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

搜索文档
图解:七部门联合发文 推动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7:02
政策框架 - 七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 提出18项针对性支持举措 [1][2] - 目标到2027年基本成熟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4] - 坚持分类施策 有扶有控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防止"内卷式"竞争 [4] 科技创新支持 - 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优化金融政策工具 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 [5] - 为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5]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 并购重组 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5]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 [6] - 鼓励创业孵化机构探索直投 基金 物业租金作价入股等模式投资在孵企业 [6] 产业链支持 - 支持龙头企业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 [7] - 支持矿企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提下加快重要矿产增储上产 [7] - 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对接 支持产业合理布局 [11] - 支持企业征信机构打通大型制造业企业 仓储物流业等产业链数据 [11] 传统制造业升级 - 优化传统制造业金融服务 加大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融资支持 [9][10] - 加强债券品种创新 支持技改升级 智能工厂建设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10] - 强化融资增信服务 全面推行创新积分制 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10] 绿色与数字金融 - 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 银行支持高碳行业符合绿色低碳技术改进方向的项目 [10] - 加大对环保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低碳等领域的投入 [11] - 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11] - 推动银行建设数字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 实现结算融资现金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11] - 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脱核模式 [11] 金融资源保障 - 银行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 在经济资本配置等方面加强资源保障 [12] - 加强各类金融工具联动配合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12] - 鼓励金融机构招收引进具有先进制造业及相关科技领域专业背景的人才 [12] - 鼓励金融机构向重点产业链骨干企业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派驻金融专员 [12] 政策协同 - 在融资授信上市审核监管考核中纳入产业政策标准 [12] - 在项目评审企业培育中纳入金融指标 [12] -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 [12] - 完善地方政策配套机制 建立地区重大产业融资对接机制 [12]
划重点!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七部门重磅发文!
搜狐财经· 2025-08-07 03:35
政策目标 - 到2027年基本成熟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产品更丰富 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 服务适配性增强[1] - 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充分满足 发行债券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 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1] - 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尤其是新型工业化领域倾斜 为制造业注入发展动力并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1] 科技创新支持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 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技术产品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3] - 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合适金融产品和工具服务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3] - 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合作探索多样化融资服务模式盘活科技研发资源和成果[3]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 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3] 产业链支持 - 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工具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重要配套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4] - 支持受外部影响较大企业平稳经营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产业链自主可控建设[4] - 完善并购贷款政策 支持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4] - 加大对基础领域金融支持解决卡脖子问题增强产业体系自主可控能力[5]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深化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6] - 支持金融机构打造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扩大科技贷款投放 加大科技创新债券投资承销力度[7] - 推广专精特新评价结果运用 强化融资增信服务 全面推行创新积分制 规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7] - 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加强5G工业互联网数据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支持[7] 绿色与数字金融 - 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绿色项目界定方法 创新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产品满足企业绿色发展需求[8] - 运用融资租赁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7] - 依托大数据和特定场景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订单融资服务[7] 能力建设与政策协同 - 金融机构需将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 调整经营方向 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支持力度[8] -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融资担保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8]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 开展联合培养提升科技资源聚集区域金融服务水平[8] -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 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9] 地方配套与风险防控 - 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通过资本补充再担保风险补偿绩效考核等方式为制造业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9] - 鼓励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加强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创新 完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机制[9] - 建立产业和金融风险联合研判预警机制 强化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风险评估 共享高风险项目企业信息[10] - 推动金融机构落实国家产业政策 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和资金用途监控 防范套取挪用风险[10]
七部门重磅部署!事关新型工业化
金融时报· 2025-08-07 03:32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框架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明确到2027年基本建成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 涵盖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工具联动 [1] - 政策强调"先立后破"原则 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重点突破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避免粗放式增长 [3] - 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 以产业需求牵引金融供给侧改革 形成清晰实施路径 [4] 金融工具与资金结构优化 - 推动贷款、债券、股权多元化融资支持 提高制造业中长期信贷比重 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3][7] - 引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 支持关键技术攻关领域如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提供中长期融资 [7][8] - 创新信用贷款产品 以商标、专利为授信依据 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破除抵押担保依赖 [7] 重点领域与产业协同 - 强化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作用 引导信贷资源向先进制造、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倾斜 [3][6] - 发展供应链金融 提升产业链韧性 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 [4][7]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开展投融资路演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 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8] 金融机构实践案例 - 工商银行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提供针对性优惠金融服务 采用算法模型生成企业评估报告作为决策依据 [5] - 宁波银行打造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设备之家" 截至5月提供46亿元设备采购融资 帮助完成1.3万台设备更新升级 [5]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资金供给多元化、风险管理精细化、服务场景生态化、政策引导精准化的"四化协同" [8] - 重点发力五大领域: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优化供应链金融、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数字金融 [6]
金融加码支持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
