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安全标准
icon
搜索文档
修订车门把手强制性国标,更要重建汽车工业安全底线
南方都市报· 2025-05-09 16:46
行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5月8日公开征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意见 释放整治隐藏式车门把手信号 [1] - 标准草案涉及"断电保护""统一标志""防夹设计"等技术细节 旨在重建汽车行业安全底线 [2] - 该标准填补国际空白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背景下推出 需建立匹配的安全标准体系 [2] 产品设计趋势 - 隐藏式车门把手因美观和科技感成为电动化智能化车型标配 但牺牲了原始功能可靠性 [1] - 行业存在过度追求"去实体化"美学现象 包括隐藏式门把手 触控中控 电子后视镜等设计 [1] - 部分车型方向盘采用圆角矩形或半幅设计 专业车手易脱手 普通用户在危急情况下更难操作 [2] 安全隐患案例 - 2024年4月问界M7碰撞起火事故中 救援人员因隐藏式把手无法及时打开车门 [1] - 2024年3月小米SU7高速碰撞时电动门把手断电失效 暴露电子系统冗余不足问题 [1] - 网友普遍反映隐藏式把手导致紧急情况下无法开门 设计已偏离实用安全需求 [2] 行业反思与建议 - 长城汽车魏建军质疑为降低风阻牺牲安全的设计逻辑 需重新评估创新优先级 [1] - 行业需平衡科技感与安全性 参考建筑行业在美观与逃生功能间的取舍经验 [1][2] - 标准修订应推动"安全优先"创新文化 建立科技人性化导向的设计思维 [2]
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科技感和安全感有望兼得
扬子晚报网· 2025-05-09 11:59
隐藏式车门把手市场现状 - 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和科技感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设计"标配",但操作方式多样化导致消费者困惑[1][3] - 市场上存在至少3种主流开启方式:按拉式(哪吒、凯迪拉克)、按键式(极氪、问界)、伸缩式(奔驰、迈巴赫)[3] - 网约车司机需自制"贴心提示"指导乘客操作,反映产品用户体验存在缺陷[3] 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风险 - 高度依赖电力系统,碰撞/起火时电路中断可能导致把手无法弹出,阻碍逃生救援[4][5] - 维修成本达传统设计的5-6倍,结构复杂推高维护费用[4] - 北方冬季易冻结,需热水解冻或反复敲击,严重影响使用便利性[4] - 缺乏统一标志,紧急情况下救援人员难以快速识别操作位置[5] 新国标核心要求 - 工信部拟强制要求增加机械/断电保护安全冗余设计,保证事故中车门可开启[5] - 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志可见性,降低紧急逃生难度[5] - 强化结构强度要求,防止事故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5] - 防止翻滚/坠落事故中门把手误操作导致乘员跌落[5] 行业影响分析 - 新国标将推动行业从"功能竞争"转向"安全信任竞争",短期需投入资金完成技术迭代[6] - 符合中国标准的车型将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获得"合规背书"[6] - 长期有助于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安全话语权,推动"安全溢价"新阶段[6] - 标准实施后将提升整体行业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权益[6]
工信部出手,整顿汽车隐藏式门把手!要制订强制性国标
南方都市报· 2025-05-09 06:03
行业政策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 [3] - 新标准旨在从救援逃生角度强化车门外把手在碰撞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 [5] - 标准适用于M1类、N1类汽车和多用途货车,其他车型参照执行 [5] 标准制定背景 - 当前车门把手产品存在强度不足、控制逻辑风险、识别操作难、断电失效、夹手等安全隐患 [3] - 隐藏式/电动式门把手在碰撞或断电时可能失效,增加救援逃生阻碍 [3][5] - 国内现有标准QC/T 988-2014和QCT1211-2024未覆盖电动式/隐藏式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等技术要求 [6] - 国外暂无同类标准 [6] 标准核心要求 - 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确保事故中车门可开启 [5] - 规范隐藏式/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可见性,降低紧急操作难度 [5] - 防止翻滚/坠落事故中门把手误作用,降低乘员跌落风险 [5] - 明确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及动态试验方法 [5] - 强化车门把手结构强度,避免事故后功能丧失 [5] 行业争议与进展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批评隐藏式门把手存在重量大、密封性差、缺电时无法开启等问题 [7] - 标准目前处于意见征集阶段,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7日,制定周期22个月 [7]
