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搜索文档
关税突发,今日生效!
证券时报· 2025-08-18 00:32
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将钢铁和铝进口关税从25%提高至50% 并于2025年6月4日生效[1] - 关税征收范围扩大至407种衍生产品 新清单将于8月18日正式生效[1] - 非钢铁和铝部分将适用特定国家商品关税税率[1] 企业成本影响 - 美国铝业公司第一季度因关税政策导致生产成本增加2000万美元[2] - 第二季度对加拿大关税政策使美国铝业生产成本增加1.15亿美元[2] - 美国客户为铝支付费用"高于全球其他地区" 加拿大产量70%销往美国[2] 宏观经济影响 - 美国7月PPI环比上涨0.9% 创2022年6月以来最大涨幅[3] - 7月PPI同比上涨3.3% 核心PPI同比上涨3.7%[3] - 服务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涨幅达1.1% 创2022年3月以来新高[3] 行业连锁反应 - 钢铝关税推高原材料价格 导致制造商生产成本上升[2] - 制造业可能因成本上涨出现失业情况[2] - 关税政策导致物价上涨 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2] 政策预期 - 特朗普宣称将在两周内宣布半导体关税 税率或达300%[3] - 关税不确定性令美联储在降息决策上犹豫[3] - 服务价格涨幅"不是暂时性的"且"正在抬头"[3]
【最新】美联储每周资产负债表变动情况20250814
搜狐财经· 2025-08-16 06:55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变化 - 本周资产负债表总规模6.6436万亿美元 较上周增加27.72亿美元 [2] - 国债资产4.2048万亿美元 MBS资产2.1207万亿美元 [2] - 较2022年6月初 国债资产减少15652亿美元 MBS规模下降5793亿美元 [7] - 准备金余额3.3328万亿美元 较上周回升 [6] 流动性变化 - 逆回购减少436.74亿美元 账户规模降至4022.01亿美元 [2] - 财政存款增加511.54亿美元 账户余额5154.69亿美元 [3] - 本周合计回收流动性47.08亿美元 [4][5] 通胀与经济数据 - 7月PPI环比上涨0.9% 超出市场预期 [7] - 服务类通胀上升引发美联储担忧 可能向消费者端传导 [7] - 劳动力市场走软 部分联储官员倾向支持降息 [9] 货币政策预期 - 财政部长主张下月实施降息 建议从25个基点起步 [8] - 市场对大幅降息预期降温 押注概率从50基点降至25基点 [9]
下游需求支撑不足
冠通期货· 2025-08-15 09: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宏观上美元低位震荡提振有色,但基本面需求疲软不支撑行情反弹,沪铜目前保持窄幅波动,等待市场驱动[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策略分析 - 美国7月PPI环比上涨0.9%为三年来最大单月升幅,同比升幅3.3%,均超预期[1] - 印尼冶炼厂检修延长,7月中国进口铜精矿及其矿砂256.0万吨,同比增加18.24%,环比增加8.94%[1] - 截止8月8日,我国现货粗炼费(TC) -37.98美元/干吨,RC费用 -3.79美分/磅,TC/RC费用企稳回升,铜精矿进口增加,冶炼厂原料丰富,产量暂无萎缩,长协订单盈利,现货订单亏损,生产积极性尚可[1] - 前期检修冶炼厂逐渐恢复,8月仅1家有检修计划[1] - 目前高温多雨,下游终端需求疲软,铜价上涨抑制拿货情绪,整体需求不温不火,交投冷淡,终端电网表现良好,建筑房地产形成拖累,上期所库存未大幅累库支撑国内铜价[1] 期现行情 - 期货方面,沪铜盘面低开高走日内承压,尾盘于79060元/吨,前二十名多单量101223手,增加2322手;空单量100094手,增加10手[5] - 现货方面,今日华东现货升贴水180元/吨,华南现货升贴水25元/吨,2025年8月14日,LME官方价9751美元/吨,现货升贴水 -85.5美元/吨[5] 供给端 - 截至8月8日,现货粗炼费(TC) -37.98美元/干吨,现货精炼费(RC) -3.79美分/磅[7] 基本面跟踪 - SHFE铜库存2.46万吨,较上期增加126吨[10] - 截至8月14日,上海保税区铜库存8.07万吨,较上期增加0.45万吨[10] - LME铜库存15.58万吨,较上期小幅减少50吨[10] - COMEX铜库存26.68万短吨,较上期增加9短吨[10]
7月PPI上涨致通胀压力银价小跌
金投网· 2025-08-15 03:42
