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蹲点调查|海上山东
搜狐财经· 2025-09-15 02:53
■编者按: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精准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需要深入一线的 真调研;切实转变记者作风文风,更需要沉到现场的实功夫。大众新闻·大众日报依托"众观智库"平台,着眼国情看省情,立足省情看国情,沉到 一线、解剖麻雀,切实提升深度报道内容质量和专业水准,以"有用信息"促"有效传播",用扎实的调研察实情、出实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 支撑。站在刘公岛,海风习习,历史的烟云与时代的浪潮在此交汇。 1895年2月,刘公岛东部海域。北洋水师的桅杆在硝烟里折断,定远舰沉入这片山东人世代凝望的深蓝。 那一刻,中国的近代海洋梦被炮火击碎,又在血与盐中埋下向海图强的种子。 百余年来,这枚种子被潮水反复冲刷,在岁月中蓄力苏醒。 今天,世界上有多大的船,山东就有多大的码头。港口群跻身"世界第一梯队","耕海1号""国信1号"等海上大国重器从山东交付。 当年被炮火撕开的海面上,正升起无人观测浮标、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还是这片海,正变成海洋经济的起跑线。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向海图强不仅关乎山东,更关乎全局 海洋经济离我们并不远,餐桌上的海鲜可能来自深远海养殖工船,家 ...
明确重点事项 拧紧责任链条助力打通海洋产业发展堵点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与监督 - 宁波舟山港通过纪委监委推动解决智能化停车项目土地征迁和审批流程堵点 施工进度加快[1] - 北仑区纪委监委通过一线监督和跟踪问效系统整治行政审批 要素保障和执法监管等梗阻问题[1] -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开展嵌入式监督和清单化破题 明确14项重点监督事项并细化任务节点[2] 海洋经济政策与产业升级 - 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海洋经济重点领域 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打通海洋产业发展堵点难点[1] - 上海市建立发现问题 会商研判 协同监督和推动解决的闭环机制 推动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高端航运服务[2] - 威海市纪委监委推动形成100余项技术问题清单 建立行业龙头+研发机构+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攻关模式[3] 海洋科技创新与资源整合 - 青岛市南区纪委监委推动建立科研端技术突破+产业端政策支持+市场端金融创新体制机制 解决31个突出问题[3] - 纪检监察机关严查海洋科研经费使用和成果转化环节利益输送问题 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生态[2] - 威海市推动海带机械化收割 海珍品机器采收和牡蛎自动收获等技术突破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4] 海洋生态保护与监督机制 - 北海市纪委监委将红树林生态保护列入政治监督 推动建立完善保护修复制度体系[4] - 纪检监察机关深挖彻查红树林生态保护问题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开展追责问责[4] - 通过实地走访和谈话提醒等方式推动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4]
官宣确定!2025全球滨海论坛将于9月24日至25日在江苏盐城举行
扬子晚报网· 2025-09-11 10:10
论坛背景与定位 - 2025全球滨海论坛将于9月24至25日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 由江苏省政府、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主办[3][6] - 论坛主题为"美丽滨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旨在搭建滨海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合作平台[6] - 论坛规格提升 主题从上届聚焦"滨海区域生态保护"转变为"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9] 国际参与与合作 - 论坛合作伙伴由最初15家初创机构发展到覆盖五大洲的25家成员单位 其中外方机构23家[4] - 通过联合国海洋大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域论坛等国际会议进行宣介[4] - 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深化合作 将发布《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报告》等旗舰知识产品[4] 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 江苏省出台全国首部海洋经济地方性法规《江苏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7] - 2024年完成涉海科技成果转化100多项 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达700余家[7] - 海工装备增加值稳居全国第一 海洋电力装机量和发电量位居全国前列[7] - 盐城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居全国首位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行业增加值居全国前列[7] 论坛活动设计 - 设置开幕式、平行论坛、特色活动等 拟邀请国内外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企业代表约300人出席[6] - 组织国际观鸟嘉年华等民间活动 增强公众参与感[6][9] - 安排实地调研生态修复现场与绿色低碳示范点位 展现盐城生态环境保护成效[9] 产业与区域发展重点 - 沿江沿海地区合作发展海工装备、船舶制造 推动向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迈进[7] - 聚焦零碳园区建设、沿海新型电力系统等关键领域 推动盐城"绿电"产业升级[9] - 公开征集国际合作项目与示范行动课题 形成可落地推广的务实成果[9]
