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高端化

搜索文档
雷军:小米17对标iPhone 正面迎战
搜狐财经· 2025-09-15 08:34
此前,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社交平台宣布,本月将发布全新小米17系列,较上代提前一个月发 布,"将是小米手机数字系列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跃迁"。 9月15日,雷军发文称,小米17系列,产品力跨代升级,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 此前,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社交平台宣布,本月将发布全新小米17系列。 据介绍,小米17系列包括三款产品:小米17、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 尊版移动平台。 小米17官宣本月发布:含小米17、17 Pro、17 Pro Max三款机型,卢伟冰称"有信心直面iPhone 17" 小米17系列,包括三款产品:小米17、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 动平台。 谈到同级同代对标iPhone,卢伟冰表示:"这份信心来源于 5 年来,我们扎扎实实的进步。一方面是认 知的突破,'高端无短板、从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软硬件深度融合',在这样的认知引领下,小米手机 的高端化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进展。"卢伟冰还宣布:"更重要的是,在技术上的持续积累。过去 5 年,我们研发投入超过 1000 亿人民币,未来 5 年投入 ...
小米硬刚苹果,跳过16直推17系列,雷军:全面对标iPhone!
华尔街见闻· 2025-09-15 07:32
产品策略 - 小米集团跳过16系列直接推出17系列手机 与苹果iPhone产品线保持同步命名 该系列包括小米17 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三款产品 [1][5] - 小米17定位为史上最强标准版旗舰 全方位大升级且加量不加价 小米17 Pro定位最精湛的小尺寸科技影像旗舰 小米17 Pro Max定位史上最强大的巅峰科技影像旗舰 [5][6] - 该系列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发布时间比上代产品提前一个月 [1][5] 研发投入 - 公司过去五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未来五年将加码至2000亿元人民币 [4][7] - 技术积累将在小米17系列上全面呈现 包括一系列最新成果及"新东西"的创新 [4][7] 市场竞争 - 小米高端化战略进入第五年 产品力跨代升级并全面对标iPhone 采取同代同级竞争策略 [1][3][5] - 公司认知从参数领先转向体验优先 强调高端无短板和软硬件深度融合 [5][7] - 根据最新市场份额数据 小米在中国手机市场排名第四 份额为16% 与OPPO并列 低于华为和vivo的18% [10] 市场反应 - 网友对跳过16系列直接推出17系列反应不一 部分期待产品升级达到跨代级别 部分持观望态度等待发布会配置细节 [9]
雷军宣战:全面对标iPhone
第一财经· 2025-09-15 06:34
产品发布计划 - 小米17系列将于本月正式发布 包括小米17 小米17 Pro 小米17 Pro Max三款产品 [2][3][5] - 该系列比上代产品提前一个月发布 是小米手机数字系列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跃迁 [2][5] 产品定位与战略 - 公司明确将小米17系列定位为高端化战略的蜕变之作 产品力实现跨代升级 [3][4][5] - 公司持续对标iPhone 采用同代同级直面竞争策略 此次正面迎战iPhone17系列 [3][4][5] - 高端化战略已持续五年 此次发布代表数字系列的关键变阵 [3][5] 市场反响与预热 - 小米17系列相关话题在9月15日登上热搜 引发市场关注 [1] - 公司高管卢伟冰已提前使用Xiaomi 17 ProMax手机 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预热宣传 [3][5] - 公司创始人雷军亲自转发确认产品对标iPhone的战略定位 [4]
热搜第一,“小米16改名小米17”!雷军发文:正面迎战
搜狐财经· 2025-09-15 05:50
9月15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社交平台宣布,本月将发布全新小米17系列,较上代提前一个月发 布,"将是小米手机数字系列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跃迁"。 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召开秋季新品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主题为"前方超燃"(Awe Dropping),推出了 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及iPhone 17 Pro Max在内的四款机型。 卢伟冰还宣布:"更重要的是,在技术上的持续积累。过去5年,我们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人民币,未来 5年投入将加码到2000亿人民币。这一次,在小米17系列上,大家将会看到我们一系列最新成果的呈 现。" 对此,雷军转发博文,并表示:小米17系列,产品力跨代升级,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 随即,话题"小米16改名小米17"也冲上热搜第一。 据此前报道,9月5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曾确认小米16提前发布,小米16发布时间提档消息一出,网友 纷纷表示华为苹果小米扎堆发布组成"2025秋季旗舰三部曲",这也是首次出现华为小米前后夹击苹果的 盛况。 小米17系列,包括三款产品:小米17、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将全球首发第五 ...
