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时

搜索文档
中线转弱但短线趋势尚在,暂维持积极持仓
鲁明量化全视角· 2025-07-27 02:55
市场表现 - 沪深300指数周涨幅1 69% 上证综指周涨幅1 67% 中证500指数周涨幅3 28% 市场连续周阳线后兑现中阳 [3] - 钢铁板块单周领涨 7月以来涨幅居中信一级行业之首 当月超额收益达11%以上 [3] - 2024年全年累计收益53 69% 2025年至7月27日累计收益8 43% [1] 仓位配置 - 主板维持高仓位 中小市值板块同样高仓位 风格判断为均衡 [2] - 建议暂维持本周高仓位 但需做好后续调仓准备 [6] 基本面分析 - 国内工业企业利润延续弱势 但市场关注经济拐点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基建项目引发市场对周期性拐头的预期 [4] - 当前不宜过度类比2008年4万亿政策 因市场位置和外部环境不同 外需压力仍是中期压制变量 [4] - 美国快速发债节奏未引发资本市场紧张 国债、黄金平稳 美股小幅上涨 新增5000亿美债疑由美联储独揽 [4] 技术面分析 - 机构增量资金部分退出 但游资活跃度维持高位 个股交易活跃 短期市场波动或放大 [5] - 市场上涨的表因是基本面适度回暖 内因仍是资金面推动 更类似2015年而非2008年 [6] 行业组合表现 - 上月唯一新增调入的钢铁行业在事件效应下单周大涨 月度超额收益超11% 体现多维度alpha叠加效应 [5] 海外市场 - 美国降息预期再起 但资产价格普涨格局中期不可持续 [5] 中小市值板块 - 游资主导下中小市值板块弹性维持 但波幅或加大 建议跟随主板维持高仓位 风格均衡 [6]
尊重随机性20250519
2025-07-16 06:13
涉及行业 转债市场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随机性与择时** - 市场多数时候难以预测,涨跌盈亏比为 1:1,只有少数时间点出现明显信号,一年大概有两到四个这样的时间点,此时胜率和盈亏比与其他时间不同,需果断把握 [2] - 统计指标显示,指标值 0.4 以上机会充盈,0.25 以下较难,当前指标值约 0.33,多数时间围绕 0.35 附近波动,处于不高不低的相持阶段 [3] 2. **沟通与投资建议** - 沟通时观众不爱听模棱两可的观点,可重点关注后续关键点及可能出现的情景,以及达到关键点时的应对动作 [6] - 投资处于中性阶段时,可多展示择券策略的运行和执行方式,通过仓位表达观点以提高概率和盈亏比,同时找齐对照组 [7] 3. **择券相关要点** - 今年是择券大年,但不能将回报归因于看的比别人准,市场今年 1 - 5 月各券胜率 74.7%,自身组合胜率 64.7%,比市场低 10%,择券关键是找到与交易适配的品种 [8][9][10] - 策略建议月度换仓,不建议单周或双周换仓,尤其对于资金体量大的客户 [11] - 不同价格转债的策略:低价券配合高动量;中等品种用希腊字母策略;高价品种设置天生止损线,通过均线锁定止损线,组合内高价品种不能随意调整 [12][13] - 不要急于砍断盈利,保留可能带来尾部机会的品种,等待不涨的品种上涨 [14] - 避免瞎用指瘾策略,进行技术和品种层面的分散投资,分散不同技术形态和周期、科技类品种 [15][16] 其他重要内容 转债市场存在典型症状,如高等级转债出库等,不代表基本面变化;要尊重市场随机性,保持正确心态,避免自我折磨 [4][17]
穿越牛熊周期,学会向资产配置要收益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7-10 02:00
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 投资决策应着眼于市场并确定投资类别 长期投资收益约90%来自成功的资产配置 [1] - 市场变化无常 唯有合理资产配置才能穿越周期 [3][4] - 资产配置需根据个人投资目标 风险承受能力 投资期限和市场情况进行资金分配 [5] 资产配置的常见误区 - 资产配置常被误解为简单的分散投资或购买多种产品 [5] - 实际是系统性的资金分配过程 需综合考虑多重因素 [5] 投资者常见关注点 - 投资者倾向于关注择券(标的选择)和择时(买卖时点)两类问题 [1] - 这两类问题虽重要 但资产配置合理性对长期收益影响更大 [1][3]
资产配置,是对世界认知的一种表达
雪球· 2025-06-21 05:36
