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乡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枣庄|枣庄镇域奏响共富“交响曲”
大众日报· 2025-09-02 01:07
核心观点 - 枣庄市以镇域崛起和业兴富民为主线 通过产业升级和城乡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形成多个特色产业集群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2][3][5] 产业升级与集群发展 - 滕州市木石镇聚焦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以鲁南化工和联泓新科为龙头构建高端化工产业集群 [2] - 西岗镇定位煤化转型和港区开发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山东辛诚生态科技将秸秆转化为可降解环保餐具和植物猫砂 [2] - 薛城区邹坞镇立足工业重镇定位 推动绿色煤化工延链补链强链 加速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 [3] - 峄城区榴园镇发挥石榴产业优势 发展石榴深加工产业 生产石榴汁石榴酒石榴茶等高附加值产品 [3] - 枣庄高新区张范街道作为鲁南最大汽车销售集聚区 实施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双轮驱动战略 构建整车销售至汽车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 [3] 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8226.2公里 路网密度180.2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5 三级以上农村公路占比20.9% 县乡道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77.6% [4] - 新建规模化供水水厂8个 完成957个村供水管网改造和114个未通自来水村通水工程 自来水普及率100% 农村供水规模化率超97% [4] - 建成教育集团和联盟66个覆盖学校220所 组建结对发展体113个覆盖学校123所 65所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达优质园标准含省级示范园53所和省一类园12所 [5] - 实施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 建设300个样板村卫生室 推进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服务能力五大提升工程 [5] 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 - 市财政每年投入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双十百千工程 [5] - 对5个薄弱镇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补助(市区财政1:1比例)用于标准厂房设施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载体建设 [5] - 市级统筹预留不低于30%的增存挂钩核算指标 对镇域内省市重点项目实施不限数量新增计划指标预支政策 [6] - 通过减上补下向镇街下沉编制402名(2024年)和下达用编进人计划375名(2025年) [6] -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3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 其中为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创业农民工发放120万元 [7]
“两山”理念的文化实践:一座省级博物馆如何点“绿”成“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04:02
省级文化设施下沉与区域发展 -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作为全国首家落地县域的省级博物馆 打破省级文化设施高度集中于杭州主城区的格局 成为浙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实践 [3] - 安吉馆依托安吉县优良生态基底和丰富生物资源 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使命高度契合 通过生态馆系统展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3] - 国际建筑大师设计的安吉馆保留原生景观风貌 六大主题展馆形成"馆即景、景融馆"的沉浸式体验 凭借与自然共生的独特魅力吸引民众打卡 [3] 文化地标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开馆第一年接待观众155万余人次 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约7.5亿元 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接待观众超740万人次 为区域发展注入文化新动能 [4] - 通过中华凤头燕鸥保护等社会联动项目 将专业保护行动转化为公众可参与的公共话题 有效提升生态保护认知 推动自然教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关心 [6] - "绿水青山研学营"等项目打破传统教育边界 将生态系统转化为教学场景 学员通过项目式学习和实地观测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 [6] 科普教育创新与区域联动 - "环球自然日"活动吸引浙江各县市区117组选手参与 通过科学与艺术结合方式探索自然课题 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兴趣并提升研究能力 [8] - 科普资源下沉至县域层面并链接乡村博物馆 通过"大馆带小馆"模式与安吉县多家乡村博物馆签署战略协议 构建资源共享与品牌共建机制 [8] - 开发以华南虎 白鱀豚等为核心的5个IP形象 拟通过手游 盲盒 动漫短剧等形式构建自然科普IP宇宙 推动全省生态产业发展 [9]
杭州“城乡融合20条”出炉