正面迎战!小米直接官宣17系列,雷军:全面对标iPhone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05:05
9月15日,小米集团手机部总裁卢伟冰发表微博称,"全新小米17系列本月就会和大家见面。这将是小米 手机数字系列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跃迁,也比上代又提前了一个月发布"。 此前,9月10日凌晨,苹果召开秋季新品发布会,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等产品悉数亮 相。其中,iPhone Air成为苹果推出的史上最薄手机,售价7999元起。 据苹果中国官网介绍,iPhone Air 厚度仅5.6毫米,重量仅165克,配备了6.5英寸大屏和A19 Pro芯片。该 芯片支持6核CPU和5核GPU。该机不再配备实体卡槽,将在全球范围内统一采用仅支持eSIM的设计, 这是苹果第一次全球统一搭载eSIM。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过去5年,小米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人民币,未来5年投入将加码到 2000亿人民币。"这一次,在小米17 系列上,大家将会看到我们一系列最新成果的呈现。当然,不仅仅是底层技术,这次我们还将给手机带 来点不一样的'新东西',不然大家可能会觉得当下的手机产品有点无聊了。" 雷军转发该微博并表示:"小米17系列,产品力跨代升级,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 ...
雷军官宣小米17全面对标iPhone 卢伟冰:加量不加价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05:04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小米17系列包括小米17 小米17 Pro 小米17 Pro Max三款产品 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4] - 小米17系列定位高端化 全面对标iPhone 17系列并正面迎战[2] - 小米跳过数字16系列直接推出17系列 比上代提前一个月发布[3] 技术研发与性能 - 小米自研玄戒O1芯片在CPU多核性能及GPU跑分领先苹果A18 Pro 机身温度控制更优[3] - 公司过去5年研发投入超1000亿人民币 未来5年将加码至2000亿人民币[5] - 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SoC芯片能力的手机厂商[3] 市场表现与战略 - 小米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比达27.6% 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7] - 4000-5000元价位段市场份额24.7%稳居国内第一 5000-6000元价位段份额15.4%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7] - 公司高端化战略重点从4000-6000元转向6000元以上超高价位段[7] 产品特性与定价 - iPhone 17系列官方定价区间为5999元(256GB)至17999元(2TB)[4] - 小米17系列实现全方位大升级且加量不加价 Pro系列持续高端化[4] - 新系列将突破软硬件深度融合 并带来差异化创新功能[5][7]
对标iPhone!小米官宣:本月发布17系列,直接跳过16!雷军发声
搜狐财经· 2025-09-15 04:51
产品发布计划 - 小米17系列将于9月发布 较上代提前一个月 包括小米17、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三款产品 [1] - 该系列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被公司称为数字系列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跃迁 [1] 高端化战略 - 公司明确高端化认知突破:高端无短板、从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软硬件深度融合 [1] - 产品定位全面对标iPhone 公司表示信心来源于五年扎实进步和高端化显著进展 [1] 研发投入 - 过去五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人民币 未来五年将加码至2000亿人民币 [1] - 小米17系列将集中呈现最新技术成果 [1] 行业竞争格局 - 华为、苹果、小米旗舰机型集中发布 形成2025秋季旗舰三部曲格局 [3] - 行业首次出现华为小米前后夹击苹果的竞争态势 [3] 竞品动态 - 苹果于9月10日发布iPhone 17系列 包括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及iPhone 17 Pro Max四款机型 [3] - 苹果基础版机型升级幅度为近年来最大一次 [4]
雷军: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
证券时报· 2025-09-15 04:40