美国PPI通胀数据 - 7月PPI环比上涨0.9% 同比上涨3.3% 远超预期的环比0.2%和同比2.5% [3] - 核心PPI环比上涨0.9% 同比上涨3.7% 高于预期的0.2%和2.9% 创2022年3月以来最大月度涨幅 [3] - 6月PPI数据从2.3%上修至2.4% 核心PPI从6月2.6%跃升至7月3.7% 显示供应链通胀压力持续积累 [3] 分项价格表现 - 服务价格7月上涨1.1% 创2022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 其中贸易服务利润率激增2% 贡献当月涨幅50%以上 [3] - 机械设备批发利润率上涨3.8% 金融服务 旅游住宿 汽车零售和货运价格均有显著增长 [3] - 商品PPI上涨0.7% 为今年1月以来最大涨幅 主要由蔬菜 肉类和鸡蛋价格推动 [4] 现货白银价格走势 - 当日亚盘交投于37.96美元/盎司下方 开盘38.00美元/盎司 最高触及38.03 最低下探37.80 盘中下跌0.12% [1] - 前日行情从38.525开盘后先拉升至高点38.727 随后震荡回落至低点37.823 最终收于38.008 [5] - 日线形成上下影线等长的大阴线 呈现阴包阳技术形态 短线走势偏向震荡 [5]
商品和服务价格飙升 美国7月PPI涨幅超预期
环球网· 2025-08-15 02:25
核心通胀数据 - 美国7月PPI同比涨幅大幅升至3.3% 远超市场预期的2.5% 较6月2.3%显著扩大 [1] - 核心P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涨3.7% 高于预期3%和前值2.6% [1] - PPI环比上涨0.9% 创近三年最大涨幅 远高于预期0.2%和前值0% [1] 金融市场反应 - 美股三大股指期货短线走低 纳指期货跌0.36% 标普500期货跌0.35% 道指期货跌0.29% [2] - 美元指数日内上涨0.21% 现货黄金下跌0.32% [2] - 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预期有所下降 [2] 分项价格驱动因素 - 服务成本环比上涨1.1% 成为PPI主要推动力 [2] - 批发和零售业利润率跃升2% 主要受机械设备批发带动 [2] - 剔除食品能源后商品价格上涨0.4% [2] - 航空客运服务量环比增长1% 扭转6月下降2.3%趋势 [2] - 投资组合管理成本大幅上涨5.8% 较6月2.1%涨幅扩大 [2] 能源与成本传导机制 - PPI能源价格跟随国际油价上涨 [3] - 企业正通过调整定价抵消美国更高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3] - 关税负担转嫁给消费者的程度将成为影响未来利率路径的关键因素 [3]
盾博:美国7月批发价格“爆表”,通胀阴霾再笼罩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8-15 01:57
美国7月PPI数据超预期 - 7月美国PPI环比上涨0 9%,远超市场预期的0 2%,创2022年6月以来最大月度涨幅 [3] - 7月PPI同比增速达3 3%,为2月以来最高水平,显著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3] 服务通胀成为主要驱动因素 - 7月美国服务价格大幅上涨1 1%,创2022年3月以来最大涨幅 [4] - 贸易服务利润率上涨2%,机械和设备批发价格环比上涨3 8%,贡献服务价格涨幅的30% [4] 关税政策对价格的影响 - 企业通过提高价格转嫁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进口成本上升 [4] - 机械和设备行业成本压力迅速传导至价格层面 [4] - 企业调整定价策略以应对关税相关成本增加 [5] 全球市场影响 - 美国通胀走势变化可能引发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调整 [6] - 全球投资者可能重新评估资产配置以应对市场波动 [6]
美国7月批发通胀或回升 消费者面临更大价格压力
智通财经· 2025-08-13 22:25
核心观点 - 美国批发通胀压力上升 企业成本转嫁能力减弱 消费者价格面临上涨压力 [1][2] - 关税政策推动通胀预期升温 多家机构预测核心通胀率年底逼近3.5% [2] - 短期政策变动可能额外推高通胀 但整体影响被视为暂时性 [2] - 经济增速预期小幅上调 2026年经济或明显回升 [3] 通胀数据预测 - 7月PPI同比预计上涨2.4% 较6月2.3%略高 环比预计增长0.2% [1] - 核心PPI同比预计升至2.9% 环比预计0.2% [1] - RSM US经济学家预计7月PPI环比0.3% 同比2.6% 高于市场预期 [1] 成本转嫁机制 - 企业已吸收约64%关税成本 未来数月该比例或降至不足10% [1] - 有效关税率从年初约3%升至18% 成本转嫁加速 [2] - 生产者价格引领消费者价格走势 批发成本上升将推动CPI攀升 [1] 关税经济影响 - 关税可能令美国GDP减少约1% 推高通胀1至1.5个百分点 [2] - "800美元以下进口免税额"政策失效可能使核心通胀率额外上升1个百分点 [2] - 通胀上行幅度预计单月0.3%-0.5% 主要为暂时性冲击 [2] 机构预期 - 高盛 摩根大通 瑞银 法国巴黎银行等机构均预期关税推动通胀温和上行 [2] - 核心通胀有望在年底逼近3.5% [2] - 通胀不会阻止美联储2025年晚些时候启动降息 [2] 经济增长预期 - 下半年美国GDP增速或平均0.85% 高于7月预测的0.75% [3] - 2026年经济增速预计明显回升 [3] - 物价上行可能抑制消费支出 拖累下半年经济增长 [2]
