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显示

搜索文档
汽车“大彩电”背后的头号推手,没想到是手机圈的老玩家|供应链隐形冠军
钛媒体APP· 2025-08-19 07:28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市场快速增长 2024年出货量达2.3亿片同比增长8.5% [2] -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推动显示面板需求 新能源汽车对高品质显示要求更高 [2][3] - 车载显示与商用显示增量机遇显著 新兴应用前景广阔 [4] - 2025年全球汽车显示面板营收预计达136亿美元同比增长8% 2030年将增长至183亿美元 [4] - 2025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预计维持5.4%高速增长达2.5亿片 [18]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面板厂商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市场份额达51.7% 首超半数 [5] - 京东方2024年出货量4090万片市场份额17.6%位居全球第一 [5][11] - 天马2024年出货量3690万片市场份额16% [11] - 友达光电市场份额10% 日本显示公司市场份额8% LG显示市场份额8% [11] 技术发展动态 - 显示技术多元化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LCD/OLED/Mini LED/Micro LED等多技术并行 [3][4] - 车载显示在光学可靠性等方面要求严苛 需深度研发电路设计架构及算法 [9] - 京东方实现全显示技术布局 产品尺寸覆盖1寸至48寸 均实现量产 [13] - 创新技术包括智能方向盘超声波指纹 ECG&HOD系统 裸眼3D显示 防窥屏等 [14] - 44.8英寸PHUD智能座舱实现9K分辨率 2850分区控光 1000000:1对比度 7000尼特亮度 [14] - 折叠屏技术正尝试应用于智能座舱领域 [16] 企业战略布局 - 京东方通过子公司京东方精电专注车载显示领域 2024年营收134.49亿港元同比增长25% [13]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近9亿港元 覆盖车规OLED/异形结构/智慧交互等核心方向 [13] - 未来三年计划投资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 [13] - 推出"HERO"计划 包含十款车载智能设备 [14] - 与超过100家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合作 包括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安等 [13] - 与海外头部自动驾驶企业深度合作 定制开发12.8英寸高清触控屏和8英寸扶手屏 [18] - 通过IP营销活动建立品牌认知 "你好BOE"线下展和《BOE解忧实验室》综艺节目 [10] 产业驱动因素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给面板厂商带来先发优势 [8] - 中国屏厂在显示技术上的突破是关键成功因素 [8] - 汽车产业变革给供应链带来深刻改变 核心技术和产业资源成为竞争关键 [13] - 竞争模式从规模竞争转向效率或价值竞争 [9]
DIC 2025:车载显示需求增长,上游企业如何应对?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8-13 07:53
展会概况 - 2025国际显示技术及应用创新展(DIC 2025)于8月7日~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会规模创历史新高,超300家国内外知名显示产业链企业参展 [1] - 展会覆盖显示面板、上游材料、核心设备、终端应用等环节 [1] 车载显示成为焦点 - 车载显示是本次展会最亮眼的展品,京东方、TCL华星、惠科、天马、维信诺、龙腾光电、和辉光电等面板厂商纷纷展出丰富车载显示应用 [2] - 展示产品覆盖中控屏、抬头显示、仪表显示屏、娱乐显示屏、电子后视镜等 [2] - 涉及LCD、OLED、Mini LED、Micro LED等显示技术 [2] 车载显示市场前景 - 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共享化发展,车载显示需求持续提升,应用形态从单一中控屏向多屏交互、全场景融合发展 [10] - 2024年车用面板出货量预计达1.967亿片,同比增长近10%,2025年有望突破2亿片达2.089亿片 [10] 面板企业布局 - 车载显示正成为显示面板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 [10] - 大市场需求刺激面板企业将更多资源注入车载显示业务 [10] 上游企业动态 拓米集团 - 展示高精度折叠铰链产品,包括内折/外折/三折/电动等多形态铰链 [11] - 创新使用碳纤维、钛合金及液态金属等材料,强度更高、重量更轻 [13] - 已推出车载折叠铰链,可实现翻折、升降、滑移等多种形态 [13] 成都拓米双都光电 - 在超薄柔性玻璃(UTG)领域取得突破,拥有三项核心工艺优势 [13] - 创新工艺解决了传统物理加工导致的边缘缺陷问题,大幅提升UTG弯折性能 [13] - 