资产配置理念 - 资产配置是投资者表达对世界认知的方式,反映个人对风险、机会和未来的理解,没有绝对优劣之分 [2][4] - 机构投资组合收益波动的90%以上可归因于资产配置,凸显其重要性 [2] - 投资组合应体现个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需坚定执行符合自身认知的方案 [5] 投资策略差异 - 红利策略与宽基指数的选择取决于投资者对稳健现金流或全面经济增长的偏好 [4] - 商品资产如黄金的配置比例差异(如0% vs 25%)源于不同投资逻辑框架 [4] - 科技与新兴领域资产更受追求高成长性投资者的关注 [3] 投资行为与心态 - 频繁调整组合易受外界评价干扰,成功投资依赖深刻洞察而非频繁交易 [3] - 资产配置需避免追求"最优组合",因市场不确定性使各组合在不同情境下各有优劣 [4] - 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市场、时机三大分散实现收益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 [6] 投资工具与框架 - 大卫·史文森提出的三大投资工具为资产配置、选股与择时 [2] - 霍华德·马克斯强调坚定信念比频繁交易更能带来成功 [3] - 哈利·布朗的永久组合与巴菲特对黄金的态度展示不同资产配置逻辑 [4]
一个自带抄底和止盈的交易策略
雪球· 2025-05-08 07:44
交易策略分析 - 长期投资中交易策略框架对稳健收益至关重要 无策略框架的投资难以持续获利 [1] - 网格交易策略存在单边市场风险 需精准择时判断价格波动范围 执行难度高 [1] - 估值交易策略依赖内在价值判断 但市场情绪可能导致长期偏离 同样需要择时能力 [1] 动态再平衡策略核心逻辑 - 基于均值回归原理 通过系统化操作实现"低买高卖" 无需择时判断 [3] - 定期或按条件调整资产比例至目标配置 例如60%股票40%债券组合的自动再平衡 [3] - 利用资产价格偏离正常水平的机会 卖出高估资产买入低估资产获取回归收益 [3] 策略优势 - 自动执行买卖决策 股市上涨20%时自动卖出4800元股票实现止盈 下跌20%时自动补仓 [5][8] - 强制纪律性操作 避免牛市贪婪持有或熊市恐慌抛售的情绪化交易 [5] - 有效控制组合风险 防止单一资产占比过度偏离 如60/40组合未经调整可能演变为80/20 [6] 操作实施方法 - 时间触发型:按季度/半年固定周期调整 纪律性强但可能错过短期波动机会 [9] - 阈值触发型:比例偏离5%立即调整 反应灵敏但交易成本较高 [9] - 混合模式:结合时间与阈值双重标准 平衡灵活性与成本控制 [9] 资产配置扩展应用 - 适用于多资产类别组合 股票债券黄金等差异化表现创造更多再平衡机会 [10] - 通过跨资产再平衡实现风险分散 商品类资产的加入可增强策略效果 [10] - 系统化捕捉市场波动收益 长期维持组合风险收益特征的稳定性 [10]
仓位“大开大合” !“老基金”,精准择时!
券商中国· 2025-04-20 12:14
核心观点 - 灵活配置型基金通过极致仓位切换在震荡市中创造超额收益,益民服务领先年内涨幅达19.22% [1][4][6] - 择时能力对基金业绩产生决定性影响,但行业普遍认为择时难度极高且受产品类型约束 [2][8][9][10] - 小型灵活配置基金凭借规模优势实现快速调仓,益民服务领先规模从8.89亿份锐减至1.37亿份后操作更灵活 [6][7] 基金操作案例 - 益民服务领先去年末股票仓位仅0.89%,一季度迅速加仓实现近20%涨幅,3月末空仓躲过4月7日大跌 [4] - 该基金2023年6月至去年末主要配置银行存款和债券,净值波动近乎直线,去年年报明确转向权益资产配置 [4] - 德邦高端装备成立月余跌幅超22%,同经理管理的德邦鑫星价值同期涨幅近40%,体现择时差异对净值影响 [9] 行业配置特征 - 灵活配置型基金通常维持40%-60%中性仓位,但业绩压力下部分产品通过仓位调整放大净值弹性 [7] - 主题基金受合同限制无法跨板块调仓,而全市场型产品可通过仓位控制和板块轮动管理回撤 [10] - 业内主流策略分化为择时派(如綦缚鹏)与选股派(如朱少醒),前者自上而下决定仓位后者专注个股阿尔法 [9][10] 市场环境应对 - 基金经理应对波动主要手段包括仓位控制(如益民服务领先空仓)和调仓换股(需避免风格漂移) [10] - 债券收益率下行至1.6%促使部分基金转向权益资产,认为债市性价比逐渐降低 [4] - 产品规模变化影响操作灵活性,益民服务领先份额锐减后反而增强短期波段操作能力 [6][7]
择时的本质是情绪管理
猛兽派选股· 2025-04-12 04:46
