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复用
icon
搜索文档
汇川技术(300124):工控&电梯筑基、电车贡献弹性,机器人构建远期空间
国金证券· 2025-05-19 08: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给予公司25年4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81.10元/股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少数实现“工控→新能源车→机器人”跨行业技术复用的机电一体化平台型企业,2007 - 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年化复合增速分别为38%和30%,超过工业自动化行业和可比公司增速 [2] - 未来核心战略可拆解为“巩固基本盘+培育新动能”双重驱动,工业机器人受益国产替代加速,人形机器人前瞻布局打开远期成长天花板,轨道交通与电梯业务已步入成熟期,为战略转型提供充足弹药支持 [15][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汇川技术:技术复用决定成长高度,多元化布局持续穿越周期 - 发展历程:从单一变频器供应商发展成为多产品、多领域的内资工控平台型龙头,经历三个阶段,2003 - 2011年电梯变频器突围外资垄断,扩充工控产品矩阵;2012 - 2019年拓展工控业务领域,布局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2020年后龙头地位确立,向数字化/能源管理延伸,由中国向世界突围 [18][19] - 成长本质:由“技术平台化赋能+战略精准卡位+组织管理变革”三轮驱动,构建可持续产品扩张体系,战略精准卡位踩准产业升级浪潮,组织&管理深度赋能激发经营活力 [22][23][26] - 业务协同:业务分为三大业务集群、五大细分板块,盈利结构呈现业务周期轮动特征,未来核心战略为“巩固基本盘+培育新动能”,现金流由轨道交通与电梯业务支撑 [44][45][47] 基本盘:制造业转型星辰大海,工控龙头成长路径清晰 - 行业:国内工控产品需求增长受下游制造业需求驱动,当前周期长度拉伸、库存水位较低,2025年有望触底反转,政策加码构筑需求托底机制,中期“产业升级+进口替代”逻辑明确,海外市场空间与盈利能力双重驱动 [48][51][55] - 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覆盖全栈式产品矩阵,市场地位持续强化,毛利率高于行业均值,护城河源于规模经济效应和系统集成能力溢价,正构建更高维度平台化布局,开启国际化道路,培育数字化、能源管理业务 [62][71][73] 高增长:新能源汽车浪潮奔涌,第二成长曲线加速兑现 - 行业: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需求增长受销量增长、单车电机配置数量提升、新技术渗透率提升三重因素叠加,预计2025年国内/全球电驱系统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1185/1520亿元,主机厂与第三方供应商有望实现动态平衡下的共赢生态 [81][82][85] - 公司:已成为国内第三方电驱动龙头,产品涵盖电驱系统和电源系统,营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持续突破,围绕技术创新、快速响应、高效运营、成本控制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92][95][106] 成熟业务:电梯&轨道交通稳健增长,盈利压舱石支撑战略远征 - 电梯:存量替换、旧房改造、出口成新驱动力,公司具备提供电梯电气大配套解决方案的能力,业务营收基本保持稳健增长,毛利率在26 - 29%之间波动 [22][23][24] - 轨道交通:轨交牵引系统招标项目数量及车辆数受行业招标需求波动,公司市占率维持前列,营收跟随招标数量波动 [25] 未来增长极:人形机器人东风已至,工业机器人龙头加码 - 工业机器人:业务快速发展,成本控制&渠道布局领先,2024年实现营收11亿元,同比+37%,国内市占率提升至9%,位居行业第三,预计25 - 27年营收CAGR约30% [2] - 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开发进展顺利,技术+成本+场景三维优势共振,能够提供50 - 60%价值量的核心零部件,25Q2起有望陆续推出核心零部件&解决方案等 [1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25 - 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4.6/66.6/78.3亿元,同比增长27.5%/22.0%/17.6% [4] - 投资建议及估值:给予公司25年4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81.10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