正与康宁及各大车载面板厂共同开发满足防爆、耐高温高湿等严苛标准的解决方案 [13] 四川虹科创新科技 - 展示多款车载显示玻璃产品,包括Panda-MN228环保型高铝硅酸盐超薄盖板玻璃 [14] - 产品已应用于比亚迪仰望U8、理想汽车、捷尼赛思、保时捷卡宴、AITO问界M9等车型 [14] - 高铝硅酸盐盖板玻璃已实现对国际巨头的技术追赶,深度二强产品对标行业顶尖水平 [16] 恒美光电 - 车载偏光片应用于汽车中控屏、仪表盘及车载娱乐系统,具有高耐候性、高可靠性 [16] - 市场占比接近20%,预计完成对韩国SDI偏光片业务收购后达35% [18] - 拥有全球第一条三米幅宽偏光片产线,可制作130英寸巨大屏幕并节约成本 [18] 广州鹿山兴邦光学材料 - 开发适用车载显示的OCA光学材料,耐温范围广(-40℃至95℃) [18] - 为柔性折叠屏、固定曲面屏、车载显示等全场景提供光学粘接解决方案 [20] - 构建了从原料研发到量产管控的全链条自主可控体系 [20] 行业展望 - 车载显示应用市场将迎来进一步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更多创新解决方案 [20] - 更多显示上下游企业的投入将助力汽车行业向新四化方向迈进 [20]
山西85后小哥干出300亿独角兽:做显示驱动芯片,全球第一
36氪· 2025-08-10 08:40
公司概况 - 集创北方创始人张晋芳为山西教场坪能源产业集团实控人之子,2008年在中关村以40平方米办公室起步,获父亲4亿元初始资金支持[2][5] - 公司主攻显示驱动芯片研发,产品线覆盖LCD、OLED、LED、AR/VR及车载显示技术,涵盖面板驱动、电源管理、LED驱动与TDDI等核心环节[5] - 2021年完成E轮融资65亿元,投后估值314-320亿元,引入小米、vivo、华为哈勃、京东方等产业资本[6] 业务与技术 - 核心产品包括面板显示驱动芯片(LCD/OLED)、电源管理芯片(大陆市占率第一)、LED显示驱动芯片(全球市占率超45%)[3][5] - 技术研发团队超1300人(占比60%),持有专利1500+项(发明专利1300+项),布局小间距LED、硅基OLED等前沿技术[3] - 客户覆盖京东方、LGD、夏普等面板厂及OPPO、vivo、三星等终端品牌[3] 市场地位 - 智能手机LCD驱动芯片全球份额18.8%排名第一,大尺寸显示驱动芯片中国大陆厂商第一,LED显示驱动芯片全球市占率超45%[5] - 面板电源管理芯片在中国大陆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厂商第一名[5] - 车载Mini LED直显驱动芯片及车载TDDI芯片已实现量产上车,填补国内空白[16] 行业趋势 - 视觉革命推动超分辨率算法与高刷新率技术发展,主流刷新率向300Hz-480Hz升级[7][8][9] - 车载显示需求激增:全球汽车平均屏幕数量预计从2.5块增至3.5块(2026年),车载芯片市场年增速6.5%[4][12][13] - 国产替代窗口期开启:2022年全球大尺寸面板DDIC市场中大陆企业奕斯伟、集创北方份额仅6.7%、6.3%[15] 增长机遇 - 显示面板产业链复苏,DDIC价格较底部反弹10%-20%,AI、车载、VR/AR等新应用提振需求[6] - 车载显示驱动芯片为增量市场,2022年全球规模1645亿元,预计2029年达2733亿元,国产替代空间显著[13][14] - 公司已推出车规级芯片并量产,打破境外厂商垄断[16]
深天马供屏2026款哈弗大狗、零跑B01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25 09:07
2026款哈弗大狗 - 推出3款车型,官方指导价12.39万-14.99万元 [2] - 搭载14.6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和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由天马微电子供应,采用LTPS技术、TED内嵌式触控、窄边框设计、高色域显示等技术 [3] - 提供1.5T和2.0T两种动力总成,1.5T最大功率184马力,2.0T最大功率238马力,2.0T车型配备第六代智能电控四驱系统和8种驾驶模式 [5] - 天马微电子与长城汽车合作十多年,覆盖哈弗、魏牌、坦克、欧拉、长城炮等品牌的车载显示产品 [5] 零跑B01 - 推出6款车型,售价8.98万-11.98万元,CLTC续航430km/550km/650km [6] - 配备8.8英寸全液晶仪表和14.6英寸2.5K中控屏,中控屏由天马微电子供应 [7] - 提供132kW和160kW两种电机功率,扭矩分别为175N・m和240N・m [9] - 标配Leapmotor Pilot辅助驾驶系统和高通8650芯片,高配版搭载多颗摄像头、雷达和激光雷达 [10][11] 天马微电子 - 为2026款哈弗大狗、零跑B01、零跑C11、C16等多款车型供应车载显示屏 [1][7][12] - 在车载显示领域具备创新技术解决方案,包括LTPS、TED内嵌式触控、窄边框设计等 [3][7] - 与长城汽车长期合作,覆盖智能座舱多类显示产品 [5]
LG Dispaly车用OLED屏获知名车企订单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15 05:56