杭州日报· 2025-08-29 02:59
政策支持措施 - 推出《省市支持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政策集成20条》为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1] - 计划建设20个市级高效生态山林经济基地 每个最高补助1000万元 [1] - 2024-2026年安排2.09亿元推动农村供水工程提升改造 [1] - 到2028年累计投入9000万元打通区县市公路断头路 [1] - 按每辆9万元额度支持新能源公交车更新 [1] 人才与创业支持 - 为返乡入乡创业提供最高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贴息 [2] - 对创办养老家政服务和现代农业企业的大学生提供连续3年累计10万元创业补贴 [2] - 每年派遣110名教师赴西部5区县市支教交流 [2] - 2025年统筹安排6000万元改善西部5区县市农村校园食宿条件 [2] 医疗资源建设 - 市县合筹2.18亿元支持桐庐县创建三甲医院 [2] - 临安区淳安县建德市各获9000万元提升诊疗能力 [2] - 全市建设不少于120个巡回诊疗点 [2] - 投入50辆巡回诊疗车覆盖西部薄弱区域 [2] 土地制度改革 - 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同入市 [2]
解码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城市更新盘活存量 强化城乡融合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0:58
城市发展理念转变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强调城市价值取向从单纯经济指标增长转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与安全感 [1] - 城市发展进入内涵式新阶段 需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资源并强化城乡融合 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1] 城市更新战略部署 - 城市更新被确立为未来十到二十年城市工作主线 需实现结构优化 动能转换 品质提升和绿色转型 [1] - 城市更新关键在于通过存量空间和资源撬动社会资本 探索构建可持续投融资模式 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2] 城乡体系优化需求 - 当前城市体系存在不合理不协调之处 大中城市与小城市在规模 土地规模 居民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2] - 城乡差距仍处于高位 城乡二元结构未根本破除 县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2] 城乡融合解决方案 - 需分类构建城乡连续体 人口流入县纳入都市圈统筹 人口流出县给予产业扶持和消费提振 [2] - 以现代化都市圈或城市群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建议将沈阳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范围 [3] 公共资源配置优化 - 需加快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改善中小城市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3] - 增强产业支撑能力以创造高水平生活 促进城镇之间公共资源配置和福祉均衡化 [3]
省政府“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勇争先”改革破障激活力,开放拓界显担当
新华日报· 2025-08-26 23:21
经济表现 -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6.7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经济增量全国第一 [1] - 外贸进出口2.81万亿元 同比增长5.2% 实际使用外资115.4亿美元 规模均居全国首位 [1] - 截至7月底200个省民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8亿元 完成率62.3% [1][3]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经济贡献率超64% 经营主体达1461万户 [2] - 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8.7% [2] - 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 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条政策 [2] - 水电气热领域民间资本1-7月增长36.8% 去年基数已增84.9% [3] - 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370多个 总投资超2400亿元 [3] - 民营企业占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清单超70% [3] - 融资协调机制累计放贷超2万亿元 [3] 改革创新实践 - 苏州创新"四贷联动"机制 累计发放贷款8906.1亿元 [4] - 数字人民币交易额破9万亿元 占全国70% [4] - 今年新增上市公司11家 居全国第一 [4] 对外开放进展 - 自贸试验区形成45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 [5] - 9家国家级经开区跻身全国前30 数量第一 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九连冠" [6] - 柬埔寨西港特区入驻超200家企业 [6] - 中亚中心升级国家级平台 连云港-徐州入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6] - 宿迁电商交易额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6] 城乡融合发展 - "十四五"期间累计保障农业转移人口46.01万人 [8] - 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13个设区市 缴存人数36万人 缴存额87亿元 发放贷款139亿元 [8] - 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比1.98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4 [8] - 13个设区市落地城市更新配套政策27项 [9] - 南京苏州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国家试点 [9] 未来发展方向 - 聚焦东盟中亚新兴市场 展会占比提至六成以上 [7] - 深化双向投资 引导外资进入先进制造与科创领域 [7] - 推进生物医药开放及服务业试点政策 便利数据跨境流动 [7]