金融时报· 2025-08-07 02:37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框架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7年基本建成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实现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工具联动衔接 [1] - 政策目标包括充分满足制造业有效信贷需求,持续增长债券发行户数和规模,显著提升股权融资水平 [1] - 强调构建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重点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未来产业如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将获适度超前布局 [3] 金融支持措施与工具创新 - 优化金融政策工具,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支持制造业创新活力释放 [4] - 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提高中长期信贷、信用贷款和首贷比重,破除抵押担保依赖,开发基于商标、专利的信用贷款产品 [7]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为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鼓励金融机构服务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7] 重点支持领域与产业方向 - 强化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3] - 聚焦五大方向: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区域外贸金融 [6] - 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7] 金融机构实践案例 - 工商银行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上线特色金融服务,利用算法模型生成企业评估报告作为决策依据 [5] - 宁波银行打造"设备之家"一站式服务平台,截至5月提供46亿元设备采购融资,完成1.3万台设备更新升级 [5] 长期资金与科技金融结合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投融资路演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 [8] - 推动"四化协同":资金供给多元化、风险管理精细化、服务场景生态化、政策引导精准化,实现"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 [8]
事关创投,央行等七部门重磅发布18条意见
FOFWEEKLY· 2025-08-06 10:35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七部门联合出台18条意见 从五个方面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 [1] - 目标到2027年建成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 [1] - 强调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金融工具联动衔接 提升服务适配性 [1] 支持产业科技创新和供应链韧性 - 优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关键技术攻关 包括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八大重点领域 [1]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激励作用 引导银行提供中长期融资 [1] - 引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1] - 支持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合作 探索多样化融资服务模式 [1] 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引导银行优化授信政策 支持传统制造业三化转型和品牌建设 [2] - 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金融支持 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提供商 [2] - 强化数字基础设施融资支持 包括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2] - 运用REITs、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2] 产业布局优化措施 - 提升产业转移金融服务灵活性 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2] - 推动大型银行优化跨区域授信管理 加强信息共享和服务衔接 [2] 金融机构能力建设 - 要求金融机构将服务新型工业化纳入长期战略 [3] - 根据产业转型升级调整经营方向 加大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支持 [3] 政策协同与实施成效 - 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工具等货币政策支持重点领域 [3]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已促成1.2万亿元融资 企业平均获3400万元 [4] - 上半年A股为工信领域企业募资1488亿元 同比增长51.6% [4] 未来工作重点 - 完善重点产业链多层次金融体系 [5] - 深化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完善产融合作平台功能 [5] - 推动66个试点城市先行先试 打造金融支持制造业试验田 [5]
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路线图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6:20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框架 - 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 形成清晰支持路径[1] - 总体目标为到2027年基本成熟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各类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 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2] - 通过5方面18条具体措施强化产业与金融政策协同 提升支持强度精度效度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3] 重点支持领域与融资工具 -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 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1]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 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4]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开展"千帆百舸"上市培育 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 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5] 产业链与跨境金融创新 - 探索产业链金融"脱核"服务模式 借助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数据换信用"[3] - 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 基于"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为链上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存货等融资服务[6] -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 优化外贸金融产品 开展出海服务专项行动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5] 金融机构能力建设机制 - 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机制 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 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7] - 加强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支持金融控股公司整合资源提供综合服务[8]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 开展联合培养 招收先进制造业专业背景人才打造复合型团队[8] 政策协同与实施保障 - 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配套、风险协同防控四方面机制[7] - 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 健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8] -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 加大项目推送、融资对接和要素保障力度[8]
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路线图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6:06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线图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清晰支持路径 [1] - 宏观层面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 [1] -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 [1] 总体目标与关键措施 - 到2027年目标:金融体系基本成熟,贷款、债券、股权等工具联动衔接紧密,制造业企业信贷需求充分满足,债券发行户数及规模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提升 [2]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通过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和"千帆百舸"上市培育计划,推动社会资本投向硬科技领域 [4] - 探索产业链金融"脱核"服务模式,借助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 [4] 重点支持领域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银行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供中长期融资 [5] - 支持引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 [5] -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优化外贸金融产品,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 [6] 长效机制建设 - 金融机构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 [8]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金融机构与产业园区双向派驻人才,招收先进制造业专业背景人员 [8][10] - 加强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重点产业项目推荐机制,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 [10]
划重点!下半年经济工作,这些经济主管部门打算这么做→
金融时报· 2025-08-06 05:39
政策导向与目标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着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1] - 锚定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加力提升宏观政策效能 持续攻坚破解难题 下更大力气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1] - 进一步做强内循环 优化外循环 搞好双循环 努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 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 [1] 扩大内需与消费促进 - 制定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助力扩大消费行动方案 加快人工智能终端 超高清视频 智能穿戴 无人机等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 [5] - 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 拓展投资增量 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 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 - 不断完善支持养老 育幼 文化 旅游等服务消费的政策体系 完善免税店政策 推动免税商品零售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12][13] - 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联动 出台实施重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更好满足消费需求 [13] - 统筹运用专项资金 税收优惠 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 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10] 投资与财政政策 - 加快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9] - 持续推进两重项目建设 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 [2][14] - 指导督促地方做好隐性债务置换工作 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1] - 落实好助企帮扶各项财税政策 有效改善经济微观循环 [10]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 加强底座攻关和重点场景应用 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2][7] - 