公司动态 - LGD获得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车用显示屏项目合同 [1] - 公司突破传统供应路径 直接与汽车制造商签订合同 [3] - 项目将采用P-OLED技术 屏幕具备轻便 可弯曲和高画质特性 [4] 业务表现 - 2024年LGD车载显示业务营收达2 281万亿韩元(约120亿人民币)首次突破2万亿韩元 [5] - 公司产品涵盖LCD和OLED面板 应用于中控屏 仪表盘 娱乐屏及电子后视镜等 [5] - 客户包括奔驰 宝马 奥迪 通用 丰田等知名车企 [5] 技术应用 - P-OLED技术采用柔性塑料基板 兼具轻便性和可弯曲性 [4] - 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款量产车型 [5]
深天马供屏零跑C11汽车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11 05:43
产品升级 - 零跑全新C11作为年度改款车型,在外观、内饰及动力系统方面均进行了多项升级,同步推出纯电与增程两个动力版本,售价区间为14.98万至16.58万元 [1] - 内饰方面,新款C11取消了原有的三联屏布局,转而采用一块17.3英寸2K分辨率的中控屏,内置高通骁龙SA8295P芯片,并搭载Leapmotor OS 1.0 PLUS操作系统,支持DeepSeek + 通义千问大模型 [1] - 17.3英寸中控屏与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都由天马微电子供应 [2] 智能配置 - 智尊版的两款车型额外配备了零跑首款自研60英寸AR-HUD功能,亮度达16000nit,提供车速模式、AR模式、地图模式三种智能场景模式 [4] - 全系标配功能包括胎压数显、360°全景影像、前排座椅电调、主驾座椅记忆、带遮阳帘全景天幕、6安全气囊等 [4] - 此次升级全系新增了27°/32°两档可调靠背 [4] 高端功能 - 除640智享版以外,其他所有版本配备了后排隐私玻璃、前排座椅加热&通风以及高阶驾驶辅助功能 [4] - 纯电和增程各自的顶配车型智尊版,额外提供21扬声器7.1.4杜比全景声音响、Nappa真皮座椅、前排座椅按摩、主驾座椅四向腰托、副驾座椅四向腿托、二排座椅加热&通风以及方向盘加热功能 [4]
深天马官宣:成功点亮7英寸Micro LED车载标准品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10 07:09
天马微电子Micro LED车载显示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点亮7英寸Micro LED车载标准品,具有61%高透光率、1700nits亮度、NTSC>120%色域、100万:1对比度及微秒级响应速度,适配HUD、中控屏等场景[2][4] - 产品采用TFT玻璃基背板与Micro LED像素技术,支持模块化自由拼接,解决传统车载屏遮挡视线问题[4] - G3.5代Micro LED产线实现全制程贯通,攻克背板驱动、巨量转移等核心技术,产能可快速爬坡[5] 天马Micro LED技术布局与产能建设 - 公司2017年启动Micro LED研发,厦门设立研究院,重点布局PID、车载及透明显示领域[6] - 2024年12月投资11亿元建成G3.5代产线,联合供应链开发30余款关键设备材料[6] - 技术路线采用玻璃基LTPS,覆盖穿戴设备、AR等多领域应用[6] 行业Micro LED车用显示发展现状 - 车用照明领域进展较快,奥迪Q3、保时捷卡宴等车型已搭载Micro LED头灯,但车载显示应用仍落后于LCD/OLED[7] - 面板厂商加速布局:天马、京东方等展示Micro LED HUD、中控屏方案,亮度最高达300,000nits(京东方),透明低反屏透过率超50%(天马)[8][10] - 行业趋势指向异型、曲面、可挠式设计,智慧座舱一体化方案将提升驾驶体验[11] 主要厂商Micro LED车载产品参数对比 | 厂商 | 产品亮点 | |------------|--------------------------------------------------------------------------| | 天马 | 7英寸标准品(1700nits)、8英寸IRIS HUD(10000nits峰值亮度)、8.07英寸透明屏(>50%透过率)[10] | | 京东方 | 6.2英寸HUD(30,000nits)、300,000nits HUD(431 PPI分辨率)[10] | | TCL华星 | 14.3英寸PHUD(强光下对比度>5:1)[10] | | 群创光电 | 可卷曲驾驶舱系统、9.6英寸AR反射显示方案[10] | | 友达光电 | 13英寸HUD(高色彩饱和度)[10] | 未来市场展望 - TrendForce预测Micro LED车用显示需求将增长,高亮度、广色域特性契合智能化座舱趋势[11] - 技术突破需产业链协同(车厂、面板、驱动IC厂商),推动次世代车载显示商业化[11]
南极光(300940) - 300940南极光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1
2025-07-01 08:58
分组1: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单位包括国元证券、景顺长城基金等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30日 - 2025年7月1日 [2] - 活动地点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芙蓉路5号公司六楼大会议室及电话会议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助理那志立女士等 [2] 分组2:公司产能情况 - 深圳厂区月产能200万 + 片,江西万载厂区月产能500万 + 片,共同构成超700万片/月的规模化产能 [2] - 万载厂区面积约5.67万平方米,具备快速扩充产能的能力 [2] - 