被忽视的大家电,石头、追觅、科沃斯扎堆抢蛋糕|36氪分析
36氪· 2025-03-29 09:34
行业竞争格局 - 家电行业竞争极为激烈 内卷程度达到白热化[3][9] - 智能清洁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2023年上半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同比下降0.6%[5] - 2023Q4至2024Q4全球扫地机器人出货量从550万台增至590万台 但增速明显放缓[5] 企业战略转型 - 追觅科技在AWE 2025展出首款空调/冰箱/洗衣机/厨电等智能化产品 业务版图从清洁家电扩展至大家电[4][5] - 石头科技同期展出全球首款全面屏洗衣机洗烘套装 添可发布具身烹饪产品"食万天工"[5] - 拓品类成为企业降低单一品类依赖的必然选择 大家电客单价更高(数千至上万元)带来新增长空间[14][20] 技术复用优势 - 追觅将高速数字马达(20万转/分钟)、智能算法等技术从清洁场景迁移至烹饪/空调场景[16][18] - 扫地机器人机械臂方案被引入空调设计 实现分区域控风功能[18] - 技术复用降低研发成本30% 缩短产品迭代周期[19] 市场渠道基础 - 追觅线下门店超5500家 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 - 合作渠道包括沃尔玛/家乐福等连锁卖场及MSD/Boulanger等海外主流渠道商[20]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家电零售规模突破2019年峰值 大家电进入10-12年换新周期[21] 市场容量对比 - 2024年中国扫地机器人渗透率仅6% 白电市场规模达9071亿元(同比+6.4%)[10][11] - 传统白电巨头研发投入有限导致产品同质化 为智能清洁企业创造进入机会[11][12]
汽车产业上游跨界人形机器人:技术复用的东风吹到哪一步了?
36氪· 2025-03-27 11:34
跨界转型逻辑 - 技术复用解决"能不能做"问题,产业生态解决"如何持续赚钱"问题,适用于新能源汽车上游及其他高端制造产业上游跨界转型 [1] - 新能源汽车上游供应商通过技术能力迁移和产业生态构建实现业务延伸,形成技术协同效应并降低布局成本 [4] - 底层技术通用性打破业务边界,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初期建立先发优势 [4] 供应商跨界案例 - 三花智控从特斯拉概念股转型为人形机器人概念股,2025年市值重回千亿大关 [2] - 华依科技与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六维力传感器研发取得进展 [6][9] - 禾川科技布局激进,自研人形机器人部件实现小批量订单,成立子公司并展出"YOLO"人形机器人 [2][14] - 拓普集团投资50亿元加码机器人电驱系统,执行器产品获客户认可 [10] - 速腾聚创从激光雷达供应商转型为具身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二代灵巧手亮相2025年CES [11][12] 技术协同与量产优势 - 新能源汽车上游在"三电"技术、轻量化材料、传感器等领域积累可为人形机器人研发提供基础 [6] - 量产能力及经验使上游供应商能降低人形机器人部件生产成本,快速响应需求 [6] - 拓普集团和三花智控作为特斯拉供应商,具备技术优势和量产经验,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盈利 [9] 商业模式升级 - 部分供应商从零部件供应升级为产品供应甚至亲自下场,如禾川科技自制90%人形机器人部件 [14] - 速腾聚创从单一技术提供商发展为机器人通用零部件开发平台,与上下游共建生态 [12][14] - 禾川科技成立人形机器人事业部,推出无框力矩电机并与国内外头部厂商建立合作 [14] 产业链协同与挑战 - 依托新能源汽车客户资源和量产经验绑定头部机器人厂商,构建生态壁垒 [16] - 联合研发模式(如禾川科技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实现硬件与算法融合 [16] - 人形机器人行业缺乏统一标准,上游需应对中游降本压力和生产规模把控难题 [16][17] 市场数据 - 2024年1-12月新能源汽车零售1089.9万辆,同比增长40.7% [5] - 三花智控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05.63亿元(+8.36%),归母净利润23.02亿元(+6.59%) [5] - 速腾聚创2024年Q3为全球超2600家机器人客户服务,新产品获六位数订单 [11] - 禾川科技在国内通用伺服市场占有率约4.4%,国产品牌排名第二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