国家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
华尔街见闻· 2025-05-09 04:17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标准 - 工信部公示《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 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吉利汽车研究院、北京车和家等[1] - 标准内容涵盖应急式车门内把手安装要求、隐藏式把手标志要求、电动把手防夹要求、动态试验方法等五类技术规范[1] - 新标准将填补国内外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等方面的规范空白[2] 行业安全风险背景 - 隐藏式车门把手因美观和科技感被广泛应用 但暴露出强度不足、控制逻辑缺陷、断电失效等六大安全问题[3] - 典型案例包括2024年小米SU7碰撞起火后车门锁死争议 问界M7事故因电路中断影响疏散 2022年雷克萨斯LM碰撞后需破窗救援[4][5] - 行业人士指出隐藏式把手存在设计缺陷 小鹏承认低温/故障场景可靠性不足 长城汽车批评其增加重量噪音且风阻改善微乎其微[6] 标准修订核心价值 - 强化碰撞/起火场景下的安全冗余设计 确保断电时机械开启功能正常[3] - 规范隐藏式把手标志可见性 降低紧急逃生操作难度[3] - 提升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后门锁功能丧失 同时避免翻滚事故中误开启风险[3] - 推动行业从追求科技感转向安全优先的设计理念[6]
都市车界|工信部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 新势力车企参与起草安全标准
齐鲁晚报· 2025-05-09 04:12
政策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意见征集通知 公示期至6月7日 直指隐藏式车门把手在极端场景下的安全隐患 [1] - 新规要求强化安全冗余设计 规范标志可见性及结构强度 确保事故中车门可手动开启 降低逃生与救援难度 [2] - 标准适用范围覆盖M1类载客汽车 N1类载货汽车及多用途货车 其他车型可参照执行 形成全行业安全规范 [2] 技术规范 - 新规围绕四大技术方向构建安全防线 包括安全冗余设计 标志规范化 结构强度与防夹测试 防误触逻辑 [2] - 安全冗余设计强制要求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装置 确保车辆断电或碰撞后车门仍可通过物理方式开启 [2] - 标志规范化要求隐藏式及应急车门内把手配备统一 易识别的安全标志 避免紧急情况下操作延误 [2] - 结构强度与防夹测试明确动态强度 防夹功能试验方法 防止事故后门锁失效或夹手风险 [2] - 防误触逻辑针对车辆翻滚或坠落场景 优化门把手控制逻辑 减少误操作导致的乘员跌落风险 [2] 行业案例 - 2024年4月山西运城问界M7事故 车辆追尾起火后因电路中断导致车门无法开启 延误救援 [3] - 2025年3月小米SU7高速碰撞事件 车门锁死问题凸显隐藏式设计在极端场景下的脆弱性 [3] - 2022年广西雷克萨斯LM事故 碰撞后门锁失效 救援人员被迫破窗施救 暴露机械备份设计缺失 [3] 企业动态 - 小鹏汽车正研发极端场景下更可靠的门把手设计 重点解决低温冰冻与电路故障问题 [4]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批评隐藏式门把手"重量大 噪音大 断电难开启" 强调安全优先 [4] - 理想汽车作为起草单位之一 或通过参与标准制定回应市场对其部分车型门把手故障的质疑 [4] 行业影响 - 新规落地将终结国内对隐藏式车门把手"无标可依"的局面 首次从多维度提出强制性要求 [4] - 标准推动车企从"科技感优先"转向"安全冗余优先" 例如增加机械备份装置 优化电路保护逻辑 [4] - 不具备安全冗余设计的车型或面临整改压力 供应链端亦将迎来洗牌 [4] - 传统机械式把手可能回归主流 或催生兼顾美观与安全的新型设计 如"半隐藏+机械备份"方案 [4] 行业趋势 - 新势力车企参与起草标准 标志着行业从"技术竞赛"向"安全共治"的转型 [5] - 未来行业需在创新与安全间找到平衡点 智能化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