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

搜索文档
事关外商投资,全国“最短”负面清单来了
上海证券报· 2025-08-09 08:53
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条例核心政策 - 《条例》突出海南自贸港特点 构建更自由便利开放的外商投资制度 聚焦外资集中关切领域 [1] - 海南自贸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为全国"最短" 多个领域在全国率先开放 [1] 外资准入开放领域 - 教育领域: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独立办学 [2] - 法律服务领域:开放外商投资部分涉海南商事非诉讼法律事务 [2] - 增值电信领域:允许企业面向自贸港全域和国际开展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业务 [2] - 采矿业领域:取消禁止外商投资规定 实施内外资一致管理措施 [2] - 医疗领域:允许外商投资人体干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开发 支持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2] - 增值电信领域:取消多项业务外资股比限制 已有外资企业获试点批复 [2] 金融支持政策 - 提升外资企业跨境资金流动便利 拓展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应用场景 [4] - 支持外资企业享受境内再投资免外汇登记等试点举措 [5] - 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股权等组合质押融资 [5] - 支持境外证券基金期货机构设立独资或合资金融机构 [5] - 支持外国机构设立再保险公司或分支机构 [5] - 支持开发跨境医疗保险产品 促进基金与外资企业股权投资合作 [5]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持续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提升投资自由便利化水平 [3] - 探索提升跨境支付效率 优化银行业金融服务 [5]
金融支持制造业也要防"内卷"
经济日报· 2025-08-08 10:38
核心观点 - 七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目标到2027年基本成熟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强调分类施策和有扶有控原则以避免内卷式竞争 [1] - 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征 需大规模长期限资金支持 例如智能工厂产线改造成本为传统产线数倍 工业软件算法研发周期长达数年 [1] - 金融支持需解决技术研发高风险性 产业化落地不确定性 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通过优化政策工具和引入耐心资本破解资金瓶颈 [2] 金融支持难点 - 技术研发存在高风险和不确定性 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落地的死亡谷阶段面临技术失败市场接受度不足迭代速度超预期等风险 [2] - 量子计算芯片制造等领域需10年以上持续投入 与金融体系追求风险可控稳健回报的审慎性原则存在天然冲突 [2] - 作为创新主力军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加突出 [2] 解决方案与政策工具 - 采用数据信用加物的信用模式解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 - 健全中西部产业转移金融支持 推进跨境服务便利化以解决资源配置不均问题 [2] - 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培养复合型人才保持制造业合理投入比重并提升金融服务精度 [2] 分类施策原则 - 针对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不同特点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新兴产业匹配风险投资股权融资 传统产业提供中长期技改贷款 [3] - 避免对新兴产业过度追捧造成资金短期涌入催生泡沫 防止对传统产业支持不足延缓升级步伐削弱产业链韧性 [3] 有扶有控导向 - 限制对产能过剩技术落后项目的资金供给 将金融资源引向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品牌塑造等关键环节 [3] -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产品恶性价格战资源过度集中等内卷式竞争 推动产业从成本竞争向技术品牌竞争转变 [3] 国际竞争背景 - 全球制造业处于深度调整与变革期 美欧等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流 新兴经济体加快工业化进程 [4] - 金融活水需流向技术攻坚产业升级关键之处 以凝聚产业竞争力与金融支持力 锻造中国制造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 [4]
“双轮”驱动外贸企业乘风破浪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3:27
核心观点 - 民泰银行衢州分行通过定制化金融方案支持外贸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原材料成本上涨及流动资金短缺等挑战 助力企业实现业务扩张与转型升级 [1][7] 金融支持措施 - 针对外贸企业提供利率优惠 如纯信用贷款年利率降至2.5% [3] - 为浙江锦泽制冷提供500万元无抵押信贷资金 审批周期仅3天 [3] - 为东巨康光电提供500万元纯信用贷款 利率较原基础优惠20% 审批用时3个工作日 [6] - 组建专项金融服务小组 48小时内上门提供定制化方案 [6] - 2024年累计为10家外贸企业发放贷款2750万元 [7] 企业案例成效 浙江锦泽制冷 - 获得500万元信贷资金后 敢接长期大订单 非洲市场订单超5000万元 [3] - 预计今年订单量实现翻番 [3] - 从外贸代工转型为柬埔寨建厂运营的跨国企业 [2][3] 东巨康光电 - 金融支持解决500万元原材料采购资金缺口 [5][6] - 0.25毫米超薄模组良品率提升至98% 新增13条扩能生产线 [6] - 柔性屏月产能突破50万片 30条产线专注高端定制 [6] - 印尼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30%(每10部手机有3部使用其屏幕) [6] - 东南亚市场全年营收预计突破1.5亿元 出口订单排至第四季度 [6] 行业挑战 - 外贸企业面临汇率波动(如印尼盾兑人民币单月波动超3%)[5] - 原材料价格暴涨(如制冷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3] - 东南亚客户预付款比例低且账期长 [5] - 流动资金短缺制约订单承接能力 [3][5] 银行战略方向 - 组建"外贸企业服务专班"深入企业一线精准把握需求 [7] - 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助力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7] - 持续优化服务举措支持地方外贸经济持续繁荣 [7]
青海:上半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精准有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16:35
金融总量平稳增长 - 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395.1亿元 同比增长4.6% 上半年新增111.6亿元 [2] -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384.7亿元 同比增长4.5% 上半年新增109.5亿元 [2] -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945.4亿元 同比增长1.2% 上半年新增77.2亿元 [2] -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910.3亿元 同比增长1.2% 上半年新增77.5亿元 [2] 工业与绿色贷款表现 - 工业贷款余额2188.5亿元 同比增长9% 高出各项贷款增速7.8个百分点 [2] - 绿色贷款余额2131.1亿元 占各项贷款比重26.8% [2] -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余额1533.4亿元 占绿色贷款比重72% [2] 普惠小微贷款发展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15.9亿元 同比增长9.2%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8个百分点 [3] - 支持普惠小微经营主体达12.6万户 上半年新增1.2万户 同比增长17.8% [3] - 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252.9亿元 占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9% 较去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 [3] 科技产业金融支持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20.6亿元 同比增长77.6% [3] - 科技产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76.4个百分点 上半年新增7.5亿元 为近五年同期较高水平 [3]
