2] 糖胺聚糖与铁死亡关系 - 研究发现糖胺聚糖驱动的脂蛋白摄取是癌细胞抵抗铁死亡的关键机制 干扰糖胺聚糖生物合成或降解细胞表面糖胺聚糖会降低脂蛋白摄取 使癌细胞对铁死亡更敏感并抑制肿瘤生长 [3][7] - 癌细胞通过依赖细胞表面蛋白聚糖相连的硫酸化糖胺聚糖途径摄取脂蛋白 脂蛋白摄取主要通过递送α-生育酚来抑制铁死亡 [6][7] - 人类肾透明细胞癌与正常肾组织相比 硫酸软骨素水平升高且脂蛋白来源的α-生育酚含量增加 [10] 潜在治疗靶点 - 研究证实脂蛋白摄取是癌症中关键的抗铁死亡机制 糖胺聚糖生物合成是癌症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3][11] - 功能基因筛选发现脂蛋白摄取是癌细胞铁死亡敏感性的关键决定因素 补充脂蛋白可有效抑制多种癌症类型的铁死亡 [6] - 癌细胞需要糖胺聚糖生物合成来摄取脂蛋白 从而抵抗铁死亡并促进肿瘤生长 [9]
新型合成小分子可“精准杀伤”癌细胞
新华社· 2025-05-14 01:27
新型癌症治疗研究突破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成功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小分子"磷脂降解剂",能够诱导导致肿瘤复发并对标准治疗耐药的癌细胞死亡,有望成为当前癌症化疗之外的有效补充疗法 [1] - 当前抗癌治疗主要针对快速增殖的原发肿瘤细胞,但对具有转移潜能、能够适应现有治疗的癌细胞难以有效清除,癌症患者中有70%的死亡由病灶转移引起 [1] - 研究聚焦具有高度转移潜能的"持久性癌细胞",这类细胞表面高表达CD44蛋白质,增强对铁的摄取能力,使其侵袭性更强并更易适应常规治疗,同时也使其对铁催化的细胞死亡(铁死亡)更加敏感 [1] 磷脂降解剂作用机制 - 研究团队设计合成的"磷脂降解剂"可激活铁死亡,该分子一端靶向细胞膜并进入溶酶体,另一端能增强癌细胞溶酶体中富集铁的反应性,从而触发铁死亡 [1] - 铁死亡会引发细胞膜脂质的氧化与降解,导致细胞最终死亡 [1] - 研究人员将其中一种分子设计为具备荧光特性,通过荧光显微镜追踪其在细胞中的定位,确认其确实聚集在溶酶体中 [2] 临床前研究结果 - 在实验动物注射该分子后,转移性乳腺癌临床前模型中观察到肿瘤生长明显减缓 [2] - 在患者胰腺癌及肉瘤活检样本中发现了显著的细胞毒性反应 [2] - 研究结果确认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前阶段对常规化疗疗效有限的癌种具有显著效果 [2] 研究进展与展望 - 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2] - 研究人员下一步将进行临床研究,验证该治疗方案能否成为常规化疗之外的补充疗法,特别靶向具有转移潜能且对标准治疗耐药的癌细胞 [2]
Cell子刊:郑嘉烁/张唯佳等揭示铁死亡抑制剂NAC的作用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5-05 02:58
铁死亡研究 -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 其生化特征及遗传调控通路显著区别于细胞凋亡、坏死及自噬 核心标志为细胞内铁离子异常蓄积与活性氧爆发性生成 导致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 [2] - 铁死亡与包括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有关 成为多种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2] N-乙酰-L-半胱氨酸(NAC)的作用机制 - NAC是一种药物 也是细胞死亡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抗氧化剂 其在抑制铁死亡方面的作用正日益受到认可 [2] - NAC治疗能迅速补充细胞内的半胱氨酸库 从而强化其作为半胱氨酸前体药物的功能 [6] - NAC及其对映体D-NAC可独立于细胞谷胱甘肽抑制铁死亡 [7] - NAC和D-NAC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直接还原底物 [7] 研究核心发现 - NAC和D-NAC防止铁死亡仅需GPX4 而不需要system xc−、谷胱甘肽生物合成或FSP1 [6] - GPX4在体外利用多种还原底物来还原脂质氢过氧化物 包括β-巯基乙醇 [6][7] - GPX4的存在是NAC和D-NAC抑制铁死亡的前提条件 [7] 研究意义 - 研究表明NAC可能通过作为GPX4的还原底物直接对抗铁死亡 [9] - 研究揭示了GPX4可能利用替代还原底物来减轻铁死亡 特别是在谷胱甘肽缺乏的情况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