抓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加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培育 [5] - 启动促进工业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行动 完善人形机器人 物联网 高端仪器仪表等产业发展政策 [5] - 制订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政策文件 修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探索建立优质企业主动发现机制 推动建立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机制 [7] - 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 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 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7] 金融支持与货币政策 -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保持流动性充裕 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合理增长 使社会融资规模 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17] - 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较快增长 加大两重 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力度 [22] - 推动制定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扩大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5] - 合理保障外贸企业融资需求 加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监管与风险防范 [22] - 盘活存量 用好增量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 [19][20] 对外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3] - 加快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 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 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管理政策 [24][25] - 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推动形成稳定的 期限齐全的流动性供给渠道 加强对清算行政策支持和履职管理 加快完善人民币清算行布局 [26][27] - 深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改革 积极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推动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 便利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等一揽子措施落地见效 [29][38] - 深入推进多双边国际货币金融合作 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 [30] 资本市场改革与监管 - 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进一步健全稳市机制 增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有效性 前瞻性 加强预期引导 [32] - 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 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一揽子举措 持续推进债券 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 [33] - 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 抓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实落地 更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34] - 统筹化解处置房企债券违约风险和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稳步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和市场转型 [36] - 突出打大 打恶 打重点 坚决惩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坚持突出重点 精准施策 防止一刀切 简单化 [35] 区域发展与绿色转型 - 全面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4] - 以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4] - 支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15] - 因地制宜支持区域开放发展 积极支持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 粤港澳大湾区等开展外汇管理创新 [40] 外汇管理与风险防控 - 加强外汇形势监测分析 强化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 适时开展逆周期调节 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41] -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 严厉打击非法跨境金融活动 [42] - 持续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化债工作 有序推进重点地区和机构风险处置 进一步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和宏观审慎管理 [23]
金融强国+制造强国!央行等七部门出台新政全面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02:01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旨在通过金融手段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1] - 目标到2027年形成成熟的金融支持体系,满足制造业企业信贷需求,提升债券和股权融资水平,防止"内卷式"竞争 [1] - 强调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分类施策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1] 科技金融与产业链竞争力提升 - 首要任务是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产业链 [2] - 建立"绿色通道"机制优化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等服务流程 [2] - 推出"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计划,包括"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活动 [2] - 鼓励创业投资基金与科研机构合作,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 [2] - 支持链主企业通过并购贷款开展"补链""延链"型投资,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3] 产业转型升级与现代制造体系构建 - 引导银行优化授信政策,支持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4] - 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金融支持,推进融资租赁债权资产证券化 [4] - 支持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定向增发等方式进行行业整合 [4] - 打造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领域 [4] - 完善长线资金考核机制,推动政府基金和保险资金布局未来产业 [4] 绿色低碳转型与数字经济发展 - 加快建设高碳产业绿色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强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应用 [5] - 坚持"先立后破"原则,支持绿色技术改造同时保障传统能源平稳过渡 [5] - 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服务效率 [5] - 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5] - 推动银行建设数字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 [6] 区域协调与对外开放 - 提升产业转移金融服务灵活性,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7] - 推动全国性银行打造特色支行,地方银行开发区域特色贷款产品 [7] -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推进优质企业贸易收支便利化 [7] - 支持企业开展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加强外汇套保业务推广 [7] 政策协同与实施保障 - 银行需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7] -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再贷款及贴息政策 [8] - 地方层面建立"一对一"项目辅导机制,完善风险补偿等配套政策 [8]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向重点园区派驻金融专员 [7] 国际经验与长远发展 - 参考日本"窗口指导"和德国"隐形冠军"培育体系经验 [8] - 需探索符合中国发展阶段的金融支持模式,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 [9] - 政策落地预计将催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 [9]
从信贷支持到上市护航,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路线图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23:5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线图 - 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清晰路径 [1] - 总体目标为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金融工具联动衔接更紧密,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充分满足 [2]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 -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 [1] -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核心技术攻关、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1] - 优化供应链金融和区域、外贸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1] - 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和传统工业绿色低碳改造 [1] - 发展数字金融,支持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1] 具体政策措施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 [4] - 探索产业链金融"脱核"服务模式,借助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使缺乏核心企业担保的专精特新企业也能获得授信 [3] -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优化跨境结算便利化、外汇套保服务、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知识产权融资支持 [3] 金融机构内部机制 - 金融机构要把服务新型工业化列入长期经营战略,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完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 [6] - 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安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6] -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机构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支持金融控股公司整合资源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7] 人才队伍建设 - 鼓励金融机构与产业部门双向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向产业园区派驻金融专员 [6] - 招收引进具有先进制造业专业背景的人才,打造复合型金融管理和服务团队 [7] 政策协同与长效机制 - 加强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机制 [6] - 健全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荐机制,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