积极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
经济日报· 2025-09-04 22:04
海洋碳汇定义与重要性 - 海洋固碳能力远超陆地生态系统 涵盖红树林 盐沼 海草床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及生物泵碳移除机制 还包括藻类 贝类养殖等人为增汇活动[1] - 海洋碳汇核算是对海洋生态系统吸收 固定与长期储存二氧化碳能力进行系统性定量化和价值化评估 旨在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碳资产管理 碳交易制度与生态补偿机制提供量化支撑[1] - 探索海洋碳汇核算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并通过发布《海洋碳汇核算方法》等标准提升国际话语权[1] 国内发展进展 -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2012年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及蓝色碳汇 2024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2] - 标准制定取得突破 《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发布填补综合性核算标准空白 广东深圳发布《海洋碳汇核算指南》 广西 河北等省份发布区域性文件或技术规程[2] - 创新实践成效显著 山东发展海洋碳汇金融推出海草床 海藻场碳汇贷 东营2019年以来累计修复盐地碱蓬4316公顷 海草床111.1公顷 福建探索推进渔业碳汇交易[2] 现存挑战 - 核算体系不完善 海水养殖溶解有机碳等碳汇要素未纳入核算导致能力低估 滨海湿地外源碳输入与近海陆源碳通量缺乏规范存在重复计算可能[3] - 技术基础薄弱 现有数据依赖局部试点 未建立覆盖广泛高精度海洋碳通量监测体系 微生物碳泵 贝藻类养殖固碳机制等关键过程研究滞后[3] - 市场机制不健全 海洋碳汇需求明显低于森林碳汇 难以形成规模化交易 蓝色信贷等金融工具覆盖有限缺乏反哺和激励[3] 发展建议 - 完善核算标准 制定国家级核算标准明确核算边界 周期与技术方法 统一数据采集 报送与应用机制推动多部门协同信息共享[3] - 强化科技支撑 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提升碳汇动态感知能力 推进微生物碳泵 贝藻类养殖固碳等关键技术研究[4] - 推动市场与金融创新 探索海洋碳汇纳入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设计差异化交易规则 设立专项资金通过税收抵免 绿色信贷等加大政策激励[4] - 深化国际合作 推动蓝碳核算方法与标准国际互认提升全球规则话语权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蓝碳技术与项目合作[4]
海洋经济踏浪逐梦
经济网· 2025-09-01 09:01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海洋经济正驶入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涵盖现代化海洋牧场 海上风电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港口智能化改造和航运服务体系升级等多个领域 [1]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深海科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能源开发 高端装备 生物医药 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1] - 蔚蓝疆域上正在书写人海和谐 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发展前景广阔 [1] 海洋牧场与养殖业 - 山东爱伦湾海洋牧场 渔民驾驶满载海带的船只驶回收获码头 [3] - 广东雷州市覃斗镇北部湾海域 智能化深水网箱养殖平台创造海水养殖高效益 [7] - 养殖工人在海洋牧场进行养殖作业 [9] -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沙江镇养殖户用小船将采收的鲜海带运送上岸 今年"中国海带之乡"霞浦县35万亩"海上田园"迎来丰收 [18] 海上风电与能源开发 -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绿华岛上的风电场组错落有致 风力发电机组在海风的作用下缓缓转动 不断输出绿色能源 [5] - 山东烟台招远 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 [11] 海洋旅游与邮轮产业 - 今年4月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青岛开启中国海岸巡游首站 创青岛邮轮母港单日出入境旅客新高 [13] - 山东威海荣成市爱伦湾海洋牧场 游客带着放暑假的孩子们乘坐游船到观光平台游玩避暑 [16] - 海南三亚 众多游客在海边体验水上项目 [20] 港口与航运体系 - 广东深圳盐田港巨轮列阵 卸货区车流不息 [14]
学习笔记|广东掘金深蓝,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8:29