七部门金融新政支持新型工业化 中长期融资力挺硬科技攻坚
第一财经· 2025-08-06 13:21
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 新型工业化强调创新驱动、质量提升、智能化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与传统工业化依赖劳动力、资本和资源大规模投入的模式不同[1][3] - 2022年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3] 金融支持政策框架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18条支持举措,明确到2027年建立成熟金融体系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4] - 政策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清晰路径,建立长效机制[3][4] - 金融体系将联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工具,提升制造业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及股权融资水平[4] 重点支持产业领域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等产业链技术攻关[6] -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企业将获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支持[7] - 绿色金融将聚焦环保、节能、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推动绿色工厂转型升级[7] 科技金融与中小企业服务 - 金融机构需打造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扩大科技贷款投放,加大科技创新债券承销力度[5] - 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中小企业服务效率,提供应收账款、存货等场景化融资[10] - 2025年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截至2025年6月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贷款合同金额达1.9万亿元[11] 市场数据表现 - 2025年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 - 上半年A股为工信领域企业募集资金1488亿元,同比增长51.6%[12]
从信贷支持到上市护航,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路线图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23:5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线图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清晰路径 [1] - 总体目标为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充分满足 [2]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 -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 [1] -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1] - 优化供应链金融和区域、外贸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1] - 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和传统工业绿色低碳改造 [1] - 发展数字金融,支持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1] 具体政策措施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 [4] - 探索产业链金融"脱核"服务模式,借助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使缺乏核心企业担保的专精特新企业也能获得授信 [3] -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优化跨境结算便利化、外汇套保服务、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知识产权融资支持 [3] 金融机构内部机制 - 金融机构要把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 [6] - 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安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6] -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机构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支持金融控股公司整合资源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7] 人才队伍建设 - 鼓励金融机构与产业部门双向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向产业园区派驻金融专员 [6] - 招收引进具有先进制造业专业背景的人才,打造复合型金融管理和服务团队 [7] 政策协同与长效机制 - 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机制 [6] - 健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荐机制,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 [7]
七部门明确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径: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
上海证券报· 2025-08-05 23:38
政策总体要求与目标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 加快金融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 构建同推进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金融体制 [1] - 总体要求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 提升金融支持强度精度效度 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防止内卷式竞争 [2] - 总体目标为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 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 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充分满足 债券发行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 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2]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措施 - 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1][4]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1][4]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 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 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4][5] - 鼓励创业投资基金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校院所等合作赋能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 优化基金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 [5] - 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多样化工具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要配套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5] 金融服务体系优化 - 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 形成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清晰路径 [1][3] - 金融机构需把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 根据国家需要和产业升级动向调整经营方向 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支持 [7] - 银行要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 在经济资本配置等方面加强资源保障 