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差异化经营
icon
搜索文档
14家上市城商行去年业绩“谁与争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7 12:16
行业概况 - 14家上市城商行中已有14家披露2024年业绩,行业普遍面临信贷需求不足、营收净利承压、息差收窄的挑战,但部分银行通过地域优势和差异化经营实现亮眼增长 [1] - 头部城商行如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2024年营收均超500亿元,虽规模不及国有大行,但营收增速表现突出 [1] - 14家城商行平均营收增速达5.31%,南京银行(11.32%)、江苏银行(8.78%)、宁波银行(8.19%)增速领先,江浙地区优质信贷资源支撑其持续增长 [2][3] 财务表现 - 营收方面:郑州银行同比下降5.78%至128.77亿元,主要因对公贷款业务(收入降至82.57亿元,占比64.12%)受房地产客户拖累 [3][4] - 净利润方面:青岛银行(20.16%)、杭州银行(18.07%)、齐鲁银行(17.77%)增速最高,山东省内两家银行形成良性竞争 [4] - 厦门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61%至25.94亿元,主因LPR下调导致息差收窄,利息净收入减少 [5][6] 资产质量 - 郑州银行不良贷款率1.7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城商行1.76%),拨备覆盖率182.99%虽达标但低于江苏银行(208.75%) [7][9] - 杭州银行(不良率0.76%、拨备覆盖率541.45%)和宁波银行(不良率0.76%、拨备覆盖率389.35%)资产质量最优 [9] - 重庆银行2025年一季度不良率降至1.21%,显示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9] 战略布局 - 北京银行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元(同比+12.61%),宁波银行达3.13万亿元,杭州银行突破2万亿元 [10] - 宁波银行聚焦汇率/利率管理,机构存款同比增长20.15%至2814亿元,零售公司存款增长16.54%至2812亿元,AUM达11282亿元(+14.3%) [11] - 北京银行提出六大创新应用方向,包括平台经营、财富经营等,计划通过数字化和金融市场业务补充息差收窄影响 [11]
海底捞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6%,翻台率持续提升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3-25 13:26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同比增长3.1%至427.5亿元人民币,核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8.7%至62.3亿元人民币,全年溢利同比增长4.6%至47亿元人民币 [1][2] - 每股基本盈利为0.87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0.83元人民币有所提升 [3] - 公司宣布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0.507港元 [3] 经营效率 - 平均翻台率从2023年的3.8次/天提升至2024年的4.1次/天,全年接待顾客4.15亿人次,同比增长4.5% [1][2] - 同店销售额从2023年的363.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376.3亿元人民币,同店平均日销售额从81.8万元人民币增至84.4万元人民币 [5] - 三线及以下城市翻台率提升最为明显,从3.6次/天提升至4.0次/天 [5] 成本结构 - 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从2023年的169.5亿元人民币减少4.3%至2024年的162.1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40.9%降至37.9% [7] - 员工成本从2023年的130.4亿元人民币增加8.2%至2024年的141.1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31.5%增至33.0% [7] - 折旧及摊销费用从2023年的29.5亿元人民币下降13.1%至2024年的25.6亿元人民币 [7] 业务多元化 - 餐厅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94.5%,外卖业务收入增长20.4%至12.5亿元人民币 [4] - 其他餐厅经营收入大幅增长39.6%至4.83亿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红石榴计划"下推出的创新餐饮品牌 [2][4] - "红石榴计划"已孵化11个子品牌,覆盖正餐、简餐、快餐等场景,共计74家门店 [2][8] 加盟业务拓展 - 截至2024年末已落地13家加盟餐厅,超70%加盟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2][8] - 加盟业务初步验证了在规模化布局中的可行性 [8] 差异化经营策略 - 公司提出打造"不一样的海底捞"理念,将更多主动权交予一线餐厅,鼓励差异化经营 [5] - 在产品、场景、价格三个方面做出灵活调整,包括根据地区饮食习惯调整菜品、推出特色场景店、执行差异化定价策略 [5] - 差异化策略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三线及以下城市翻台率提升至4.0次/天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