政策与规划 - 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并实施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1] - 广东省委成立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并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 聚焦打造"海上新广东"和全方位推进海洋强省建设[4][5] 海洋能源发展 - 阳江市电力能源建成装机容量超2280万千瓦居广东首位 其中绿色能源占比约50%[1] - 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 其中并网装机容量超600万千瓦占广东省50%居全国第二[1] - 在建和前期工作项目700万千瓦 待竞配700万千瓦均位居全国第一[1] - 国际风电城已汇聚多家龙头企业[1] 海洋牧场与渔业 - 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已完成第三年养殖投苗[2] - 深水网箱规模及数量居全省第二 水产品年产量达122.91万吨[2] - 预制菜产能突破8万吨 建成全国最大海水鱼苗基地且海水鱼苗产量全省第一[2] - 养护型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居全国首位 海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2] - 形成上游育种创新-中游智能化养殖-下游预制菜与品牌建设的完整产业链[2] 科技创新与装备制造 - 广东海洋专利数前三的科研领域为海水淡化处理、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水产品加工[2] - 海洋制造业可向无人化、智能化升级 依托广东造船业优势和广阔海域面积[2] - 海洋牧场配套小型船舶可为中小船厂提供效益增量[2] 区域发展实践 - 潮州饶平县投资2.12亿元建设预制菜省级现代产业园 培育预制菜产业龙头并发展跨境电商与冷链物流[3] - 采用"科技赋能、生态优先、全链融合"模式建设"蓝色粮仓"[3] - 珠海、湛江、茂名、阳江、潮州等海域具备良好海水资源条件[2] 滨海旅游与文旅融合 - 广东海岛资源丰富 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等活动推动暑期文旅消费市场[4] - 联合央视新闻打造《奔赴山海 不负热爱》广东海岛音乐会 覆盖央视新闻融媒体矩阵和总台文艺频道[3] - 加快旅游强省建设 推进文旅融合和扩大文旅消费[4]
海上新广东·新动能图集
南方农村报· 2025-08-27 11:02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 世界首艘水体自然交换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广东江门成功下水 具备抗12级台风能力 [3][4][9] - 国际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支持船在深圳交付 广州黄埔研发的"白鹤滩"号风电安装平台展现高精度制造能力 [10][11] - 全省海工装备产业呈现持续向好发展态势 船舶制造龙头企业集聚江门 [10][11][12] 海上风电产业 - 阳江沙扒海域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领跑全国 上百台风机将风能转化为绿色电能 [5][13] - 从"三峡引领号"到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 形成完整产业链 [13][17] - 揭阳惠来港风电叶片与原油码头并肩 实现传统产业与新能源共生 [6][13] 绿色石化产业 - 惠州大亚湾、湛江、揭阳等石化基地集群发展 加速形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14][15] - 30万吨级原油码头在揭阳惠来港投入运营 体现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升级 [6][15] 海洋生物医药 - 科研人员从海洋微生物中提取抗血栓新药 研发可微创植入的"自粘性心肌贴片" [16][18][21] - 超100个省级以上涉海实验室突破深远海科研核心技术瓶颈 [18][19] 海洋经济总体规模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 2024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 [22] - 海洋生产总值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5 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22][23]
新一轮“海上风口”,江苏要抓住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21 23:16
国家海洋经济战略地位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规模达10.54万亿元 2024年上半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海洋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1] 江苏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 达10046.2亿元 占全省GDP比重7.3% 对省域经济增长贡献率7.5% [2][3] - 江苏拥有954公里海岸线和3.75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 处于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T形交汇点 [2] 船舶工业领先优势 - 江苏船舶工业三大造船指标实现行业增加值380.8亿元 占全国总量27.8% 连续16年保持全国第一 [3] - 靖江市造船量自2021年起超过日本 全球每10艘新船中有1艘来自靖江 全国每5艘船舶中有1艘产自靖江 [3] - 扬子江船业集团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29亿元 净利润创纪录达42亿元 新接订单14艘 交付23艘 手持订单236艘排至2030年 造船毛利润率创新高达35% [4] - 江苏拥有70余家船舶海工上市公司 总市值约7435亿元 累计募集资金1809亿元 近三年研发投入总计418亿元 [3] 海洋新兴产业进展 - 江苏拥有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研制基地 盐城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以上 [4] - 2024年江苏重点推进的十大海洋产业链全部实现稳定增长 涉海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4] 