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 调动基层服务制造业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7] - 健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 强化政策标准互嵌 在融资授信上市审核监管考核中纳入产业标准 在项目评审企业培育中纳入金融指标 [7] 长期资金与资本引入 - 多渠道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4][6] - 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的产业金融服务模式落地应用 [6] - 加强制造业转型升级领域债券品种创新 支持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形式进行行业整合 [6] 能力建设与机制保障 - 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 加强各类金融工具联动配合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 [7] - 鼓励金融机构与产业部门双向培养复合型人才 向产业园区派驻金融专员 招收具有先进制造业专业背景的人才 [8] - 建立完善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四方面机制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宏观信贷政策引导作用 [8]
张晓晶: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金融支持|金融与科技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05 08:37
人工智能的战略地位 - 人工智能是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领域和重塑国际格局的关键力量,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5] - 人工智能技术呈现指数级突破,正深度重构生产函数,全面渗透各个领域,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国家前途命运 [5] - 人工智能被公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展开战略布局,全力抢占这一战略性技术的制高点 [5] 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现实意义 - 人工智能是突破"卡脖子"瓶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突破口,高端芯片、基础算法等"根技术"的攻关直接决定我国能否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挺立潮头 [6] - 人工智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通过赋能千行万业提质增效,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6] - 人工智能深度关联数据主权、算法伦理、网络安全等维度,已成为大国战略安全的"新边疆" [6] 金融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作用 - 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共同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功能互补、接力协同的金融支持生态系统 [8] - 基础研究具有超高不确定性、超长回报周期及非商业导向的核心特征,只有真正意义上的长期资本能填补这一空白 [8] - 耐心资本通过重塑资本估值的"时间观",为技术的持续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显著提升了技术跨越"死亡之谷"、成功实现商业化的概率 [9] 人工智能产业化的资本需求 - 人工智能企业跨越技术研发与原型验证阶段后,亟须大额、灵活且附带产业资源的资本支持 [10] - 科技巨头与行业龙头的战略投资能通过导入产业场景、开放市场渠道、增强信用背书及定制融资方案,深度赋能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进程 [10] - 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差异化功能定位形成协同支持网络,为成熟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持续、稳定、巨量的资金支持 [11] 构建适配人工智能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 强化长期资本供给,构建政府主导的超长期资本供给机制,设立由财政资金出资的基础研究基金 [13] - 培育耐心资本生态,建立"技术期权交易市场",设计风险递进分担体系,推行"科学家期权激励计划" [14] - 释放战略资本效能,实施"场景开放税收抵免"机制,优化监管框架,构建赋能平台 [14] -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上市制度,发展私募股权市场,创新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动资产证券化创新 [15] - 筑牢金融基础设施根基,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大数据平台,健全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创新数据资产金融化路径 [16][17]
金融持续加力 护航粮食安全
证券日报· 2025-07-26 22:23
粮食产量与金融支持 - 2025年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总体保持稳定,为全年粮食生产和经济回升提供支撑 [1] - 金融机构通过农田建设、粮食收购等全链条支持,为夏粮稳产丰收注入金融动能 [1] -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引导金融机构优化服务,积极对接融资需求 [1] 夏粮收购金融保障 - 山东金融机构为18779家夏粮收购主体发放贷款135.9亿元,同比增长24.5% [2] - 农发行章丘区支行为济南臻金粮食有限公司授信1000万元,确保"钱等粮" [2] - 河南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377.4亿元,降低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成本 [3] - 河北投放小麦收购贷款44.54亿元,支持收购小麦32.3亿斤 [3] 金融服务优化与产业链支持 - 江苏加强线上渠道运维,确保资金结算系统7×24小时稳定运行 [4] - 山东农业银行推出"链式服务",粮食等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60.3亿元,较年初增加92.9亿元 [4] 耕地保护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四川农发行投放8400万元支持耕地恢复项目,将恢复耕地5万余亩 [5] - 湖北农发行投放贷款26.8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6] - 山东推出高标准农田管护保险,保障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6]
首届全球发展公共政策青年创新大赛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7-25 20:24
大赛概况 - 首届全球发展公共政策青年创新大赛决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主题为"粮食安全与消除贫困" [1] - 面向全球知名高校青年学子征集公共政策创新提案 成果将提交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有关机构 [1] - 吸引来自全球6个大洲 55个国家和地区 1400余名青年大学生组队提出384个创新提案 [1] 提案内容 - 提案从"更好生产 更好营养 更好环境 更好生活"4个维度出发 [1] - 涵盖科技创新 金融支持 产业融合等方向 [1] 主办方与嘉宾观点 - 大赛由中国人民大学 青年外交高校联盟主办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联合主办 [2]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表示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贫困需要完善的公共政策支撑 [1] -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强调竞赛是全球青年对话平台 [1] -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指出青年提案是具有洞见的探索成果 [2] 后续活动 - 选手将在北京 陕西西安参与为期一周的主题沙龙 实践调研 专题研讨和文化体验 [2] - 活动包括在古城感知中华文明历史脉络 在田野乡间感受脱贫攻坚成果 [2] 大赛意义 - 成为传播中国文化 促进交流 构建全球关系的重要桥梁 [2] -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徐晓希望大赛持续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2] -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将打造青年助力全球发展的重要平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