中国 - 7 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通缩仍严重-China_ PPI deflation remained deep in July
2025-08-11 01:2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宏观经济与通胀数据 * 公司:无具体公司,主要分析中国国家统计局(NBS)和Goldman Sachs的研究数据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CPI通胀放缓** - 中国7月CPI同比增速降至0.0%(6月为+0.1%),主要因食品价格通缩加深(7月食品通胀-1.6% yoy,6月为-0.3% yoy)[1][3][4] - 猪肉价格同比下跌9.5%(6月-8.5%),鲜菜价格同比下跌7.6%(6月-0.4%),鲜果价格同比上涨2.8%(6月+6.1%)[4] - 非食品CPI同比增速微升至+0.3%(6月+0.1%),其中家庭用品价格上涨1.2%(6月+0.6%),燃料成本下跌9.0%(6月-10.8%)[5][7][8] 2. **PPI通缩持续** - 7月PPI同比增速维持-3.6% yoy,上游行业价格下跌是主因(煤炭开采、石油、黑色金属、化工分别贡献-0.7pp/-0.7pp/-0.7pp/-0.5pp)[9] - 下游行业贡献-0.9pp,NBS指出PPI通缩受美国关税导致的出口价格下跌及天气延迟建筑进度影响[9] - 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速微升至+0.8%(6月+0.7%)[8] 3. **政策影响与展望** - 当前“反内卷”政策若无广泛需求刺激,难以快速推动PPI再通胀[1] - 部分PPI通缩可能源于暂时性因素(如恶劣天气),但需求疲软仍是主要制约[1][9] --- 其他重要内容 1. **数据对比与市场预期** - 7月CPI实际值0.0% yoy,高于GS预期(-0.1%)和Bloomberg共识(-0.1%)[2] - PPI实际值-3.6% yoy,低于GS和Bloomberg共识(均为-3.3%)[3] 2. **分项数据细节** - 服务通胀持平于+0.5% yoy,而“其他商品/服务”价格同比大涨8.0%(受黄金和铂金首饰价格推动)[8] - 生产者商品PPI同比-4.3%(6月-4.4%),消费品PPI同比-1.6%(6月-1.4%)[9] 3. **图表支持** - Exhibit 1显示CPI与PPI同比增速趋势对比[11][12] - Exhibit 4展示上游与下游行业对PPI通缩的贡献度[14][15] --- 数据单位与换算 - 所有百分比变化均为同比(yoy)或季调后年化(mom annualized*)[2][3][7] - 价格变动单位:百分点(pp)用于行业贡献分解[9][14]
美银:华盛顿的经济数据有问题吗?
智通财经网· 2025-08-09 03:16
官方统计数据可靠性 - 就业增长大幅下修25 8万人以及CPI推算方法调整引发对官方数据可靠性质疑[5][8] - 修正基于样本估算固有特性且为保证数据及时性 官方数据仍被视为同类最佳[6][13] - 替代数据如ADP、Homebase等可作为补充但无法取代官方统计 尤其ADP样本量大且趋势匹配私营就业数据[24][26][27] 就业数据修正分析 - 5月和6月非农就业下修25 8万人为疫情外最大绝对值修正 但仅占就业总数0 2%[8][11] - 第三次估算时机构调查回复率超90% 修正值落在90%置信区间内 显示数据合理性[16] - 负偏差或源于同期季节性因素及低回复率 需进一步研究但无需过度担忧[19] CPI数据调整影响 - CPI推算数据增加因劳工统计局暂停部分区域价格采集 样本量减少15%[20] - 测试显示暂停采集仅使整体CPI同比差异不足1个百分点 标准误差增加1-2基点[21] - 推算可能平滑波动性 但当前环境下需关注每个基点影响 尚未达到警报级别[20][21] 关键经济指标预测 - 7月整体CPI预计月涨0 24% 核心CPI月涨0 31% 同比或从2 9%升至3 1%[2] - PPI整体和核心月涨幅预计分别为0 2%和0 3% 工业生产预计月降0 1%[1] - 第二季度GDP追踪预估从3 0%下修至2 9% 主因建筑支出低于预期及就业数据下修[29][30][32] 劳动力市场动态 - 首次申领失业金人数降至22 6万接近疫情前水平 持续申领人数高位显示流动性低[2] - 生产力环比增长2 4%超预期 单位劳动力成本温和上涨1 6%[2] - ISM服务业指数下降 受访者强调关税导致规划延误和成本增加[2] 美联储人事变动 - 斯蒂芬·米兰被提名为美联储理事 但可能为临时任命至2026年1月[3] - 若美联储不降息 9月或出现第三次反对意见 因米兰曾批评美联储政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