区域比较劣势分析 - 江苏海洋经济规模显著低于广东(突破2万亿元 占GDP14.1% 贡献率27.3%)、山东(18011.8亿元 占GDP18.3% 贡献率23.9%) [6] - 在长三角区域内低于福建(12547.3亿元 占GDP21.7%)、浙江(12012.4亿元 占GDP13.3%)、上海(11387亿元 占GDP21.1%) [6] - 主要短板包括深水良港稀缺 沿海南通/盐城/连云港城市能级不足 海洋传统产业比重过高 新兴产业规模偏小 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 [6][7] 沿海轴发展策略 - 江苏发布首个《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 构建"三纵三横三门户"格局 三门户包括连云港一带一路国际枢纽港/盐城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 [9] - 需建立省级沿海发展合作机制 推动通盐连三市差异化协同发展 形成一体化同城化共同体 [9][10] - 截至2024年底江苏涉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86家 同比增长58.8% 民营经济成为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10]
海洋经济“浙江模式”:不拼规模拼什么?|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04:07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浙江海洋生产总值超1.2万亿元 增速位于全国前列但规模位列全国第四 落后于广东超2万亿元 山东超1.8万亿元 福建1.25万亿元[3] - 浙江拥有6715公里海岸线 30多个海湾 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 但海洋经济规模与资源禀赋不匹配[1][3] - 海洋产业仍以传统业态为主 高附加值环节占比较少 海产品深加工和海洋生物医药开发不足 海洋科创平台数量相对较少[4] 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 2025年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 目标海洋生产总值高于全省GDP增速1个百分点 实现海洋经济领域项目投资2200亿元以上[5] - 构建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绿色石化油气全产业链 临港先进装备制造) 三大千亿级集群(港航物流 现代渔业 滨海文旅) 若干百亿级集群(海洋数字经济 新材料 生物医药 清洁能源)[5] - 当前重点发展五大传统产业(临港绿色石化 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 港航物流 现代渔业 海洋文旅) 三大新兴产业(清洁能源 新材料 生物医药) 及未来产业(海洋信息服务 机器人 深海智能装备)[6] 港航产业发展 - 宁波舟山港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 连续16年全球第一 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准箱稳居世界第三 国际航运中心排名全球第七[7] - 存在"大港小航"问题 需补足航运服务业短板 重点发展船舶供应 维修 交易等优势服务 差异化竞争高端航运金融[8][9] - 2025年上半年510个海洋强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00亿元 其中120个强港项目完成投资420亿元[9] 海洋新能源与新兴产业进展 - 截至2024年底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476万千瓦 沿海核电装机容量全国前三 潮流能发电达到工业化级别 推进百兆瓦级重点工程建设[10] - 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已有浙江博锐生物制药等企业落户[10] - 传统产业积极转型 如舟山船舶修造企业研发智能作业设备 数智平台提升效率[11] 数字经济赋能海洋经济 - 2024年成立浙江省首个海洋大数据增值应用中心 开展数据资产入表 数据赋能保险 蓝碳价值实现等试点[12] - 海洋经济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汇聚277类权威数据 应用场景包括核电冷源预警 北极航道保障 台风风暴潮预警等[13] - 2022年上线全国首个省级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 2025年"海洋资源环境可信数据空间"入选国家首批可信数据空间试点[12][13]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会议
辽宁日报· 2025-08-19 01:12
经济政策与规划 - 坚决统一思想和行动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经济工作决策部署 [1] - 聚焦三年行动决战决胜 助力辽宁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 推动实现辽宁省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 - 扎实做好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准备情况专题调研 [1] 城市发展与法治建设 - 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 [1] - 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 [1] - 以法治方式助力提升辽宁城市发展质量 [1] 作风建设与工作推进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1] - 认真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有关要求 [1] - 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1] -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