产能可支持包括任天堂Switch 2在内的核心客户订单及现有订单需求 [2] 分组3:任天堂Switch 2市场情况 - Switch 2上市四天销量达350万台,超越索尼PS5首月340万台与前代Switch首月274万台成绩 [3] - 天风证券预计2025年Switch 2主机年销量有望突破2000万台 [3] 分组4:公司研发投入及战略 - 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6.39% [3] - 聚焦电竞显示、笔电显示、车载显示等高毛利率产品线技术研发 [3] - 适时推进定增项目“Mini/Micro - LED显示模组生产线”建设投入 [3] 分组5:活动信息说明 - 本次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 [3]
2.27亿,天山电子拟建车载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等项目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6-12 09:06
天山电子超募资金投资项目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使用剩余超募资金约18,843万元及自有资金3,822.11万元(合计约2.27亿元)建设车载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和综合能力提升项目 [1] - 投资背景源于全球车载显示市场需求爆发、公司车载类订单快速增长及现有产能无法满足比亚迪等头部客户大规模交付需求 [1] - 项目目标为突破产能瓶颈、缩短交货周期并匹配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浪潮下的车载电子需求 [1] 车载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项目 - 计划投资总额11,578.02万元(全部使用超募资金),建设期1年 [2] - 建设投资占比83.59%(9,678.59万元),其中软硬件设备购置及安装费占61.86%(7,162.10万元) [3] - 项目将新增年产2,534.60万片产能,重点覆盖VA、中大尺寸及高附加值产品 [5] - 实施后将提升公司车载类产品产能一体化水平,满足汽车行业及车载电子市场需求 [5] 公司现有车载显示业务情况 - 已成为国内车载显示关键供应商,产品覆盖3.5-17.3英寸全尺寸及双连屏、曲面屏等模组 [6] - 产品配套比亚迪、东风、长安等车企的仪表盘、后排娱乐屏等场景 [6] - 2024年在乘用车及两轮摩托车车载电子领域实现订单快速增长 [6] - 持续深耕Mini LED背光触显模组等高端产品技术 [6] 檀圩园区综合能力提升项目 - 计划投资总额11,087.09万元(超募资金7,264.98万元+自有资金3,822.11万元),建设期2年 [7] - 工程费用占比88.04%(9,761.5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占75.34%(8,353.00万元) [8] - 项目内容包括仓库智能建设和生产综合楼建设,旨在提升公司综合运营能力和竞争力 [7]
2.27亿,天山电子拟建车载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等项目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6-12 09:05
天山电子超募资金投资项目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使用剩余超募资金约1.88亿元及自有资金3822.11万元,合计2.27亿元投资建设车载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和综合能力提升项目 [1][2] - 投资背景为全球车载显示需求爆发、比亚迪等头部客户订单快速增长,现有产能无法满足交付需求且仓储和产线柔性化不足 [2] - 新项目通过智能化产线与仓储设施建设突破产能瓶颈,缩短交货周期以匹配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需求 [3] 车载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项目 - 项目总投资1.16亿元(全部使用超募资金),建设期1年,包括厂房装修、设备购置及产线升级 [4] - 投资结构:建设投资占比83.59%(工程费用占78.68%,其中设备购置及安装费占61.86%),铺底流动资金占16.41% [5] -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2534.6万片产能,聚焦VA、中大尺寸及高附加值产品,覆盖智能座舱显示需求 [5][6] 公司车载显示业务现状 - 产品覆盖3.5-17.3英寸全尺寸,实现双连屏、曲面屏模组量产,配套比亚迪、东风、长安等车企仪表盘及后排娱乐屏 [6] - 2024年乘用车及两轮摩托车领域订单快速增长,正推进Mini LED背光触显模组等高端技术研发 [6] 檀圩园区综合能力提升项目 - 项目总投资1.11亿元(超募资金7264.98万元+自有资金3822.11万元),建设期2年,重点建设智能仓库及生产综合楼 [7] - 投资结构:工程费用占88.04%(建筑工程费占75.34%),土地购置费占4.74% [8] - 项目目标为提升综合运营能力与竞争力,解决仓储空间紧张问题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