2025年广州消费帮扶展览会盛大启幕 以消费为桥绘就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08-25 11:53
展会概况 - 2025年广州消费帮扶展览会暨远方好物仲夏行动产销推介活动于8月22日至24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开幕 主题为"消费帮扶 携穗共赢" [1] - 展会汇聚对口帮扶协作地区 革命老区及全国消费帮扶重点产区超320家优质参展企业 吸引粤港澳大湾区近1000家采购商参与 [1] - 通过现场推介 产销对接 线上直播等方式搭建"线上+线下"融合产销平台 [1] 政策支持 - 农业农村部帮扶司副司长指出广州去年销售帮扶产品超253亿元 形成"消费带产业 产业促就业 就业稳增收"良性循环 [3] - 广东省发改委表示将持续完善政策支持 畅通产销链路 引导更多资源投向帮扶领域 [5] - 广州市协作办提出将利用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 建立常态化消费帮扶助农平台 [9] 区域协作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肯定广州在区域协作中的核心作用 期待通过大湾区市场实现农文旅产品销量与品牌影响力双提升 [7] - 展会推动消费帮扶重点产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深度对接 [9][16] - 来自贵州 广西 新疆 西藏 湖南等多地企业展示茶叶 菌菇 刺梨制品等千余种特色产品 [14] 创新举措 - 现场发布《广东省2025年消费帮扶农副产品进湾区选品结果》和《2025年广州消费帮扶名优产品目录》 [9] - 广州大学推介消费帮扶产销精准匹配人工智能大模型 抖音集团分享"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 [9] - 探索消费帮扶数字化 市场化 精细化实现路径 [10] 品牌推广 - 聘请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和伦敦奥运会跳水冠军张雁全担任"广州消费帮扶形象大使" [10] - 举行"山湾直通车好物推荐官"聘请仪式 [12] - 通过老青传承组合彰显消费帮扶新时代活力 [10] 配套活动 - 展会期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 湘西州文旅推介会 安顺市名优产品推介会等多场特色活动 [14] - 设立大型商超电商及重点渠道常态化产销对接活动 [14] - 为参展企业搭建拓展市场 塑造品牌的重要桥梁 [14]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融合 杭州绘就共富新图景
新华网· 2025-08-25 01:40
产业升级与智慧农业 - 杭州余杭区径山村通过数字化管理茶园 实现土壤墒情 空气温湿度和病虫害预警等数据实时监测 [2] - 径山村统一品牌管理 推进生态种植和精深加工 年茶叶产量达6万余斤 并开发茶面膜 茶口喷等近百种衍生品 [2] - 传化集团在萧山区"谢径安"村推动科技立村 每年生产优质种苗5000万株 带动种植面积超万亩 [8] 城乡收入与经济发展 - 2024年杭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805元 低收入农户人均达28237元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收缩至1.64:1 [3] - 2024年上半年杭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1亿元 同比增长3.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96元 同比增长5.2% [10] - "谢径安"村运营吸引40家企业入驻 2024年新增年产值超1亿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65万元 累计带动村民增收超2000万元 [8] 公共服务均等化 - 杭州累计组建县域医共体34个 实现村级标准化卫生服务点全覆盖 省内异地结算定点医院开通率100% [7] - 建成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6家 康养联合体覆盖率超90% 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超90% [7]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370元 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301元 [7] 教育资源配置 - 淳安县构建梯度化教育服务体系 实现高中向县城集聚 义务教育向片区中心集聚 学前教育向乡镇中心集聚 [5] - 新建淳安县第三中学提供1800个高中学位 原汾口中学和威坪中学整体迁入县城 [5][6] - 淳安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成功入选全省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5] 文化资源整合 - 杭州创新文明培育机制 在余杭区开展"最美全家福"公益活动 在富阳区构建"15分钟文化圈"串联文化服务点 [7] - 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通过"乡园计划"盘活100多幢古建筑成为非遗展示平台 [7] - 乡村文化活动如"村晚" 非遗市集和艺术节成为城乡情感共鸣的桥梁 [7] 村集体发展模式 - 杭州以党建联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 计划2027年前建成100个重点村片区组团 辐射超1000个行政村 [9] - 临平区星桥街道整合50余亩村级留用地 与国企合作开发宠物特色产业园 推动村集体经济年增长超20% [9] - 建德市大同镇构建"政府+强村公司+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共同体 先后组建4家强村公司 [9]