产品发布计划 - 小米17系列将于本月发布 包括三款产品:小米17、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 [2] - 该系列比上代提前一个月发布 是小米数字系列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跃迁 [2] - 全系产品力跨代升级 小米17是史上最强标准版旗舰 小米17 Pro Max是小米史上最强大的巅峰科技影像旗舰 [2][3] 技术配置 - 小米17系列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2] - 苹果iPhone 17系列采用A19和A19 Pro芯片 基于台积电3nm工艺 [7] - iPhone 17 Pro及以上版本晶体管密度提升15% GPU增至6核 支持70亿参数大模型本地运行 [7] - iPhone Air整机厚度仅5.6毫米 首次在全球取消物理SIM卡槽 全面采用eSIM技术 [8] 显示技术 - iPhone 17系列首次实现120Hz高刷全系覆盖 标准版60Hz屏幕成为历史 [7] - iPhone 17标准版采用6.3英寸超视网膜XDR显示屏 首次支持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技术 [7] 定价策略 - iPhone 17(256GB版本)起售价5999元人民币 [8] - iPhone Air售价7999元 iPhone Pro售价8999元 Pro Max售价9999元 [8] - 全部新机型将于9月19日正式开售 [8] 研发投入 - 小米过去5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2][3] - 未来5年研发投入将加码到2000亿元人民币 [2][3] 战略定位 - 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iPhone 正面迎战 [5] - 公司5年前开启高端化战略 向最伟大对手学习 坚定对标iPhone [2][3] - 高端化战略核心是"高端无短板、从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软硬件深度融合" [3]
雷军: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
证券时报· 2025-09-15 04:26
小米17系列产品发布 - 小米17系列将于本月发布 包括三款产品:小米17、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 [1] - 全系产品力跨代升级 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1] - 小米17是史上最强标准版旗舰 全方位大升级且加量不加价 小米17 Pro Max是小米史上最强大的巅峰科技影像旗舰 [1] 小米高端化战略与研发投入 - 小米高端化战略已实施5年 坚定对标iPhone [1] - 过去5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未来5年将加码到2000亿元人民币 [1] - 小米17系列将呈现最新技术成果 并带来"新东西"以突破当前手机产品同质化 [1] 苹果iPhone 17系列技术升级 - iPhone 17系列首次实现120Hz高刷全系覆盖 标准版采用6.3英寸超视网膜XDR显示屏并支持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技术(1Hz-120Hz) [5] - 标准版搭载A19芯片(6核CPU+5核GPU) Pro及以上版本采用A19 Pro芯片(晶体管密度提升15% GPU增至6核) [5] - A19系列芯片基于台积电3nm工艺 支持70亿参数大模型本地运行 GPU峰值运算能力达A18 Pro三倍 [5] 苹果iPhone Air创新设计 - iPhone Air整机厚度仅5.6毫米 为苹果"史上最薄"手机 [6] - 全球范围(包括中国内地)取消物理SIM卡槽 全面采用eSIM技术 [6] - 搭载A19 Pro芯片 内置苹果自研C1X调制解调器和N1芯片 [6] 产品定价与市场竞争 - 小米17系列比上代提前一个月发布 正面迎战iPhone [1][3] - iPhone 17系列起售价:标准版(256GB)5999元 Air版7999元 Pro版8999元 Pro Max版9999元 [6] - 全部iPhone新机型将于9月19日正式开售 [6]
雷军: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
财联社· 2025-09-15 04:21
产品发布信息 - 小米17系列将于本月发布 包含小米17 小米17Pro 小米17ProMax三款产品 [1][2][4] - 该系列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2][4] - 本次发布比上代产品提前一个月 [4] 产品定位与战略 - 小米17系列被定位为高端化五年蜕变之作 全面对标iPhone并正面迎战 [1][3][6] - 标准版小米17被称为史上最强标准版旗舰 实现全方位大升级且加量不加价 [4] - 两款Pro机型代表核心技术大跨越 持续向超高端市场突破 [4] - 小米17 Pro定位为最精湛的小尺寸科技影像旗舰 小米17 Pro Max则是史上最强大的巅峰科技影像旗舰 [4] 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 - 过去5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人民币 [3][6] - 未来5年研发投入将加码至2000亿人民币 [3][6] - 小米17系列将集中呈现公司最新研发成果 [3][6] 高端化战略演进 - 公司五年前开启高端化战略 以iPhone为学习对象 [5][6] - 高端化核心认知突破包括"高端无短板"、"从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软硬件深度融合" [6] - 公司宣称在手机产品中加入了创新性"新东西"以提升产品差异化 [6] 合作与技术支持 - 小米17系列采用小米与徕卡联合研发技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