市场情绪分析 - 市场情绪具有非理性波动但最终回归理性的特征 通过统计归纳可发现循环规律但不可机械套用[3] - 情绪管理是择时交易的本质 需运用贝叶斯思维动态评估胜率与赔率[3] 情绪周期规律 - 市场回撤速度普遍快于上涨速度 导致浮盈易转为浮亏[4] - 情绪爬升期胜率较高 情绪冰点期赔率占优 高温区两者皆弱[4] - 动量背离现象可作为情绪反转的前瞻指标 TR突破反映情绪最小张力单元变化[4][5] 交易策略框架 - 极端超卖区域(冰点)存在胜率与赔率双优的快速反弹机会[5] - 40周期情绪上升中 可通过三重滤网捕捉短周期回落的高胜率买点[5] - 利用次级别动量背离与TR突破 在情绪低温至高温区间进行顺势交易[5] - 高温区出现动量背离时需减仓止损 避免新建仓位[5] 技术工具参考 - RSR/RSV/RPS指标与趋势模板可辅助情绪分析[3] - TR广度计算指标适用于情绪量化 真实波幅对高标股动向预测有效[5] - 长中短周期动量需差异化考察 顶底识别依赖动量原理[5]
“三年期”基金又行了?这批产品成立后,仅2只出现亏损
券商中国· 2025-03-24 01:49
三年期持有基金市场现状 - 2023年和2024年两市仅合计成立14只主动权益类三年期产品,其中部分需借助发起式方式成立 [1] - 与2020-2022年高峰期相比发行量锐减,2020年发行21只,2021年38只,2022年17只,而2024年仅3只 [3] - 行情震荡导致基金公司发行谨慎,此前高位发行的产品净值大幅下挫影响投资者信心 [3] 低位成立产品表现 - 2023-2024年成立的14只产品多数取得正收益,大成至信回报三年定开涨近30%,银华惠享三年定开涨超23% [4] - 低位成立产品受益于择时和布局核心资产,控制回撤能力突出,但缺乏科技股行情的进攻性 [1][3] - 仅富国周期精选三年持有与东方红睿玺三年持有两只产品业绩告负 [4] 投资策略与持仓特点 - 低位成立产品多数缺席近期热门AI板块,重仓股偏向稳健核心资产如中国移动、美的集团、五粮液等 [5][6] - 基金经理刘旭坚持长期现金流折现选股逻辑,持股热门度中等偏低,长期持有重仓股 [5] - 银华惠享三年定开基金经理方建关注半导体国产化和AI芯片标的,近期净值弹性增强 [6] 行业建议与市场观点 - 天相投顾建议基金公司控制新发节奏,市场高点减少新发,低迷时把握估值优势合理推新 [4] - 华南公募渠道人士指出基金经理能力圈与市场风格不匹配是业绩拖累主因,强调宽泛择时重要性 [3] - 市场认为基金布局需重视择时,低位成立产品整体表现优于高位发行产品 [3][4]
未来难以预测,投资者如何应对?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5-01-17 02:20
核心观点 - 投资决策本质上是预测未来,但大量证据表明人类预测能力普遍糟糕,市场对美联储利率和标普500指数的预测均严重偏离实际 [2][5][8] - 投资者常因大意、轻信和贪婪导致决策失误,实验显示即使提前知晓次日新闻,参与者中位数回报仍为负30%,三分之一破产 [8] - 有效投资策略应聚焦三点:严格控制成本(高费用导致Reimann家族财富损失250亿美元)、避免择时(错误择时使年回报损失0.53-1.01个百分点)、持续自我审视 [10][12][13] 市场预测失效案例 - 美联储利率预测:2008-2016年市场持续错误预测加息,实际零利率维持8年,2022年后快速升至5%的路径也未被预见 [5] - 标普500预测:2023年华尔街策略师对2024年底指数预测中位数为4,875点,实际收盘5,881点,偏差达1,000点 [8] 投资者行为误区 - 认知偏差:过度自信(自比巴菲特)、轻信(盲从小道消息)、贪婪(追逐超额收益)导致理性缺失 [8] - 行为实验:1,500名参与者已知次日新闻仍亏损,印证塔勒布观点——信息优势可能加速破产 [8] 成本控制关键性 - 费用影响:欧洲Reimann家族因高成本理财建议损失250亿美元,相当于潜在500亿美元资产的一半 [10] - 另类投资陷阱:私募基金年费率高达2-6%,佣金2-10%,大学捐赠基金和公共养老金因此年回报落后基准1.2-2.5个百分点 [10] 择时策略危害 - 数据验证:2015-2019年择时导致年回报损失0.53个百分点,2020-2024年损失扩大至1.01个百分点 [12] - 行为诱因:疫情期间交易便利化加剧非理性操作,APP便捷性助长频繁交易 [12] 自我管理原则 - 认知纠偏:需正视个人投资能力局限,通过系统性复盘优化决策框架 [13] - 双标问题:投资者常归咎外部因素而回避自身责任,需建立客观评估机制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