惠州移动攻坚环“两山”网络建设 筑就城乡共富数字基座
南方都市报· 2025-08-22 05:39
核心观点 - 惠州移动在环"两山"区域累计投入6500万元推进网络建设 通过信号升格 光纤到户和线路整治三大举措显著提升区域通信覆盖率和质量 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持 [1][5] 信号升格建设 - 新建基站153座(70座4G基站 83座5G基站) 基站规模增长19.3% 实现行政村100%的5G/4G信号通达和自然村95%以上4G覆盖率 整体覆盖率跃升至98% [2] - 在旅游公路沿线新建升级17座5G基站 无线覆盖率提升至100% 并在骑行赛中部署9座5G基站 投入15支保障队伍和2辆应急通信车保障网络畅通 [2] - 采用"中央资金引导 地方协调支持 企业为主推进"模式 在博罗和龙门建设7个补贴站点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2] 光纤到户部署 - 投入3000万元在11个镇街的1720个自然村铺设光缆 已覆盖8.5万户家庭和35万人口 剩余12个偏远自然村将于8月完成覆盖 [3] - 为区域内25181户提供宽带服务并开通425条企业专线 支撑农村电商 智慧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 [3] 线路整治工程 - 投入3200万元完成218公里主干道和289个村落的线缆整治 拆除废旧杆路129公里和光缆418皮长公里 新建高品质光缆389皮长公里 [4] - 创新采用"融合组网 分片包干 路由共享 资源有偿"模式 通过政府统一规划管道和运营商协同入地提升效率 该实践入选省级改革典型案例 [4] 项目综合成效 - 构建全域覆盖 安全高效的信息网络 为乡村旅游引流和产业振兴提供数字底座 成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样本 [5]
筑牢经济底盘 夯实发展支撑 ——看中国经济之“重”
人民日报· 2025-08-16 22:30
三农基础 - 2024年粮食总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实现稳产丰收 [1][6]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实际增长6.2%,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50万元 [7]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同比增长4.9%,县乡市场规模占比提升0.1个百分点 [8] 外贸活力 - 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增长11.7% [10] - 辉格公司出口额突破2.75亿元,增长17%,自主研发21个系列产品精准匹配欧美需求 [10] - "十四五"实际使用外资累计7087.3亿美元,提前完成引资目标 [10][11] 两重建设 -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6%,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8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 [14] - 国家发改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第三批"两重"项目,全年8000亿元项目清单全部下达 [15] - "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预计年底完成,滇中引水工程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14][15] 城乡融合 - 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新增2000多亿元消费需求和万亿元投资需求 [8] - 帮扶车间带动务工村民人均年增收近万元,农田基础设施和农机设备投入增加 [7][15] - 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新型城镇化驱动经济增长韧性增强 [8]
透过县城读懂城乡融合
人民日报· 2025-08-14 22:10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中国已由乡土中国转向城乡中国 城乡之间从二分迈向融合形成城乡连续体 县城作为城乡连续体的"腰"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枢纽[1] - 县域占全国人口过半 GDP近四成 探讨实现"强县兴镇富村"的具体路径[1] - 德化县发展"以县兴产 以产兴城 以城聚人 以人兴业"的县域发展模式 从城乡转型的"腰部支点"升级为"融合引擎"[1] 产业集群建设 - 德化县长期锚定"千年瓷艺"发展极具独特性的产业集群 通过稳定的制度保持发展连续性形成产业竞争力[2] - 陶瓷园区带动人口集中与公共服务完善 使80%常住人口集聚于3个中心镇[2] - 实现由单一陶瓷制造向陶瓷创意中心转型 "三二一"产业结构逐渐优化[2] 城镇化与人才发展 - 以县城为载体的就地就近城镇化 既解决县域发展"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也实现对"人往哪里去"的有效回应[2] - 让农民"带技进城"释放"技能红利" 推动县域范围内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跃迁[2] - 人才引领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 县城实力提升后能够反哺乡村 为周边乡村振兴提供就业 消费与生活服务[2] 发展挑战与可持续性 - 面临产业结构单一 人口老龄化等风险与挑战[2] - 县域作为"腰部"不仅要强壮 更要有韧性和可持续性[2] 战略意义 - 把县域建设好治理好不只是基层治理的优化 更是城乡融合走深走实的关键[3] - 中国式现代化要做强大城市的龙头 更要把县城这个腰部做实 以腰为支点促筋骨协调[3] - 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互促共进[3]